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第二章章末归纳整合二
物理选修3-1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要点

第一节电流和电源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2、产生电流的两个条件条件:3、电流的方向:二、直流和恒定电流1、直流:2、恒定电流:三.电流(强度)1、电流的定义及公式: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注意: 1.在金属导体形成电流的本质:2.在电解液形成的电流应该注意的问题?3.1A的物理意义:四、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的推导已知n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的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五、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实用条件的分析六、福安特性曲线(画出图像分析)第二节电阻定律一、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1.探究方法:2.探究结果:二、电阻定律公式:物理意义:实用条件:三、电阻率与电阻的区别:典型例题:P49第二题第三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串联电路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串联电路的性质:等效电阻:电压分配:功率分配:二、并联电路1.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并联电路的性质:等效电阻:电流分配:功率分配:三、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1.多(少)并联一个电阻,总电阻:2.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小),总电阻:3.并联电路总电阻最接近最小那个电阻的情况:四、电表的改装1、G表或表头Ga.作用:b. 三个主要参数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2、改装后电流表的三个参数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电阻的作用:3、改装后电压表的三个参数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电阻的作用:五、限流分压名称/电路图()()1.电流调节范围:2.电压调节范围:3.选择条件:六、电流表内外接:1.画出电路图:内接 1.存在误差的原因:2.测量结果分析:3.适用条件:外接 1.存在误差的原因:2.测量结果分析:3.适用条件: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的常用方法:1.2.例:“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选择限流还是分压,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说明原因。
第四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电源1、电源作用:1.2.2、电源的电动势E定义:a.定义式:b.电动势物理意义:只由电源本身结构特性决定,与电路无关c.数值上等于:d.数值上等于电源未接入电路(即断路)时两极间电压,E=U断,单位:伏e.1V的物理意义:二、电路1.内电路(内电压):2.外电路(外电压):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三个表达式:每个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第六节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一、电功电功率1.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
(2021年整理)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2)

(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2)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电磁感应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b.奥斯特:电生磁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 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 、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B 、表达式:tnE ∆∆=φ(2)磁通量发生变化情况 ①B 不变,S 变,S B ∆=∆φ ②S 不变,B 变,BS ∆=∆φ ③B 和S 同时变,12φφφ-=∆ (3)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nE ∆∆=φ ②求瞬时值:BLv E =(导线切割类)③导体棒绕某端点旋转:ω221BL E =5.感应电流的计算:瞬时电流:总总R BLvR E I ==(瞬时切割) 6.安培力的计算:瞬时值:rR vL B BIL F +==227.通过截面的电荷量:rR n t I q +∆=∆=φ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自感:(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截面积越大,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二章知识点梳理一、电源和电流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电动势E(V) 衡量电源将其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3、恒定电流:导体两端存在恒定电压时,导线中就有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4、电流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I=q/t (C/s)A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伏安特性曲线3、串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2)串联电流两端总电压等于各电路总电压之和U=U1+U23)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R=R1+R24)串联电路分压关系: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比值U1/U2=R1/R25)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6)并联电路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U=U1=U27)并联电路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8)并联电路分流关系: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I1/I2=R2/R14、焦耳定律1)电功:电流做的功W=UIt2)纯电阻W=UIt=I2Rt=U2R/t 遵循欧姆定律3)非纯电阻W=UIt 电能=动能+内能4)焦耳定律Q=I2Rt UIt>I2Rt 不满足欧姆定律5)非纯电阻P电=P输+P热5、电阻定律同种材料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与材料有关R=ρl/S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闭合电路的电势升降电源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外+U内U外=IR外E=I(R外+r)I=E/(R外+r)电源总功率P=EI=I2(R+r)=E2/(R+r)7、动态分析方法1)根据滑动变阻器动向,确定外电路总电阻怎么变化2)由总电阻变化情况确定总电流情况3)根据总电流确定内电压情况4)根据E=U内+U外进而确定外电路各支路电压电流变化5)怎样判断总电阻变化A、无论串并联,只要支路电阻数目不变化,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B、如果支路中多一并联,电阻减少,反之亦然三、实验1、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2、测量电阻率3、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物理新学案同步实用课件选修31浙江专用版:第二章 恒定电流 章末总结

C.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 D.电动机消耗的功率等于电炉消耗的功率
图3
解析 答案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1日星期一2022/4/112022/4/112022/4/11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12022/4/112022/4/114/11/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12022/4/11April 11,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定义:R=
U _I _
电功和电功率:W= UIt ,P=_U_I_
电热和热功率:Q= I2Rt ,P=_I_2R__
恒定 电流
基本 电路
串联 电路
关系:I=I1=I2=…,U=U1+U2+… ,R= R1+R2+ … ,P=_P_1_+_P_2_+_…__
分配规律:U∝R,P∝R
U
部分电路:I=__R__
的功率:P总= IE ,P出= IU ,P内=_I_2_r_ 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
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重点探究
一、电源U-I图象的理解与应用
1.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白炽灯、电炉丝等构成的电路),电流做功将电能全 部转化为内能,W=Q=UIt=U2 t=Pt.
化学选修3第二章总结

化学选修3第二章总结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概念,了解了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在化学平衡部分,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了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 Le Chatelier 原理,了解了如何利用 Le Chatelier 原理来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它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而速率常数则是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反应的固有性质,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速率常数来推断反应的阶数,了解了零阶、一阶和二阶反应的特点和速率方程。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浓度和催化剂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增加会使反应速率增加,而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在化学平衡部分,我们了解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一个指标,它是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得到,它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物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Le Chatelier 原理是描述了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系统会偏离平衡位置,但会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重新达到平衡的原理。
根据 Le Chatelier 原理,我们可以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例如,当外界增加了某种反应物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的一方移动,以减少外界的影响,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电磁感应1.两个人物:a.法拉第:磁生电b.奥期特:电生磁2.产生条件:a.闭合电路b.磁通量发生变化 注意:①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是只具备b②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③电源内部的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感应电流方向的叛定: (1).方法一:右手定则 (2).方法二:楞次定律:(理解四种阻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增反减同) ②阻碍导体间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 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面积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增缩减扩) 4. 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内容:b.表达式:t n E ∆∆⋅=φ (2).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公式 ①求平均值:t n E ∆∆⋅=φ_②求瞬时值:E=BLV (导线切割类) ③法拉第电机:ω221BL E =④闭合电路殴姆定律:)r (R I E +=感5.感应电流的计算: 平均电流:tr R r R E I ∆+∆=+=)(_φ 瞬时电流:rR BLVr R E I +=+=6.安培力计算: (1)平均值:tBLqt r )(R BL L I B F∆=∆+∆==φ__(2). 瞬时值:rR VL B BIL F +==227.通过的电荷量:rR q tI +∆=-=∆⋅φ注意:求电荷量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瞬时值。
8.互感:由于线圈A 中电流的变化,它产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B 中 激发了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互感。
9.自感现象:(1)定义:是指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决定因素:线圈越长, 单位长度上的匝数越多, 截面积越大, 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
另外, 有铁心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心时要大得多。
(3)类型: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4)单位:亨利(H )、毫亨(mH ),微亨(μH )。
10.涡流及其应用(1)定义:变压器在工作时,除了在原、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外,变化的磁通量也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选修3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如CO和N2、CO2和N2O。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2)配位化合物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2.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选修3第二章复习整理——思维导图应用

问题3: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讨论:
讨论同时书写思维导图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立体构型 第三为出现最频繁 的考点是什么?
问题4
在这些高考题中,你认为出现最频繁的考点是什么?有 多少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5
你认为最不容易得分的类型题是什么?
2016年其他地区的高考题
1、[2016·全国卷Ⅰ]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 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 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 及原因
www1pptcom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的基本知识共价键的基本知识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的概念成键的粒子成键的粒子键的本质键的本质键的形成条件键的形成条件共价键的分类共价键的分类单键双键三键单键双键三键存在存在共价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饱和性方向性方向性共价键的类型共价键的类型共价键的键参数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角键角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等电子原理等电子原理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形成过程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概念概念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应用应用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过程杂化过程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类型例子例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关系价层电子对互斥理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关系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配位化合物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配合物定义配合物定义配合物组成配合物组成基本观点基本观点预测分子结构预测分子结构公式和规则公式和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V形 三角锥形
CH4
H2 O NH3
4
2 3
AB4
AB2 AB3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中心原子含有 化学式 孤电子对数 H2S 2 NH2- BF3 CHCl3 SiF4 2 0 0 0 中心原子结 合的原子数 2 2 3 4 4
空间构型 V形 V形 正三角形 四面体 正四面体
n=4
正四面体形
CH4
2. 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 子。如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要占据中心原
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2O分子呈V形,
NH3分子呈三角锥形。 代表物 CO2 中心原子 无孤电子对 中心原子 有孤电子对 CH2O 中心原子结 分子类型 合的原子数 2 AB2 3 AB3 空间构型 直线形
①写出过氧乙酸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 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氧乙酸用作杀菌消毒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通过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的重要用途展示了化 学的实用性。在H—O—O—H分子中,H—O键是极性 键,O—O键是非极性键。由于H2O2分子具有图中所示的
酸 + H2O + H2O ――→ CH3COOH + H2O2
②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O—O 键,有强氧化性
学科思想培养五
一、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分子结构
基本观点: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 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O2、 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 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n=2 n=3 立体结构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范例 CO2 CH2O
章末归纳整合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共价键 键 用。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手性 键能 键长 键角 等电子原理 范德华力 氢
提示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 往往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③杂化轨道之间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使相互间的排斥
能最小,故形成的键较稳定。不同类型的杂化轨道之间夹 角不同,成键后所形成的分子就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二)sp2杂化轨道
sp2杂化轨道
例:BF3
1s22s22p1
(三) sp2杂化轨道空间呈平面三角形
sp杂化
例:Hg [Xe]5d106s2
2.杂化轨道的应用范围: 杂化轨道只应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加成键的孤 对电子 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 数
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越大,酸性越强。
例如: 含氧酸 HClO4 H2SO4 HClO3 H2SO3 H3PO4 HNO2 H3BO3 HClO 通 式 (HO)ClO3 (HO)2SO2 (HO)ClO2 (HO)2SO (HO)3PO (HO)NO (HO)3B (HO)Cl 非羟基氧数目 n=3 n=2 n=2 n=1 n=1 n=1 n=0 n=0 酸 性 最强酸 强酸 强酸 中强酸 中强酸 中强酸 弱酸 弱酸
范德华力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对物质的熔、沸点、
溶解度的影响为: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 与溶剂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则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氢键是一种既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的
作用力。它的能量比化学键小,比范德华力大。当氢原子
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时,H能够跟另一个电 负性大的原子Y形成氢键。氢键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子间 氢键和分子内氢键。 氢键基本上还属于分子间作用力,它既有方向性,又有饱
手性: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左 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的现象。
1.σ键和π键的比较 键的类型 原子轨道重 叠方式 原子轨道重 叠部位 原子轨道重 叠程度 键的强度 化学活泼性 成键规律 σ键 π键 沿键轴方向平行重 叠 键轴上方和下方, 键轴处为零 小 较小 活泼
学科思想培养四
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1.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称为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很小,它不属于化学键。 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包括: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空间构 型以及分子的极性等。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 华力一般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空间结构,所以H2O2分子是极性分子。借助H2O分子中氧
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判断可知,H2O2分子中氧原子的轨 道杂化方式是sp3杂化,所以O—O键不是pp σ键。H—
O—O—H分子中的O—H键决定了H2O2分子之间的氢键。
H2O2分子是极性分子,CS2分子是非极性分子,H2O2分子
和CS2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H2O2和CS2不发生化学反
应,所以过氧化氢难溶于二硫化碳。H2O2分子和H2O分子 都含有O—H键,所以H2O2分子与H2O分子之间可形成氢 键,氢键的形成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 (1)H O O H H2O2 与
··· ··· · · ··· ···
(2)①② (3)O—H…O (4)H2O2 分子是极性分子,CS2 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H2O 之间形成氢键 (5)漂白剂 作杀菌消毒剂 (6)①
电子分别与氢原子的1s电子配对成键,这就形成了甲烷分
子。
①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原子内部 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的一组新的能
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有多少个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就形成多
少个杂化轨道。 ②杂化轨道的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成键时利用大的一 头,可以使电子云重叠程度更大,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学 键。即杂化轨道增强了成键能力。
均为极性键:如H2O、NH3 ②极性分子 含极性键、非极性键:如H2O2
分子构型的判断 1. 根据分子中σ键电子对数和孤电子对数,可以依据下面的 方法确定相应的较稳定的分子空间构型。 σ 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略去孤电子对 ――――――――――→ VSEPR 模 型 ―――――――→ 分 子 立体构型。
沿键轴方向相对重叠
两原子核之σ键一个π 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2. 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1)共价键与共价分子极性的判断
(2)分子极性的判断
(3)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均为非极性键:如Cl2、P4 ①非极性分子均为极性键:如CCl4、CO2 含极性键、非极性键:如C H 2 6
⑤有氢键的分子间必然存在范德华力,但有范德华力的物
质中不一定存在氢键。 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其熔、沸
点较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低。
【例】► 右图是过氧化氢(H2O2)分子的空 间结构示意图。
(1)写出过氧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________。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用序号填空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
的共价键。 (2)表示 A 电子对给予体 ―→ B 电子对接受体
(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电子对。 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电子对轨道。 例:H3O+
配合物的概念 2.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 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几种分子或粒子的立体构型的预测
如表:
孤 σ键 电 电子 子 对数 对 数 2 0
价层电 子 对数 目
分子的 电子对的排列 VSEP 立体结 R模型 方式 构
实例
2
HgCl2、 直线形 直线形 BeCl2、 CO2 平面三 角形 BF3、 BCl3 SnBr2、 PbCl2
3 2
)________。 ①分子中有极性键 ②分子中有非极性键 ③氧原子的轨道发生了sp2杂化 ④O—O共价键是pp σ键 ⑤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3)过氧化氢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该氢键的表示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难溶于二硫化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
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范德华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 力,又称范德华力。 氢键:某些氢化物分子间存在的比范德华力稍强的作用力
叫做氢键,其本质是静电作用。
性越强。例如,原子半径Cl<Br<I,故酸性:HClO3>
HBrO3>HIO3。 (3)结构相似的含氧酸,中心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氧化性) 越强,其相应酸的酸性越强,例如,酸性:H2SO3> H2SeO3>H2TeO3。 (4)酸分子中不与氢原子相连的氧原子数目越多,酸性越 强。
含氧酸通式[(HO)mROn]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
代表物 CO2 CH2O 杂化轨道数 0+ 2= 2 0+ 3= 3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分子结构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CH4
SO2 NH3 H2 O
0+ 4= 4
1+ 2= 3 1+ 3= 4 2+ 2= 4
sp3
sp2 sp3 sp3
正四面体形
V形 三角锥形 V形
三、配合物理论简介: 配位键 1. (1)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