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可持续性
城市滨水区规划

城市滨水区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城市滨水区,可以为城市增添魅力,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城市滨水区规划进行探讨。
一、城市滨水区的定义和重要性城市滨水区指的是城市内部或周边与水体相接触的地区,例如河流、湖泊、海滩等。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滨水区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休闲和观光,进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滨水区还可以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改善居住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二、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原则和步骤1. 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水资源。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环境、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滨水资源。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确保滨水区与周边区域的和谐发展。
2. 打造多功能滨水空间。
城市滨水区不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发展为商业、文化、体育等多功能的场所。
通过在滨水区建设咖啡馆、餐厅、博物馆、运动场等设施,使滨水区成为城市多样化的活动中心。
3. 提升滨水区的互联互通性。
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城市滨水区规划应注重交通的便捷性和互联互通。
通过修建步行街、自行车道、水上交通等,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吸引更多人来到滨水区。
4. 强化滨水区的文化特色。
城市滨水区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
在滨水区规划中,可以考虑设置文化广场、纪念碑、艺术装置等,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案例分析1.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中国最著名的滨水区之一,也是上海的地标性景点。
外滩规划充分利用了黄浦江的资源,打造了一条长约2.6公里的滨江步行道,其中融入了欧洲风情的建筑群。
外滩成为游客观光、休闲散步的热门地点,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活动。
2. 温哥华海滩温哥华是加拿大著名的海滨城市,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滨水区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滨水区作为城市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区域,其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弹性景观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滨水区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城市更新与滨水区景观的关系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品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滨水区作为城市与水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往往是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
一方面,滨水区的更新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也为滨水区的景观改善提供了契机,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
二、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弹性景观设计强调景观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和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在滨水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弹性景观设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滨水区容易受到洪水、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弹性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构建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提高滨水区的防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滨水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弹性景观设计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增强滨水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
此外,弹性景观设计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滨水区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适应性。
三、城市更新背景下滨水区弹性景观设计的策略1、生态优先策略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通过恢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河岸植被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合理规划生态廊道,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
例如,可以在滨水区设置生态缓冲区,种植本土植物,减少人工干预,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此外,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提升滨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多功能融合策略将防洪、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融合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沿着河流、湖泊或海岸等水体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宜人、舒适和可用的空间,与水体相融合,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以下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几个主要理念。
第一,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滨水区域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滨水景观设计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通过植被修复、湿地恢复等手段,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影响,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第二,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
滨水区域通常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和丰富的社区设施,以增强公众对滨水区域的访问能力。
这包括设计步道、自行车道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包括户外运动场、游泳区、钓鱼区、船坞等,以及供人们放松、社交和欣赏美景的区域。
这种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滨水区域,增加社交交流和城市活力。
第四,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
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水灌溉系统、能源有效的照明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体的可持续性利用。
第五,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其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融入,并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涉及到景观元素的选择、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等,以营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滨水空间。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以及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这些理念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互动、体验丰富和美观的滨水空间。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策略一、引言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滨水区的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核心。
应根据滨水区的特点,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创造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滨水区。
同时,应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通达性,利用地形、建筑和景观等元素进行空间组织和引导。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关键。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生态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应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生态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点之一。
应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滨水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同时,应注重交通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亮点。
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结合空间布局和生态保护,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景观。
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和活动空间。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滨水区的形象和魅力。
六、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根据滨水区的功能需求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咖啡厅、卫生间等。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满足市民的需求。
完善的公共设施可以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七、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历史文脉。
在设计中应融入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小品、建筑风格和活动策划等方式展示滨水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文化价值,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八、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在滨水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通过精心布置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让人们在滨水地区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滨水地区设置人文景点,如咖啡馆、餐厅、文化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滨水地区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在滨水景观中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在滨水地区中,可以建设健身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安全性,设置围栏、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的安全。
在夜间,设置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景观的美感和安全性。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活动和展览,提供一个交流交流的平台,增加市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也能够加强市民对滨水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健康与安全,并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滨水地区的美好。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探索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探索作者:苏醒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3期摘要:作为占据着优越地理位置、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区在展示城市风貌、改善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和大众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现如今,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普遍,其在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也是如此,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从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滨水区规划设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續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城市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这使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和应用于规划设计,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
一、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一)改善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其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大众营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具有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城市开发建设以及人类活动都非常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

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热点话题。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或海岸线等水域旁的地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探讨其规划设计和开发经验。
首先,加拿大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多伦多市政府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湿地恢复和水质监测等措施,保护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多伦多湖滨区的湖滨公园是一个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规划项目,通过修复和保护湿地来改善水质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其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提供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在滨水区建设公共广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沿着多伦多湖滨区的长廊是一个著名的步行道,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湖景和参与休闲活动。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是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理想场所,如滨水区音乐节和烟花表演等,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吸引力。
再次,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通过城市更新计划来改善土地利用和建设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通过改建和开发旧工业用地,将其转变为商业和住宅区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外,滨水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发展,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水上运动和观光活动,为城市带来了旅游收入。
最后,多伦多的滨水区规划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
多伦多市政府鼓励市民参与滨水区规划和开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多伦多的滨水区也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增加市民对滨水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
例如,多伦多的滨水区博物馆和展览馆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向公众介绍滨水区的历史和文化,并倡导环保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水域保护和再生。
总之,加拿大多伦多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充分发挥了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并注重生态保护、提供公共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区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可持续性
发表时间:2016-08-03T13:54:24.0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马文林
[导读] 本文简要阐述了笔者在做克拉玛依市阿依库勒水库滨水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滨水区开发在生态.
克拉玛依市友谊路128号新疆 834000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城市景观重要地段和形象窗口,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滨水区整体空间环境、如何保证有序开发,都涉及可持续设计。
本文简要阐述了笔者在做克拉玛依市阿依库勒水库滨水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滨水区开发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可持续性设计的些许思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可持续性、规划设计
克拉玛依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座新型工业化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
它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区域,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城市。
近年,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与保护城市景观风貌,满足人们游憩休闲的需求,各地城市重新审视城市滨水区的定位,挖掘城市滨水区的潜力,各地掀起了一场让城市重返滨水的运动,并把城市滨水开发作为改善城市景观与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反映社会文化的重要平台。
克拉玛依市在城市转型的重要阶段,也高度重视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建设。
在克拉玛依市阿依库勒水库滨水区规划设计项目(下文简称“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中,项目组就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开发做了些许思考。
一、城市滨水区生态的可持续性设计
城市滨水区通常由于自然条件较好而成为城市发源地,水陆生态系统交汇是这一地区明显的生态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
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多元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系统,滨水区的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以及促进滨水生态平衡的方式都将成为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滨水区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强调生态优先与整体优先原则,协调好人、滨水自然环境、滨水人工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
水不仅可以调节一个地区的气候,而且对塑造城市景观发挥重要作用,城市中的河流、湖泊及沿岸绿带构成了城市生态格局的骨架,成为城市的“蓝带”、“绿肺”,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城市魅力所在。
因此,“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滨水区生态可持续性设计中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1、保障水体的清洁性
禁止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以保证水体干净清澈,这是滨水开发的前提,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2、保护滨水自然格局的完整性
由于水质下降、人口膨胀、商业驱动等原因,部分城市滨水区自然环境被挤压、填埋或改造,原来完整的自然格局支离破碎,一些江南城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正在消失。
如苏州城宋代有河道82 km , 现只存35.8 km , 原有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正逐渐消失。
这种开发一方面给城市的防洪、排涝带来困难,增加水灾的危险,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质量下降。
水是滨水区的生命 ,失去水谈何滨水区。
因此滨水区城市设计应保护好滨水格局,保持自然滨水空间,创造优美的滨水环境,利用河流、湖面、开放水面、植物群落等自然因素把郊外凉风引入城市以缓解热岛现象。
对于滨水区湿地状态的自然景观应大力保护。
滨水护岸要改变传统的整齐、单调的钢筋混凝土堤坝,采用生态式护岸处理。
“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首先提出“让自然做工”的规划理念,顺应自然地形地貌,建立模型,梳理了现状排洪沟、沙滩、亲水、景观绿化、林地等重要景观要素。
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性规划设计,如公共服务设施、岸线处理、地形改造、土壤处理,植物种植等。
3、塑造滨水景观的多样性。
从生态学角度看,人类活动在各个水平和层面给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景观破碎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全球物种灭绝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护滨水区物种与景观多样性,滨水区城市设计应力求增加景观的生态庞杂度,建立良好的滨水栖息环境以获得景观的自我更新能力。
具体讲就是要舍弃整齐划一、精心修饰、视觉为主的人工设计,而代之以多元化、多样性的生态设计。
如滨水绿带保证一定的宽度与生态庞杂度,滨水绿化必须根据生态学理论 , 把乔木、灌木、藤蔓、草本、水生植物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做到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耐寒等各类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长期共存的复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滨水景观营造方面,一是尽可能保护和保留原有植物,在稀疏和空白的地方补种、改善和丰富植物群落。
选择抗风性抗逆性强的本土树种,常绿乔木为基础,以育林的管理方式为主要手段,营造适合本地的混交林群落。
二是游人聚集处有成人和儿童各色群体,考虑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密集性,景观在突出观赏之余,植物的选择应用经得起折腾、耐践踏、无乳汁、无刺、无毒、无飞絮、无异味、枝条柔软、色彩艳丽的植物。
三是每个片区选择的主干树种不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致。
三、城市滨水区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地,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社会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那么城市发展也应围绕这一主题。
可是二次大战以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曾一度偏重于经济、功能、技术,崇尚技术至上的理性主义而忽略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情感的交流,愈来愈失去富于人性的传统城市的空间场所感。
直到今日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城市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将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取得内在同构,从而使城市环境充满人性——邻里感、乡土感、归属感。
因此在滨水区规划中继承与延续其独特的滨水文化是滨水区文化的核心,如何保护滨水文化与传统价值也是城市设计的重点。
老城区要保护好滨水区的历史街区、水街、水广场,恢复历史水路与水上活动,新区需对滨水区空间的创造加以引导与控制,创造新的“场所感”,使之具有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为城市的整体环境增色。
克拉玛依地处戈壁,以石油开采起家,采油、戈壁植物、风蚀雅丹都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水更是克拉玛依之本。
因此,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社会效应是必须探索的内容,要为本地市民创造做大的亲水环境。
因此“阿依库勒滨水区规划设计”提出在既有自然环境基础上放大沙滩、亲水岸线、垂钓、休闲漫步、林荫小道等市民日常所需设施。
总之,可持续性规划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协作共用参与的,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设计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的联合设计过程。
在城市设计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公众参与、专家评审以及加强立法力度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 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3,(09).
[2] 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与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 现代城市研究,2012,(13).
[3] 吴雅萍,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