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节目赏析论文
媒介文化论文《浅谈台湾娱乐文化》

浅谈台湾娱乐文化
《康熙来了》是台湾省当红的一档娱乐节目,《超级访问》是一档由当红娱乐节目主持人李静、戴军以最幽默、最诙谐的语言联袂打造的关注、透视我们身边明星的大型娱乐访谈节目。
还有《娱乐串串秀》、《东方夜谭》等之类的节目近年来台湾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受到大陆观众的追捧,看了这些节目就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低俗”,或是“低级趣味性”。
今天,我们都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台湾的娱乐文化如此盛行,甚至说是泛滥呢?
我认为要想解释台湾娱乐文化盛行的原因,有必要谈到台湾文化特征。
台湾文化源流来自于中华与西方的文化。
可以说,台湾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另一种融合。
为什么如此说呢?
历史上,台湾受到汉文化尤其中原文化影响深远,台湾人民的文化语言、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深深烙上了“河洛文化”的印记,中华传统儒家文化是其中之一,他们所遵守的信仰、伦理观、道德观和我们是一致的,尊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核心思想,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深厚,重视家庭家族的概念。
然而,西方的民主、自由、消费享乐主义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时期入驻台湾人的思想,随着台湾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革,更为丰富的外来文化抢滩台湾,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大众消费文化,其核心是个人享乐主义、满足感官需要,急功近利;还有美国民主选举、政党制度在台湾的实行,这一做法打破了当时一直处于国民党高压统治的封闭的社会格局,注重民主、自由、娱乐化的社会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西方的享乐、消费主义严峻地冲击着台湾人本身推崇的中华文化传统,新鲜刺激的外来事物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较传统文化更容易接受。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娱乐的精神也逐渐被台湾人吸纳,草根的娱乐、狂欢盛行起来。
台湾综艺节目赏析论文

题目: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年级: 2010 学号: 21720105705337 姓名: 戈奕文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王义权二零一二年五月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摘要] 近年来,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持续火爆,特别是在大陆青年当中,形成一股追捧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同时大陆内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台湾综艺节目的形式,开展自己的特色节目,一时间,台湾综艺节目无比辉煌。
台湾综艺节目经过长期发展,其运作机制成熟,质量也比较高。
在民众收看综艺节目一个重要动机是因为节目内容好、题材好。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倾向。
社会制度和商业化电视台的属性,决定了台湾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在商业逻辑下,收视率理所当然的成为台湾电视台各项工作的指挥棒。
而提升收视率的方式就是: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需求。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后果,就是必须满足最广泛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台湾综艺节目繁荣低俗化倾向受众心理需求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variety show——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aiwan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in the mainland lasts hot,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in the mainland, forming the adored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upsu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ior of his TV variety shows are starting to follow suit in the form of Taiwan, and carry out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t that time, Taiwan variety show so brilliant.Taiwan variety show after a long-term development,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mature, quality is high. In the people watching variety show an important content is good motivation because programs, subject well.However, there are also in the prosperity behind thi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most let people for its inherent tendency is the vulgarization. Social system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properties, decided to Taiwan TV programs to the vulgarization, commercial logic, the ratings of of course be Taiwan television each work the baton. And improve the way ratings i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the audience's needs. Unilateral pursue the consequences of ratings, is the most widely audience must meet the demand.[Keywords] Taiwan variety show prosperity Vulgarization tendency 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 (1)第2章正文 (2)2.1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2)2.2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 (3)2.3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 (6)结论 (7)参考文献 (7)第1章引言台湾综艺节目,进过长期的发展,其运作机制和节目质量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也相当高,许多节目对大陆乃至整个华语圈的电视节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大陆近年兴起的周末娱乐节目热中就能看到许多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子。
台湾综艺节目分析

台湾综艺节目的特点如今,有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各大网络电视、网络直播以及电视频道中,台湾的综艺节目一直占据了大部分席位。
台湾综艺受大陆年轻观众的追捧,主因是节目劲爆、搞笑,纯粹作为年轻人的消遣。
但相对于台湾综艺,大陆电视环境约束多。
在台湾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均有言论自由,不用对电视台负责,因而在节目上都可以说一切自己想说的,没有什么太多的顾忌,只要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就好了。
这种情况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主持人挖苦嘉宾,并且不顾及对象。
嘉宾有可能是明星,也有可能是平民百姓。
还有就是爆料,问一些嘉宾不愿意提及的隐私问题,甚至有点“威逼”,已达到取悦观众的效果,来提高收视率。
这次以《康熙来了》为例子来分析台湾综艺节目的特点。
《康熙来了》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可以说是独占鳌头的,开播四年之久,收视率不断攀升,这在台湾综艺界是不常见的。
这档综艺节目能长时间的吸引观众眼球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康熙来了》台湾中天电视台出品。
由蔡康永,徐熙娣(小S)主持。
陈汉典任助理主持。
蔡康永是台湾小有名气的作家,出版过不少畅销书籍,平时以读书人自居。
曾在美国得到电影导演硕士学位,所以也是业界小有名气的影评人。
另一个主持人小S徐熙娣曾与其姐大S徐熙媛组成演唱组合ASOS,其后专攻主持,现在也有台湾女主持人一姐之称。
而一档节目能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与主持人的风格等是分不开的。
被称为是读书人的蔡康永和性感天后徐熙娣的组合可以说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
在节目中小S总是与性感美丽示人,女嘉宾到访时,更是很经常性的与其对比。
还有就是她的大胆尺度,在大陆的综艺节目中是绝对看不见的。
而这也是这档节目在大陆受到追捧的一大原因。
另一主持人蔡康永,总是一身奇怪的着装,他戴着牛仔帽或是身上贴一些奇怪的符号,在活着梳一个令人撞墙的发型,他改变了我们对读书人呆板沉闷的印象。
把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就已经是一对活宝了,在家人外在的语言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之批判与反思

广播技术标准规则 》及 《 电视广播接 收机登记规则 》 ,均于 15 年 4月 由台湾地 区交通部公布,内容 以技术标 准及 电台 99
设 置 办 法 为主 ,并 不 涉 及 电 视 节 日制 作 与 业 务 运 营等 。
在如此缺 乏相 关法令 的环境下 ,台湾 电视业的主管机关 未有确定。1 6 9 2年 l 0月台视开播,前一个 月才 明确指定 ( 台
化运作 的经营模式 ,不顾传媒人的 自身形象和其应付 的社会 责任 ,制作 出了各种各样充斥着色情 、暴力 、低级趣味的综 艺娱乐节 目玷污受众的眼球,影响阅听人 的审美甚至其道德 判断 。综艺娱乐节 目对整个社会来说 ,的确有着不容忽视 的
地 位 和 影 响 力 。 然 而 , 正 是 因 为其 对 收 视 者 影 响 甚 巨 , 综 艺
湾 )新 闻局 为 电视 主 管 官署 。开 播 之 后 , 16 年 ( 97 台湾 )教 育 部 另 成 立文 化 局 , 掌 原 属 新 闻局 管 辖 的 广 播 电视及 电影 , 接 到 了 1 7 底 却 又裁 撤 ,将 业 务 交还 给 新 闻局 。在此 期 间 , 9 2年
独特的制作手法 ,也B来 了 多观众的追捧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也应 当清醒的看 到台湾 电视综艺节 目中长期 以来存在的 l 很 弊病和顽疾。在 台湾电视综艺节 目大行其道的今天 ,我们应该客观 的批判 ,冷静的反思其 中所充斥的大量不 良内容 ,从 而尽可能
的避免遭受负面影响。 关键词:台湾;电视综艺节 目;批判;反思
台湾地 区在 电视管理上不但长期缺乏法令依据,权责不 清 , 事权 未有 统 一 ,而 且 ,在 对 于 三 台 的 产 权 构 成 与 经营 形
16 9 2年 9月 ,“ 视” 台 开播 ,这 是 台 湾地 区第 一 家 商 营 电 式官方扮演了绝对 主导角色 。最 终,以“ 民营” 的经营方式实
台湾综艺娱乐产业两岸合作硕士论文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及其影响【摘要】近年来,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借由网络这一平台在大陆流行甚广,随着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台湾与大陆的电视综艺节目更是形成了分庭抗争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岸综艺节目的资源共享、合作互利,有必要对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方式、传播状况和传播特色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陆娱乐产业的影响,鉴于台湾综艺节目的传播和收视特点以及其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文也从受众角度分析了如何规避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总结两岸在电视综艺节目合作上的成功经验,为未来两岸的合作共赢规划出正确的路径。
更多还原【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arepopular in the mainland by the platform of natwor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video, Taiwan and the mainland’s TV variety shows are the Chamber formed a protest situation, in order to share the resource of Taiwan and the mainland’s TV variety shows, To be cooperated and reach the mutual benefi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ow the Taiwan’s television variety shows spread in the mainland. This study focus how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transmit and th... 更多还原【关键词】台湾综艺;娱乐产业;两岸合作;【Key words】Taiwan Tv variety;Entertainment;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中文摘要2-3Abstract 3中文文摘4-7目录7-8绪论8-14一、研究理由8-9二、研究背景9三、研究意义9-10四、文献综述10-14第一章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概述14-20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14-15第二节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15-16第三节火爆大陆的台湾电视综艺节目16-20第二章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20-32第一节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方式和收视研究20-24 第二节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过程及特色研究24-32 第三章台湾综艺节目对大陆电视娱乐产业的影响32-44第一节电视观念重塑32-38第二节电视综艺节目制作38-44第四章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对大陆受众的影响44-50第一节"拟态环境"中的台湾文化44-45第二节台湾综艺的传播带来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45-48 第三节如何规避台湾综艺节目的不良影响48-50第五章两岸电视综艺节目交流合作前瞻50-54第一节合作的意义50-52第二节合作的途径52-54结语54-56参考文献。
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

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综艺节目是电视娱乐领域中备受欢迎的一种娱乐形式,它能带给观众欢乐、启示和感动。
而台湾的综艺节目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节目通过各种方式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时间,同时也反映了当今台湾社会的各种面貌和内在问题。
从1980年代开始,台湾的综艺节目逐渐多元化,从传统的选秀节目、访谈节目到各种有创新的真人秀和互动游戏节目。
这些节目通过引进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格式,例如《超级女声》、《大哥大姐有话说》等,也开创了一些独特的本土创意节目,例如《康熙来了》、《疯狂的石头》等。
这些节目以其独特的内容和犀利的主持人,吸引了大量观众,并且成为台湾电视节目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湾的综艺节目有着多元的主题和形式。
这些节目通常会涵盖社会热点、明星八卦、家庭娱乐等多个领域。
它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旨在为观众提供欢乐和娱乐。
这些节目中常常会安排各种明星嘉宾,通过他们的表演、访谈和互动,来吸引观众的关注。
同时,一些综艺节目也探讨了一些较为严肃的话题,例如社会问题、婚姻家庭等,并通过明星嘉宾的身份,使得这些话题更加亲近和易于接受。
综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台湾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台湾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热爱和追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由于综艺节目的高度娱乐性和参与性,观众们积极参与其中,与明星互动、分享观点和经验,并通过节目的各种投票和评选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喜好。
这种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成为了综艺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台湾综艺节目也面临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节目过于偏重娱乐和低俗化,追求收视率和利润,而忽视了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综艺节目的内容也被批评为过于偏离社会价值,过于依赖明星效应,导致观众过度追捧和模仿,甚至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节目的制作工艺和主持人能力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台湾的综艺节目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研究

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进行研究,发现了它们在节目风格、内容、节奏和嘉宾选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大陆综艺节目注重娱乐性和大众化,台湾综艺节目则更加注重互动性和情感化。
在节目内容上,大陆节目更加注重大场面和明星效应,而台湾节目更注重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大陆节目节奏较快,注重节目效率,而台湾节目更加推崇慢节奏和探讨性。
在嘉宾选择上,大陆节目更倾向于明星嘉宾,而台湾节目更注重选择与主题相关的专业嘉宾。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地文化差异和传播环境的影响,也为未来综艺节目发展提供了启示,可以借鉴对方的优势,创新发展更具吸引力的节目内容。
【关键词】大陆、台湾、综艺节目、风格、差异化研究、背景、意义、特点、内容、节奏、嘉宾选择、成果、未来发展、差异。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对于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成果。
有必要对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两地综艺节目的异同之处,为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对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风格的差异化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综艺节目的品质提升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综艺节目作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而大陆与台湾的综艺节目风格差异是我国综艺节目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比较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的风格特点、内容差异、节奏差异和嘉宾选择差异,可以深入探讨两地在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异同之处,从而进一步了解两地文化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本研究对于推动社会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陆与台湾作为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代表性地区,综艺节目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也承载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
研究大陆与台湾综艺节目的风格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两地文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浅析台湾电视节目《全民大闷锅》的综艺形态

【环球视窗】栏目主持:一申—霸■_浅析台湾电视节目《全民大f:习锅》的综艺形态《全民大闷锅》(全称《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是台湾一档较有影响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台湾中天电视娱乐台的官方网站上,《全民大闷锅》被定位为“谈话综艺类”(诙谐时事)节目。
节目名称中的“闷锅”有两层含义,一指每期节目的中心人物会坐在一个特制的大闷锅中,供大家讨论发问;其次,“闷锅”还包含有“郁闷、烦闷”的意思,几乎每期节目的话题都是围绕着令台湾民众非常关注并有所不满的社会热点,希望借助节目释放民众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如2006年2月7日《全民大闷锅》的主题就是:“考国文用火星文,考英文用注音,书念成这样,家长孩子谁最闷?”2005年,刚刚开播一年的《全民大闷锅》获得了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奖”的肯定。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10点准时进行直播,这一个小时的直播节目构成包括现场讨论、两个事先制作好的小单元剧,以及节目最后观众的热线电话参与环节。
现场讨论部分设一位主持人,四或五位嘉宾,一位“闷锅”人物,每天由主持人发起一个主题,现场每位嘉宾模仿一位知名人士,如演员、歌星、政治人物、商界名流、体育明星、影视剧角色等等,与闷锅人物共同参与讨论,轮流发表个人观点。
在《全民大闷锅》节目中,谈话与综艺这两种形态并不是被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作为节目手段得到了■张轶帆综合运用,从而为节目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由于《全民大闷锅》无论内容表现还是形态特征都与台湾独特的政治制度、媒体环境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分析节目本体之前,有必要对其产生背景进行简要的描述。
《全民大闷锅》并不是台湾电视人突发奇想的产物,细究它的渊源,恐怕要追溯到20年前。
1986年,台湾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正式取消已经实行了近四十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结党自由,办报自由,把台湾的民主宪政制度向前推进了一步。
必须承认,台湾实行的所谓“民主宪政制度”为其电视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年级: 2010 学号: 21720105705337 姓名: 戈奕文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王义权二零一二年五月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受众心理需求[摘要] 近年来,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在大陆持续火爆,特别是在大陆青年当中,形成一股追捧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同时大陆内部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台湾综艺节目的形式,开展自己的特色节目,一时间,台湾综艺节目无比辉煌。
台湾综艺节目经过长期发展,其运作机制成熟,质量也比较高。
在民众收看综艺节目一个重要动机是因为节目内容好、题材好。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最让人诟病的是其固有的低俗化倾向。
社会制度和商业化电视台的属性,决定了台湾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在商业逻辑下,收视率理所当然的成为台湾电视台各项工作的指挥棒。
而提升收视率的方式就是: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需求。
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后果,就是必须满足最广泛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台湾综艺节目繁荣低俗化倾向受众心理需求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variety show——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aiwan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in the mainland lasts hot, especially among teenagers in the mainland, forming the adored Taiwan TV variety shows upsu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rior of his TV variety shows are starting to follow suit in the form of Taiwan, and carry out the features of their own programs, at that time, Taiwan variety show so brilliant.Taiwan variety show after a long-term development,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mature, quality is high. In the people watching variety show an important content is good motivation because programs, subject well.However, there are also in the prosperity behind this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 most let people for its inherent tendency is the vulgarization. Social system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properties, decided to Taiwan TV programs to the vulgarization, commercial logic, the ratings of of course be Taiwan television each work the baton. And improve the way ratings i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the audience's needs. Unilateral pursue the consequences of ratings, is the most widely audience must meet the demand.[Keywords] Taiwan variety show prosperity Vulgarization tendency Audience psychological deman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 (1)第2章正文 (2)2.1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2)2.2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 (3)2.3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 (6)结论 (7)参考文献 (7)第1章引言台湾综艺节目,进过长期的发展,其运作机制和节目质量比较成熟,市场化程度也相当高,许多节目对大陆乃至整个华语圈的电视节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大陆近年兴起的周末娱乐节目热中就能看到许多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子。
毋庸置疑,台湾的综艺节目在综艺产品的多元化,在节目的策划、主持人的总体水准、灯光、音响到后期制作和大陆同类节目相比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来大陆电视在商业运作,在部分娱乐产品的包装推广上都有很大突破,这是台湾综艺节目给大陆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创新带来的启示和帮助。
然而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倾向也常常被人所诟病。
如节目包装上以“怪”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主持人有事通过不当的语言,过火的动作来增加节目的刺激性:为了满足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有意去刺探嘉宾的隐私;整人节目,造假节日流行……这种低俗化现象引起了一部分教育界认识的不满,这些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庸俗”、“无聊”成为部分台湾综艺节目的标签。
不论是台湾本岛还是大陆地区,部分综艺节目的低劣质量都收到了强烈的抨击和抵抗。
但是,我们客观来看待,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是和受众的心理需求直接挂钩,综艺节目本质上只是电视台的一种商品,它就要具有商品最原本的性质:满足最广泛消费者的需求。
即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民众的心理需求同步。
所以怎样使其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2章正文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论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台湾综艺节目的辩证批判2.1 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论1960年,台湾打开了电视的“魔盒”,而综艺节目也随之登上了电视荧屏。
1962年,被台湾称为“第一个电视综艺节目暨现场直播节目”的《群星会》在台视开播当天诞生,以演唱国语歌曲为主,它虽然具备了综艺节目的基本形态,带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中视、华视的开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送技术逐渐进步,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内容日益丰富,编导们又逐渐在单一的歌唱节目中加入猜谜、问答、魔术、竞赛、杂耍、特技、观众蔡玉等形式,使节目的包容性越来越大,逐步向综艺形式迈进,当时最著名的大型综艺节目的是由包国良主持的中视的《欢乐假期》,历时十八年之久,成为了中视的招牌和长寿节目。
70年代到80年代初,台湾经济有了强劲的发展:电视的彩色化;以及中视,华视的诞生,与台视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都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综艺节目从单一走向多元。
90年代以来台湾综艺节目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首先是更多的电视台的开播,是节目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其次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节目则呈现出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形态变化快等日趋成熟的多元结构。
节目的通俗化、大众化倾向则越来明显,并日益走向现代化、多元化,许多节目为增加互动性,把“CALL IN”纳入电视节目的游戏环节,综艺节目涵盖的内容范围也越来越广。
21世纪,由于竞争的激烈,综艺节目出现了良莠陈杂水平参差不一的状况,目前活跃在台湾电视屏幕上的综艺节目,老牌的有《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周日八点档》、快乐星期天》等,新兴节目有《康熙来了》、《全民最大党》《齐天大圣》《天才向前冲》等,节目数目之多,变化之快,超过了其他节目类型。
二部分综艺节目存在的模仿、雷同、粗俗等缺陷,越来越引起舆论的关注。
2.2 台湾综艺节目火爆其受众心理探究(1)节目主持风格是对社会规范的颠覆在台湾电视业竞争达到白热化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更注重个性与特色,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更越发倾向于一种民间表达,如吴宗宪、小S、阿雅等,他们甚至毫不介意地夸大和暴露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缺陷,他们的自我嘲讽和相互贬低一方面让观众发笑,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丰富着个人形象。
严肃与荒诞、正经与古板、悲伤与欢笑、紧张与放松,他们不听的将这些片段进行拼接与重组,让观众在嬉笑中感受着怒骂的分量,这种喜剧的方式标志着不同于传统正规的生活态度。
这种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生活化使节目产生一种怪异荒诞的风格,也说明了大众文化、快感文化的存在。
电视往往能够给受众提供两种不同的快乐,一种是符合意识形态并称颂意识形态的快乐;另一种是打破常规的快乐。
在娱乐业日趋成熟的今天,观众们已经厌倦了节目中对明星人生经历个人心得千篇一律的报道。
因此,主持人选择肆无忌惮的搞怪,不着边界的夸张,方式虽然谈不上优雅,却能出奇制胜地迎合观众的口味,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新主流。
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充斥着大量被认为是“胆大无忌,有违社会规范”的表现,尽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种种表现嗤之以鼻,但这些“离经叛道”的言行却依然得到一批年轻前卫的电视观众的支持,这类观众要求脱离现实规范,建立一个符合他们喜好的世界。
在节目中,人们可以摆脱常规的舒服,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差别,抛弃繁杂的礼仪的程序,脱离按部就班的官方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任意的、脆弱的规则,人们一旦在游戏中感觉到不快乐,就可以随时更改,享受受支配这的抵制性快乐,在收看和参与词类节目的过程中,收视人群的叛逆心理可以得到满足,在生活中无法实践的叛逆行为能够得到想象的释放,在狂笑中活动欲望的张扬,某种程度上综艺节目成为了一种大众精神的治疗机构。
(2)主持身份平民化研究发现有两类传播者最容易被受众接受,一是“在他谈论的领域中有威望的人”;一是“与他们相似的人”。
由于综艺娱乐节目的重要特征在于节目的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这就要求主持人最大限度与观众贴近,其形象、言谈举止乃至气质都具有平民化的特色。
在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总是在节目中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控制着整个节目和在场每一个人的看法和思想,主持人在节目中不仅代表他的个体,还代表着他背后的一种意识形态。
而台湾众多综艺节目则预支形成鲜明对比,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环境通常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在节目进行中,主持和嘉宾能够很好地沟通和互动;其次,主持人以生活化的角色进入节目(服饰,语言,行动等),不再扮演“全能全知”的智者,而是以一种普通人的个体心态与嘉宾去交流。
主持人和嘉宾都有着充分的自主权。
舞台与现实生活的界限模糊化,它摒弃一切的矫揉造作,虚伪修饰这种人性化的表现吧主持人从高高的神坛上带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从其观念上讲,这具有了一种初步的全民性;再者,娱乐节目主持人更多的情况下所处的立场不是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他们恰恰要推翻霸权动力作用下的快乐去迎合社会多样性的快乐,这种快乐必须摆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诸如小S、宪哥等人在节目中“屡出损招”、“口出狂言”“贱走偏锋”无不是他们在与正统对峙,张狂一种“俗”的快乐,这种快乐的产生恰恰你使得亚文化群体的快乐合法化,这一点是可以得到处于社会不同阶层观众的广泛认同的,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3)嘉宾选择的明星原则观众欣赏综艺节目,很大成分上是冲着明星来的,因为大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亲眼目睹、签名写信等方式,切实感受到明星的存在,明星在商业社会中似乎可以从容自如随心所欲张扬自己的个性,使被种种限制固定在社会机器上的大众仰慕无比,并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