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16-19】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努⼒备考,定会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中考《语⽂》现代⽂阅读模拟题【16-19】》供您查阅。
【第⼀篇:母狼的智慧原⽂】⑴“仅次于⼈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的狼。
南⽅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的狼。
” ⑵⼀位⽼猎⼈,在⼤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旁,对我说。
猎⼈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⑶我说:“不对。
是⼤猩猩。
⼤猩猩有表情,会使⽤简单的⼯具,甚⾄能在互联上⽤特殊的语⾔与⼈交流。
” ⑷“我没见过⼤猩猩,也不知道互联是什么东西。
我只见过狼。
沙漠和森林交界地⽅的狼,最聪明。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猎⼈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⑸“狼带着⼩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只⼩狼,它会把它叼在嘴⾥。
若有好⼏只,它不放⼼⼀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会出什么事。
于是,狼就咬死⼀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了⽓,再⽤⽛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的好似⼀只⽪筏。
它把所有的⼩狼背负在⾝上,借着那救⽣圈的浮⼒,全家过河。
” ⑹“有⼀次,我追捕⼀只带有两只⼩崽的母狼。
它跑得不快,因为⼩狼脚⼒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座巨⼤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旺盛处兜圈⼦,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占便宜,但⼈⼀旦爬上⼭坡,就⼀览⽆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 ⑺“这是⼀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
我这样想着,⼀步⼀滑爬上了⾼⾼的沙丘。
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
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狼不见了。
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
那是我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只狼,不知它从哪⼉来的那么⼤的⼒⽓,像贴着地⽪的⼀⽀⿊箭。
追到太阳下⼭,才将它击毙,累得我⼏乎吐了⾎。
” ⑻“我把狼⽪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
202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②,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④,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⑤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⑥,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⑧,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立春之美,是一种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
积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
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yè,金盏族拥。
从不争春的春兰,依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如一首隽永的诗。
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默默地yùn育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山坳.()摇yè() yùn()育(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
“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中“隅”的意思是。
(2分)(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描绘春兰悄然开放的情态。
(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_____;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______ 和《五猖会》。
南京市建邺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一(26 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6)题还需填写出作者。
(10分)(1)岂不罹凝寒,!(刘桢《赠从弟》)(2)遥知兄弟登高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5)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7)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8)自然山水常以其千姿百态的美平息人们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正如吴均所说:“,。
”(用《与朱元思书》中的句子回答)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戏曲四行当”指生、旦、净、丑。
B.《关雎》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四书”之一,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女娲造人》中的女娲在中国神话中是造人补天、福佑社稷的神,社稷分别指土地神和谷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称。
D.“香菱学诗”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故事。
故事中黛玉提到诗“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这里“对子”也叫“对联”,它讲究结构相应、平仄相协、意义相关。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4 分)圣人师万物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清晨滚着金边的红云,是美的。
午后飘着yōn g()懒的白云,是美的。
黄昏燃烧炽.()烈的晚霞,是美的。
有时散得干净的天空,也是美的。
那密密层层包裹着青天的乌云,使我们带着冷冽的醒觉,何尝不美呢?(节选自林清玄《云散》)【材料二】冬天行将退尽春寒嫩生生料峭而滋润漾起离合纷纷的记忆如果骤.()尔明暖鸟雀疏狂飞鸣必定会吝悔似的剧转阴mái()甚或雨雪霏霏春天不是这样轻易来(节选自木心《魏玛早春》,有删改)4.给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一中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厦门一中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2分)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分)⑴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⑵,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⑶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⑷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⑸,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⑹,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⑺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⑻山居茅屋,大漠边关,幽深庭院,多少思念在流淌。
一场夜雨,飘在李商隐的窗前,唤起他与亲友重逢的希冀:“,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浊酒一杯家万里,”(《渔家傲》);一弯残月,悬挂于李后主独自登上的西楼前,烘托出他愁情的浓重:“,,是离愁”(《相见欢》)……(二)语言运用(8分)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指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契诃夫。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情浓粽飘香,又到端午时。
苇叶、艾草、菖蒲、香囊、粽子、黄酒、龙舟、①汨.()罗江……这些不仅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端午时令关键词。
端午文化尤以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为甚,每年都寄托着黎民大众的绵绵相思。
作为政治家,他忠诚地辅佐楚怀王,力图改革,实施“美政”,即便是屡遭贵族排挤毁②bàng()、多次被流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专题01 字音 (原卷版)-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专题01 字音(原卷版)【1-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凯.歌(kǎi)契.约(qiè)弧.度(hú)千钧.之力(jūn)B.竭.力(jié)吟.唱(yín)余晖.(huī)意趣盎.然(ǎng)C.偏僻.(bì)倔.强(jué)嗔.怪(chēn)妇孺.皆知(rú)D.绽.放(zhàn)执着.(zhuó)涵.养(hán)接踵.而至(zhǒng)【2-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瞥.见(piē)贮.蓄(chǔ)宽宥.(yòu)拾.级而上(shí)B. 蜷.伏(juǎn)侦缉.(jī)鄙薄.(báo)忸怩.作态(ní)C. 悄.然(qiǎo)愧赧.(nǎn)栈.桥(zhàn)接踵.而至(zhǒng)D. 豢.养(juàn)倘.若(tǎng)驾驭.(yù)目眩.神迷(xuàn)【3-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旌.旗(jīng)坍.塌(tān)踌.躇(chóu)栩.栩如生(xǔ)B. 倔.强(jué)畸.形(jī)呜咽.(yè)气冲斗.牛(dǒu)C. 亢.奋(kàng)卑鄙.(bǐ)缄.默(jiān)锐不可当.(dāng)D. 酝酿.(niàng)贮.蓄(zhù)粗犷.(guǎng)矫.揉造作(jiāo)【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置身于冰窟.(kū),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qíng)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
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含解析)

基础知识专题试卷1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诗经》和《木兰诗》都是古代民歌,作者不详。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C.《风筝》和《故乡》都是近代教育家鲁迅的散文。
D.《一条未走的路》的作者是苏联诗人苏霍姆林斯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
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① ( A pàn B bàn)。
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缘自那首脍② (A灸B 炙)人口的《乡愁》。
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
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甲 (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的思念。
最初,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
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 (A苍凉B凄凉)与顽强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①处A②处B(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甲处A乙处A(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修改句:很多读者对余光中赞赏有加。
试卷2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马说》的作者韩愈,字子厚,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C.《威尼斯商人》是意大利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会讽刺性的悲剧。
D.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集《呐喊》《孔乙已》《朝花夕拾》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铁观音”一直甲 (A.饱受B.备受)大家欢迎,对于行业中高手来说jiàn( )别茶叶的优劣( )很容易,而对外行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 )、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1期)专题0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含解析)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1期)专题0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2018届甘肃省农大附中九年级上期中】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诺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B.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公布了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排在前5名的是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中国的深圳。
C.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请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
D.无锡的“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是明朝学者顾宪成的,叫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就是告诫学生要关心时事。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将“温情”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B改为“美国《福布斯》杂志”。
D把引号中的句话移至引号外。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
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
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
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2.【2018届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九年级上期中】4.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什么是成功?顺手拿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D.不知道泰兴有没有一个字的简称;只知道泰兴素有“教育之乡”“银杏之乡”之美誉。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B句是个陈述句,不是问句,将两个“?”号改为“,”号。
3.【2018届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九年级12月教学质量评估】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12月13日,洋思中学举行《勿忘国耻,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主题教育活动,师生通过降半旗和默哀的形式,为30万死难者致哀。
辽宁省营口市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辽宁省营口市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本试卷共28道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殷.红(yān)惬.意(qèi)一筹.莫展(chóu)相得益章.(zhāng)B.漂.悍(piāo)压轴.(zhòu)滔.光养晦(tāo)毋.庸置疑(wú)C.贮.立(zhù)韶.华(sháo)粗制滥.造(làn)茅塞.顿开(sài)D.箴言(zhēn)滂.沱(pāng)美轮美奂.(huàn)细水长.流(chá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 广袤无垠....的宇宙,有多少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B.老爸刚刚学习做菜,手艺欠佳,炒了一盘蘑菇,吃起来味同嚼蜡....。
C.前来献爱心的市民,在雨中排起了长队,那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有党的富民政策,人民才能安居..的生活。
..乐业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五年来,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一大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________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A.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于实践、敢于超越改善和保障B.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敢于超越、勇于实践保障和改善C.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勇于实践、敢于超越改善和保障D.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保障和改善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一、基础知识部分(28分)(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ɡ) 喑.哑(yīn) 髀.骨(bì) 恬.不知耻(tiǎn)B.骊.歌(lí) 嫉.妒(jí) 炽.痛(zhì) 藏污纳垢.(ɡòu)C.啮.齿(niè) 秸.秆(jiē) 稽.首(qǐ) 伛.偻提携(yǔ)D.诘.责(jí) 脚踝.(huái) 惩.戒(chěnɡ) 叩.石垦壤(kòu)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千态万状,惟妙惟肖....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
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
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幛,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
③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
⑤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异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④①②⑤③ B.②①③⑤④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⑤③④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C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7、古诗文默写(10分)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3)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庄子》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论语〉十二章》中也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圣”杜甫心系民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两句诗道出了人们心中的“安居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记叙文阅读(15分)陪母亲磨面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
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和馍没面味儿。
”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面。
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
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
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
“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
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
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水平划圆,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1】(A.舞动B.运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
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2】(A.蜂拥而入B.鱼贯而入)到笊篱中。
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桌上的大薄箩里。
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
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
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打的那么脏,好淘。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每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菜蔬等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8.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3分)9.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至少三点)(3分)10.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
(只填序号)(2分)11.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3分)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12.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
(4分)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二)说明文阅读(14分)丝路“糖史”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
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
“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
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
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
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
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
“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
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
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