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本)》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答案:D3.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威廉·詹姆斯D. 勒温答案:D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5. 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班杜拉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6. 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班杜拉B. 斯金纳C. 皮亚杰D. 艾里克森答案:A7.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
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答案:D8.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降低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不变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先升后降答案:A9.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
A.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一致B.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极端C.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中庸D.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分散答案:B10. 社会认同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塔菲尔B. 泰弗尔C. 泰弗D. 塔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社会学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社会建构理论答案:ABCD3.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
A. 信息加工能力B. 社会文化背景C. 个体经验D. 情绪状态答案:ABCD4. 社会影响的方式主要有()。
A. 说服B. 顺从C. 从众D. 服从答案:ABCD5. 群体决策的特点包括()。
2020年7月电大《社会心理学(本)》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8.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
成员的过程。
666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9. 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1) 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与成败 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既有长处又有弱点,学 会调整自我评价,准确进行自我定位。 (3 分) (2) 多角度地评价自我 积极地获取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如把同学、老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综合起 来分析,有助于对自已形成一个较准确、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2 分) 另外,要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一一-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理想的 自我进行比较;也可进行横向比较——和比自己优秀的、相似的及比自己稍差的 人比较。 (2 分) (3) 确立适当的目标与期望 当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时,就有可能遭到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若个体还没觉察到自己 设的期望过高,那就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分)所以,个体可以把远大的 理想分成多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1 分)
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千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
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15.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
性的过程。
16. 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
印象的过程。
17. 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 群体压力
c. 群体极化
B. 群体思维 D. 群体决策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湖南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性测试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湖南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性测试答案题目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期末综合性测试()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是:勒温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正确答案是:定量研究"镜中我"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库利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正确答案是:麦独孤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叹声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正确答案是:麦独孤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可分为表现性的角色和()。
正确答案是:功利性角色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正确答案是:社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跟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
正确答案是:行为模式“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是指()。
正确答案是:.自我确认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
正确答案是:1908年“有贼心没贼胆”是指()。
正确答案是:人的个性特点社会自我分为()个层次。
正确答案是:两自我意识的发生有()个标志。
正确答案是:三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正确答案是:情绪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意识应该包括生理的、物质的自我、社会自我和()。
正确答案是:心理精神自我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形成角色观念和()。
正确答案是:学习角色技能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正确答案是:高觉敷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正确答案是:基本社会化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正确答案是:朋友自我意识的概念是()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威廉•詹姆斯社会认知当中强调自我呈现是()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高夫曼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与日托中心、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和()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是:互联网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应用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应用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应用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应用分析题1.1964年美国纽约发生了著名的吉诺维斯案件,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女子在晚上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杀害。
案发的三十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旁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1)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家拉坦内和达力称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科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在吉诺维斯案件中,因为知道还有他人在场,但是却不能和其他人谈话也不能看到别人的行为,个体会倾向于假设其他人已经提供了帮助而不再采取行动.②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在这个案件中,邻居们不知歹徒和吉诺维斯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
③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
2.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2021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竞无一人上前制止。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行为D. 心理过程答案:B2.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以()。
A. 符合群体规范B. 获得群体认同C. 避免群体排斥D. 以上都是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的()。
A. 工作效率提高B. 工作速度加快C. 工作质量下降D. 工作难度增加答案:B4.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
A. 顺从B. 服从C. 说服D. 独立答案:D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
A. 情感交流B. 信息交换C. 物质交换D. 互惠互利答案:D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答案:C7.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认同感来源于()。
A. 个人成就B. 所属群体C. 个人特质D. 社会地位答案:B8.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导致成员的初始态度()。
A. 趋于中立B. 趋于极端C. 保持不变D. 难以预测答案:B9.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
A. 消极的B. 无关紧要的C. 积极的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A. 遗传B. 模仿C. 内在动机D. 外部奖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A. 群体规模B. 群体凝聚力C. 个体自我认同D.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答案:ABCD3. 社会促进效应的表现包括()。
A. 简单任务的效率提高B. 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C. 任务难度的增加D. 任务难度的减少答案:AB4. 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追求的是()。
A. 物质利益B. 情感满足C. 社会地位D. 信息获取答案:AB5. 社会认同理论中,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可能通过()来增强。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
卷号:129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与斯金纳 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 D.魏特曼与苛勒
2.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 )。
A.描述和测量 B.调节和预防
C.解释和说明 D.预测和控制
3.(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4.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 )。
A.陈述性记忆 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境记忆
5.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 )。
A.无意义音节 B.组块
C.节省法 D.默读
6.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
这个观点是( )提出的。
A. 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 D.詹姆斯
8.情绪的成分是( )。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神经结构 D.生理唤醒
9.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是( )。
A.海德 B.韦纳
C.赫尔 D.华生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t
A.兴奋型 B.活泼型。
社会心理学(本科)-2020.07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295 座位号国家开放大学2 0 2 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社会心理学(本)试题2020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新官上任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体现的是( )。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2.三度归因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海德B.凯利C.米德D.维纳3.凯尔曼于1961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
A.学习理论B.社会判断理论C.三阶段理论D.功能理论4.(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压力B.群体思维C.群体极化D.群体决策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所谓的_____________,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7.发起者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如_____________性、可信赖性、吸引力和_____________性等。
8.根据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_____________的自我与_____________的自我。
9.解释攻击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_____________的服从和对_____________的服从。
11.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激情与_____________。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 3.________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D. 社会文化影响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计算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所有选项4.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哪种社会现象?A. 从众B. 社会影响C. 服从权威D. 群体思维5.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亨利·塔杰菲尔D. 菲利普·津巴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7.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8.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10.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团队士气低落。
请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C5. C二、简答题6.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点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7.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社会影响而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社交抑制效应则是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担心被评价而降低。
8. 归因理论是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的理论,主要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三、论述题9.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忽略或压制不同意见的现象。
它可能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因为关键信息和观点可能被忽视。
10. 态度改变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这些理论解释了个体态度如何受到信息、社会压力和个人信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本)》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
A.晕轮效应 B.宽大效应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双向性 D.易出偏差性
3.凯尔曼( H. Kelman)于1961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
A.学习理论 B.社会判断理论
C.三阶段理论 D.功能理论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 )。
A.顺从 B.服从
C.从众 D.同化
5.当群体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影响
C.从众 D.社会惰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