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化学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科学。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环境、热、功、内能、焓、熵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即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量不变。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熵的增加是自然界中不可逆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下熵接近零。

此定律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说明了热力学的某些现象在低温下会呈现出独特的特性。

5. 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函数是描述系统状态和性质的函数,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等。

二、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平衡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平衡是指系统各个部分之间没有宏观可观察的能量传输,热力学过程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2. 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函数能量转化是热力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热力学函数则是描述系统各种状态和性质的函数。

3. 热力学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热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通过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来描述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4. 热力学方程热力学方程是描述系统热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方程,包括焓-熵图、温度-熵图、压力-体积图等。

5. 反应焓和反应熵反应焓和反应熵是化学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

三、物质平衡和相平衡1.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的转化和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

2. 相平衡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和转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固相、液相、气相以及其之间的平衡状态。

3. 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物质平衡和相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相平衡曲线的绘制和分析、相平衡图的绘制等。

四、电化学1. 电解质和电解电解质是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的化合物,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反之的过程。

2. 电化学反应和电势电化学反应是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电势是描述电化学系统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

物化期末知识点总结

物化期末知识点总结

物化期末知识点总结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大学化学专业的课程中,物化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针对即将到来的物化期末考试,总结以下物化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一、物理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它包括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结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到相关计算和问题解决中。

2. 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热学性质、能量转化和宏观物质的运动规律。

学生需要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系统、热力学态函数、热力学过程等,同时理解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活化能、反应机理等内容。

4. 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是物化中的新兴领域,它研究分子和物质的数学模拟和计算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理论化学模型、分子力学方法、分子轨道理论等内容。

二、物理化学实验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物理化学课程也包括实验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以下是物化实验技能的主要内容:1. 基本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称量、配制溶液、分液、过滤、蒸馏等常用技术。

2. 实验数据处理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和统计等技术。

3. 实验安全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时,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包括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废液处理、急救知识等内容,以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以上是物理化学期末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可结合课程教材和学习笔记进行系统复习,同时针对重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一、导言大一的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将对大一物理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界面、状态函数、过程函数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内能变化等于对外界做功与传热的代数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不可逆性、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的存在性及应用。

三、化学平衡1. 平衡常量与平衡常数: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及其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

2. 离子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离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及其对溶度积的影响。

3.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反应速率、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等相关概念。

4. 反应动力学:表达反应速率的等式推导与实验确定方法。

四、电化学1. 电池与电解池: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标准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等。

2.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离子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计算及其对电解过程的影响。

3. 法拉第定律与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定律的推导与应用,电解产物的选择性。

4. 化学电源与蓄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五、化学热力学1. 火焰温度与燃烧热:火焰温度的计算,燃烧反应的焓变及其应用。

2. 燃烧热与键能:键能的概念,燃烧反应中键能的变化。

3. 化学反应焓变:化学反应焓变的定义、测定及其应用。

4. 化学反应熵变:化学反应熵变的定义、计算及其与焓变的关系。

六、物理化学实验1. 基本实验器材:量筒、分液漏斗、溶液容器等基本器材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2. 量的测量及误差分析: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量的测量以及误差的计算和分析。

3. 溶解度测定与曲线拟合: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及曲线拟合分析。

4.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滴定的原理、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以及滴定曲线的解析。

七、总结与展望大一的物理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

物理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大一是学习物理化学的起点,掌握基础知识对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大一物理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1. 基本概念物理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质量、物质的量、分子、原子等。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属性,可以通过称量进行测量。

物质的量用摩尔表示,是指含有物质粒子数的数量关系。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的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等。

3.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消失;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过程方向性的规律,表明热能只能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4.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平衡程度的指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与平衡常数之间存在关系。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平衡位置。

5. 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常见的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性质的理论模型,其中PV = nRT,P是气体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修正理想气体行为的方程。

6.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活化能是化学反应必须克服的能垒。

7.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和伦琴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认为酸是能提供H+离子的物质,碱是能提供OH-离子的物质。

伦琴酸碱理论将酸碱定义为电子对的供体和受体。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物理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及其考点说明
一、化学热力学
1、化学热力学的定义: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热量及能量变化的学科。

2、热力学三定律: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有序
能可以被有度能转化;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始终指出热力学反应的可能性和温度有关。

3、焓的概念:焓是衡量物质的热力学状态的量,它是物质的热力学特性连续变化的
测量,是物质拥有的热量能量,也可以视为物质拥有的有序能。

4、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温度、压力和其他条件下,恒定的化学反
应发生,直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形式和化学结构保持不变,热量吸积也变得稳定,这
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

二、物理化学
1、物理化学的概念:物理化学是一门融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学科,通过应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性质的变化和分子间的作用及反应,其研究具有多学科的性质。

2、气体的特性:气体的物理性质有很多,如压强、体积、温度、熵、焓等。

质量和
体积的关系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成正比。

3、溶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是衡量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性质,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压
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高溶解量。

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及溶剂特性有关。

4、化学均衡:化学均衡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强下,混合物中物质的各种浓度比例,
产物与原料之间的反应紊乱程度,变化状态的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M)RT=nRT(1.1)或pV m=p(V/n)=RT(1.2)式中p、V、T及n的单位分别为P a、m3、K及mol。

V m=V/n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3·mol。

R=8.314510J·mol-1·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近似于地适用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1.3)pV=nRT=(∑BBn)RTpV=mRT/M mix(1.4)式中M mix为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其可表示为M mix def∑BBy M B(1.5)M mix=m/n=∑BBm/∑BBn(1.6)式中M B为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的摩尔质量。

以上两式既适用于各种混合气体,也适用于液态或固态等均匀相混合系统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2.道尔顿定律p B=n B RT/V=y B p(1.7)P=∑BBp(1.8)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T及总体积V的条件下所具有的压力。

而混合气体的总压即等于各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体积条件下产生压力的总和。

以上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3.阿马加定律V B*=n B RT/p=y B V(1.9)V=∑V B*(1.10)V B*表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物质B 的分体积,等于纯气体B在混合物的温度及总压条件下所占有的体积。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具有加和性,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各组分的体积之和。

以上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三、临界参数每种液体都存在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可能使气体液化,我们把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以T c或t c表示。

我们将临界温度T c时的饱和蒸气压称为临界压力,以p c表示。

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以V m,c表示。

大一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是每个大学新生迈入大学生活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中,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学习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以及相关的物理原理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质点运动学、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能量和动量等的计算、弹性碰撞及碰撞动量定理等。

2.热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内能、热量传递及传导定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

3.电磁学: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势、电容和电路等的基本概念,电磁感应、电磁波、光的干涉、衍射等。

二、化学基础知识:1.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分子与物质的宏观性质等。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置换反应等,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等。

3.溶液与溶解:溶解度、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等。

4.热力学:标准生成焓与标准反应焓、熵、自由能等。

三、物理化学实验基础:1.实验室安全与仪器使用: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了解实验室化学品的性质与安全措施。

2.实验技巧与数据处理:实验中的常见技巧,如称量、操作、数据的测量、记录、处理与分析等。

四、物理化学的应用与拓展:1.能源与环境:燃烧、电池及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及利用,环境污染与治理等。

2.材料科学:结构与性质关系、合金与晶体的结构特性、纳米材料等。

以上只是大一物理化学知识点的基本概述。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应用案例加深理解。

此外,积极参加实验课程及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同时,物理化学领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需求,新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应用正在不断涌现,因此,大一物理化学知识只是物理化学学习的起点。

学生们应该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大学课程《物理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课程《物理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3.在一可逆过程发生后,沿原过程途径相反方向进行, 可使系统和环境都复原,而没有任何耗散效应。是以无 限小的变化进行,系统始终无限接近平衡态。
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Q W
对微小变化: dU Q W
等容热效应
dU Q W W pdV 0
dU QV
CV
QV
dT
U T
V
U QV ,
U nB
S ,V ,n j B
H nB
S, p,nj B
F nB
T ,V ,n j B
B
G nB
T , p,n j B
n B
S ,V ,n j B
F f (T ,V , n1, n2 )
H f (S, p, n1, n2 )
组成可变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dU TdS pdV BdnB
Q和W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变化途径有关。
§1-4 可逆过程和体积功
一、体积功
因系统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功称
为体积功。 pe
W Fedl ( pe A)dl
ped ( Al) pedV
A
dl
pi
二、功与过程
功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过程有关。系统由同一始态 经不同的过程变化到同一终态,则体统对环境或环境对 体系所作的功不同。
p2 dp
压缩
p1
p1
p2 , V2
p1, V1
p2
V1
V2
W
V1 V2
pedV
( p V1
V2
i
dp)dV
V1 V2
pi dV
三、可逆过程
某系统经一系列的过程后,如果系统回到初始状态叫做 系统的复原;环境在经历一些的变化后,如果既没有功 的得失也没有热的得失就叫做环境的复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理想气体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遵循PV=nRT 状态方程的气体。

2、分压力: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压力。

在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气体分子分别占有相同的体积(即容器的总空间)和具有相同的温度。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各种分子对器壁产生撞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一种组分所产生的压力叫分压力,它可看作在该温度下各组分分子单独存在于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力B P 。

P y P B B =,其中∑=BBB B n n y 。

分压定律:∑=BB P P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与混合气体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各组分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总和。

∑=BB V RT n P )/(3、压缩因子ZZ=)(/)(理实m m V V 4、范德华状态方程 RT b V V ap m m=-+))((2 nRT nb V Van p =-+))((225、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任何物质的表面张力都等于0)临界点C ——蒸气与液体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区分,气液界面消失; 临界参数:(1)临界温度c T ——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

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如何加压 气体都不可能液化;(2)临界压力c p ——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的最低压力; (3)临界体积c V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6、饱和蒸气压: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气的压力。

取决于状态,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高。

7、沸点: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8、对应状态原理——处在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对比参数:表示不同气体离开各自临界状态的倍数 (1)对比温度c r T T T /= (2)对比摩尔体积c r V V V /= (3)对比压力c r p p p /= 9、rr r c r r r c c c T Vp Z T V p RT V p Z =⋅=10、压缩因子图:先查出临界参数,再求出对比参数r T 和r p ,从图中找出对应的Z 。

11、阿玛格定律:B B Vy V = p RT n V B B /= 12、单原子理想气体R C m p 25,=,双原子理想气体RC m p 27,=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U=Q+W (适用于非开放系统)。

2、广度性质(有加和性):U,H,S,G,A,V 系统的某一性质等于各部分该性质之和强度性质(无加和性):P,T 系统中不具加和关系的性质 3、恒容热:U Q v ∆=(dV=0,W ’=0)恒压热:H Q p ∆=(dP=0,W ’=0),非体积功不为0时'W H Q p -∆=4、单纯变温过程的热的计算 恒容过程:)(12,T T nC Q m v v -= 恒压过程:)(12,T T nC Q m p p -= 对于理想气体,R C C m v m p =-,, 对于理想气体、单原子分子,R C R C m p m v 25,23,,==5、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且均匀的部分。

相变:系统中物质从一个相转移至另一个相。

6、反应进度ξ: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mol , BBv n ∆=ξ,ξ是正值。

7、可逆过程能够通过同一方法、手段另过程反方向变化而使系统回复到原状态的同时,环境也能回到原状态(即环境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过程。

特点:(1)可逆意味着平衡,动力无限小,速度无限慢;(2)逆向进行后,系统和环境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环境中不留下 任何影响;(3)等温可逆膨胀,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等温可逆压缩,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8、⎰-=21V V P W 环dV ≠∆-(PV)9、标准态:任一温度、标准压力(最新国家标准规定标准压力为100KPa)下纯理想气体(纯固体、纯液体)的状态。

10、标准摩尔焓),(T B H m θ:1mol 处于标准态下的气体所具有的焓值。

11、标准摩尔反应焓)(T H m r θ∆:反应进行了1mol 反应进度时,反应系统的焓的变化值。

12、标准摩尔生成焓),,(T B H m f βθ∆:在温度为T ,参与反应的物质都在标准态下,由稳定相单质生成1mol β相某化合物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13、标准摩尔燃烧焓),,(T B H m c βθ∆: 在温度为T ,参与反应的物质都处在标准状态下,1mol β相B 物质在纯氧中氧化反应生成指定的稳定产物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14、节流膨胀:Q=0,∆H=0,∆U=-∆(pV)一般情况下T 随p 减小而减小,有特殊气体p 是增大的。

15、在绝热的房间内,打开正在运转的冰箱门,室内空气的温度将逐渐升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2、自发过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环境不做非体积功,系统中自动发生的过程。

特点:(1)一切自发过程都是单向进行且有限度; (2)自然界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3)自发过程具有对环境做功的能力,而反自发过程都需要消耗外界功。

3、熵增原理:绝热系统只能发生墒变大于零或等于零的过程,而不能发生墒变小于零的过程。

4、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绝对零度时,纯物质完美晶体(晶体内部无任何缺陷,质点形成完全有规律的点阵结构,而且质点均处于最低能级)的熵值为零。

5、四个热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1)封闭系统,可逆; (2)封闭系统,不可逆,但组成恒定。

第四章 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2、bb a a dd c c p p p p p p p p K )/()/()/()/(θθθθθ⋅⋅= bb a a d dc c cc c c c c c c c K )/()/()/()/(θθθθθ⋅⋅=,其中θc =1mol/L B v B By y K ∏= B v B Bn n K ∏=有凝聚态参加反应时不算入。

3、四种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B v c p RT c K K ∑=)/(θθθθB v y p p K K ∑=)/(θθθBv Bn n p p K K ∑∑=)/(θθθ4、θθc K K 、只与温度有关,θy K 与温度、压强有关,θn K 与温度、压强、B Bn ∑有关;当0=∑B v 时就都只与温度有关。

5、θm r G ∆的计算(1)θθθm r m r m r S T H G ∆-∆=∆;(2)),,(T B G v G m f B Bm r βθθ∆∑=∆;(3)通过化学方程式加减,由已知θm r G ∆求未知θm r G ∆。

第五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1、分类:混合物(选用相同标准态)和溶液(选用不同标准态)。

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A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A A A x p p *=。

适用条件:理想稀溶液即无限稀溶液(A x →1)的溶剂和理想液态混合物中任意组分。

B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在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B 在气相中的分压力与其在溶液中的组成成正比:B B c B B b B B x B c k b k x k p ,,,===.适用条件:理想稀溶液的溶质。

当几种气体溶于同一溶剂且均达平衡,而且对每种气体皆形成稀溶液时,则其中任何一种气体都遵循亨利定律。

亨利系数的影响因素:溶液、溶剂的种类,温度(温度越高,亨利系数越大)。

拉乌尔定律对于溶剂,及亨利定律对于挥发性溶质,仅对于无限稀溶液,即理想稀溶液成立。

实际上在溶质摩尔分数近于 0 的很小范围内成立。

若 A 与 B 性质相近,适用的范围还要宽些。

3、B B A A B A x k x p p p p +=+=*4、相数P气体:所有的气体都算一个相 液体:互溶的液体才算一个相 固体:有多少固体就有多少相 5、独立组分数C C=S-R-R ’S ——物质种类数 R ——化学反应数R ’——除1=∑B Bx 的其他浓度约束条件6、自由度数F F=C-P+n7、三相点与冰点的区别:三相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加以改变;冰点是在大气压力下水、冰、气三相共存,随大气压而改变。

8、P —X 图:液相线在上,气相线在下;T —X 图:气相线在上,液相线在下。

9、杠杆规则:()()B B l B B g x N n N y n -=-10、依数性:蒸气压降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第六章 电化学1、正极:电势高的极是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负极:电势低的极是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2、阴极: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得电子;阳极: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失电子。

3、电导G=1/R=k.(A/l),单位S 或1-Ω4、电导率k ——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导体的电导,单位1-⋅m S 。

5、摩尔电导率m Λ——将含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两个相距1m 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此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单位:12-⋅⋅mol m S 2)/()/(/)/(l nG Al n A l G V n A l G c k m ⋅=⋅=⋅==Λ 6、法拉第定律:Q=It=zF ξ=zF(B B v n /∆),其中F=96485。

7、电池常数AlK cell =。

8、∞∞=Λm m zFU9、电导率k 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摩尔电导率m Λ随浓度增加而减小,R 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第七章 表面现象1、表面功:在等温等压定组成的条件下,可逆地增大系统的表面积时所作的功。

2、σ—比表面能(系统增大1m2表面积时环境所作的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作用在表面上,企图使表面收缩的力,它是表面不对称力场的度量。

方向:与液体表面相切。

)3、固体通过吸附自动降低表面能。

4、吸附量: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数量。

5、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等于脱附速率脱吸r r =。

6、朗缪尔吸附理论:认为s-g 分子碰撞是吸附的先决条件。

假定(1)吸附是单分子层的;(2)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是均匀的; (3)被吸附的分子之间无横向相互作用;朗缪尔吸附方程:①气体 bpbp+=1θ 其中θ——表面覆盖率 b ——吸附系数b=吸k /脱k bp bp+Γ=Γ1max 其中max Γ——饱和吸附量,θ=1时的吸附量bp bp V V +=1max②溶液(把p 都换成c)朗缪尔混合吸附方程:BA AA bp bp bp ++=1θ7、BET 吸附理论:接受朗缪尔理论假定的(2)、(3),但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