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合集下载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窝囊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窝囊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窝囊乍一看到“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门前变得窝囊”这句话时,心里不由得像是被什么扎了似的,感觉到隐隐作痛。

在自己心中或者以自己为父母做中心来看,父母就是天,就是刚强无比的。

然而,当自己知世并逐渐成长到为人父母时,才发现父母总是在长大的儿女面前变得卑微窝囊。

只有当子女看着父母那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时,才猛然发现原来父母会拘谨的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曾经年少时,多少人的父母为孩子敢于抗争一切,不蒸馒头争口气。

只要是为了子女,什么都敢干。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刚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变得谨小慎微,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脸色行事。

01、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都害怕被儿女嫌弃自然的发展,就是生存消亡的本质,从出生、成长、壮大、成熟、衰老,一天天走向无力和虚弱。

谁也无法逆转衰老的本质过程,年轻的父母在时间的长河中避免不了逐渐老去的事实。

因此,曾经威风凛凛,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避免不了慢慢变得老弱,难以维系自己本能体质的生存,孤独、衰弱、无助,渴望被关怀、被照顾成了年老父母内心最诚实的需求。

一些年轻的孩子,却总是拿着不菲的钱去娱乐场所唱着《父亲》,也不愿意与父母坦诚地交谈十几分钟。

这让父母只能如野猫般在田野回荡,只有时不时看向孩子热闹非凡的地方,然后孤独地回到冰冷的窝中。

曾经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没有余力给养年老的母亲,想把母亲丢弃在山上,于是背着母亲上山,却看到母亲一路撒豆子。

问其原因,原来是母亲害怕他不知道回家的路,给他做记号。

多少父母是如此,害怕年老的自己被子女嫌弃,只能默默忍受一切,在子女面前唯唯诺诺。

即便是被子女嫌弃,也还是想着子女过得好不好。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多,无非是一份安全感,只要子女不嫌弃他们。

02、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都有不允许他们犯错的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特别是在小时候,更是容易犯错,而且是低级的错误,然而那时年轻的父母,通常都是一笑了之,然而帮孩子“擦屁股”,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小孩子的幼稚是天性,是无法避免的。

别让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家长感悟

别让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家长感悟

别让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家长感悟孩子,父母是你人生最可靠的陪伴,他们将永远把你放在心里,用最深的安全感守护你,看着你一步步成长。

而父母也希望你能够懂得爱自己,坚强而又有依托的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的行走。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自尊自信,有自主能力,有从小便可以独立思考,勇敢发声。

但有时,父母也担心太多,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够坚强,有时便会给孩子“护航”,有意无意的保护他们,或
让孩子太过依赖,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也许,在家人的矛盾里,没有人负有绝对的责任,但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律自强,学会以温暖方式与他人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父母对子女的小心翼翼,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满足任何要求时,他们可能就会变得懒惰无所作为,甚至觉得自己一切都被保护着,不用害怕失败。

这样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在自我认知上停滞发展,淡化了对生活的渴望,失去了自己的脚步。

因此,父母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明哲保身,尊重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建立自信,培养胆量去勇敢拥抱每一次失败,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父母们,让孩子们有勇敢去拥抱每一次不安,有信心去超越每一次失败的勇气,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变得更好,走得更远。

而当他们走得遥远时,他们深知在背后,你一直有在守护。

父母爱你,你还记得吗?。

《暖爱》读后感

《暖爱》读后感

《暖爱》读后感《暖爱》读后感1薄暮。

风携着几枚树叶作伴,拜访每一朵将上“夜班”的云朵。

最后一缕阳光借着微风,吹起帘角,又吹起我摆在桌上未来得及翻拢的书页。

这本柔情似水的书显出了她的名字——《暖爱》。

“暖”是个极温柔的字,舌头微微翘起,呵气儿样的,再轻轻吐出。

她便落地生花。

朵朵纯美,阳光琳琅。

当你放学回家,扑进家门,饭菜都已经摆好,那是暖;漫长的荒无人烟的夜路上,有人与你同行,那是暖;在你伤心不已时,尚有父母的拥抱在静静地等着你,那是暖;当你生病,久违的朋友发来一条问候……这些不都是暖吗?那么多的暖堆积起来,变成了,爱……《暖爱》是由多个小故事组成的一本书。

我单方面喜欢她的第一辑:最美的语言。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梅的母亲住在乡下老家,每次梅回老家,她母亲总会准备好亲自种的粮食和蔬菜让梅带回去。

梅从母亲感激的眼神里读到:在母亲心里,只要儿女还肯吃她种的粮食和蔬菜,还没嫌弃她不中用,就是对她最大的恩典了。

同时,梅又谈到了她的同事琴。

琴因为下班晚,每天都去母亲家蹭饭,母亲为了她,每天挖空心思做各种花样儿的'菜,琴总是吃得兴高采烈。

有一天,琴的老母亲突然走了,琴抱着梅失声痛哭,说,我再也没有妈叫了。

是的,属于琴的,爱的源头,就这样断了。

我想,梅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母亲额上的皱纹赛跑,多回家看看,多叫几声“妈”,多多陪陪妈。

还有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幸患病,而她的儿子只有四岁。

她告诉儿子:“星星,妈妈要去天堂,给星星种一棵枇杷树,枇杷长大了,给星星吃。

”不久之后,妈妈走了,孩子不悲伤,他坚信妈妈去种枇杷树了。

后来,孩子长大了,知道了死亡的含义,他没有悲伤,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离开过他。

他也因此学会,在人生的无奈与悲痛里,接受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种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树来,而后静待幸福的降临……正如作者丁立梅所说:“人世间,因爱而生暖。

因暖而生美好,因美好而生眷恋,因眷恋,才有了生生不息。

当父母老去, 你会越发感到他们的“小心翼翼”

当父母老去, 你会越发感到他们的“小心翼翼”

当父母老去,你会越发感到他们的“小心翼翼”作者:许红来源:《祝您健康》2018年第07期说一不二,这大概是所有小孩对父母的印象。

不过,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逐渐老去之时,我们变得不在乎他们的情绪,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我们,开始对我们察言观色。

说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生活小例子——老妈是个“电视迷”,为了方便她追剧,我用iPad帮她收藏了好几部剧。

当我扬扬得意地向她介绍“以后想看哪部只要收藏夹里翻出来就行了”的时候,老妈连连点头,开心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做家务太晚错过头两集了。

“不过,从开机到点出来播放步骤是怎么样的,你现在有空吗?能教我一下吗?”老妈这样说。

于是“唰唰”地挥了几下手指我演示完了所有步骤。

过一会儿,老妈又来问:“你现在有空吗?刚才步骤我又忘了。

”于是我又演示了一遍,问她:“这下应该记住了吧?”老妈点点头,有点像老师对小学生的教诲。

晚饭后,我在一边看手机,老妈抹桌子,擦擦停停,朝我看了又看,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现在有空吗?我好像又不记得了。

”她声音很轻,几乎是含在嘴里说的。

我不情愿地放下手机,显然,老妈是感受到我的不耐烦了,她接过iPad,一句话也没讲。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妈再没来问过我。

有一回周末,老妈戴着老花镜,捧着iPad追剧。

我走过她身边,看到电视剧里光有图像没声音,我问她:“不怎么不开声音,听不到里面的人说话,那怎么看啊?”一边说着一遍帮她按了音量键。

老妈这才告诉我:“我看你忙,也没敢问你,我想或许看看剧情也能懂,现在有声音就好了,谢谢你啊。

”老妈笑着说这句话,我的心里却刺得很痛!父母对曾经的我们来说那么强大,当韶华逝去的他们在我们面前表现出种种克制、迁就,甚至是小心翼翼地“讨好”时,你真的不会感到心酸吗?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人之所以会在对待子女时越来越小心翼翼,其实是因为其处于心理弱势,这种现象在退休后通常会更为明显。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退休也就意味着其社会地位基本丧失,原本在家庭中说一不二、强势的大家长角色在没有社会地位支撑的情况下,自然逐渐弱化。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之前很火的一档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中,papi酱谈及父母给她发“在干嘛”三个字。

如果没有及时回复,妈妈就会马上补一句:“你是不是在忙?不用回我。

”就这短短的两句话,把一位母亲想念子女又怕打扰子女,还担心遭到嫌弃的那份小心翼翼,展露得淋漓尽致。

我们似乎记得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今却败下阵来。

不仅如此,父母还渐渐地失去以前的伟岸,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01请耐心沟通,不要拒父母千里之外前段时间热播的《二十不惑》中,姜小果的母亲打电话问姜小果:“果啊!这微信里的钱怎样提出来,万一过期了咋办。

”姜小果一直很不耐烦的强调:“我之前说了你那么多遍,你还是不清楚,我的手机跟你的又不一样,就算说一百遍,你还是不清楚。

”不等母亲说完,她就直接把电话给挂断了。

对此我深有感触。

我们驾轻就熟地使用智能手机,可是在父母手上,智能手机就不那么“智能”了。

父母的记忆力差,教了很多遍,他们还是会回头问你。

于是我们就变得十分没有耐心:“这些我之前都教了无数遍,你还是不会。

”平静之后,我们又后悔当时对父母的不耐烦与发脾气。

小果处理完自己的烦心事,换了与母亲一样的手机,打电话心平气和地教会母亲在手机里提现。

在知乎上,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能不能晒一下你是怎么教会长辈用手机和智能家电的?》,上面有小纸条写着《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手册》,里面写着使用手机的每一步操作。

网友直呼:“有爱,又有才,我也想这样教我爸妈!”也有网友调侃:“要是爸妈不认识字怎么办。

”是啊!这样的方法很贴心,但不适用所有父母。

我希望,在我们有闲暇之余,能够多陪伴父母,多耐心地去教他们,就像儿时,父母教我们一样。

02不管多忙,请常回家看看大学刚毕业时,自己一个人跑到深圳闯荡。

当时父母还不知道我来到这个城市,一直以为我在自己的小城市里。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我一个人跑到这里,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向家里打电话。

孩子长大了,为什么爸妈却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孩子长大了,为什么爸妈却开始变得小心翼翼?

孩子长大了,为什么爸妈却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爸妈说什么就做什么,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一个奇怪的反弹效应却开始产生——爸妈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这个变化会从孩子青春期开始一直持续变化到爸妈老去!孩子亲身感悟:七岁那年,我妈送我上学。

九月天高人浮躁,我妈拉着不情愿的我穿过一条条街巷往学校走。

阳光很亮,路边桂花树的影子若有若无的印着妈妈的脸忽明忽暗。

出门前,我妈帮我装上学要带的东西,我在旁边扯着我妈的衣角头也不敢抬的问:“我可不可以把漫画书带去?”“那果冻行不行?”“大白兔也不能带吗?”我妈忙着把文具、课本一样样的放进我的小书包里“不行。

”“不能带,上学又不是出去玩。

”“快把鞋穿好,再不走要迟到了。

”我撅着嘴,不敢再说话了。

到了校门口,我妈把我交给班主任就急匆匆地去上班了。

虽然我妈刚刚交代过我,作为男孩子上小学不能再随便哭鼻子了。

可是忍了一路的我,看着越走越远的妈妈和身边一个也不认识的同学、老师,还是在校门口委屈地放声大哭了起来。

我想我妈大概听到了我的哭声的,尽管我哭的眼前模糊,还是看到我妈像凭空被什么东西绊住,停了片刻。

我一直等我妈回头安慰我,等她把我带回家不上学了。

等啊等,等到路边的桂花谢了又开,我妈还是消失在路的尽头,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十岁这年,草草挥霍完二十八天的寒假,我妈送我去火车站坐车返校。

还记得临行前的时候,我在房间收拾行李。

我妈时不时从门缝里探个头进来:“带点面包路上吃怎么样?”“家里茶叶没人喝,你带去好不好?”“你去了广州又不爱买水果吃,家里水果带点去吧。

”我妈以两分钟一次的频率打断着我收拾东西的思路,乐此不疲。

我的回答也终于从“不要。

”、“装不下。

”、“那边买的到。

”升级到“行了行了,烦不烦啊。

”我妈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的一边悻悻地把房门掩上退了出去,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享受着一个人的清净和自在。

第二天,我拖着箱子朝火车站快步走着,我妈要迈开大步才能勉强跟上我,一路上她都在唠叨着“车上注意钱包。

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你怎么看?

《民法典》新规出台后,关于父母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一事你怎么看?随着子女的成熟长大,我们看到父母的背脊逐渐佝偻弯曲,没了小时候我们印象里的精气神,也没了小时候印象里的严苛和强势。

甚至,父母开始越来越听从子女的话,在子女的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有人直指,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老后在孩子面前变得唯唯诺诺。

其实,这也是一种因果循环。

小时候,子女被父母压制,长大后子女就变成了父母的翻版,家庭压制卷土重来。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相处模式是这样的:1.父母对孩子以爱之名行使控制权,且不接受反驳从初高中报考哪一所学校,到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发型、穿什么颜色的外套,应该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和乐器都由家长决定。

对父母来说“不是孩子更喜欢什么,而是你应该喜欢什么”。

父权、母权的压制,无形疏远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孩子内心长期对父母持有恐惧感。

但父母在强制要求孩子的时候,却一直对孩子灌以“我是为你好”的思想。

这种理念最终也会演变到老去的父母身上,子女也会认为对父母的控制是“为你好”。

2.某些父母看似“不求回报”,却把赌注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中国父母的付出非常无私,他们尽一家之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吃穿用度,希望孩子能鹤立鸡群。

但与此同时,这种期待和无私也在控制孩子。

如若孩子今后能成为精英,父母希望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改善和荣光;如若没按预期发展,他们的养老后事也将寄希望于孩子。

押下了一切赌注,一些父母最后不得不变得小心翼翼的。

3.年老的父母逐渐跟不上时代,子女却变得浮躁、无耐心生活中,我们就能感到父母好像变得越来越“土”了,互联网时代的迅速迭代,5G时代的到来,中老年慢慢变成了被互联网抛下的人。

他们的生活出行、外界沟通开始倚靠子女,但子女却无法感同身受这种迷茫,变得烦躁。

父母的小心翼翼,一定程度上更是害怕被子女嫌弃。

4.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父母一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到了退休年纪,却没有退休收入。

自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要依托儿女。

人到晚年最大的悲哀,无数人泪奔:年轻时付出所有,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人到晚年最大的悲哀,无数人泪奔:年轻时付出所有,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人到晚年最大的悲哀,无数人泪奔:年轻时付出所有,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作者:国馆·主播:吉米来源: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祝我们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吉米朗读音频01 一直盛传这样一句扎心的话: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在你面前变卑微。

最近,我算是体会到了这种愧疚之感。

周末,带家人出去玩,爸爸特别兴奋,一个劲拍照、拍视频,说要发朋友圈。

因为天太热,等得有点久,我没忍住发了句牢骚:“一个大马路有什么好拍的,别人又不是没有见过。

”爸爸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低下了头,小声说了句“对不起”。

那一整天,只有在我拍照的间隙,爸爸才肯急急忙忙拍几张,生怕会让我多等一分钟。

尽管,我一次次说没事,他还是拘谨地像个犯了错的小孩。

可在记忆中的爸爸一向都很清高,何曾对谁这般小心翼翼过?他常常说,不蒸馒头,争口气。

小时候,我被熊孩子欺负了,不善于与人争吵的他,也会叉着腰跟泼妇对骂老半天;初中时,我被班主任点名批评太爱打扮了,他直接怼回去说:“爱美是天性”;长大后,我遇到渣男的纠缠,他二话不说就撵跑了……原本那么刚,那么要强的一个人,如今竟在自己孩子面前变得这么谨小慎微。

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年轻时为子女遮风挡雨,年老时却得看子女脸色行事。

想一想,可真是讽刺啊!02每一个小心翼翼的父母,都害怕会被儿女遗弃。

衰老的本质,就是一天天走向无力与虚弱。

曾看过一档动物类纪录片,讲了一头雄狮的故事。

雄狮曾经威风凛凛,在年轻的时候是狮群的大王,带领狮子们四处捕猎。

可等它日渐衰老后,狮群中出现了一头年轻力壮的狮子,它三下五除二就把狮王轰下了台、逐出了狮群。

年老的雄狮,只得像孤魂野鬼般在草原上飘荡,只有时不时看向狮群的双眼中能看到一点点光彩,只是它再也没有能力回到狮群了,只得孤独等死。

动物如此,人亦然。

电影《楢山节考》里就出现过这样一个残忍的情形:因为村落极端贫困和食物匮乏,以致于老人活到70岁的时候,就会由儿子亲自背着送到村子后面的楢山上去,任其老人自生自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时候是天,总觉得妈妈什么事情都知晓,而爸爸又特别有力量,父母就像两座大山,矗立在那里让我们心里充满安全感。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两座山不再伟岸,他们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许多事不敢问,话不再敢大声说。

小时候,作业不会写,爸妈会非常生气地说:这都不会,上课干嘛去了?而现在反过来了。

当父母因为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反复问我们时,我们总是很不耐烦: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是不会啊!而他们也只是小心翼翼的陪着笑脸,或者难过或者默默地不再吭声,他们变得越来越弱势。

02
前段时间,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幸福一家人》里一个片段,看哭很多人。

儿子结婚后要和家人断绝关系,他理直气壮地说:“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结果!”
这位儿子是医生,医院里很多人实力都比他差,可那些人却能靠着父母平步青云,而自己的父亲只是个卖面的老板。

儿子怒吼着斥责父亲,每天只会问饿不饿,却不能在事业上拉自己一把。

父亲听到儿子的控诉后,愧疚得泣不成声,满头白发的他,对儿子鞠了个躬:“对不起,我没本事,让你受委屈了。

”父亲不但没有指责儿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无能。

这一幕,看了让人心酸,也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缩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埋怨父母没本事,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

锦衣玉食的父母只有少数,普天之下,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着普通的工作,但是为了孩子的口中饭,身上衣,他们却倾其所有。

这些自认为很有本事的孩子不能理解,他们认为“没价值”的东西其实却是父母的一生。

03
有人说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而是从原谅父母的不完美开始。

父母也许很平凡,尤其是我们成年后,他们在经济和事业上能帮到我们的更少。

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的眼界和观点可能也与我们格格不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如果因此而嫌弃和不耐烦,那些无法与父母和解的孩子,自己的日子也过得不舒畅,因为父母是根,根滋养不好,花果就
很难盛放。

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顺就是顺应父母的需求,只有顺从达到了极致,就可以通达于神明,光照于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做任何事情都能成。

所以,越孝顺的人生越顺畅。

04
有句话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所有的父母都会犯错,他们有时迂腐、有时太严厉、很固执、年轻时工作太忙很少陪伴你、读书不多、不懂教育、观念守旧等等等。

但谁又是完美的呢?
生养之恩大于天,宽容父母的过错,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弟子规里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爱我们,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不对,做得不够好时,儿女还孝顺,才是儿女真正的德行。

怎样善待父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人生功课。

因为父母存在的价值绝不是他们能留给我们多少财富。

05
前段时间,高亚麟在《我家那闺女》节目里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初闻不明其意,细思深感悲凉。

父母还在,不管你是30岁还是60岁,都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

父母归去,我们就成了孤儿了。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起点,却无法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人生最大的悲伤。

有一天,当你回到家里,叫一声爸妈,空荡荡的房间里再无人回应。

那时才感受到:有人唠叨,有人烦我们,在我们做错事时有人打骂我们,是多大的福气啊。

如果你曾经在医院的重症手术室前彻夜守候过;
如果你参加过亲朋好友的追悼会;
如果你感受过在灾难面前生命的脆弱;就能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和家的全部意义。

做儿女的,不管地位多高官多大多有钱,请不要把最差的脾气留给父母。

他们也许“没本事”,是因为他们把本事给了你。

06
孝顺父母“五不责”,做儿女的请多一点耐心。

1. 不埋怨父母的无能
不要去抱怨“你应该是怎么样的父母”,而是提醒自己“我应该做怎样的儿女。

2. 不嫌弃父母的啰嗦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健在,有一天,没有了这些啰嗦,你一定会很想他们。

不要等到那一天才后悔。

3. 不抱怨父母的抱怨
爱之深责之切,你过得不好,父母比谁都心疼。

他抱怨你,是因为爱你。

4. 不抱怨父母的迟缓
人最可怕的恶,便是不懂感恩。

小时候我们屎尿都要靠父母。

现在父母老了,是自然规律,不要嫌弃他磨磨蹭蹭不如以前了。

5. 不嫌弃生病的父母
生老病死,注定是人无法躲避的自然规律,父母小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现在该还了。

还有机会伺候和孝顺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报。

07
为什么父母越老在孩子面前越弱,不再敢大声说话,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总是欲言又止?
是因为我们变了,变得很没有耐心,心底还有点看不起他们,在伤害他们无数次之后,父母终于变成了一只小心翼翼的刺猬。

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白发苍苍之际,却在儿女面前还要小心翼翼。

百善孝为先。

许多人内心爱父母,但嘴上却很硬,不经意间就伤害了老人的心。

孝顺父母,先从和颜悦色,好好说话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