浙江嵊泗海岸地貌考察报告
嵊泗海域淡水含水层的调查

嵊泗海域淡水含水层的调查
王瑞久
【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卷),期】1994(21)3
【摘要】嵊泗海域广泛分布的淡水体位于海平面下140m~155m的深度以下,和晚威斯康辛冰期(距今15000a~18000a)的快速海平面下际有关.在海平面连续下降时期长江大型冲积系统下切到出露地面的大陆架,形成排泄网络.在晚威斯康辛阶段结束全新世海侵开始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冲积河道的掩埋造成了海侵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使含水层和过去与现在的海洋没有接触.这个地区NO.CISI-1井的钻孔电导率测井表明咸水在深度上处在较淡含水层的上部.
【总页数】6页(P5-10)
【关键词】海域;海平面下降;淡水;含水层
【作者】王瑞久
【作者单位】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
【相关文献】
1.嵊泗海域地下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价 [J], 张莱;骆祖江;张宁
2.浙江嵊泗海域海底淡水资源初探 [J], 王振宇
3.Sheng泗海域淡水含水层的调查 [J], 王瑞久
4.从上海地区地下淡水古河道含水层的分布探讨嵊泗列岛的供水问题 [J], 陆志坚;
5.上海市地下淡水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及其向海域延伸的探讨 [J], 陆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嵊泗地区整体资源条件研究分析报告解读

《嵊泗地区整体资源条件研究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嵊泗地区资源条件整体研究分析第一章、嵊泗地区资源整体研究分析一、嵊泗地区总体情况分析(一)、嵊泗区位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舟山群岛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汇合处,东临大海,南与佛教胜地普陀山相峙,西与上海金山卫相望,北接黄海,扼长江、钱塘江之咽喉,是国际远洋轮船出入长江、吴淞口的必经之路,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
嵊泗列岛由404个岛屿组成,其中常住人岛16个。
全县海域面积8747平方公里。
全县辖4镇9乡,1997年末人口86075人。
(二)、嵊泗概况嵊泗列岛位于东海北部,舟山群岛最北面,由马鞍列岛、崎岖列岛、浪岗山列岛等404个大小岛屿组成。
故有“一分岛礁九分海”之说,其中18个大岛有人居住,陆地面积67.8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4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八万六千余人。
全境属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阳光明媚。
据出土文物验证,远在3500年前,嵊泗列岛就有人居住。
1949年10月建嵊泗县。
嵊泗列岛海域辽阔,岛礁棋布,风光旖旎,海景绚丽多姿,山色四季各异,包容了奇岩奇石、摩崖石刻、潮涌金沙、奇洞幽邃等众多旅游资源。
因其有气象万千的海岛风光和随处可见“风翻白浪花千片,涛似蓬山喷雪来”的动态美景,而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
嵊泗渔场辽阔,渔港遍布。
每到渔汛,万船齐集,桅樯林立。
入夜,渔火齐明,红绿黄白,交相辉映,繁如星海。
嵊泗渔民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创作的渔民画,具有浓郁的海腥味,受到中外美术家的好评,198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渔民画之乡”。
嵊泗又是全国10个重点海洋渔业县之一,有“天然鱼库”、“祖国鱼仓”的美称,“游遍天下名川大山,吃鱼要算嵊泗海山”。
观海景、尝海鲜、游海水、购海货已成为嵊泗旅游的传统特色项目。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分为泗礁、花岛、嵊山、洋山四大景区。
泗礁景区,以连绵的金沙为特点,构成众多景点。
花岛景区,是以远东第一灯塔为主组成的许多景点。
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保护水资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嵊泗目前的环境评价:十分优美日趋完善日益恶化变得很糟糕百分比(%)2.8182.8112.811.57从数据看,嵊泗群众对所住环境评价总体良好,其中认为”嵊泗环境”日趋完善的占82.81%,但也不可否认,同时还有14.38%的群众认为环境有所下降。
8、对”海水淡化”工程的了解程度:在调查中,100%的居民都知道”海水淡化”工程,但只有32.1%的群众知道”海水淡化”工程启动的时间,有98.84%的群众认为海水淡化是提供我们嵊泗水资源的一个有利途径,有1.16%的群众认为该工程花费资金庞大,能不能再采用其它的方法。
9、嵊泗水资源需不需要保护:在问卷中,有99.9%的群众认为需要保护我们嵊泗的水资源,他们认为:嵊泗是海岛,淡水资源奇缺,水资源缺乏,将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嵊泗居民用水量比较大,而且远离大陆,供水来源不足。
但同时进有1%的群众认为水资源不用保护,认为”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10、自己是否愿意做一些环保活动?很乐意不反对但无想法无时间不乐意百分比(%)57.1429.0413.82从数据看,群众比较乐意参加环保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强11、认为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大家献计献策,对那有以下几点意见:1、政府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水流的上游不要倒生活垃圾,以及其它污染水源的东西,要专门负责管理,大限一次要解决一次;2、作好全民节水的宣传活动。
利用电视等每体大力宣传。
使保护水资源的活动落到实处;3、禁止居民在取水水库游泳,确保水资源的洁净;4、多造水库,多绿化,防止水土流失;5、提高水价,定时放水,超出部分增加水价;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12、你认为土和保护我们嵊泗的生态环境?在问卷中,群众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1、提高居民的素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宣传力度;2、认真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植树造林,保护海洋,注意环境卫生;4、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海岛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海岛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2011年全国两会给浙江舟山带来了喜讯,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这是舟山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海岛乡镇旅游发展新的重大契机。
为此,笔者走访了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了解并分析当地海岛乡镇旅游发展现状。
衢山岛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节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特点,是东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衢山以岛建镇,是岱山的第二大岛,是浙江省第七大岛。
衢山岛位于舟山群岛的东北部,杭州湾的外缘,东北距嵊泗列岛27海里,西北距上海芦潮港34海里,距洋山深水港区16海里。
2005年东海大桥建成后,衢山将纳入上海的两小时经济圈,是舟山群岛通往上海的最捷径的岛屿。
南距岱山27海里,距定海三江口34海里,距宁波镇海44海里。
由此可见,衢山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衢山岛旅游资源概况衢山岛特点之一:历史悠久。
在衢山岛上,相继发现过孙家山、蛤巴山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但从现有的文史资料看,唐宋时期较为昌盛,明清两代,岛民们过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而且渔盐为利的岛域经济也极为繁荣。
历史上宗教文化在衢山格外兴盛,有史记载的最早佛教圣地“蓬莱院”在衢山岛上,1065年,朝廷赐名“祖印寺”;观音山是在舟山仅次于普陀山的宗教圣地。
之二:地貌奇特。
首先,衢山地貌有两大怪相:一是“半港清水半港混”。
在衢山港,能看到西南半港是混水,东北半港是清水。
钱塘江、长江的洪水径流到此把洪水径流与太平洋海水断开,形成混水与清水的分隔。
二是一列长岛分两半。
衢山是呈西南——东北走向的长形岛,岛的两侧群山环立,中间是盆地。
北面群峰是形成于7亿年前的浅变质岩,并且裸露着大量的花岗岩;南面的群峰都是火山岩系。
另外,在大岛周围环立着168个岛礁,形成了许多肖形山、肖形礁、海蚀岩、风蚀岩,不少自然奇观。
之三:岛上物产极为丰富。
直至今,还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叫得响的五大产物:大黄鱼、金头蜈蚣、花岗岩、大麦和编织品。
美丽的嵊泗岛作文900字

美丽的嵊泗岛作文900字美丽的嵊泗岛作文900字美丽的嵊泗岛浙江嵊泗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我国1.8万千米海岸线的中心点,沪、杭、甬的东大门和天然屏障,历来是军事要塞,又是国际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道。
嵊泗海域广阔,岛屿密布,有沙滩、海礁、奇洞、悬崖、险峰等自然景观,以碧海、金沙、渔火为特色,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被人们称为“海上仙山”。
对于这样的名胜之地,我心中向往了许久,盼望着盼望着,今年暑假总算有幸前往一游。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开车来到上海沈家湾码头,再乘轮船前往浙江嵊泗列岛。
到了嵊泗岛已是中午了,吃好午饭后,导游说下午我们要去基湖大沙滩。
我听到后心情十分激动,我终于等到了我憧憬已久的海滩啦!一到海边,我就闻到一股咸咸的味道,凉爽的海风迎面扑来。
举目眺望,海水是那么的蓝,犹如一张蓝色的大地毡。
赤着双脚,踩着金黄的沙子,简直软得像棉花糖一般。
我飞奔向大海,海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脚丫,轻拍着我的大腿。
后浪猛击着前浪,前浪撞击着礁石,发出“啪啪”的声响,真是震耳欲聋啊!浪涛冲到了海滩上,突然一阵海浪打来,我踉跄了一下,差点摔个四脚朝天,可见浪有多大!一瞬间,浪花又急速后退,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自己的可爱脸蛋。
正当我欣赏着浪花的美景时,它又好似调皮的孩子一般,向我冲来,“哎呦!妈妈,我的耳朵被灌满了水,嘴里也呛了几口水,海水涩涩的、咸咸的',真不好受!”我向妈妈求救道。
妈妈却笑话我,吃了一亏还不能长一智。
我只能自认倒霉啦,不过调皮的海浪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宝贝”,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小桶,捡拾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贝壳。
傍晚,白帆点点,爸爸说渔民们满载而归,这真是一幅丰收而快乐地画卷,正如清代诗人王莳蕙描写的那样“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叫我起床了,我们来到了离宾馆不远的沙滩上,这里的渔民告诉我们,石缝里有很多小螃蟹。
于是,我们伴着火红的朝霞,立即行动起来。
浙江嵊泗海岸地貌考察报告

浙江嵊泗海岸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认识嵊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海岸地貌的类型及分布,进而更为有效地为地理教学的实践服务。
二、考察地点:浙江舟山嵊泗列岛三、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9日——21日四、考查内容(一)地理概况嵊泗位于舟山群岛北部,长江口和杭州湾汇合处,即东经121°30’——123°25’、北纬30°24’——31°04’之间。
东临大海,到童岛(海礁);南至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佛教胜地普陀山相峙,和岱山县隔水为邻;西起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北起花鸟山,接黄海,扼长江、钱塘江之咽喉,是国际远洋轮船出入长江、吴淞口的必经之路。
全县陆海总面积达8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与岛屿面积67.95平方公里,滩涂地面积18.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0余公里。
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有394个,其中18个大岛有人居住,总人口8.6万余人。
泗礁岛最大,面积21.2平方公里,花鸟山主峰前坑顶最高,海拔236.9米。
另有面积不到500平方米的岩礁千余块。
(二)地质地貌嵊泗列岛属浙闽地质隆起向东北海域的延伸带,是浙东天台山主脉沉陷入海的外露部分。
群岛的大地构造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是浙东华夏褶皱象山——嵊泗构造隆起带,地质构造复杂。
群岛内广布深厚中生代火山岩,间杂酸性、中性岩株,局部(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嵊泗列岛等风景区)分布有花岗岩等侵入体。
诸岛地质条件相似,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土层薄,地质条件较好。
受地体变化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近年来常发生小震,北部近海在1974年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
舟山群岛地貌受北北东主构造线控制,岛屿分两列向东北延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差400米。
受北北西构造线影响,上述两列岛屿又被分割为西北----东南向四行。
整个群岛的岛屿分布呈西南部密集,岛屿较大,东北部反之的态势。
花鸟山以北没有岛屿分布。
嵊泗列岛由泗礁岛、崎岖列岛、马鞍列岛等多个岛群组成,各岛的地貌结构特征基本一致,由内到外、从高到低大多依次为山脊、坡地、谷地(陡崖)、滩涂、海洋的顺序。
嵊泗调研报告

嵊泗调研报告
《嵊泗调研报告》
一、地理概况
嵊泗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中国最东的县级行政区。
总面积为52.2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为9.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为42.34平方公里。
全县包括嵊山岛、泗礁岛,是一个以渔业
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县。
二、经济发展
嵊泗县的经济以渔业为主,渔业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渔业重镇之一。
此外,近年来,旅游业也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该县还有一定规模的海产品加工、农业生产等产业,经济结构逐渐多元化。
三、人文风情
嵊泗县位于东海,自然风光优美,风景名胜众多,如棋山、浮屿、东海大桥等。
同时,该县还保留了大量古老的海岛渔村建筑,是一个典型的海岛风情小镇。
居民以嵊泗话为母语,习惯于以捕鱼和海产品加工为生,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
四、发展潜力
嵊泗县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该县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未来,该县可以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嵊泗县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同时,加大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升旅游品质;此外,也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便捷程度,方便游客出行。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嵊泗县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海岸地貌实验报告

海岸地貌实验报告以下是我写的关于海岸地貌实验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
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嵊泗海岸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认识嵊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海岸地貌的类型及分布,进而更为有效地为地理教学的实践服务。
二、考察地点:浙江舟山嵊泗列岛
三、考察时间:2011年10月19日——21日
四、考查内容
(一)地理概况
嵊泗位于舟
山群岛北部,长江
口和杭州湾汇合
处,即东经121°
30’——123°
25’、北纬30°
24’——31°
04’之间。
东临大
海,到童岛(海
礁);南至马鞍山
—白节山一线,与
佛教胜地普陀山
相峙,和岱山县隔
水为邻;西起黄盘
山,与上海金山卫
相望;北起花鸟
山,接黄海,扼长江、钱塘江之咽喉,是国际远洋轮船出入长江、吴淞口的必经之路。
全县陆海总面积达8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与岛屿面积67.95平方公里,滩涂地面积18.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0余公里。
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共有394个,其中18个大岛有人居住,总人口8.6万余人。
泗礁岛最大,面积21.2平方公里,花鸟山主峰前坑顶最高,海拔236.9米。
另有面积不到500平方米的岩礁千余块。
(二)地质地貌
嵊泗列岛属浙闽地质
隆起向东北海域的延伸带,
是浙东天台山主脉沉陷入
海的外露部分。
群岛的大地
构造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
是浙东华夏褶皱象山——
嵊泗构造隆起带,地质构造
复杂。
群岛内广布深厚中生
代火山岩,间杂酸性、中性
岩株,局部(如普陀山、朱
家尖、桃花岛、嵊泗列岛等
风景区)分布有花岗岩等侵
入体。
诸岛地质条件相似,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土层薄,地质条件较好。
受地体变化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近年来常发生小震,北部近海在1974年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
舟山群岛地貌受北北东主构造线控制,岛屿分两列向东北延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差400米。
受北北西构造线影响,上述两列岛屿又被分割为西北----东南向四行。
整个群岛的岛屿分布呈西南部密集,岛屿较大,东北部反之的态势。
花鸟山以北没有岛屿分布。
嵊泗列岛由泗礁岛、崎岖列岛、马鞍列岛等多个岛群组成,各岛的地貌结构特征基本一致,由内到外、从高到低大多依次为山脊、坡地、谷地(陡崖)、滩涂、海洋的顺序。
山岩峻峭,丘陵起伏,山地高度不大,一般海拔在几十米到一百多米之间,境内最高峰为花鸟岛上的前坑项,海拔高度为236.9米。
山地多而谷地狭小,岛屿四周多成陡崖,平地较少。
各岛境内均无河流水系,岛屿四周海水环绕,海湾曲折,岸线长达380余公里。
(三)水文土壤
嵊泗陆地多为海岛丘陵,岛小而散,无水系,只有少数短浅直接入海的间歇溪。
淡水资
源靠天然降水。
嵊泗列
岛海底从西南向东北倾
斜,海深7米到60米之
间。
10米等深线位于大
洋、小洋、徐公、北鼎
星诸岛以西海域;20米
等深线在泗礁、黄龙与
绿华花鸟、枸杞之间;
30米等深线紧贴绿华、
花鸟、枸杞、嵊山诸岛;
最深处在海礁以南O.5
公里处,水深为70米左右。
海底底质多为泥沙。
水色东西有明显区别,一般以20米等深线为界,等深线以西海域
水色混浊呈黄色,以东海域水色澄清呈碧蓝色。
嵊泗列岛的土壤主要分为红壤土、潮土、盐土、水稻土四大类。
红壤土类面积75375亩,占土壤总面积80.9%,分布在各岛地势较高的山坡上。
潮土类面积2468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菜
园、五龙、马关和大洋。
盐土
类面积14304亩,占土壤总面
积的15.3%;水稻土类面积
1091亩,占土壤总面积1.2%,
这两类土均分布在各岛地势
较低的平地和滩涂。
土壤的成
土母质分为浅积和运积两类。
土壤地形有高地低田,从山岗
到平地的土属各不相同,山岗
主要为白岩砂土;山坡主要为
黄泥砂土、黄砾砂土;平地主要为黄泥砂田、滨海砂田等。
(四)气象气候
嵊泗列岛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四季气候宜人,冬夏长,春秋短,光线充足。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季节出现时间落后于大陆;相对湿度大,无霜期长,雾日较多,常有大风、台风;降水量一般春夏多于秋冬。
年平均气温15.8℃。
最冷月平均气温4.9℃(一月),极端最低温度-7℃;最热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温度36.7℃,年温差25℃。
海岛日照时长,降水偏小,年平均降水量968.4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148.7小时,日照率48%。
全年平均无霜期256~268天,年平均结冰日数19.8天。
全年晴日161.5天。
春夏季多海雾,年平均45天雾日(能见度≤50米),最长雾日持续8天。
年平均风速7.1米/秒,最大风速达57米/秒,年平均大风日147天(平均风力6≥级或阵风≥7级),年平均风力五级,风浪三级,大风日多出现在十月至次年四月间。
列岛夏秋之交常有台风袭扰,年平均受台风影响4.3次,风力最大的在12级以上,台风时常夹带有大雨或暴雨,并出现狂涛。
嵊泗县一年四季有雾出现,春夏多于秋冬。
年平均雾日为55天。
雾日以3--6月最多,占年雾日总数的68.4%,本县出现的雾,绝大多数为平流雾,范围较广,浓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最差时小于30米。
嵊泗县风向随季节而变,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凌乱多变。
8级以上大风,年均为145天,年平均风速7.2米/秒,风能资源极其丰富。
(五)动物植物
嵊泗海域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96种,虾类19种,蟹类15种,海藻类118种,还有软体动物和贝类。
陆上动物主要为禽类和昆虫类,据明《(天启)舟山志》载:嘉靖年间曾捕获大白鹿。
昔猴类甚多,今已绝迹。
现嵊泗兽类只有鼠类、黄鼬、蝙蝠、水獭等。
嵊泗列岛的植被可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海岛植被总面积61726.5亩,植被覆盖率为60.5%。
针叶林是海岛植被的主体,森林植被的核心,共有41557.5亩,占海岛总面积的40.7%,占天然植被面积的73.2%左右。
其中黑松林最多,杉木林次之,主要分布在泗礁岛、枸杞岛、黄龙岛、花鸟岛和大洋山岛。
阔叶林面积仅120亩,主要有麻栎林和苦栎林两种,零星分布在驻军部队营房周围山脚下。
竹林面积604.5亩,分布集中在白节山。
各岛的草丛分布极为普遍,从东到西均有分布,总面积达14454亩,仅次于针叶林。
滨海沙生植被分布在沙滩上。
栽培植被有经济林植被,果园植被和作物植被,种植面积各为60亩、204亩和4663.5亩。
(六)波浪潮汐
波浪一般可分为风浪、长浪、拍岸浪。
嵊泗海域以风浪为主,一般是南风浪大,北风浪小,外海浪大,近海浪小。
年平均波高为0.8~1.2米,风暴和台风可造成大浪波高7米以上。
嵊泗海域沿海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涨、落潮时间间隔为6小时12分。
年平均高潮位3.82米,低潮位1.49米。
平均潮差2.95米,最大潮差4.22米。
海流流速2—13节,年平均波高1.3米。
夏季潮位高,冬季潮位低。
每昼夜发生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涨落一潮约12小时。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文化艺术,渊源流长。
我国最早的歌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诗经中的【关关雉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我们华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京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而京剧则是国之瑰宝,是我们华人的骄傲,亦是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