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
3.2 青春有格 课件(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 为。做到行己有耻: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有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不能做。有坚韧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怎么做?
行己 有 耻
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 “耻”的能力。
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
知,何谓无知?”
杨震身上体现了哪种优秀品质? 走进生活,三省吾身,谈谈你打算怎样做?
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仍能严守道德准则。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 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 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探究与分享
安徽“百姓心中的好法官”何允芝从事审判工作20 年,拒请、拒礼,办理的3000件案件无一申诉、信 访,无一起错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 爱戴。
问题
何允芝事例说明了什么?
怎么做?
行己 有 耻
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
我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 名。老师发完卷子就走了,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 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了出来, 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 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 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 妈又得唠叨我。”
怎么做?
行己 有 耻
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许衡做到了什么?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 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 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 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 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3.2 青春有格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七下3.2《青春有格》教案课题《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知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健全人格:明白青春要有自己的格调,要有至善的追求。
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难点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重点问题:1 行己有耻的含义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3 止于至善的含义4 榜样的作用5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引出本课主题——青春有格学生分组,写一写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如何理解“格”?讲授新课第一目:行己有耻探究一行己有耻含义思考: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提示: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思考:同学之间搞恶作剧的行为可取吗?提示:不可取,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身心健康。
阅读名人名言: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名言?学生分享关于此类的名言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提示: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卢梭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要有羞耻之心,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要反思其不良影响,并加以改正。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高某某终身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如何看待王某的行为?提示:王某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其他车辆,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七下精品课件+教案】3.2青春有格

【七下精品课件+教案】3.2青春有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第三章第二节“青春有格”。
具体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特点与烦恼、青春期心理调适、青春期生理保健、青春期社交礼仪以及青春期法制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普遍性,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
3. 培养学生遵守社交礼仪,尊重他人,提高法制观念,做到青春有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春期心理调适、社交礼仪与法制教育。
教学重点:青春期生理保健、心理调适方法、社交礼仪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青春期烦恼及调适方法,生理保健知识,社交礼仪和法制教育。
恼和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青春期心理调适、生理保健、社交礼仪和法制教育的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春期特点与烦恼2. 青春期心理调适3. 青春期生理保健4. 青春期社交礼仪5. 青春期法制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2)举例说明青春期心理调适的方法。
(3)列举青春期生理保健的注意事项。
(4)谈谈你对青春期社交礼仪和法制教育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相关话题,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自我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青春期心理调适、社交礼仪与法制教育。
恼和解决方法。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答案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一、教学难点解析1. 青春期心理调适(1)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青春期心理方面的困扰,如情绪波动、自尊心过强、人际关系紧张等。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课件:3.2青春有格

青春期结束并不意味着结束成长和学习 。相反,它是一个新的起点,青少年需 要继续努力探索自己的兴趣、才能和潜
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成年生活。
为未来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青少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需要具备各 种技能和知识,包括学术知识、社交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
详细描述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青少年可以了解社会运作和人际关 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参与社会实践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 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意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
做出贡献。
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总结词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基 石,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词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助于 培养社交技能、增强自信心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详细描述
在青春期,青少年需要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积极的人际 关系。家长和教师应当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时,教育他们学会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青少年 自身也应该主动拓展社交圈子,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从而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02
守信
就是遵守承诺,说到做到,不失信于人。
03
总结
诚实守信是青春期的道德底线,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只有具备
了诚实守信的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
系和社会形象。
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责任感
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履行。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共26张PPT)

阅读感悟
‚微尘‛ 2004 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 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 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 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 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 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 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 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 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 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 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 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 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 的行为,‚止于至善‛。
相关链接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 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 能严守道德准则。 据《后汉书 . 杨震列传》记 载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 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 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至 夜 怀 金 十 斤 以 遗 震。 震 曰 :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 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 日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止于至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 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 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 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 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 明。
拓展空间:
盾牌,有保护自己、应对外界之意。歌德说:‚谁若 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 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需要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 ‚青春盾牌‛,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2024年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3/23
9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3/23
鼓励自主思考和探索
01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想法。
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02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如参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破坏公共秩序将受到法律制裁
对于那些破坏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国家将依法予以打击和制裁。
2024/3/23
17
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024/3/23
法治观念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 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义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
化差异而造成误解或冲突。
12
关爱他人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2024/3/23
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困难
我们应该关注周围人的需要和困难,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通过关心、问候、提供帮助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 温暖和关爱。
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隐私,不轻易触碰他人的痛处 或揭露他人的隐私。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 离和关注度,避免给他人造成不适或困扰。
2024/3/23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 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人 生轨迹。
20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恒主题和价值追求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真代表真实、真诚,是做人做事的基 本准则。
善代表善良、仁爱,是人际关系的润 滑剂。
2024/3/23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青春有格》课

学校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 场所。通过课程学习、校园文化、 教师榜样等,学校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
德品质。
社会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具 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风气、 舆论导向、公共道德等都是青少 年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形象
情感阶段
青少年在与人交往中,体 验到道德情感,如善恶、 荣辱、正义感等,进而产 生对道德的认同和追求。
意志阶段
青少年在面临道德抉择时, 通过自我控制和调节,表 现出坚定的道德意志,形 成稳定的道德观念。
家庭、学校、社会对道德培养的影响
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 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形 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道
解决冲突
通过协商、妥协、第三方调解等方式解决冲 突,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
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双方的需求和利益, 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避免冲突升级
在处理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失 控或采取过激行动导致冲突升级。
案例分析: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小明通过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成功化解了与好友之间的 误会和矛盾。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压力积累。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 食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心理健
康的维护。
家长和老师如何提供帮助和支持
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家长和老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 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 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
最新统编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2 青春有格》优质教学课件

学习任务一
“行己有耻”是我们青春探索的底线,但青春的探索不应该 只有底线,更应该有高度。这个高度就是“止于至善”。
17岁的张桂梅 好美!
学习任务二
经典研读:P29-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 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行己有耻
底线
止于至善
追求
“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 “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
当堂训练
1.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这是因为( )
①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②对待羞耻感正确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
③羞耻感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能够催人奋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自控力
加强自我监控
“ 送 你 一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把
金 钥
匙 ”
学习任务一
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老师表扬。他得意忘形 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只考了 95 分,但他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他作弊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 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也不能总在高山麓、溪水旁
说情话、看流云
青春的魅力
应当让枯枝长出鲜果
沙漠布满森林;
大胆的向往不倦的思索 一往直前的行进 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欢乐 青春的本分!
我们该怎样度过青春? 青春,该奔向何方?
学习任务一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行己有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是青春探索的底线,虽然青春 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 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 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