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铁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探索与设想
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修改)(5篇)

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修改)(5篇)第一篇: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修改) 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自2009年6月起,成都铁路局管内先后开通了遂成线、达成双等多条快速铁路通道,生产模式从“白天到黑夜”、“单线到双线”、“低速到高速”,“天窗修”、“机械修”、“集中修”大量运用,“四新”技术广泛应用,规章制度不断更新,技术标准更高,“速度快、客货混跑、密度大、重载列车”要求高铁轨道线路“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对传统养修理念、队伍建设带来巨大冲击。
找准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高铁线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工培训工作机制,拓展培训思路,这是确保高铁线路安全的迫切之举。
一、高铁线路技能人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职工队伍实际文化和技能水平不适应高铁线路养修所需。
成都铁路局遂宁工务段于2008年7月成立,现有固定制职工和劳务派遣工两种用工形式,共计2001人。
其中1371名固定制职工中384人在初级及以下技能,占到28%,技师90人仅占6%;630名劳务工中90%的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人才严重缺泛、职工队伍实际文化严重偏低在我段显得尤为突出。
2、培养机制不健全。
一是拟定制度操作性不强,造成“执行难、难执行”,以前制定的《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由于该制度涉及各工种、覆盖全职工、牵涉各级各部门、考核评比量大周期长,造成操作性不强,执行一段时间后便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能力决定收入”的目的。
二是从事高铁线路的维修作业人员收入与普速一个标准,加之技能津贴太低和各等级之间津贴差距太小,不能有效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
三是素质高低未与任用挂钩。
不彻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势必导致缺乏自觉学习的内动力。
3、未建立高铁从业人员选拔和培养制度。
一是未建立高铁岗位任职资格条件,未从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选拔,入口把关不严导致后期培训难提高。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构建的意义、原则与路径[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构建的意义、原则与路径[1]](https://img.taocdn.com/s3/m/f8d045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c.png)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构建的意义、原则与路径1. 引言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专业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制度的意义、原则与路径。
2.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他们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制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2.1 推动产业发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为不同行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推动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2 提高经济竞争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现代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3 增加就业机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3.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的原则在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全面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综合素质。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具备更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3.2 实践导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应该注重实践导向。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导向的培养方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培养出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3.3 灵活性和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制度应该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
构建高职“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初探

构建高职“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初探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观念、制度、政策等多种因素,有待于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具体实践。
本文探讨与高职院校“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体系构建问题,以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全面质量管理高职院校立交桥人才培养一、引言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创新型拔尖人才拥有情况越来越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的情况下,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和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它不仅影响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关系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制度的步伐,应该作为国家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点[1]。
二、高职院校“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促进教育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应该通过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单一的教育渠道和培养模式不能培养多种类型人才。
例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高、中、初之分,也有学术型、应用型以及技能型的区别,仅仅沿着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单一渠道培养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从接受教育的对象看,有青少年,也有就业和未就业的成年人,同一类型教育很难满足他们对学习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的不同要求。
又例如,成年人要提高学历水平,如果按现行普通教育的入学和学习制度,只能是进不去(通不过文化考试)、没法学(不能脱产)、用不上(学习内容不能适应自己的需要)。
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就是要以多样化的教育来适应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
2.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以学习者为本,以学习者发展需要为本,使学习者对教育拥有充分的选择权。
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教育的体系和制度成为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便捷系统,当人们的学习愿望、兴趣、需求发生变化时,教育的体系制度能够适应这些变化。
各类教育互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探索和实践-文档资料

期的培训班,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在职干部。 2、恢复阶段(1978-1986年)
1980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 夜大学的意见》,采取了积极恢复和大力发展的方针。至1985年,全国高等 学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已到591所,开设的专业有100多种,参加学习的 学员近50万人,高等函授教育网已在全国恢复并得到发展,中等函授教育也 有了一定的发展。 3、发展阶段(1986-2019年)
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 终身学习体系。同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 学、北京邮电大学4所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到2019 年,教育陆续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广东省中 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在试点的行列中,加快了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的进程,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 型社会搭建了现代化的服务平台。我省高等教育的平等化、大众化也 由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逐渐得到实现。
一、各种类型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
成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产物,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出 现的新的教育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教育活动,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成人教育 已发展了近半个世纪。
对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全文5篇]
![对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60439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b.png)
对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全文5篇]第一篇:对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对铁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为适应科技引领的铁路高速发展需求,促进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我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现状,提出完善铁路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机制建设的设想,为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铁路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近年来,铁路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高速城际路网发展迅猛,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铁路行业步入了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快速转变。
不断推进铁路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铁路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同时,铁路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高技能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这都需要高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迅速提升。
目前,铁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激励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人才队伍建设与铁路科技发展和技术组织管理体系机制变革保持同步发展,已成为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抓好高素质技能型职工队伍建设,略提管见。
一、营造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财富,教育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大计,铁路现代化建设既需要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行业各个领域带头人,也需要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专门工作人才;既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职业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在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我国铁路技术人才发展落后于技术要求的第一原因是没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二是铁路行业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与一线高职业素质人才的结构不合理。
三是长期工作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岗位知识和技能素质提升缓慢,他们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
笔者认为应该在铁路局的领导下,各站段要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要营造出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手握绝技,创造奇迹”、“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样也是生产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定期举办各类型合方面的技能比武,例如:职工“背规”大赛,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为各生产技术专业的技能人员提供了实践、交流的平台,为各种类型的人才提供展示方才的机会,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分类培训、层层选拔,建立起鲜明特色的人才梯队架构,加大对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对各项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的部门和个人,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还给予精神奖励,造人人钻研技术,各个学习标准、开拓创新的学习氛围,并且在公司中营造提高工作业绩的行业文化氛围。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突出,加之行业的技术不断升级和变化,因此,如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入手,探讨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面临的问题,分析培养的思路和对策,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是指能够胜任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其培养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精通行业知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和规范;2.具备全面的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较好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够协调管理、运营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面临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
培养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尤其是学历教育与培训未能形成有机的衔接,导致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
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人才缺口比较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难以招到符合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刚进入社会对行业规范和实践经验的不熟悉也造成了行业的人才短缺。
培训方法落后现有的培训方法相对陈旧,推广难度大且成本高。
无论是传统培训还是网络培训,都难以满足行业技术升级的要求。
培养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面临问题,下面提出培养的思路和对策: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
铁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铁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文妮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5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摘要:铁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铁路高技能人才能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顺利的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影响到我国铁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铁路高技能人才所需的职业素质,提高铁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对促进我国铁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实践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227-02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ailway high skilled talen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the high skilled talents in the future career, thus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u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o make a research on railway high-skilled talent required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 the railway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killed personnel.Keywords: high-skilled tal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practice一、铁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一)铁路高技能人才职业理想不清晰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
道路桥梁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

现代经济信息416道路桥梁专业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万金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文章阐述搭建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意义和具体模式。
3+2中高职衔的培养目标是同时培养学生的技术与技能相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
采取“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培养方式,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需求。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工学交替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416-01一、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定义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搭建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它既能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的学历提升问题,还能解决学生专业技能纵向提升问题。
本文结合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3+2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实践,探讨如何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我院与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和中铁十三局技师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进行对接,发挥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双方的资源优势,将课程体系衔接,通过设计分阶段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合理配置课程开课时间、地点、师资、校企合作资源等,满足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需求。
二、现状分析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综合办学案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我们时间的依据。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美国最先于1910年就创办了综合高中,自此以后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先后创办了综合高中,并且以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在高中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在国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南地区创办综合高中以来,上海、北京、江苏等等的省(市)都开始了大批量的建立综合高中,并且它们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这些综合高中模式,实际上就是构建普职互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在省内选了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些专业与其中一些高职院校相对应,在国内首先实行了“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铁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探索与设想【摘要】本文从轨道交通行业入手,提出了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使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目标需求的新思路。
目的是通过改革与创新,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为我国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新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制度和人才支持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要求。
我院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铁路行业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搭建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与高级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并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注)。
1 提出项目的背景1.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民经济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我国铁路行业迅速发展的喜人形势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1.2.1 我国铁路迅猛发展驶入高铁时代。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目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6%的路网长度完成了近1/4的世界铁路客、货运周转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经过铁路职工艰苦卓越的努力,我国研制的“和谐号”动车组行驶在千里铁道上,标志着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与世界同步的“高速时代”,已经昂首站在世界铁路先进行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铁路广大职工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艰辛的努力与无私的奉献。
1.2.2 铁路职工队伍现状与铁路行业迅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
我国铁路之所以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就跨入了世界铁路先进行列,原因之一在于铁路行业拥有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职工队伍。
但在目前铁路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职工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亟待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
多年来,铁路职工不负众望,牢记重托,在岗位上经过多年刻苦学习与培训,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铁路各项建设和生产任务。
可以说,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虽然已具备了相应的学历、能力及水平。
但由于受工作性质和特点的限制,不少人没有取得相应的文凭。
这制约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
由此可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铁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并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是当前摆在铁路行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它涉及到能否顺利完成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关系到铁路职工队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也是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平稳发展的根本保证。
铁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学历较高,具备精湛技能,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
以机车司机为例。
机车司机是铁路行业的第一工种,与铁路行业的其他工种相比,任职条件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
但目前机车司机队伍的学历层次情况不能令人满意。
铁路行业现有机车司机12万人,但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数量远没有达到铁道部提出的50%的人员要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要求。
1.2.3 铁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后几年,随着铁路新线的不断投产和铁路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言,提升素质的要求是迫切的。
如对机车司机而言,开行高速动车组对机车司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驾驶动车组,司机对动车组的操作均由车载计算机完成。
因此,对机车司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尽快提升他们的素质(包括学历层次),大规模、高标准的铁路现代化建设任务将难以完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也难以管好和用好,我国铁路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铁道部已明确提出要加快职工队伍建设:以满足铁路现代化需要为目标,以既有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攻方向,以主要行车工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业务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对铁路运输企业而言,要全面优化主要行车工种队伍,要把机车司机培养成文化基础好、责任意识强、业务技能精的队伍,把动车组司机队伍建设成我国铁路一流的“精锐之师”。
1.3 国外发达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纷纷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应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
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行业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
为了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不少国家的政府的教育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其主要做法包括: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广泛开展岗位职业培训;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育之间的衔接。
上述的做法值得我国参考。
1.4 培养铁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校责无旁贷。
铁路行业历来高度重视和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十分注重优化和改善他们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层次。
但是,由于铁路系统已经没有高校,铁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尤其需要充分依靠原铁路系统的高校来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学历问题。
我校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轨道交通特色)的全国重点高校。
学校拥有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机车车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名列国内高校前茅,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齐全。
教学严谨,教育质量高。
长期以来,我校立足铁路、服务铁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丰富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铁路科技进步的重要依靠力量,是铁路行业开展继续教育,进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我校完全具有能力、水平、条件和实力,承担起培养铁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其水平和素质的重任。
2 项目研究介绍和预期成果2.1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试点基础,积极探索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规律的共性和特性,建立相关课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学分认证体系和网络教育平台。
通过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探索人才成长发展的终身教育之路并提供实践经验。
2.2 项目方案的主要内容。
以举办“机车运用”专业专科、专升本教育为载体,依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两种教育形式,对机车司机在高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以及在铁路现场的实作培训课程进行认证,然后转换为对应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
他们在完成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剩余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通过累积学分(在达到对应的学历教育规定的总学分后),取得对应的文凭,以达到尽快提高铁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与水平的目的。
2.3 实施方案。
2.3.1 建立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学习管理中心、学习管理站。
在管理中心建立“学分银行”,为申请学分认证的每位学员设立相应档案,并与全国管理站进行数据连接与交换;每位开户的学员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学分积累情况和待完成学分详情。
2.3.2 建立课程学分认证、转换和积累制度。
①对于在单位和高校及培训基地完成的培训课程,在管理中心批准的基础上,可以转换成相应的课程学分,存放在个人的学分银行账户上;②参加行业性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可以转换成相应的课程学分进行学分积累;③参加管理中心认可的学习培训机构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课程学习(以及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成绩合格者,其成绩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存在个人的学分银行账户。
2.3.3 教学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对于铁路机车司机,试点实施“机车运用”专业专科和专升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对于铁路优秀大学生持续培养,试点实施“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
3 选择机车司机进行项目试点具有代表性3.1 生源有保证。
我国的机车司机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但目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还远远不够,而要求提高学历层次的人员众多。
这为开展机车司机学历教育改革试点提供了足够的生源。
3.2 以机车司机为对象进行试点,具有一点突破带到全局的示范作用。
目前就取得学历而言,机车司机提高学历层次受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限制:3.2.1 学历教育体制和机制的限制。
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脱节。
而机车司机又没有长期脱产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机会,机车司机取得成人高等学历文凭相当困难。
而到高校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果又没有得到利用,造成继续教育培训成果的浪费。
3.2.2 机车司机工作性质和特点的限制。
机车司机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线职工,其特点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相对较长,上下班时间不固定。
因此,很难安排他们长时间脱产学习,工学矛盾非常突出。
目前,由于铁路机车和动车组技术不断更新,机车司机要经常接受岗位培训和参加业务学习,他们的文化及业务素质在不断地提高,而且在安全、平稳地驾驶着现代化的机车。
从技能上说明他们基本上达到了机务专业的某种学历水平。
他们到高校参加脱产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大量的专业课程,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机车司机取得相应的学历的难度与其它工种相比要大的多。
因此,我们首先选择机车司机作为机车运用专业学历教育改革的试点。
4 以项目研究为引导,为我国创新终身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现在,我们项目组正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深入的项目研究。
其研究成果必将极大地推动轨道行业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4.1 明确研究思路,有序推进。
4.1.1 深刻理解我国继续教育核心理念,创造性开展铁路行业继续教育,秉承我校科学、严谨、务实的继续教育办学原则,认真按照国家继续教育要求,为铁路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终身学习途径。
4.1.2 不断深化改革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拓宽继续教育服务领域。
4.1.3 面向铁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4.1.4 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4.1.5 多渠道增加培训投入,不断改善继续教育办学条件。
4.1.6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继续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4.1.7 设计一个全新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训体系和机制,建立一个符合专业技术人员岗位需要的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