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过关练习题及答案

22、《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遗hái()褶.皱()天衣无fèng()二、词语解释:褶皱:三、赏析语言: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试分析其作用。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c.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四、语言实际运用:1、修改下面的病句。
(4分)(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2、仿照例句,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三句连贯的话。
(4分)例句:我们有雄伟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仿句: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2分)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
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答: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同步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答案】(1).(1)臀(2).(2)蟾(3).蜍(4).(3)携(5).(4)汐(6).(5)域(7).(6)衍(8).(7)硅(9).(8)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臀,蟾。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______)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答案】(1).(1)B(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选择正确字形,正确书写汉字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致密:形容某一事或物精致紧密。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2)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10题;共21分)1. (2分)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A . 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 . 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 . 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 . 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2. (2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分析“大约”的作用。
A . 大约,表推测。
B . 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切的数字。
C .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D . “大约”一词表明作者拿不准具体时间,没办法才这样写。
3. (2分)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________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②我发了财就会回勒阿弗尔的。
我希望________,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③对于叔叔回国这桩________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④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母亲有点________,就问:“哪个于勒?”A . 分文不值为期不远大快人心迟疑不决B . 一干二净为期不远十拿九稳莫名其妙C . 一干二净指日可待十拿九稳捉摸不透D . 分文不值指日可待大快人心烦躁不安4.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将“尽管”改为“不仅”)B .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去掉“目的”或“为了”)C .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把“提升”改为“提高”,或把“素养”改为“能力”)D .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10题;共21分)1. (2分) (2020七上·庆云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棱镜(líng)莅临(lì)淋漓(lín)鄙薄(bó)B . 淅沥(xī)贮蓄(chǔ)一霎(shà)粗犷(guǎng)C . 草垛(duò)倜傥(tì)匿笑(nì)拈轻怕重(zhān)D . 絮叨(xù)搓捻(niǎn)确凿(záo)狭隘(ài)2.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磐口(xīn)胭脂(yān)灼灼(zhuó)B . 褪尽(tuì)凛冽(lǐn)脂粉奁(lián)C . 朔方(shuò)撒落(sǎ)塑雪罗汉(suò)D . 旋转(xuán)粘结(nián)通红(tōng)3. (2分) (2019八上·华容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对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过去的道德观念来②那一年他以同等申请了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③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A . 判别学历全神贯注B . 判别学历吹毛求疵C . 评判学力吹毛求疵D . 评判学力全神贯注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A .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 . 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 . 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撼动。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1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3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于世界各地。
○4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5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6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7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8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9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0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恐龙无处不在》同步试题练习题(八年级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é()薄á()ó()弹à()á()应ī()ì()qi ok⎧⎨⎩⎧⎨⎩⎧⎨⎩⎧⎨⎩b obd nt ny ngy ng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阅读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鸟tún(______)目(2)chán chú(______)(______)(3)xié(______)带(4)潮xī(______)(5)领yù(______)(6)yǎn(______)射(7)二氧化guī(______)(8)排chì(______)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______)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2)(______)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二、综合性学习3.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1)褶皱..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其他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______)(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______)(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______)(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______)四、名著阅读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______)(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______)(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à()
é()
薄
á()
ó()
弹
à()
á()
应
ī()
ì()qi o
k
⎧
⎨
⎩
⎧
⎨
⎩
⎧
⎨
⎩
⎧
⎨
⎩
b o
b
d n
t n
y ng
y 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zhě)皱劫(jié)难B.遗骸(hái)蟾蜍(yú)C.两栖(qī)深渊(yuān)D.追溯(suó)衍(yǎn)射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
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
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
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
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
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
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
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
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
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
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
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
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
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
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________。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②“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
用在这个句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换。
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C
(二)1.稀有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树龄相同(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3.C 4.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