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血管瘤诊断

肝血管瘤诊断
灶,再次确定适宜的穿刺点和方向及深度。 •
• (4)固定穿刺探头,当病灶显示清晰时,将穿刺
针进针,待进入皮下,即令病人屏气或浅呼吸,继续穿 刺进针。在监视屏上,严密监视穿刺针的针尖回声的前 进方向,直至进入肝脏血管瘤内抽有回血即表明已到达 病变区。若在进针过程中针尖显示不清,可适当调整探 头角度,一般即能显示针尖位置。
肝血管瘤的症状
• 临床症状上可将肝海绵状血管瘤归纳于4种 类型:
• (1)无症状型:肿瘤≤4cm,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或 剖腹探查时发现。
• (2)腹块型:肿瘤增长至一定大小,虽未产生自觉症 状,但病人无意中发现腹部肿块。
• (3)肿块压迫型:约占50%~60% • (4)内出血型:瘤体发生破裂,腹腔内出血、心悸、
• 部分肝血管瘤治疗前后影像对比:
• 患者,男,37岁 肝血管瘤
8.8cmx7.7cm(治疗前) 4.5cmx3.8cm(治疗一次后2月复查)
• 患者,女,32岁 肝部血管瘤
• 12.2cmx14.1cm(治疗前)
8.1cmx3.7cm(治疗一次后2月复查)
• 患者,女,45岁 肝血管瘤
• 12.5CM*7.4CM(治疗前) )
• • (2)穿刺过程中应随时超声波检查。
• • (3)隔5-7天可做第2次治疗,2~8次为1疗程,若病变范
围广泛分次治疗。
• • (4)穿刺后病人应静卧>4h,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
吸和腹部情况,若无异常,可下床活动,<3天禁止剧烈 活动。
彩超微创治疗肝血管瘤,为国
➢ 平扫--CT: 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MR: 圆形或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
➢ 增强扫描: 典型特点--- 早出晚归, 快进慢出

肝脏血管瘤的CT、B超鉴别诊断及其意义

肝脏血管瘤的CT、B超鉴别诊断及其意义
( 稿 :2 0 一0 —1 ) 收 0 ] 5 2
二 、检查方法 :肾图检 查按 肾图操作 常规进行 .B超仪 器主要使用德国 S —20型超声仪 ,X线检 查依次行 腹部 平 1 0 片 ,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 三 、结果 :5 2例 上尿 路结 石 三种 不 同方 法 检查 结 果 ,
( 收稿 :20 —0 0 1 4—2 ) 7
x线检查 主要依靠腹部平片结合尿路造彰 ,诊断 符台 率 为 6 % (65 ) X线平片对 大 、中等 阳性结石容 易诊断 , 9 3/2 , 临床 上影响结石 检出率的关键是 照片的质量 .应做好 肠道 内 容物和气体 的处理 ,体 质肥 胖的病 人应选 择适 宜 的摄 片 条 件 ,确保 X线 片的清 晰度 和对 比度 ,减 少重复摄 片 .提 高
维普资讯
8 - 4
q诊断 治疗
医用放 射技 术杂 志
20 02年
第 2期
总 18期 9
不一且 壁厚薄 不均 的囊 片 状低 密度 影 .C 值 约 0 0 。 T ~3Hu
管结石引起 的泌尿通路阻塞 .视梗阻程度 均可 导致排泄段梗
增 强扫描无强化或 轻度 强化 ,干酪坏死 空洞与 肾小盏相通则
B超检查 对肾结石 的诊 断率高 ,由于超声成像仪 器的改 进 ,目前已能发现 3 直径 的小结 石 .本组诊断 符合 率遗 mm
8 % (7 3 ) 2 2 /3 ,超声征象主要是强回声光团后 伴随声 影 ,小
织形成或纤维化改变。肾周受 累引起肾周炎或脓肿。输 尿管 结核因肌层受提 润及水 肿 、溃疡致边缘 不光 滑 ,发生痉挛 、 纤维疤痕收缩 则可 出现扩 张 区与狭 窄区 交替 出现 ,呈 串 珠 状 、虫蚀状或螺旋状 。在增强扫描后 的二维重建图像上显 示 更清楚 。膀胱结 核早期 因结核浸润 、溃疡 等内壁不光整 ,容 量减少 ,病变广 泛发展 ,出现痉挛而呈 “ 小膀 胱 征象 ,有 时因疤痕收缩而变形 。前列腺 、精囊受 累则密 度不均 ,膀胱 精囊有消失。 二 、鉴别诊断 :肾结核主要与黄色肉芽肿性 肾盂肾炎及 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1一 色内芽肿性 肾盂肾炎 多数伴有 、 黄 结石 ,且实质钙化 少见 ,肾周炎症改变较广泛。

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血管瘤(属于一良性,)生长毛缓慢细,很少血恶变管。 瘤:由无数密集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
压之稍腿色细,释胞后复围红。成,多数为错构瘤,常见于皮肤表面,女婴多发(
(一)毛细血管瘤:由无数密集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细胞围成,多数为错构瘤,常见于皮肤表面,女婴多发(草莓状痣),皮肤
草莓状痣),皮肤红斑、渐大;边界清;压之稍腿色,释 红斑、渐大; 后复红。 血管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介于错构瘤和 真性肿瘤两者之间。
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血管瘤(hemangioma):
是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 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发病情况:
• 先天性:儿童多见,多在出生时发现
• 后天性:成人多见
• 女性患者多:与雌激素有关
•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病因概述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丛状期、网状期、管干 期3 个阶段。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是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 )。 血管瘤(hemangioma): 女性患者多:与雌激素有关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丛状期、网状期、管干期3 个阶段。 (三)蔓状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二) 海绵状血管瘤:沿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内脏,皮肤表面正常或青紫色,可见局部 隆起,肿块界限不清,柔似海绵,肢体肥大、变形或伴功能障碍。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二) 海绵状血管瘤:沿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内脏,皮肤表面正常或青紫色,可见局部 隆起,肿块界限不清,柔似海绵,肢体肥大、变形或伴功能障碍。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 ,62岁 ,体检发现肝肿物2年
肝血管瘤-不典型 影像表现
肝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
>不典型血管瘤占20%-40% 。 >原因:
✓ Altered morphology or structure:血管瘤伴中央瘢痕;血管瘤伴内部分隔; 巨大血管瘤;带蒂血管瘤;血管瘤伴胆管扩张;血管瘤伴钙化;囊性或多 房性血管瘤;血管瘤伴液液平面。
○ 。鉴别诊断 ○

80%
30% 65%
35% 50%
u 肝内胆管细胞癌
u 肝细胞癌 u FNH
u 肝细胞腺瘤
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
> 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边界不清,CA199升高。 > 增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渐进性强化。
> 内部或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常伴有胆管结石;远端肝叶萎缩,肝包膜皱缩凹陷。 > 肝门及腹腔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位于肝脏中央的巨大血管瘤可导致胆管扩张。 >虽然肝内胆管细胞癌较常发生胆管扩张,但是所有肝内外占位性病变均可引
起胆管扩张,因此血管瘤不能排除血管瘤的诊断。
形态或结构改变-囊性、多发性血管瘤
>囊性和多房性血管瘤含有一个大的中心腔是非常罕见的。 > 在MRI上,这种不典型的特征是一个或多个肿瘤内囊腔,呈长T1、长T2信号
> 典 型 影 像 表 现 : T 2 明 显 高 信 号 ( 灯 泡 征 );增 强 动 脉 期 周 边 结 节 状 强 化 , 门 脉 期、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填充。
>不典型影像表现: ✓ 形态或结构改变 :血管瘤伴中央瘢痕;血管瘤伴内部分隔;巨大血管瘤;带 蒂血管瘤;血管瘤伴胆管扩张;血管瘤伴钙化;囊性或多房性血管瘤;血管 瘤伴液液平面。 ✓ Unusual flow pattern:快速填充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 ✓ 伴有肝实质异常:血管瘤伴包膜皱缩;脂肪肝浸润性血管瘤;肝硬化背景 血管瘤;血管瘤合并动脉-门脉瘘;血管瘤合并FNH。

结直肠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结直肠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结直肠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结直肠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结直肠血管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结直肠血管瘤如何诊断鉴别,结直肠血管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结直肠血管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CT血管成像、血常规、纤维蛋白原(Fg,FIB)、血浆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因子Ⅷ∶C、Ⅸ∶C)、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腹部平片*一、检查:1.血常规:可有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等贫血表现;血管瘤内有广泛的血栓形成时,血小板可因大量消耗而减少。

2.凝血功能检查:可有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因子V和Ⅷ降低。

3.便常规检查:粪便可混有血块,或便血呈鲜红色或紫黑色。

4.纤维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血管瘤的有效手段,它可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范围。

对怀疑患有此病的患者应常规行此检查,认真检查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有卫星病灶等。

结直肠血管瘤的典型内镜下表现为向肠腔内凸起的肠黏膜结节形肿块,病变可呈不同的颜色,从樱桃红色至黑色,病变大小不等。

肿块可以为息肉形或扁平形,肠腔充气或轻轻压迫时肿块可以缩小。

在病变部位常可见扩张的静脉,少数可见到糜烂或溃疡。

部分病变呈弥漫性分布,病变的边界难以确定。

极少数患者由于病变较大,可以使肠腔变窄。

在近期内有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病变的表面或周围可见到黏膜损伤或炎症。

尽管可以通过活组织检查确定诊断,但由于可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应尽量避免使用。

5.腹部X线平片:大约50%的结肠血管瘤患者可在腹部X线平片检查时在病变部位发现呈簇状聚集的钙化静脉结石影。

6.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血管瘤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的表现与血管瘤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静脉扩张型患者可见结肠黏膜静脉扩张,呈网状或结节样隆起,边缘部位由于血管瘤的齿状轮廓,呈现典型的扇贝样表现。

在息肉型血管瘤患者,可见突入肠腔的肿块和肠壁的充盈缺损。

在严重的弥漫型血管瘤患者,可见病变肠段的肠腔呈均匀性狭窄。

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血管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血管瘤如何诊断鉴别,血管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血管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胸部CT检查、肝、胆、胰、脾的MRI检查*一、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发现。

对于较表浅,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对于较深在部位发病或肿瘤巨大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A”。

X线摄片对于了解深层瘤体大小、范围或瘤体是否侵蚀颈椎或喉部软骨有一定价值。

如果术前做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瘤的营养支,则在血管瘤两端结扎供应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血管瘤全部切除。

*以上是对于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血管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血管瘤易混淆疾病。

*血管瘤如何鉴别?:*一、鉴别与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鉴别,其特点如下:1、血管球瘤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锐性疼痛性肿物。

寒冷刺激时疼痛尤甚。

位于甲下者,可见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浅红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让触碰。

2、血管肉瘤较少见,肿瘤呈结节状,无痛,紫红色,浅表者易出血和破溃。

镜下所见众多的杂乱无章的肿瘤性血管,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

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较多。

可见到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对确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可选择敏感的内皮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等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血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血管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血管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ct诊断并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 9例,男2例,女7例,年龄39~60岁,平均49.5岁。

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薄层扫描。

结果:shl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胸部x 线检查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整齐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扫描病灶无分叶征,无毛刺和空洞,无血管切迹征和胸膜凹陷征。

增强后扫描,病灶强化均匀8例,不均匀1例。

病理上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

结论:ct扫描尤其增强ct扫描及薄层扫描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则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肺硬化性血管瘤(shl)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较少,术前诊断准确率低。

本组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此结合分析的ct和病理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2000~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shl患者9例,男2例,女7例,年龄39~60岁,平均49.5岁。

其中7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2例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

病史1个月~6年。

胸部ct扫描均采用light speed 16多层螺旋ct扫描机,先行10mm层厚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再对靶病灶行2.5mm层厚的薄层扫描。

肿瘤组织活检穿刺在ct导向下进行,应用dfba 16~18g活检针,取组织块及涂片送病理检查。

结果8例呈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有深分叶,2例含气空腔影,钙化2例,9例周围肺组织均光整、无卫星病灶,密度均匀,无毛刺、胸膜牵拉凹陷及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强化明显,强化幅度均大于40hu。

位于左肺者3例,右肺6例,上肺叶2例,下肺叶7例,均位于肺的周围部位。

直径1.0~5.0cm。

手术所见:病灶为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质韧例,质硬7例,周围血管丰富,7例与周围组织无黏连,2例周围有炎性反应。

脑面血管瘤病的症状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脑面血管瘤病的症状及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01
02
03
04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诊 断脑面血管瘤病 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血管造影可以清 晰地显示血管瘤的 位置、大小和形态
脑血管造影可以帮 助医生判断血管瘤 的性质和程度
脑血管造影可以指 导医生制定治疗方 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04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时需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脑膜瘤: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

头痛可能伴有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恶心和呕吐
01
恶心和呕吐是脑面血管瘤病的常见 症状之一
恶心和呕吐可能与脑部血管瘤压迫 神血管瘤引起 颅内压增高有关
恶心和呕吐可能与脑部血管瘤引起 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04
05
恶心和呕吐可能与脑部血管瘤引起 脑部水肿有关
视力障碍
脑面血管瘤病的症 状及鉴别诊断方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脑 面 血 管 瘤 病 的 症 状 03 鉴别诊断方法 04 诊断注意事项
02
脑面血管瘤病的症状
头痛
头痛是脑面血管瘤病 的常见症状之一
头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 而异,可能表现为持续
性头痛或间歇性头痛
头痛可能与血管瘤的位 置、大小和压迫神经有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脑 膜瘤、脑动脉瘤等
诊断时应遵循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标 准(ICD)是诊断 脑面血管瘤病的
重要依据
ICD提供了详细的 疾病分类和编码,
有助于准确诊断
遵循ICD标准可以 避免误诊和漏诊,
提高诊断准确性
国际疾病分类标 准不断更新,需 要及时学习和掌
握最新版本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血管瘤
概述
血管瘤(hemangioma):
是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 的 )。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发病情况:
• 先天性儿童多见,多在出生时发现
• 后天性:成人多见
• 女性患者多:与雌激素有关
• 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病;
病因概述
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丛状期、网状期、管干 期3 个阶段。 • 丛状期 ,有些毛细血管如果停止发育 ,就会产生毛细血 管瘤和痣。 • 网状期,如果扩大的血管聚成团,并趋向融合在一起, 就会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瘤和动脉瘤。 • 管干期 ,若粗大异常的血管干与大体循环有广泛 的交 通,则表现为蔓状血管瘤。 血管瘤实际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介于错构瘤和 真性 肿瘤两者之间。
(三)蔓状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
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由较粗的迂曲静脉或动静脉瘘构成 ,生长在皮下、肌肉及骨骼,有压缩性、膨胀性 ,可有 血管杂音,增长较快、易引起皮肤溃疡感染,可影响局部 功能。
治疗方法
①手术切除; ②冷冻治疗; ③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④硬化剂治疗; ⑤激光治疗; ⑥血管瘤铜针疗法; ⑦超声微介导疗法; ⑧高频电极治疗技术。
临床表现
(一)毛细血管瘤:由无数密集的毛细血管或完全由内皮
细胞围成,多数为错构瘤,常见于皮肤表面,女婴多发( 草莓状痣),皮肤红斑、渐大;边界清;压之稍腿色,释 后复红。
(二) 海绵状血管瘤:沿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
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少数在肌肉或内脏,皮肤表面正常 或青紫色,可见局部隆起,肿块界限不清,柔似海绵,肢 体肥大、变形或伴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