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之典型代表《红楼梦》
《红楼梦》内容概括

《红楼梦》内容概括第一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大家族荣府的兴衰沉浮,以及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小说分为五十回和一百二十回两个版本,后者是补遗版。
小说开始描述荣府的繁华盛世,主要人物有荣府的女主人王夫人、荣府的公子贾宝玉、贾宝玉的表妹林黛玉,以及其他一些家族成员和仆人。
小说描写了荣府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这个大家族的风华和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了家族中的勾心斗角和矛盾纷争。
随着荣府的衰落,小说也进入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线路。
贾宝玉是个文静聪慧的公子,他和表妹林黛玉青梅竹马,情深意重。
但是,由于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两人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林黛玉死去,贾宝玉自闭,荣府最终也彻底崩溃。
《红楼梦》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它反映了封建家族衰落的现实,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伪。
小说中的许多形象和情节充满着象征和隐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外,《红楼梦》还描写了众多的次要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如贾母、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等人。
小说中还涉及了很多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等,这些都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要人物,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情感生活和命运历程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和人物面貌,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悲剧。
小说分为前80回和后40回两部分,前80回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贾府中的生活、爱情和亲友之间的关系。
故事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以贾宝玉的成长、贾府的荣衰、封建礼教的束缚等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丰富刻画,表现了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家族的辉煌衰落,不仅展现了社会风貌、人情世故,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生命的无常与人世间的虚妄。
以下将从情节丰富性、细腻的艺术描写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等方面,探讨《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原因。
首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以其丰富多样的情节而著称。
整部小说分为五十八回,以宝玉为中心展开,围绕着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史湘云、林黛玉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展开。
小说中的情节错综复杂,包括宴会、婚姻、生活琐事等等,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庞大的世界。
这种丰富多样的情节设计,使得读者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领略到了古代贵族家族的繁华与沉浮。
其次,曹雪芹独具匠心的艺术描写也是《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说以景物描写为主,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融入文字中。
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江南园林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十分精彩,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通过作者的笔触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细腻入微的艺术描写,使得《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最后,作为一部古代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深思。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虚伪、贪婪、堕落等人性的弱点。
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败与贵族社会的腐朽,反思了封建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以及世俗欲望对人性的侵蚀。
同时,小说还对婚姻制度、家族伦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评判,呈现出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审视与批判。
这些思想内涵深刻的元素,使得《红楼梦》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一次权威的拷问。
综上所述,无论是丰富多样的情节、细腻的艺术描写,还是深刻的思想内涵,《红楼梦》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中华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中华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杰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由清朝作家曹雪芹所写,描绘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众多问题,如家族贵族的生活、道德观念、封建礼教、权力斗争等等。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衰兴衰为主线,通过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和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一个繁华而又虚幻的世界。
小说中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整个小说最动人的部分之一,也是许多读者最为关注的。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它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反映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小说中的诗词、歌谣和曲子等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虽然《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小说,但是它的主题和描绘的社会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中国社会,家族、权力、财富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而《红楼梦》所展示的人性弱点和矛盾冲突也仍然与现代社会存在相似之处。
因此,读者们仍然可以从这部古典小说中汲取许多智慧和启示,来应
对当今社会中的种种困境。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历史的角度,都值得读者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红楼梦推荐理由3篇

红楼梦推荐理由【红楼梦推荐理由(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细腻、深刻的人性描写、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描写,早已成为中国文学的流传经典。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红楼梦》的推荐理由。
首先,这部作品的人物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每个角色都有深刻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比如林黛玉,她外表娇弱,内心却非常坚强,她的情感更是复杂多变,饱含人生哲理,可以令读者深感共鸣。
另外还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妙玉等人物,都有自己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经历,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形象,这样的人物塑造使得整部小说更加完整和有血有肉。
其次,小说的思想深刻且不失风趣。
通过这本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种种颠沛流离、人性的种种扭曲折磨所表达出的深刻看法,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揭示出了人性的种种阴暗面,同时也揭示了散文和诗歌融合的完美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这部小说能够在深刻表达人生真谛的同时,更让人深感思考的乐趣。
最后,《红楼梦》作为一部历史文化的表述作品,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学价值相辅相成,而且更是一部描写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描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一点也是我作为推荐者,非常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部文化的巨著。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人文、历史方面,它都有它独特的价值。
可以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领略到不同的滋味,也因此推荐这部书,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近、了解这部典藏级别的作品。
【红楼梦推荐理由(二)】《红楼梦》这部小说堪称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饱含着作者对封建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多方位揭示,不断诉说着一个家族的盛衰沉浮和人性的阴暗与光明。
以下是我对《红楼梦》的推荐理由。
首先,这部小说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读物,语言幽默风趣,极具文艺感。
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简介

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简介篇1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
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能够更清醒地、深刻地观察生活,看清剥削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有了这样一个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再加上他的进步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艺术修养,认真的创作态度,正确的创作方法,才使他有可能创作出《红楼梦》这部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作。
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大家都认为是高鹗续写。
高鹗的续书虽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上与前80回有差异,但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使全书的故事完整无缺,得以在广大读者中间广泛流传。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的高明在于,他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鸳鸯、晴雯、贾政、贾赦、贾珍、贾琏等一大批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他生活在腐朽、虚伪的封建大家庭里,由对它的怀疑、憎恨发展到弃家出走,与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决裂。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中心,描写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和它的成员在封建社会的种种生活,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贾府和荣府两大家族的人物形象、命运和生活。
小说通过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黛玉的生离死别,对于封建伦理、宗法制度、道德观念等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文化内涵。
《红楼梦》在文学艺术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
它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意象,通过它们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而这些象征和意象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代表。
此外,《红楼梦》也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技巧,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于生活的敏感洞察力。
总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制度、宗法观念和文化内涵的作品,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简介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许多朋友又将开始寻求新的机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原稿佚失。
原名《石头记》。
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作。
小说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成书于18世纪中叶。
小说以清代贵族的生活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弱点,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贾府和荣府两大豪门之间。
贾府是一个大家族,由贾母统领,有着庞大的财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荣府则是另一家大家族。
在这些豪门之间,展开了一场复杂而又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和斗争。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
贾宝玉是贾府的香火后人,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聪明、文静、充满爱心,但也有着一些弱点和矛盾。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一个小姐,她美丽、聪明、敏感,但也比较脆弱。
薛宝钗是贾府外的一个女孩,她美丽、善良、有自知之明,深得贾宝玉的爱戴和歌颂。
小说的情节非常复杂,涉及太多太杂的子情节。
小说描写了中国封建家族的宏大而精细的社交生活,以及充满人情世故的宫廷生活,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风俗和文化。
在小说中,作者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营造出一种深刻的人类心理描写和心灵探索。
小说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
例如,小说中对宫廷孤儿的命运描写淋漓尽致,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在抨击中国封建社会黑暗和落后的同时,表现了对人类精神富有同情心的关注。
《红楼梦》作为一部传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但它对人性和人类文化的关注,以及对浓郁的人类情感的描写,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认同和关注。
因此,作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红楼梦》无论在历史上、文学上、文化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小说之典型代表——《红楼梦》
说起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我们认为非《红楼梦》莫属。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且不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份心血精力,单只看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伏笔暗喻、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绝唱、使人扼腕而叹的如花女子,也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当推曹雪芹。
一部《红楼梦》,引得无数“文人”尽折腰,中国的红学,自清朝光绪初年就已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愈加壮大。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
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一本书、一个作者建立过如此庞大的研究派系。
着迷于红学的知名作家有胡适、周汝昌、张爱玲、王国维、刘心武等,足可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前几年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节目“揭秘红楼梦”,更是将《红楼梦》推向了一个全民热议的高峰。
究竟为何,一部残书竟能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吸引古往今来如此多文人墨客沉醉其中,又是为何,中国那么多文坛权威研究多载也无法彻底分析明白?
愚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红楼梦》具有历代古典小说不可比拟的思想高度性。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从总体上来讲,《红楼梦》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曹雪芹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故事内容上,《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它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是历代古典小说的高峰,它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百姓民主思想的觉醒。
这已不单纯的是一部小说,它上升到政治层面、制度层面,它所蕴含的思想和精华,早已不是区区几百页薄纸所能承载的了。
许多伟人都曾赞誉过《红楼梦》。
毛泽东就曾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
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
”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自不必多言,它在中国文坛上彪炳千古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艺术高度性。
例如其语言文字的精辟生动,故事情节的曲折丰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伏笔暗喻的精妙绝伦,等等。
它就像一颗多面的钻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闪动人心的光芒。
鲁迅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中国小说史略》)周
汝昌曾评:“《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
”王蒙认为“最动人的还是石头的故事”。
刘心武对红楼写作上的评价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红楼梦》的艺术性之高可说是毋庸置疑的了。
更有诗曰: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
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
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
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是书中宁国府中的一副对联。
书中描画众生百相,可谓写尽了“世事”“人情”。
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贾宝玉和大观园中那些如花般的女子。
贾宝玉原是一个“怪胎”。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
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和行为在封建社会可算得上“异类”。
而那“金陵十二钗”,那十二个个性鲜明、集万千灵气于一身的艳丽女子,更是写尽了世间女性之才情美妍,她们的才学、智慧、气度,甚至令当世男儿也自愧不如。
在大观园这座象牙塔里,她们绚烂绽放,诚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般之绚烂”。
但她们的结局却又如此悲惨,令人痛心扼腕!凋零干枯的花瓣,身陷泥淖的美玉,徒留大观园满地的萧索荒凉。
《红楼梦》是探索者的殿堂。
此为《红楼梦》光耀千古的原因之三。
通俗来讲就是它有太多“谜”。
流传在世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书,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
虽然他在其中对每个人的结局有很多暗示和伏笔,但人们对后四十回的猜测和探究一直不曾停歇,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
张爱玲曾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反观之,残缺也是一种美,正是因着这四十回的缺失,才为《红楼梦》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人的追寻探索。
关于这后四十回,有人说,在民国时期最后一本全本被一个老秀才卖给了收废品的人,自此世间不复存在。
也有人说,曹雪芹所著全本现在在一个日本人手里。
还有一个大学教授说他上中学时在中学的图书馆曾读到过全本。
此类传言,可信度自然不能保证,但这份追索探密的热情和乐趣,几乎已经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了,当然,这也可算历代中国人对《红楼梦》侧面的盛赞了。
关于红楼梦的“谜”还有千千万万,各位看官权且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三杯两盏淡酒,真真假假莫辨,与友对月浅酌时,万事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