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脏的超声诊断

灰阶超声,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显示肝左叶稍低回 声均匀团块(箭头所示),有暗环
彩色多普勒,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显示肝左叶病灶 中央有分枝状彩色血流(箭头所示)
原发性肝癌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
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 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原发 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脉 系统形成肝内播散 。
灰阶超声,转移性肝癌,显示肝内多发稍高回声团块 (M),周围有晕圈
转移性肝癌,原发于胰腺癌。显示肝内高回声 和低回声混合的病灶(M),周围有晕圈
肝包虫病
即肝棘球蚴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由于 其幼虫主要寄生于肝脏,故又称肝包虫病。
灰阶超声:根据其发病过程进行分型。(1)单囊 型:表现为肝内出现单个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区, 囊壁增厚完整,为中高回声,可呈双层,同时可出 现细小的点状反射堆集于囊底,随体位改变而漂浮, 形成“飘雪”征。(2)多囊型:表现为大的囊肿 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圆形小囊,呈葡萄状或蜂窝状, 形成特征性 “囊中囊”征象。(3)混合型:多由 于老化和机械、化学损伤以及感染使包虫囊肿出现 一系列变性、退化、坏死等改变,超声可显示内囊 分离、内囊破裂塌陷、囊实变及实变等改变,呈现 高低不等、点状片状回声夹杂的混合回声团块。
肝右肋下斜断面扫 查显示正常肝右叶 实质回声及条状无 回声的肝右静脉 (RHV) 和门静脉 右支(RPV),肝 右静脉汇入下腔静 脉
剑突下经腹主动脉纵切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 沿着腹主动脉长轴 纵切,显示肝左外 叶(LL)和其后方 无回声腹主动脉 (AA)
正常肝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 肝门区向肝的红 色门静脉(PV) 和门脉右支 (RPV)、花色 的肝动脉 以及蓝 色的下腔静脉 (IVC)
肝脏的超声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目前认为 该病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动脉畸形的增生性反应,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典型的病灶切面中央 可见星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的间隔向四周放射, 中央疤痕包含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增粗的动脉 随分隔进入病灶内部。
灰阶超声:通常是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很少为 高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可均匀或欠均匀,可有暗 环。该病常伴有脂肪肝,多无肝硬化等肝病背景。
图1
图2
图3
原发性肝癌,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高回声肿块(图 1),表现像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在动脉期 快速增强呈高回声(图2,箭头所示),门脉期呈低 回声,提示为肝癌 。
转移性肝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供丰富,是恶性 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以消化道和盆腔癌肿向 肝转移为多见 。
MHV:肝中静脉 LHV:肝左静脉
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 脏慢性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本病早期无明显症 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 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 发症。
灰阶超声:表现各异、形态不一 。转移灶较多时, 病灶可弥漫性分布或融合成团块 。在较大转移性肝 癌中,可出现多结节相互融合形似葡萄,故名为 “葡萄串”征。混合回声型呈环状高回声,中央为 无回声型,亦可强弱不均,呈条状分隔型 。多发者 有时可呈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细小 转移灶 。较少出现血管内癌栓现象 。
原发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1)富血供型:较常见,癌结 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RI>0.6。(2)少血供型: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此型较少见。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动脉期边缘强化”的鉴别
血管瘤的增强从边缘开始,呈结节状或岛屿状不连续强化。 环形强化是边缘连续完整的强化,边缘的环形强化是恶性病变的特征,尤其是转移瘤。
A
左图:乳腺癌转移瘤边缘环形强化
B
右图:血管瘤边缘不连续强化
C
左图:乳腺癌转移瘤边缘环形强化。右图:血管瘤边缘不连续强化
“逐步填充”的鉴别
典型的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强回声肝脏使得病变表现为低回声,注意声像图提高
肝动脉造影
动脉相出现“树上挂果征”:肿瘤边缘斑点、棉团状显影。
添加标题
肿瘤染色持续时间长:“早出晚归”。
添加标题
供血动脉增粗,大肿瘤周围血管受压移位(抱球状)。
添加标题
静脉期肿瘤显影向中央扩散,肿瘤染色。
添加标题
01
02
03
04
平扫 增强动脉期 增强门脉期 增强延时8分钟
巨大肝血管瘤合并中央纤维疤痕
直径大于5CM为巨大病灶。 平扫CT见中央更低密度区,延迟中央疤痕区不强化,MRI周边点样强化,T2WI显示中央高亮信号。
中央坏死的血管瘤(介入术后5年)
玻璃样变性的肝血管瘤
增强CT显示肝第七段大的低密度灶,A期未见强化; 延迟扫描病变有混杂强化; T2WI病变为混杂高信号; 大体切片弥漫的纤维成分。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胰腺炎复查CT)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肝血管瘤(男,3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
01
“两快一慢”技术、“早出晚归”特征
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20~3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两快一慢”,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早出晚归”,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技术。
它通过结合彩色和多普勒原理,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直观的运动信息。
在医学和气象领域,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已经被广泛应用,为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定义和基本特点。
然后,我们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原理,包括多普勒效应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彩色多普勒频谱在医学和气象领域的应用,包括心血管疾病诊断、血流监测和天气预测等方面。
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提供更为直观和详细的运动信息。
它能够同时显示速度和方向,使得医生和气象学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物体的运动状况。
然而,彩色多普勒频谱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高速运动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技术,以应对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运动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为医学和气象领域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在未来的发展中,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技术有望进一步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和应用空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在引言部分,首先对彩色多普勒频谱的背景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其在医学、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接着,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导读。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小节:2.1 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在这一小节,详细介绍彩色多普勒频谱的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多普勒频谱的异同之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菌 多通过 口腔和 胃肠道细菌 定植或 感染而侵入 肺 [ 4 】 ,引起肺 炎的发
生。 因此 ,更提示护士在 临床工作 中 口腔护理等 护理工作 的必要性 。 而种类较 多的病原菌还 提示护士 ,在临床工作 中要注意 多方面重视病 原菌的消 除,防止各种病 原菌感染的发生 。 通过 口腔 护理 能够 有效 地 降低患 者 口咽 部的 细菌 定植 ,进 而 减 少 呼吸 机相 关性 肺炎 的发 生率 。护士 要 尤其注 意 气管 插管 的患者 口 腔 护理 ,防止 出现不 合作 、躁 动等 导致 气管插 管 的脱 出和 移位 。而 勤洗手则 是临床 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 肺炎 的最 简单有 效的方 法 】 ,为 了 提 高 护士 的洗 手顺 应性 ,科 室要多 提供 一些 可 以快速 清洁 手 部的 消
中 图分 类号 :R 7 3 5 . 7
不 动杆菌 1 8 3 0 . o 0 %
塑堡堡望塾堕 堕 塞重自 堑堕 笪垦丕 堕
1 2 1 1 6
堡堡 堕
2
2 O . o o %
1 8 . 3 3 %
1 0 . 0 0 %
3 . 3 3 %
样菌 ,革兰阴性菌发生率 最高 , P <0 . 0 5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详细结 果见表 1 。 6 O 例 患 儿经过 我 院的精 心治 疗 与护 理 ,患者 均康 复并 转入 普通
3 0 2. 3 0 3. .
毒液 等 ,如消 毒纸 巾,使护 士能够 在洗 手 这项 工作 中缩短 时间 ,以 提高 顺应 性 。通过 将床 头抬 高 ,可 以防止 胃液 的反 流 ,避 免 细菌 定
植和误 吸 的发生[ 6 1 。通过 呼吸道 护理 ,还 可 以有 效地保证 患儿 的呼吸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肿瘤中的应用

[ 5 】 王 亮, 王忠 荣, 徐兵, 等. 电脑 遥 控灌 肠整 复 仪下 水压 灌 肠在 小 儿 肠套 叠诊 治 中的作用 [ J ] . 实用 医学杂 志, 2 0 1 1 , 2 7 ( 2 ) : 2 6 7 — 2 6 8 .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肝肿瘤 中的应用
4 7 2 ・临床 研 究 ・
位 成功 率达到了9 7 . 5 %。这种方法在 治疗 的过程中明显的不受x 线的照 射 ,从而有效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同时 ,该方法在与常规 的B 超监 视下水压灌肠法相 比,这种方法治疗 的 自动化程度 比较高 ,而且能够 有效的控制压力 ,从而有效 的减 少并发症 的情况发生 。而 且该方法与 传统的灌肠桶 水压 灌肠法相 比,能够有效的避免过多 的灌人 盐水而对
王 晓 明
( 长春市第二医院 电诊 科,吉林 长春 1 3 0 0 5 2 )
【 摘 要 】 目的 通 过 对 1 7 2例疑 似 肝 脏肿 瘤 的 惠者行 彩 色多 普勒超 声 造影 检 查 ,探 讨其 对 肝肿 瘤 的敏 感程 度 。方 法 对 已经 经 手术 或 临床 取 病理 所 证实 的 1 7 2例 肝 内实质 占位 性病 变的 患者 ( 1 7 2 个 病 灶) ,进行 彩 色多普勒超 声 造影 ,其 病理 结 果显示 : 良性 病 变 7 例 ,肝 局 灶
肠在 小 儿肠 套 中 国社 区医 师( 医学 专
业) , 2 0 1 2 , 2 2 ( 3 0 ) : 7 5 5 — 7 5 7 .
通 过本 次 的研 究 分析 ,患者 在进 行灌 肠的过 程 中需要 注意 以下 , L 个 问题 】 :①在患者 进行灌肠之 前应让患儿尽 量的排尽大小便 ,从 而有 效 的避 免 其对 治疗造 成影 响 ;②患者 的导尿管 水囊 内 中注 入 的 水量 控制 为2 0 - 2 5 mL ,若水量 过少 很容易导 致尿 管的滑脱 。而 注入 的水量过 多 ,则导 致水囊压 迫 导尿管造 成水 流 的不 畅 ,从而 影响整 个 灌肠 的效果 ,控 制好导 尿管 水囊 内的水量 是整个 操作 中 的一 个重 要 凶子 ;③患 者在 进行治 疗 中,灌肠 的压力 需要 从低 到高进行 逐级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刘建军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较其他脏器多见。
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35%-2%之间。
有人认为,发生在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较小,大部分患者不引起症状。
一、肝脏毛细血管瘤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cm,为肝内的毛细血管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单发的多见,也可为多发。
声像图表现:1、肝脏的外形、轮廓多无变化,只有当病变较大,并位于近肝脏表面处,轮廓可稍有突起。
2、大部分病变区境界清晰,回声较高而分布尚较均匀;少数病变区回声低于肝组织回声,仅与周围肝组织之间有回声较高而明显的线状境界。
3、病变区内部均可观察到细小如大头针状圆形或管状无回声区,形成筛状结构;并可观察到有些肝组织内的小血管直接通入病变内部,使病变区边缘出现凹陷性缺损。
4、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常位于靠近肝脏边缘或肝表面处、临近肝内较大血管或与肝内血管有密切关系。
5、病变远侧回声多无明显变化。
6、随访观察,短期内病变区多无明显增大现象。
7、彩色多普勒检查:大多数较小肝血管瘤内血流难以显示,少数病例可见病变内及病变周围有相连的细小静脉血流,血流分布可以稀少或较密,对低回声型血管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本病多为单发性,一般生长缓慢。
大的血管瘤可出现上腹肿块,,肝肿大,肿块有的可压缩,有的硬而有结节感,。
切面上肿瘤呈紫颜色,系由多数囊状或筛状间隙所组成,间隔厚薄不一,囊腔内充满血液,形成的血栓及间隔可发生钙化。
声像图表现:1、肝脏有局限性增大、增厚、轮廓不规则。
2、病变区范围常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间境界有的可不清晰。
3、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
如有钙化灶存在,可出现小区强回声并伴声影。
4、如病变部位位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时,稍加重探头压力,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内部无回声区亦同时有缩小征象,去除压力后,仍恢复至原来图像。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正常细胞的恶性肿瘤。
目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国家有明显的高发率。
肝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低成本和易操作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超声诊断超声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成像技术。
肝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诊断。
肝的超声诊断主要分为常规超声、彩超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其中,常规超声和彩超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无创的诊断方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早期的肝癌。
常规超声诊断常规超声主要是通过肝脏和肝腹部器官之间的声波反射成像来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通常来说,常规超声可以检测到大多数的瘤变。
在常规超声中,肝癌的影像特征包括:•观察肝内病变的不均匀性。
在肝癌的早期阶段,肝癌往往呈现为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较的肝内结节或肿块。
•观察肝内病变的边缘状况。
肝癌的边缘通常比较光滑,有时边缘也可能呈现不规则。
•观察肝内病变的内部回声特征。
肝癌通常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彩超是对超声成像中的灰度图像进行着色处理,使彩图像更容易识别。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肝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肝静脉期。
肝癌的彩超诊断特点包括:•在动脉期显影明显、回声异常,血管内呈现充血、扩张和纠缠等改变;•在门脉期肿块部分占位,以密度不均指数(RI)增高为主;•在肝静脉期呈低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如有毗邻肝组织,则肝组织边缘与癌组织分界清,呈“鹰喙征”。
超声引导下的活检如果常规超声和彩超诊断不能确定肝病变的良恶性质,需要进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利用超声成像的准确性,将穿刺针以精确的位置引导到肝脏病变处,并进行取样检查。
这个过程是无创的,安全性高且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
鉴别诊断肝癌早期的诊断是比较难的,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与肝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
2013-08-05T16:42:43.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 作者: 孙雪英
[导读] 所以观察肿瘤内血流特征将有助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孙雪英
(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 辽宁东港 118300)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85-01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血管瘤 肝癌 鉴别诊断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肝血管瘤的超声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血
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有时与肝癌很难作出鉴别。我院从
2010年2月~2011年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肝血管瘤88例,现对
其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造影、
CT增强造影、核磁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诊断的78例,肝血管瘤病例
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23~65岁,88例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6例,经CT增强造影、肝血管造影,血液AFP检查无异常并随
访
3个月以上病灶无变化的确诊者72例。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菲利普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0~5.0MHz。采用直接接触法,患者取仰卧位,先用二维超声扫查,了
解血管瘤的部位、大小、与周邻结构关系,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显示肿块周围及内部的血管分布将脉冲多普勒取样点置于出现彩
色血流信号处,记录多普勒血流频谱类型。若为静脉型血流频谱则为肝血管瘤的可能性大,若为动脉型血流频谱则肝癌的可能性大。
2
结果
88
例肝血管瘤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出病灶75个,病灶最小直径0.5cm,最大11cm×12cm,其中单个病灶者50例,2个病灶者19
例,
3个以上病灶者11例。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型者60个,低回声型者14个,混合型回声者6个。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边界多为清
晰、锐利
,部分病例出现边缘回声增强。直径多<3.0cm,常为强回声,较大血管瘤内多数呈明显非均质性改变,隐约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低
回声区。低回声型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光点与小透声区相交错、重叠而成,也呈细网状结构。混合型回声声像图显示内部回声多数较肝实
质增强,其间出现散在多发的透声区,亦可出现管道样结构。
88
例肝血管瘤和6例肝癌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检查:发现60例肝血管瘤中,有23例出现彩色血流包绕肿瘤,9例在肿瘤内见细点状
血流信号,
5例可见明显血管伸入瘤体内呈条状血流信号。经多普勒频谱分析确定上述环绕肿瘤及伸入肿瘤内的血管均为肝内静脉血流,而
以门静脉血流为主。
6例肝癌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显示有彩色血流包绕肿瘤,肿块内有较丰富星点状的彩色闪烁和树枝状血流。这些彩色血流
经多普勒频谱检测验证多数显示为动脉血流频谱。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发现肝血管瘤的小病灶,并确定其部位,由于价格低廉、无创伤,多数患者都能接受,可以用来多次追踪检
查,对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在声像图上回声较复杂,易于与肝癌混淆,特别注意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除通常所用临床生化检查,如CT增强、MRI检查外,肝动
脉造影可以作为进一步协作确诊的检查方法。对不能进行手术探查和病理活检的病例,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
肝血管瘤与肝癌的彩色多普勒鉴别:彩色多普勒显像初步观察表明,由于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血窦的囊状扩张,血窦间有纤维组织分
隔以及迂曲变形的血管网,血流速度缓慢,无增生的动脉,以致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仅为流速缓慢的静脉血,找不到肝动脉血流的多普勒
频谱特征,而肝癌的血流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由于肝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生的毛细血管,从肿块四周崁入内部,并
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数量,血管增生、增粗,可以检测到肿瘤内丰富的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
[1]。所以观察肿瘤
内血流特征将有助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敏感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检查者个体差异、检查技术及观察角度等不同,
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种方法。肝血管瘤与肝癌的血液供应不
同,所以表现为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血流频谱和静脉血流频谱的不同,所以比较容易作出鉴别,也容易掌握。
参
考 文 献
[1]
陈仁彬,主编.实用超声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