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丛枝病病树中的类菌原体与病毒_洪瑞芬

合集下载

泡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泡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a ee, 桐 属 P uo la.泡 桐 是 中 国 特 产 的速 生 用 材 树 种 oa 泡 a lw i.
木 细 弱 过 密 时 , 易 发 生 。 病 部 产 生 黑 色 小 病 斑 , 湿 天 气 容 潮
时 . 病斑上 形成粉红 色分生孢子堆 . 在 以后 病 斑 不 断 扩 大 汇
32 防 治 方 法 .
长缓 慢 . 重者 引起 死 亡
12 防治 方 法 .
1 . 培 育 无病 苗木 选 择无 病 母 树 的根 . 根 育苗 种 子 育 .1 2 埋
苗 . 易发 生 丛 枝 病 不
1 . 修 剪 幼 树 枝 初 发病 时 , 时修 除烧 毁 _2 7 及
1 . 选择 、 育 抗病 品 种 据 调查 , .3 2 培 白花 泡桐 、 毛泡 桐较 抗 病 。
321 冬耕 结合 冬耕将 蛹 翻至地 面 , . . 让鸡 、 鸟啄 食或 风干 冻死 3 _ 人 工捕 杀 幼 虫 根据 地 面 和 叶 片 的 虫 粪 碎 片 . _ 捕 杀 .2 2 人T
丛 枝 , 长缓 慢 和 衰 弱 对 苗 木 和幼 树 生 长 影 响 极 大 . 者 生 生 轻
3 泡 桐 灰 天 蛾
3. 为 害特 点 1
该 虫 属鳞 翅 目天 蛾 科 。 为害 泡 桐 、 金 树 、 树 、 树 、 黄 楸 梓 丁
பைடு நூலகம்
香 等 。 虫 体 和 翅 均 灰 白色 , 杂 霜状 白粉 。 翅 散 布 灰 黑 色 成 混 前
124 药 剂 防 治 带 病 根插 穗 . 5 .. 用 0℃温 水 浸 泡 1 n. 用 0 mi 并 石 硫 合 剂 残 渣埋 在病 株 根 部 土 中 .采 用 03波 美 度 石硫 合 剂 .

如何防治泡桐丛枝病

如何防治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缺 乏高效的检测和防治方法,缺乏针对新病毒变种的疫苗 和治疗药物等。
泡桐丛枝病的传播和扩散还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一些政策和法规也限制了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工作,例如 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等。
02
泡桐丛枝病的病因和传播
泡桐丛枝病的病因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其病原体主要通过 泡桐韧皮部和根部的伤口侵入,导致树木枝叶丛生、黄化、 矮缩等症状。
泡桐丛枝病的发病与泡桐品种、树龄、立地条件、管理状况 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品种和立地条件对泡桐丛枝病的抗性 影响最为显著。
泡桐丛枝病的传播途径
在泡桐出圃和移栽时,应仔细检查是否有丛枝病症状,一 旦发现应立即砍除,并对砍伐后的树桩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化学药剂治疗
泡桐丛枝病的治疗还可使用化学药剂,如硫酸铜、波尔多液 等。
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浓度和剂量的掌握,避免对泡桐造成 药害,同时要注意与生物药剂交替使用,以降低病菌的抗药 性。
使用生物药剂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泡桐丛枝病的临床表现
泡桐丛枝病在发病初期,树干部位会出现肿胀和溃疡,随 着病情发展,树皮会逐渐腐烂并向周围扩展。
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会出现白色菌丝体,这些菌丝体不断 扩展,最终导致树干和枝条的死亡。
泡桐丛枝病的危害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树的生长和发育有严重影响,一旦出现病害,可能会导致树木 死亡。
这种病害不仅危害泡桐树的健康,还会影响其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给林业和园 林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林木病害,具有严 重的危害性和传播性。

泡桐几种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泡桐几种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泡桐几种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作者:李文霞陶海燕马冬梅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泡桐常见的几种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为泡桐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泡桐;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豫东素有“泡桐之乡”之美誉,泡桐作为商丘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因其树态优美,花色绚丽,叶片所分泌的粘液能净化空气,可供观赏,绿化、美化环境。

泡桐不仅是经济价值较大的速生树种,也是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常用于营造环城防护林带,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农桐兼作,工矿区绿化,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但在日常栽培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常会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从而影响泡桐的正常生长,通过近几年来的探讨,总结出了一套病害防治方法和技术,现介绍如下。

1 泡桐丛枝病1.1 症状及发生规律泡桐丛枝病是由一种比病毒大的微生物--类菌原体(MLO)引起的。

常见的丛枝病有两种类型。

1.1.1 丛枝型发病开始时,个别枝条上大量萌发腋芽和不定芽,抽生很多的小枝,小枝上又抽生小枝,抽生的小枝细弱,节间变短,叶序混乱,病叶黄化,至秋季簇生成团,呈扫帚状,冬季小枝不脱落,发病的当年或第2年小枝枯死,若大部分枝条枯死会引起全株枯死。

1.1.2 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冬开花现象。

1.2 防治方法1.2.1 要加强预防工作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无病泡桐苗木,严格挑选无病的根条育苗,且严格消毒。

方法是将根条晾晒1~2d后,放入500~1000单位的四环素水溶液中浸6~10h,再进行育苗。

要尽量选用抗病良种造林,一般认为白花泡桐、毛泡桐、兰考泡桐抗病能力较强;山明泡桐和楸叶泡桐抗病能力较差。

1.2.2 要加强管理在生长季节不要损坏树根、树皮和枝条,初发病的枝条,病芽应及早修除。

病虫害考试真题与详细解析

病虫害考试真题与详细解析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课程代码066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 .以下病害中不是由植原体引起的病害是【】A.竹丛枝病类菌原体和真菌B.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和真菌C.翠菊黄化病类菌原体D.梨衰退病2 .以下锈病中未发现有转主寄主的是【】A.海棠锈病B.松瘤锈病C.竹杆锈病D.草坪草锈病3 .植物白粉病病斑上出现的小黑点,它们可能是【】A.菌浓B.闭囊壳C.菌核D.担子果4 .以下真茴的施子,不属于无性胞子的是【】A.游动泡子B.厚垣电子C.子囊胞子D.分生胞子5 .桃缩叶病在春末夏初叶片外表长出的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

A.夏范子堆B分生胞子堆C.菌丝层D子实层6 .樱花等植物的冠瘦病病原是【】A.真苗B,细菌C.线虫 D.寄生性种子植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1页(共8页)7 .有“病〃而无”害〃的是[]A.郁金香碎锦病B.仙客来病毒病C.菊花黄化病D.矮天牛花叶病8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开展的要素之一是[]A.植物年龄B.环境条件C.植物的繁殖方式D.植物种类9 .以下病害不属于检疫对象的是【】A.松疱锈病B.杨树花叶病毒病C.草坪草褐斑病D.草坪草锈病10 .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A.病症B.病态C.病症D.病状IL以下关于昆虫成虫形态特征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身体左右对称B.整个体躯被有几丁质外骨骼C.神经系统位于体腔,循环系统位于血腔D.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12以下关于昆虫头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高度骨化B.通常分为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5个区C.蜕裂线是一些昆虫幼虫脱皮时头壳开裂的地方D.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形状固定13 .蟋蟀和蛎虫的头式分别属于【】A.下口式,后口式B.前口式,后口式C.后口式,下口式D.下口式,前口式14 .以下关于昆虫触角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由柄节和鞭节2节构成梗节B.蝇类的触角为具芒状C.蜻蜒的触角为锤状刚毛状D.天牛的触角为棒状线状15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通常全变态昆虫成虫和幼虫均具有复眼B.复眼是由很多的单眼组成小眼C.蝗虫口器由上唇、上颗、下领和下唇4局部组成舌D.刺吸式□器害虫适用于内吸性杀虫剂进展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卷第2页(共8页)1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通常昆虫成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跑节和前跑节6节构成B.蜜蜂成虫的后足常特化形成携粉足C.昆虫的翅是由附肢演化而来背侧叶D.根据昆虫翅的类型,蝴蝶的翅属于鳞翅17 .在以下各组昆虫中都进展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A.盲蜻、叶甲、蝗虫B蝇虫、猎蜡、蝗虫C.介壳虫、粉虱、蚊D.蜂、蚊、蝉18 .蜜蜂的孤雌生殖属于【】A.经常性B.偶发性C.兼性D.周期此19 .以下关于昆虫内部器官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昆虫的心脏位于背血窦B.昆虫的中肠是昆虫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具有昆虫“胃〃的说法C.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D.氧气是通过昆虫的血细胞运送到各组织器官20 .昆虫在地球上分布范围之广是其它任何动物都无法与其相比的,这是因为昆虫A.具有翅B.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问较长C.具有多样化的口器类型D.体较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浅谈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浅谈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

浅谈泡桐丛枝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胡慧蔡战伟(商水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466100)摘要:本文针对泡桐丛枝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的症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泡桐本身的习性以及特点提出了几点较为合理的从治病防治措施,希望对预防泡桐从治病有所帮助。

关键词:泡桐丛枝病;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18-0301-02引言泡桐是落叶树木的一种,其主要的特性就是生长速度快并且木材的质量很好,因此常常被用于乡村的造林绿化工作中。

然而,在种植泡桐的过程中,泡桐感染丛枝病的现象严重,造成泡桐发生大面积的叶片脱落以及干枯进而发育不良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了泡桐的生长。

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明确了丛枝病的发病几率大约在8~25%,目前这一几率处在上升趋势中,因此,相关的防治工作是目前应用泡桐进行城乡造林绿化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

1发病规律通过对泡桐丛枝病的研究,该病病原体类型为类菌质体,可以在泡桐树之间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分为带病的种根育苗以及昆虫取食传播,其中病原体主要依附于沙枣木虱和小板网蝽等昆虫的身上进行传播。

病原体在泡桐躯干上附着后往往会有一段潜伏的时期,通常为两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并且随着季节的更替,比如秋季到冬季再到春季,病原菌也会随着树液向泡桐根部移动在回流到躯干上,从而保证自身在冬季的生存。

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自然生长的泡桐树苗发病率很低,而一些平茬苗和留根苗的发病几率往往很高,并且随着苗体生长时间的增长发病几率会逐渐的升高。

2发病症状结合以往的泡桐丛枝病症状进行分析,该病可以蔓延到整株泡桐,在枝干、花以及根本都有所体现,根据发病的特征分为以下两种:2.1丛枝型腋芽和不定芽的萌发不规律,小枝数量明显增多,染病的叶子枯黄,在冬季多生的小节也不会脱落,叶序不正常,通常这种类型的从治病会造成泡桐在1~2年内整株枯死。

2.2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萌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季开花现象。

2020智慧树,知到《普通植物病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普通植物病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普通植物病理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普通植物病理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统称为病因。

A:对B:错答案:对2、植物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

A:对B:错答案:错3、症状是指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A:对B:错答案:对4、有侵染性病害才会出现病征。

A:对B:错5、直到1861年,deBary才最终证实引起的爱尔兰岛大饥荒的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疫霉菌所引起的。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1、菌物的营养体均为是菌丝体。

A:对B:错答案:错2、各种菌物均可产生吸器来吸收营养。

A:对B:错答案:错3、子实体是菌物无性繁殖时形成的结构。

A:对B:错答案:错4、孢囊孢子是卵菌的无性孢子类型。

A:对B:错5、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浸染来源。

A:对B:错答案:对6、菌物的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A:对B:错答案:对7、菌物的生活史是指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A:对B:错答案:对8、从生殖角度看,所有菌物的生活史都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A:对B:错答案:错9、1969年Wittaker提出的五界系统中将菌物单独列为一界。

A:对B:错答案:对10、根肿菌属的休眠孢子囊球形,散生在寄主细胞内。

A:对B:错答案:对11、节壶菌属的休眠孢子囊以开盖方式释放游动孢子。

A:对B:错答案:对12、绵霉属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A:对B:错答案:错13、接合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寄生性较弱,多为活体寄生型。

A:对B:错答案:错14、子囊菌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A:对B:错答案:对15、子囊孢子是经过质配、核配和有丝分裂之后形成的。

A:对B:错答案:错16、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结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单核化,称为担子菌的锁状联合。

泡桐丛枝病防治措施探究

泡桐丛枝病防治措施探究

评估标准
根据防治前后的病情指数、发病率、病情严 重程度等指标,以及防治成本和经济效益等 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改进方向和建议
改进方向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病情的泡桐丛枝病,制 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
建议
加强泡桐丛枝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加强科研和技术创 新,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加强 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林业工作者的防治
控制灌溉
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泡桐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降低病害的发生 。
04
化学防治措施
药剂选择与使用方法
药剂选择
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化学药剂,如内吸性杀菌剂、保 护性杀菌剂等。
使用方法
根据药剂的特性和防治对象,采用不 同的使用方法,如喷雾、涂抹、灌根 等,确保药剂能够充分接触到病原体 。
泡桐丛枝病严重影响泡桐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树冠畸形、枝条丛生、叶片黄化等症 状。
病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全株死亡,给泡桐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泡桐丛枝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难以根除,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02
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泡桐丛枝病的爆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 破坏,通过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原菌 的传播,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配合使用
可以将化学防治与其他防 治措施配合使用,以提高 防治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保护和利用
保护天敌昆虫
对于泡桐丛枝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可以通过保护其天敌昆虫来控制其数量,从而降低病害的传播速度 。
利用天敌昆虫
有些天敌昆虫可以捕食泡桐丛枝病的传播媒介昆虫,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昆虫来控制病害的传播。

泡桐常见病虫害防治

泡桐常见病虫害防治

泡桐炭疽病(一)症状。

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叶片、叶柄和嫩梢。

当泡桐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开始发病,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失绿的点状,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为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

在雨后或湿润时,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

后期病斑常破裂,病叶早落。

(二)发病规律。

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浸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浸染源,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浸染多次。

一般在5月至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进入发病盛期,可持续到8月30日。

在泡桐苗木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苗木生长较弱等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二、泡桐黑痘病(一)症状及发病规律。

泡桐黑痘病是真菌性病害,由泡桐痂圆孢菌浸染所致,4月中下旬可见病斑,5~6月为发病盛期,叶片、小枝上有黑痘出现,每年的7~8月发病严重。

发病后,叶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径0.5~2毫米,病斑中间破裂呈穿孔状,常沿叶脉发生。

叶柄、叶脉、嫩枝上的病斑突起呈疮痂状,初期病斑为淡褐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层,最后变为黑褐色,病叶卷缩,病梢枯死。

(二)防治方法。

选用楸叶泡桐、豫杂一号、山明泡桐等优良泡桐品种。

育苗要避免苗床地连作或在泡桐林附近育苗。

埋根苗穗要注意检疫,禁止从病苗上剪取。

苗床地在播种前可每亩撒1~1.5公斤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

种子播前可用0.3%的敌克松原粉进行拌种。

加强苗期管理,留苗密度要适当,每亩留苗800~900株。

及时浇水施肥,促进泡桐苗木整齐、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苗期每15天喷施1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对发病的泡桐苗木每10~15天交替喷施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1000倍液1次,连喷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泡桐网蝽(一)危害特点。

泡桐网蝽又叫角菱背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

泡桐网蝽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出现于6月中旬,第二、三代分别出现于7月下旬和8月下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