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二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题
二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题

通“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练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 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 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徒。(《屈原列传》)
字字落实第二式: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 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 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 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 衬字。
翻译下列句子: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 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 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畏惧层层浮云遮挡我远眺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的最高处。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在人生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浮云遮挡了我们的视线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超越自我,就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这句诗还表达了一种自信和坚定的信念,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畏惧困难,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就。
因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保持自信和坚定的信念,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3-2024学年防城港市七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质检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防城港市七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质检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21分)某学校七年级举办了“爱国人物”专题展览活动,以下是部分展览解说词,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风云人物展】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古代风云人物”展中,你可以领略古人的风采。
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用耿耿忠心与一腔热血对抗着世俗的污秽与苦难,闪耀出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光辉;替父从军的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后辞官还乡,演绎了巾帼英雄的风采;矢志抗元的文天祥,把国家兴亡和民族兴衰作为自己的使命,以身殉国,奏响了一曲英雄壮歌……【现当代功勋人物展】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发展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无数志士仁人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之后,都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在“现当代功勋()人物”展中,既有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为唤醒国民不断呐喊;也有邓稼先二十八载披星戴月,穷尽终身鞠躬尽cul(),为中华民族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还有钱七虎用毕生心血,锲而不舍地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为图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英雄群像展】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许多青年听从祖国的召唤,奔赴山海,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在乡村振兴征途上,数十万名“三支一状”人员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夜以继日地坚守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力量;在山火肆虐的危急关头,消防员赴汤蹈火,逆行的身影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的铮铮誓言……1. 阅读以上解说词,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功勋()(2)鞠躬尽cuì()2. 【新时代英雄群像展】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其中三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全诗如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扩展资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二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题

教学目标
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 好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 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 识。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 的种类
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 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 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 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 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 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翻译下列句子:
朝代名 3.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 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2007安徽高考题) 译: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 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 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数量词 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第二年,秦国再次攻赵,杀死二万人。
3.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郑袖。 省略谓语: 赂 译: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 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之哲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在其《登飞来峰》一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更寓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和译文(含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赏析一: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赏析二:王安石是封建社会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
他在北宋文坛上有杰出的地位。
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它有独创性,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在的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的时候,写了这首诗。
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
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
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
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一作:自缘)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
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
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委婉:会(决)战
译: (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 会(决)战。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3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留)
今 单衣 见
(换)
啮,
(换)
是以
(换)
忧戚。
现在 单衣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 (补) (换) (调) (补) (换)
况
鞍
县 (于) 在
柱
乎?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或者 悲伤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 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4 .通五经,贯六艺 译:精通五经六艺。 5.加以官贪吏虐 译:加上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译: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 。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
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 删去。
再 看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发语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助词) (偏义复词)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 有为齐王画之客 调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曰:“画孰最难 (他) 者?” 曰:“ 犬、马最难。”“孰最易 (客) (画) 者?” (画) 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⒈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 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例:⒈主人下马客在船 ⒉秦时明月汉时关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侯嬴
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 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 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说:…… 省略兼语:之, 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换)
更何况 马鞍 悬挂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补) (换)
(二)借代的翻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翻译下列句子:
用典:指侮辱性的施舍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提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和世事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 去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2007全国卷1)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音节助词,删去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 省略的成分(主语、谓语、 宾语、介词等)
再 看
⒈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你) (省略主语)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 (鼓) 三 而竭 。 (鼓)
(省略谓语)
⒊竖子,不足与 谋。 (之) ⒋今以钟磬置 水中。 (于)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力”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借代:代指魏忠贤
4 .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 谋难于立刻发动。 借代:代指赵国 5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 一个郡。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形作动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在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通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 也欤。 (2007浙江卷)
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 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留 补
删
练一练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 “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 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 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 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 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 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宾语前置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呢!
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007江西高考卷) 若……何:把……怎么样 译: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 受怨恨。
文从句顺第一式: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 求调整过来。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 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小 结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
分三式:
调 补 贯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贯
教学目标
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 好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 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 识。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翻译 的种类
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 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 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 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 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 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4.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2007浙江卷)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字字落实第三式: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 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 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 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 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再 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 ⒉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 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 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第一招: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 字字落实第一式: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 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意译:
文言翻译 的种类
如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 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 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嫉妒(古今异义)
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为--哭泣(为动)
小 结
文言翻译第一招
字字落实
分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