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10药学)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h
3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 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 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 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
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 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慢
,
沉
降
容
积
比F(V/V0)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 匀,分剂量准确。
h
1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h
13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药剂学实验
h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药剂学实训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 ii吐温80 iii吐温80与90%乙醇ph 澄清度嗅味(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篇二: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实验10脂质体的制备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教学实验中心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测定脂质体包封 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 与“被动载药” 的 概念。
二、 实验原理 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 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 状体。
• (4)取预热的PBS 30ml,加至含有磷脂膜的烧 瓶中,65-70℃水浴中搅拌水化10-20min。取出 脂质体液体于烧杯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室温 下,搅拌30-60min,如果溶液体积减少,可补加 水至30m1,混匀,即得。(整个过程也可在旋转 蒸发仪上完成,其它的脂质体制备也可在旋转蒸 发仪上完成。) • (5)取样,在油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画出所 见脂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的粒径; 随后将所得脂质体溶液通过0.8m微孔滤膜两遍, 进行整粒,再于油镜下观察脂质体的形态,画出 所见脂质体结构,记录最多和最大的脂质体粒径。
脂质体检测结果
脂质体 类别
空白脂质体 被动法载药 脂质体 主动法载药 脂质体
形态
最大粒径 最多粒径 (m) (m)
备注
• 五、思考题 • 1. 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请讨 论影响脂质体形成的因素。 • 2. 从显微镜下的形态上看,“脂质体”、 “乳剂”及“微囊”有何差别? • 3. 如何提高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率? • 4. 请问如何选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本 文所用的方法与“分子筛法”、“超速离 心法”相比,有何优缺点? • 5. 请试着设计一个有关脂质体的实验方 案?本实验方案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inside acid pH
DH+ H+ຫໍສະໝຸດ DH+ H+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 (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

药剂学实验与指导(供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使用)河南中医学院药剂学学科2004年10月前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药学科学的发展,许多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不断涌现,为体现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重现性,在征求任教老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参考兄弟院校的药剂学实验指导,选择确定实验内容,并进行了预实验。
本教材可供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药物营销等药学类专业本科生使用。
限于水平,编写内容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谨请使用本教材的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正。
编者2004.10药剂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明确实验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药环节,是当前教学中焏需加强的重要方面。
根据药物制剂、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典型制剂的制备与操作,验证、巩固和扩大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试验训练,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熟悉或了解制剂研究、生产常用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保养方法等;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记录和独立的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搞好中药制剂的科研和生产打好基础。
(二)遵守实验规则为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学生优良的实验作风,确保取得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和理想效果,学生必须遵守下列实验规则。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药剂学] 实验10 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
![[药剂学] 实验10 乙酰水杨酸片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a93b54ebb7360b4c2f3f64c6.png)
【处方分析】
【思考题】
1.试分析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各辅料的作用。
柠檬酸:调节pH值,防止阿司匹林水解或变色(阿司匹林遇热和湿会逐渐降解为水杨酸,在PH值为3.5时,水解反应最慢,最稳定),也可加入酒石酸;同时柠檬酸还具有矫味的作用。
淀粉浆:黏合剂,将药物细粉润湿、黏合制成颗粒以便于压片。
淀粉浆是最常用的黏合剂,其优点是能均匀地润湿片剂粉料,因为胶冻中包含有大量水分,遇粉料后水逐渐扩散到粉料中,分布均匀润湿一致,制出的片剂崩解性能好,对药物溶出的不良影响小。
滑石粉: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它可以将颗粒表面的凹陷处填满补平,减低颗粒表面的粗糙性,以达到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改善颗粒流动性的目的。
.配制10%淀粉浆,为何将淀粉加热,稍冷后使用?
淀粉在水中加热,吸水、颗粒膨胀,变成半透明的糊状,这样做可以使其充分化开增强勾芡效果。
在配制淀粉浆时,先加热,再冷却后使用,此时所制淀粉浆的黏度最高。
【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 (2)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 对其活性和稳定性均有影响,故宜注意操 作,其活性通过实验可以比较。 (3)胃蛋白酶的消化活力应为1:3000, 若用其他规格则用量应按规定折算。
五、实验结果 六、结论与讨论 七、思考题
出制备的一般流程及物料加入的次序.
二.实验原理
概念: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
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 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类型: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 酊剂、醑剂和糖浆剂、涂剂等。 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分子溶液
非 水 性高 分子溶液剂 。
【制备】
Ⅰ法:取稀盐酸与处方量约2/3的纯化
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 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 并加适量水至全量,即得。
Ⅱ法:取胃蛋白酶加稀盐酸研磨,加纯
化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适量水至全 量,混匀,即得。
【质量检查】
比较两种操作制备的合剂质量.
【注释】
(1)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宜迅
薄荷油 纯化水 0.2ml 加至100ml
【制备】
(1)称取滑石粉1.0g置于干净研钵中,量取薄 荷油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量取蒸馏90ml, 分次加到研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次加入 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 量蒸馏水。 (2)将上述混合液移入150ml的有塞玻瓶中,用 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洗入玻瓶,加塞 剧烈振摇10min。 (3)用润湿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澄清。再 从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00ml,即得
二.实验原理
常用溶剂: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
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
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
质量要求:溶液型药剂外观、色泽、PH、
含量。
二.实验原理
制备方法:溶解法(溶胀)、稀释法和化学反应 法。 一般制备过程:称量→溶解(溶胀)→混合→过 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称量器具的选择: 最小称重量应大于天平感量的20倍(相当于相 对误差小于5%)原则选择称量器具。 复方药制剂,按处方顺序称量,但含麻醉药的, 麻醉药最后称,且需核对和登记。 根据不同量具的量取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来选择 量具及正确量取方法及关于滴的处理。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洗量具,荡洗液 合并于溶器中。
用何种灵敏度的电子天平? 2.滴在制剂处方中常为处方中的小量液体 的量取单位,那么滴是不是体积单位?影响 滴重量的因素有哪些?相同液体不同滴落 方式的液滴体积是否一样?实际工作中应 如何处理? 3.是否可用投药瓶量取液体药物配制处方? 为什么?
称量实验
做P3(二),并做好记录.
8.溶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试列
(4)另用轻质碳酸镁、活性碳各1.0g,分别按上 法制备薄荷水。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观察 到的结果。 【质量检查】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 明度、嗅味等。
四、实验内容
2、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碘化钾 蒸馏水
1g 2g 加至20ml
【制备】
取碘化钾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加蒸馏水约2ml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制操作。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使
用方法。 3.掌握常用溶液型制剂备方法、质量标准及 检查方法。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 用机制及常用量。
请问答下列问题
1.请问称取10g、1g、0.1g、0.01g分别选
(4)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 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四、实验内容
3、复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 【处方】
硫酸亚铁 稀盐酸 单糖浆
1.0g 0.75ml 40ml
薄荷油
纯化水
0.01ml
加至50ml
【制备】
(1)量取纯化水25ml,煮沸,加入蔗糖42.5g, 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用脱脂棉 过滤,在滤器脱脂棉上续加适量的热水滤过,使 滤液冷至室温时为50ml,搅匀,即为单糖浆。 (2) 量取纯化水约7.5ml,加入处方量的硫酸亚 铁、稀盐酸、薄荷油,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过 滤。滤液加入单糖浆,搅拌均匀,加入薄荷油, 补加适量的纯化水,使成全量50ml,混匀,即得。
二.实验原理
物料加入顺序:
先加:复合溶剂、助溶剂、稳定剂等;
难溶的固体药物 后加:易溶药物、液体药物、 挥发性药物 溶解:先用溶剂的50%-75%的量溶解,搅拌
或加热溶解;
固体药物用另器溶解,过滤;
最后定全量。
实验安排
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及检查 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及检查
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及检查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及检查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烧杯,试剂瓶,玻璃漏斗,量筒,
磨塞小口玻璃瓶,电子天平,
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
性碳、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 蔗糖、纯化水、稀盐酸、甘油、胃蛋白酶 (以下每个实验自选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
低份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 [处方]
【质量检查】
成品的外观、性状,测定溶液的PH。
注释
(1)硫酸亚铁置空气中吸潮后易氧化生成黄棕色碱 式硫酸铁,不能供药用,其反应式如下: 4FeSO4+2H2O+O2→4Fe(OH)SO4 其水溶液长期放置同样有此变化,本品中所加 枸橼酸,主要使部分蔗糖转化成具有还原性的果 糖和葡萄糖,以防止硫酸亚铁的氧化变色。 附:本品主要用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 子宫肌瘤出血、钩虫病失血等)、营养不良、妊 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
加蒸馏水至20ml,振摇均匀即得 【用途】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 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辅助治疗。 【质量检查】 成品的外观、性状。
注意事项
(1)碘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 纸,不宜用纸,并不得接触皮肤与粘膜。 (2)处方中碘化钾起助溶剂和稳定剂作用,因 碘有挥发性又难溶于水(1∶2950),碘化 钾(或碘化钠)可与碘生成易溶性配合物而 溶解,同时此配合物可减少刺激性。结合形 成如下:I2+KI→KI3 (3)在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 化钾加适量纯化水(1∶2)配成浓溶液,然 后加入碘溶解。
(2)蔗糖宜按上法分次加入溶解,避免溶液 粘稠,不易过滤。 (3)本品用冷溶法制备,薄荷油不能完全溶 解,有一部分油析出,应用水湿润的滤材 反复过滤澄清。
(三)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处方】
胃蛋白酶 稀盐酸 甘油 纯化水
1. 0g 0.70ml 10.0ml 50.0ml
药剂学实验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药学系
10级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实验三 青霉素G钾盐水溶液的稳定性试验实 验四 散剂与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五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实验六 栓剂的制备 实验七 软膏剂的制备及软膏剂的体外释药试验 实验八 片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