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探析电影《盗梦空间》的创作特色

合集下载

影评 - 盗梦空间

影评 - 盗梦空间

影评 - 盗梦空间《盗梦空间》:刺激、思考与感动的完美融合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作品《盗梦空间》,这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影片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精湛的制作和深入人心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电影的故事情节令人着迷。

《盗梦空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了梦境的奥秘。

导演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的梦境世界,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危险和惊喜的旅程。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利用高科技设备进入他人的梦境,从而窃取他们的秘密。

这种创新的剧情设计,让观众在整个电影过程中充满了紧张和兴奋。

其次,电影的制作非常出色。

《盗梦空间》的特效和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从梦境的构建到场景的切换,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导演的用心和技艺。

特别是在梦境折叠的场景中,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扭曲的现实世界中,这种视觉冲击力令人难以忘怀。

此外,电影的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最重要的是,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盗梦空间》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动作片,它通过梦境的探索,引发了我对现实与梦想的思考。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让我反思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追求成功而付出的牺牲和代价。

同时,电影也让我思考了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自己记忆的塑造和选择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盗梦空间》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

它以其创新的故事情节、精湛的制作和深入人心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思考的作品。

我相信,《盗梦空间》将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个人去欣赏和品味。

电影鉴赏论文范文2篇

电影鉴赏论文范文2篇

电影鉴赏论⽂范⽂2篇电影鉴赏论⽂范⽂ 2 篇电影鉴赏论⽂范⽂⼀:梦是最真的现实——赏析电影《盗梦空间》现实与虚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或许只是⼀个梦的距离,可这个梦的时限⼜是多少呢?克⾥斯托弗·诺兰⽤了⼗年的时间,搭建起了⼀座关于梦的⼼理⼤厦——《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客帝国》之后最⾼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头疼。

影迷们像追逐《阿凡达》⼀样,仅仅因为⼀个过重的噱头,就开始蜂拥⽽⾄,溢美之词随处可见。

可⼜有谁能真的理解影⽚呢?⼈云亦云的结果,使得不少类似解疑答惑式的影评不断出现,⼈们关注电影的兴趣点变成了猜字游戏,所有⼈都沉迷了进去。

为了能够将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搞清楚,他们从哲学、建筑学、⼼理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各项学科中开始研究,⼀层⼀层地循环往复,就像电影中的梦中梦⼀样,真实和虚幻没有了分明的界限,只剩下了剧中⼈⼀样的执着。

所谓“⼀⼑未剪”,主要是针对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内电影市场⽽⾔。

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些充满⾎腥、暴⼒、⾊情等不适合⼤范围播放的电影情节,都会在上映之前,被⽆情地剪辑掉。

但有时候,这些情节恰恰⼜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境外引进电影⽽⾔尤其重要,因此“⼀⼑未剪”也就成了众多国内影迷,在期盼电影上映时最纠结的根源了。

《盗梦空间》为何能“⼀⼑未剪”呢?先将时间转回到2009 年8⽉,随着昆汀·⽡伦蒂诺《⽆耻混蛋》的上映,曾因执导《蝙蝠侠:⿊暗骑⼠》⽽⼤获成功的克⾥斯托弗·诺兰的新⽚《盗梦空间》,提前曝光了⼀款极简主义的先⾏版预告⽚。

时长30 秒的预告⽚充满了欲语还休的神秘感,新⼈zack hemsey操⼑制作的预告⽚配乐,营造出了⼀种⽓势逼⼈的紧迫感,⼀层层逐渐加深,伴随着“你的⼤脑就是犯罪现场”的宣传语,第⼀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奥出现影迷们⼤呼过瘾,诺兰的死忠粉丝开始接⼒热捧,《盗梦空间》的“神作”地位初步成型。

时间转⼊下⼀个关键点——2010 年7⽉16⽇,《盗梦空间》全球⾸映(除中国市场以外)。

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

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

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于2010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而闻名,并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本文将对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进行浅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盗梦空间》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

整部电影由多个平行线索交织而成,通过不同的时间和场景切换,将观众带入一个迷人的梦境世界。

这种非线性结构为电影增添了悬疑和紧张感,同时也让观众更加投入电影的故事中。

影片的非线性结构主要体现在时间跳跃和层层深入的梦境之中。

片中的主人公多姆·柯布(Dom Cobb)是一名梦境盗贼,他可以进入他人的梦境中窃取重要信息。

在影片中,多姆带领的小团队接受了一项任务,他们需要进入商业巨头费舍尔的梦境实现“盗梦计划”。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电影并非按照线性时间顺序展开。

首先,影片通过回忆场景和闪回来揭示多姆的过去。

多姆被指控谋杀了妻子马尔(Mal),并被追求者派罗特诺姆(Percival)追捕。

这些回忆和闪回的场景故意放置在电影的不同部分,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心理迷宫,提供了多姆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影片通过图像、色彩和音效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的梦境层次。

多姆和他的团队进入了费舍尔的梦境,但他们又在梦中创造了更深层次的梦境。

通过在不同层次的梦境中进行频繁切换,观众不断地迷失在视觉和心理的迷宫之中。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还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与常规线性叙事不同的体验。

影片的叙事结构还体现在多姆与马尔的旅程中。

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发现多姆与马尔在过去的某个梦境中夹在一起,无法从中逃脱。

这段旅程揭示了多姆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以及对他未来的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线索的揭示不仅增加了电影的复杂性,还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另一方面,影片通过多个平行线索的叙事,展示了多个角色的发展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盗梦空间》梦境的迷离与解梦的艺术

《盗梦空间》梦境的迷离与解梦的艺术

《盗梦空间》梦境的迷离与解梦的艺术《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悬疑电影,于2010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剧情和精心构建的梦境世界而广受赞誉。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不禁陷入了对梦境的迷离和解梦的艺术的思考。

电影以一个团队的盗梦者为中心,他们的任务是进入他人的梦境中窃取信息。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发现这个团队并不是在做简单的盗取行为,而是在探索梦境的更深层次。

这种对梦境的探索不仅是一种冒险,更是一种对人类内心的探索。

电影中的梦境世界被精心构建,每个梦境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和特点。

这些梦境的层层叠加,使得观众在观看时产生了错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其中。

这种迷离的感觉让我不禁思考,梦境究竟是现实还是幻觉?我们在梦中所经历的一切,是否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反映?电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梦境的解梦过程。

主人公们通过操控梦境中的元素和人物,来达到解梦的目的。

这种解梦的艺术让我想起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梦境是人类内心欲望和冲突的反映。

在《盗梦空间》中,主人公们通过梦境的控制来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引发了我对解梦的思考。

梦境的迷离和解梦的艺术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通过操控梦境来达到解梦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梦境中的世界是虚幻的,操控梦境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要面对内心的问题。

除了对梦境的迷离和解梦的艺术的思考,电影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和演技都非常出色,特效和音乐的运用也让整个电影更加震撼人心。

诺兰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梦境世界。

总的来说,《盗梦空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梦境的迷离和解梦的艺术,还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让我对梦境和解梦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对诺兰导演的才华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

《盗梦空间》的创意与现实

《盗梦空间》的创意与现实

《盗梦空间》的创意与现实《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惊悚电影,于2010年上映。

该片以人类梦境为基础,揭示了一个充满创意的概念,同时也涉及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盗梦空间》所展现的独特创意,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首先,《盗梦空间》通过“共享梦境”这一创意概念,提供了一种穿越意识界限的新方式。

在电影中,人们可以通过访问别人的思维中圆融计划、窃取秘密或者改变他人的想法。

这一创意激发了观众想象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对现实世界隐私保护的思考。

虽然现实中并不存在共享梦境的技术,但电影中的这一概念使我们思考我们对个人隐私的态度,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其次,《盗梦空间》还通过剧情中的“梦中梦”和“时间扭曲”等创意元素,呈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效果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可以在梦境中再次进入另一层梦境,形成多个层次的梦境堆叠。

这种层层递进的梦境结构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理上的紧张。

与此同时,电影中的时间扭曲概念也给我们带来了对时间流逝的认知思考。

在梦境中,时间可以被明显延长或者缩短,这与现实世界中的时间流逝截然不同。

这种创意元素激发了我们对时间感的思考,以及对时间与现实世界联系的思考。

另外,《盗梦空间》还通过情节中的主题,如人类集体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揭示,探索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联系。

电影中,人们的梦境并不仅仅是个人意识的表达,而是可以与他人共享的经验。

这种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给我们带来了对人类共同体验的思考。

同时,电影中以主人公的潜意识为基础,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

这些创意元素联系着现实中的心理学理论,使观众不禁思考个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盗梦空间》以其独特的创意概念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充满想象力又富有现实关联的奇幻世界。

电影中的创意元素引发了观众对隐私保护、时间流逝和人类意识等问题的思考。

虽然电影所展现的梦境技术在现实中尚未实现,但它们激发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

赏《盗梦空间》(推荐5篇)

赏《盗梦空间》(推荐5篇)

赏《盗梦空间》(推荐5篇)第一篇:赏《盗梦空间》梦中之梦---赏《盗梦空间》“我们做梦的时候,梦境是真实的,对不对?只有到醒来的时候才会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儿。

”据说克里斯托弗·诺兰16岁时就有了《盗梦空间》的基本想法,其实我也一直存在这样的困惑。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似乎现在的你会十分肯定快速地给出你所感受的答案,但观看完《盗梦空间》后请仔细想想,你是不是会多少有点犹豫?至少我会,用《红楼梦》里面的话说“真作假时假亦真”,《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梦中之梦又怎么能肯定孰真孰假,我们这场人生的梦中之梦又真能辨别虚实?毫无疑问诺兰是一个很喜欢思索的人,他的电影一般都很另类,如《记忆碎片》,将记忆抽丝剥茧般弄得支离破碎的同时又小心翼翼有条不紊地细细拼凑,最后竟也能缝合得相当完美。

《盗梦空间》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想法,要如何用影像清晰的表达出来的确需要相当深厚的功底,恐怕也只有小成本就能拍出《记忆碎片》的诺兰做得到吧,而延续《禁闭岛》风格的莱昂纳多自然成了这部电影不二的男主角,可以说《盗梦空间》的出现很自然地促成了两位大牌的合作,他们的合作也成就了这部经典的作品。

《盗梦空间》是一部大片,不仅是在投资上的巨大电影场面上的壮观,更是大在此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念和导演收放自如的功力上面。

真正好的电影除了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外,还要能发人深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人情”简而言之就是“理”和“情”,所有艺术无外乎于此电影亦乎如是。

《盗梦空间》故事的展开就是基于一个“情”字,主人公对家的美好渴望促使了“三层梦”的创造和盗取,而这“三层梦”的创造和盗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话题,一个关于“虚与实”的经典话题。

实际上古代的庄子早就创造了这样的梦---“蝴蝶梦”,一觉醒来感叹:“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庄子,还是我庄子做梦变成了我蝴蝶?”这便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道理了。

影片中你很清楚地看到那个三重梦境是梦,但你注意到最后的结尾,那所谓的梦醒后的真实世界中的那陀螺却始终不倒,不倒象征了什么?按电影里面的暗示就是说这个世界仍然是一个梦。

哲学毕业论文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

哲学毕业论文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

《盗梦空间》的精神哲学思辨论文《盗梦空间》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托弗·诺兰执导,杰出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视听盛宴。

这是一部构建在意识结构体系之内的科幻巨作,在电影中诺兰采用了“梦境层次”理论,将影片中的梦境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越高的梦境就越接近于人类的潜意识,情感所具备的操控能力就越强大,理性的影响则逐步减弱直至消散。

这种对于时空的大胆切分令影片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性与奇幻性,加之这些切分皆基于现实逻辑,时空的划分并未脱离观众的理性预期,因而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逻辑感与真实感,让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电影梦境的构建之中,自由地发挥个人想象力,实现了影片与观众的高度互动。

2010年上映后该影片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一举摘得多个奖项,成为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一、《盗梦空间》的哲学架构《盗梦空间》的一大看点在于电影对人性、社会及世界之本质的哲学探讨。

男主人公柯布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共经历了六层世界,分别是现实世界、处于面包车中的第一层梦境、处于酒店中的第二层梦境、位于雪山城堡的第三层梦境、临近海边荒芜小屋的第四层梦境、老斋藤所在的潜意识边缘即迷失域。

柯布的队伍在各个世界中穿梭,这些世界异常真实,甚至造梦师本身都难以分辨出哪个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哪些是虚构出来的幻境,例如柯布的妻子玛尔迷恋上在梦中造物的神奇感受,认为那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回到现实以后反而选择自杀,认为那样才能够回到她的“真实世界”中去,换句话说,在她看来,梦境才是唯一的真实,而这个情节就涉及到哲学两大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回归到影片之上,就是对于“究竟现实是基于梦境而存在,亦或是梦境依托于现实而存在”这个问题的探讨。

另外,在时空转换的过程中,真实的与虚幻的人物密切交织,一些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人物,一些是造梦师虚拟出来的人物,一些从造梦师薄弱的潜意识防线中闯入的人物,还有一些则是被潜入梦境之人的心理防线所幻化而成的人物,观众难以区分哪些为真,哪些为幻,究竟是幻想基于真实,还是真实基于幻想。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

浅析影视作品《盗梦空间》电影《盗梦空间》被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故事,男主人公科布为了“回家”,与其团队制造了一个三层的梦境,并企图在梦境中植入新的思想,以改变“目标”费舍处置父亲遗产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科布与其团队遭遇了重重的挑战,同时科布亦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这段游走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故事,具有极大的艺术创新性,在电影的语言与叙事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电影《盗梦空间》的语言特点( 一) 听觉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所谓电影的听觉语言主要是指电影中的言语即台词语言、音乐以及音响,电影《盗梦空间》听觉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其台词语言上,《盗梦空间》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科幻电影,因此其听觉语言亦呈现出科学性与逻辑性这一新的特点。

电影《盗梦空间》的“盗梦”创意源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整部影片又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因此其台词语言体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性。

例如影片中对“潜意识”的解释: 潜意识是由感情驱动的,并不是理智。

这并不是导演主观的臆造,而是在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之上产生的科学性论断。

再如对“意念”的描述:“意念就像是病毒,非常有韧性,且具有传染性。

”这句话从表面看并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但实际上对“意念”的这一比喻性描述却极为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的大脑里一旦产生一种意念,人就会变得非常顽固,很难改变由这种意念产生的行为举止。

因此,电影中科布的妻子才会因科布暗示的一个意念而自杀,这一切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盗梦空间》虽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电影中的台词并没有如天马行空般不切实际,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

如电影中对梦中时间的计算,“梦中大脑的运转要比平时快二十倍……因此三层梦相当于十年……”这一计算是符合严密的数理逻辑的,第一层是一个星期,第二层是六个月,第三层也就变成了十年。

再如男主人公科布对筑梦师阿丽瑞德妮所说的一段话:“千万别用你的记忆来筑造梦境,要想象出新的环境,因为如果你用记忆建造梦境,会使你容易迷失,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梦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电影论文探析电影《盗梦空间》的创作特色由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盗梦空间》,全球票房高达8亿多美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大片。

而且在第83届奥斯卡奖项的角逐中也获得了最佳音效剪辑、最佳混音、最佳摄影以及最佳视觉效果等四个大奖。

本片是一部关于心理学和梦境的影片。

主人公柯布是一名利用高科技行窃的盗贼。

他通过操控人的潜意识,在人的梦境中盗窃有价值的商业秘密来获得利益。

但在他探寻发明这项高科技行窃技术的过程中,妻子死了,他被指控为杀人凶手,从此流浪天涯。

在行窃巨商齐藤的过程中出了差错,任务失败,不但未能窃得商业机密,反而被齐藤雇佣。

齐藤以撤销对他的指控,重返美国与家人团聚为条件要求其执行对其商业竞争对手的继承人费舍尔植入“解散公司”的意念的任务。

在与费舍尔的潜意识保卫队经过激烈斗争后,柯布成功对费舍尔植入了解散公司的意念,并救出了迷失的齐藤。

影片自20xx年7月1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后,就不断获得观众的好评。

一、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现代主义主张在表达方法上脱离传统和经典,另辟蹊径。

在文学艺术领域,现代主义有一个核心特征,即时间、意识和技巧三位一体。

《盗梦空间》鲜明地诠释了这一现代主义核心特征。

1.意识是表现的主体。

心理学有一个意识流概念,指外在世界和故事情节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象征、联想和意向来叙述和演绎。

在文学领域,意识流作品的故事情节的安排和衔接往往不受空间、时间、逻辑的限制,表现为以一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方发散,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场景不断交替变换。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都是建构在意识的框架之内。

主人公柯布是一个靠潜入别人梦境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或秘密的高科技窃贼。

影片的主干故事是柯布被齐藤雇佣,执行向能源巨头公司继承人费舍尔植入解散公司意识的任务。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观众通过穿插在梦境中的柯布对亡故妻子梅尔的意识了解到柯布的过去。

柯布和梅尔深度沉迷于意识世界,柯布想要回现实世界,梅尔却深陷意识世界不愿回归。

无奈之下,柯布向梅尔植入了“现实世界不可信”的意识,使梅尔回到了现实。

但现实中的梅尔依旧迷失,为了让柯布永伴自己,设计自杀嫁祸柯布。

从此,柯布就活在警察的追捕和对梅尔的深度愧疚的状况下。

2.魔幻般的时空设计。

《盗梦空间》的时空设计,让观众困惑又着迷。

首先,难以置信的时间膨胀方式。

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千年。

《盗梦空间》也让观众领略了时间的巨变。

影片中柯布要执行的计划必须在飞机上完成,只有十几个小时,但在意识世界中,却在不断膨胀,以至于延伸到几十年。

其次,金字塔式推进的时空安排。

整部电影,共有四个逐次演变的梦境时空。

四个梦境时空在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个规律,下一个梦境时空相比上一个梦境时空,空间上更宽广,场景更宏大。

而且在梦境的时间上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出现时间的金字塔结构。

下一个梦境中的时间比上一个梦境的时间要充裕很多。

二、多学科和跨类型的整合特色《盗梦空间》在内容中大胆地融合了多门科学知识,而且在分类上也超越传统的单一类型,多种类型整合在一起。

1.跨学科融合。

心理学是《盗梦空间》涉及的最核心学科。

梦就是人的潜意识活动。

故事所安排的核心发展情节也就是通过进入他人梦境,植入相关意识,来影响人的现实行为。

因此影片的核心理论来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除此之外,影片还引入了建筑学和数学两门基础科学。

影片中,柯布的团队中有一个筑梦师,他的职责就是建筑梦境。

在柯布的指导下,筑梦师把整个世界折叠成了盒子状结构。

这就是数学中的非欧几何思想。

利用这种思想建筑的梦境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空间,怎么走也走不到头,增添了梦境的悬疑色彩。

再比如,柯布的筑梦师建造的“分镜”建筑――一个大建筑的顶上,相对而立着两面大镜子,然后镜子对镜子,两个人对两个人,制造出一个数不清的镜子和人的宏大场面,体现了数学思想的“非形几何迷宫”。

此外就是建筑学。

影片中,无论是公路、酒店还是医院等造型都看起来栩栩如生但又透着特别,特别是在第二个梦境中倾斜的酒店,引领观众领会到失重,印象深刻。

2.多种类型整合一体。

按传统的方式,一部影片往往可以明确归于科幻片、情感片、悬疑片、动作片某一具体类型。

《盗梦空间》在类型上已大大超越了传统,你很难把它单纯地归结为某一具体单一类型。

如果非要给它分个类的话,可能归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比较贴切。

因为,该片打破了传统类型电影的界限,实现了多种类型组合。

以梦为主题,给它贴上了意识结构类型的标签;四重梦境的天马行空的设计想象,火车在城市里自由奔跑、楼房像纸一样被折叠,迷幻色彩浓重;大街追车、古堡潜伏站、雪地伏击站等动作场面惊心动魄;梦境中柯布的亡妻梅尔反复不断地出现,使柯布不断陷入情感的纠葛之中,让观众黯然神伤;影片的故事情节充满着种种悬疑,如首尾照应的旋转陀螺,对人的潜意识的植入,等等,都疑问重重,都牵引着观众的心,想一探究竟。

因此,《盗梦空间》是集多种类型于一身。

三、多层而又错落有致的叙事结构电影《盗梦空间》单纯从故事情节来说并不复杂,因为只是一个关于梦的故事。

但整部影片给观众的感觉是复杂而有序。

这归因于创作者独特的叙事结构。

1.首尾呼应。

影片的开头,柯布被带到齐藤面前。

齐藤问道:“你是来杀我的吗?”然后拿起陀螺又说记不清一起在梦中相遇的梦了,并且转动了陀螺。

影片的结尾又再现了陀螺的镜头,并且解释了柯布是去救齐藤回现实世界而不是去杀他的。

齐藤看着陀螺一直转动,最后选择了从梦中醒来。

2.两个时序相伴而行。

影片中展现了现实世界和梦中世界两个时空。

因此,整部影片有两条叙事时序。

一条是柯布深陷因向妻子梅尔植入意识导致其自杀的痛苦回忆。

另一条是柯布为齐藤雇佣,率领自己的团队向费舍尔植入解散公司的意识。

两条时序中,第二条才是主时序,与第一条回忆的时序并行交织,共同推动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

3.嵌套梦中梦。

在影片的四层梦境中,都采用了嵌套的方法。

也即故事套故事的梦中梦。

前一层梦境与下一层梦境在故事情节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这样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影片的节奏感,在上层梦境与下层梦境的转换连接中突出了悬疑性,有力抓住了观众的思维使之与故事情节共鸣。

影片中四个逐次递进的梦境,当观众在现实的空间因故事情节而紧张的时候,影片会立即引领观众进入下一个梦境。

一个梦境的悬疑还没解开,另一个又开始了。

例如,在第三层梦境中,柯布的妻子梅尔又出现了,而且要射杀费舍尔,这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情节发展,叙事中断。

要想完成对费舍尔植入意念,柯布就必须阻止梅尔的计划,救出费舍尔。

因此,第四层梦境的出现成为必然。

这种嵌套的梦中梦方式,虽然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复杂,但也增强了故事的创造性,扩展了故事的叙事时空。

此外,影片在故事主次情节的排列上也采用了嵌套的方式,小情节和主次情节相互交融。

在嵌套的模式下,小情节和次情节为主情节服务。

通过对小情节和次情节的安排来突出主情节的推进。

例如,当主情节发展困惑时,次情节和小情节的出现就能为主情节的发展赢得时间和合理性的解释。

4.多时空场景交错更迭。

《盗梦空间》向观众展现的是一个事件在多个时空来回穿梭的互动式的惊天动地又交错更迭的场景。

故事情节越往后发展,时空场景交叉得越多,但是,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点叙事对象,所以繁而不乱。

影片中四层梦境,四个场景。

第一层梦境是汽车与火车相撞;第二层梦境是酒店背景;第三个场景是雪崩;第四个场景是医院背景。

从第二层梦境开始,后面的每一层都有前面出现的多个场景的交叉融合。

而且,影片中还特意在每一个梦境安排了一个人看守,让观众清晰地感觉到梦境与梦境之间的分隔。

四、轻旋律重节奏的配乐自有声电影产生以来,音乐就成了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电影中,音乐可以使电影要表达的思想和故事情节更为深刻、真切,是影响电影质量和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影片《盗梦空间》的配乐出自当前阶段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作曲家汉斯?季默。

汉斯?季默固有的配乐风格是把管弦乐队与电子乐器结合一体,用音色创造宏大的声场,明晰的旋律和动力十足的节奏。

但是在《盗梦空间》这部电影中,汉斯?季默一改以往的固有特点,换做主要用音乐的节奏感来烘托故事情节的氛围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露。

整部影片中除了引用了一首歌曲外,全部都是用背景音乐来为影片提供强烈的节奏感。

在影片中,六种不同时空梦境场景的背景音乐一直引导着观众跟随着电影情节一起紧张、惊恐、纠结。

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放映过程中,观众一直随着音乐所塑造的节奏动力而处于一种连续的紧张之中,思维时刻与影片的情节一起浮动,甚至影片结束后思维都难以停止。

当然,抛开故事情节以及影片场景的交叉剪辑、语言的因素外,带来强烈的节奏感的音乐功不可没。

但是整部影片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靠快节奏来烘托故事情节,也有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在慢节奏的旋律中,观众依然能够感受到思维仿佛被一只手拽着跟着故事情节向前走。

这种节奏感是通过降低配乐的旋律性来实现的。

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在音乐的每一个声部上,不断重复使用强烈节奏感的音节,逐步提升音乐的强度。

除了节奏感强烈的特点之外,《盗梦空间》的配乐也让观众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音乐与影片背景画面的关联性不是很强烈,许多情节中,音画结合有些不对应。

这是由于《盗梦空间》独特的配乐流程所导致的。

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在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后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并且参与了除影片的后期剪辑之外所有录制环节。

这使得他对影片有充分的整体解读和细节解读,在配乐上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

尽管让观众有疏离感,但却因此给观众留下了别致的感受――整部影片的配乐有很强的整体性,就像是一部纯音乐作品,音乐与剧情发展高度统一,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