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名著导读详细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概括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概括?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概括:1.石猴出世: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突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2.石猴拜师: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单独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
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3.官封弼马温: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4.大闹天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
悟空被刀砍斧剁。
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5.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火烧禅院。
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
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后请观音菩萨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6.计收猪八戒:唐僧悟空来到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强占。
悟空追赶妖怪来到云栈洞。
得知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
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起拜见唐僧,赐号八戒。
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7.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8.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
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
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巩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9.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点梳理考点题型2.掌握故事梗概:需要了解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再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需要通过阅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
4.简要分析主要人物:需要了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5.分析作品主题:需要理解《西游记》所表达的主题。
6.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需要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知识考点梳理归纳《西游记》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1522 —1566)的著作,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西游记》的背景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锡仗袈裟赐与玄奘,观音上台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起,受命取经启程,师徒四人一路历经艰难险阻,九九八十一难,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成正果。
2、《西游记》故事梗概:第一部分(1~7回):描述孙悟空的身世以及他一身本领的来源,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主要写了唐僧的身世以及西天取经的缘由,包括如来佛造经,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回):描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途中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在其众多经典片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 大闹天宫:这是《西游记》开篇就讲述的经典片段,描绘了孙悟空的出生到被镇压的过程。
其中,孙悟空与十万天兵天将对峙的场景,以及他被送到太上老君丹炉炼化的过程,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西游记一、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二、时代背景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第六单元《西游记》名著导读课件(共6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八戒破戒:
1.那八戒见她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 “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什么东西?”
2.“好快活,好自在,今日也受用这一下子,却该趁饱儿睡觉去也。” 3.俗话云“吃了饱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
4.猪八戒在旁唆嘴道:“师父,这个女子,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 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 了!怕你念什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 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5.“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盼盼浑家, 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材与老师父送老,大家散伙。”
主要人物
猪 八 戒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 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 弟。’怎么却不说我?”
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 行者道:“怎么说?”
孙行者:唐僧所取的称呼,被唐僧揭去符咒,救出
五行山。后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 经。
斗战胜佛:取经任务功德圆满后,被如来所封。
——重新定位,不断完善,使自己的思想与灵魂获得了再生,执着 信念,成长为散发着人性美光华的成熟的英雄。
悟空风采:
1、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2、 哪吒三太子又近前奏道:“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 又打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 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 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 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江苏淮安人。
2、神话(神魔)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根据唐代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的故事创作。
二、内容结构1、全书共一百回,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1—7回:猴王问世,大闹天宫。
8—12回:唐僧出世,交代取经缘由。
13—100回: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概括全书: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
)2、主要情节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情迷盘丝洞大闹无底洞天竺国招亲三、人物形象1、唐僧:(1)人物特点:①、诚实善良,目标坚定,勇往直前明知到西天去必然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②、迂腐糊涂,胆小懦弱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滚下马鞍,涕泪交流,一旦离开了徒弟,他就连饭也吃不上。
孙悟空主动除妖时,唐僧总是斥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闭上眼大念紧箍咒,使孙悟空无法去战斗除妖,结果自己往往遭灾受罪。
(2)经典情节:四圣试禅心女儿国天竺国招亲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3)关键词:唐僧,俗家姓陈,名祎(yī),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2、孙悟空:(1)、人物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具有强烈的斗争(反抗)精神。
(2)、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3)、关键词:仙石,花果山水帘洞,弼马温,齐天大圣,菩提祖师、七十二变,筋斗云,火眼金睛,如意金箍棒,孙行者,斗战胜佛。
3、猪八戒:(1)、人物特点:①、吃苦耐劳,淳朴憨厚,不失忠勇善良。
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都是他来干,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偷懒睡大觉;与妖精们斗起来猪八戒也是十分勇敢的,但有时会找借口逃避战斗。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1-12回)导读及章节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 《西游记》第1-12回导读及章节同步练习章节概览本书第1-7回主要写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
他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石猴,因勇闯“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后来他漂洋过海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拜在菩提祖师门下。
菩提祖师给他取了一个响彻世界的法名--孙悟空。
并教会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孙悟空荣归故里,先是闹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后又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掉了自己和众猴的名字。
经太白金星招安,官封弼马温。
因嫌官职过小,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他斗败天兵天将后,入天庭看管蟠桃园,又因偷吃蟠桃、仙酒、仙丹,畏罪逃回花果山。
玉帝派人捉拿他,他与二郎神精彩斗战,因太上老君偷袭助战,被捉回天庭。
他被关在炼丹炉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获得火眼金睛,踢倒炼丹炉,大闹宫。
玉帝只好将如来佛祖请来。
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让他等待取经僧。
01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的傲来国比邻的一个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
山顶上一块仙石产一石卵,石卵见风化作一个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的石猴。
一天,群猴在山涧中洗澡,顺涧往上寻看源流,见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说谁能钻进去寻出源头出来,且不伤及身体,大家便拜他为王。
石猴应声而出,发现里面别有洞天:里面有座铁板桥。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桥边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中间-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里面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石猴为众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安身之处,众猴遵照诺言,序齿排班,拜称石猴为“千岁大王”。
从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称美猴王。
后来,美猴王想学不老长生之术,躲过阎君之难,便登筏参访仙道,在南赡部洲云游八九年后,来到西牛贺洲地界,到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
菩提祖师因美猴王像个食松果的猢狲,便将“狲”字去了兽旁,给石猴取姓“孙”。
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

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 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小时候勤奋好学,一 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好学外, 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两次乡试的失利,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生活困顿, 父亲去世,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 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
艺术特色:
第三个特点,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 了故事情趣。
《西游记》书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处处都见,所以胡 适当年说它“游戏笔墨”。我们看孙悟空,既是个英雄, 又很幽默,他不显得古板,而是跟谁都诙谐,开玩笑。到 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不是很有礼 貌,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 他去借丹,太上老君说不借。他说,那好,你说不借那就 好,可就别怪我了。太上老君害怕,赶紧掏出一粒丹给他 了。因为太上老君知道不给这一粒丹,说不定多少粒丹都 没有了。孙悟空这种说话的方式很幽默的。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 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 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的《西游记》后,带 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 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 (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 作”。)
三借芭蕉扇
•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一片火海,他们无 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悟空 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空害死了她的儿 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无计可施后,悟空变 小,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扇公主交出扇子。悟空 拿着铁扇公主给的芭蕉扇回火焰山,可是火越扇越大, 悟空才知道被铁扇公主骗了。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再 次找铁扇公主要扇子,结果被揭穿。幸好观音让红孩儿 回家解释事情原委,铁扇公主才肯将芭蕉扇借给悟空。 于是师徒四人顺利过了火焰山,继续向下一站进发。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四、内容概述
全节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回至第十二回是全 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 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 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二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 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历 经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最终取得了真经, 他们也修成正果的故事。
五、作品主旨
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地揭 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六、阅读收获
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坚定的信念、 坚持不懈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一双辨别善恶 的眼睛;有付出才有收获。
唐僧
七、人物辨识
七、人物辨识
1
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而被西海龙王告上天庭,差点被斩首。后因南海观
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
待唐僧取经。
2 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为白龙 马,皈依佛门,载着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又称八部天龙马)。
七、人物辨识
唐僧
法器:九环锡(xī)杖 唐僧宝物:锦澜(lán)袈裟 相关地名:东土大唐 相貌特征:气宇轩昂、丰姿英伟
七、人物辨识
相关情节: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鬼王夜谒唐三藏--婴 儿戏化禅心乱--计脱女儿国--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
唐僧
七、人物辨识
唐僧
人物性格特征: 性格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 念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 不分、好坏不辨。过于慈悲、胆小懦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
【作者介绍】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问,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作品内容】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在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
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
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艺术成就】
《西游记》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像、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艺术丰碑。
全书规模巨大,气势恢弘,情节生动、曲折,兼具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
【人物形象】
唐僧: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受诱惑,从不动摇。
另一方面,唐僧又是一个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
有时盲目慈悲,是非不分。
孙悟空:由仙石化成,手持如意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他被投人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
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
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淳朴憨厚。
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经典故事】
(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
(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8)火烧盘丝}同;(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
【阅读检测】
1.悟空随师父学道,因为什么原因被师父赶回花果山水帘洞?
在众人前显本领,变作一棵松树,被师父知道,赶他回花果山。
2.请简述玉帝两次降旨招费晤空的原因。
第一次因为龙王状告悟空闯入龙宫强索兵器与披挂;冥君告悟空大闹冥府.强消死籍,欲遣将擒拿悟空,太白金星献计招安。
第二次,玉帝派托塔天王率兵降服悟空,被悟空打败,太白金星再次献计招安。
3.请说说孙悟空“齐天大圣”称号的由来。
猴王不满被天庭封为“弼马温”,反下天宫,独角鬼王前来献赭黄袍,又奏请猴王做“齐天大圣”,并做了旌旗。
后天宫招安悟空,封为“齐天大圣”。
4.悟空大闹天宫,前后两次被捉,是被何人用何方法所捉?
第一次,与七圣苦战,被老君金钢琢打中,因而被七圣捉住。
第二次,与如来赌斗,未翻出如来手掌心,被如来压人“五行山”下。
5.玄奘为何又称江流僧?
玄奘出生时,母亲怕孩子遭强盗刘洪毒手,将其放在板上,推放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救起,取乳名江流,后抚养长大,削发修行,成为僧人。
6.“刘全进瓜”是《西游记》中的故事,简述刘全为何要进瓜。
唐太宗从地府还魂,为感谢十代阎君,许诺以瓜果酬谢。
刘全因妻子自缢,不忍见儿女日夜悲啼,情愿以死进瓜,捐躯报国。
7.是什么原因让玄奘下定决心,要到西天取经?
观音显像,指出西方有“大乘经”,玄奘白告奋勇,向太宗要求到西天取经。
8.请说出唐三藏“三藏”名字的来由。
因为观音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所以太宗指经取号,为玄奘取号作“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