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培训资料
复习: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检核。

复习: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检核.导入:由水准测量的成果检核方法引出如何进行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2—4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一、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1、计算实测高差闭合差f hf h=∑h测-∑h理=∑h测,∑h理=02、计算容许高差闭合差f h容等外水准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平地f h容=±40√L mm L为整个线路长度(km)山地f h容=±12√n mm n为测站数n=∑n/∑L≤15站平地,n=∑n/∑L﹥16站山地四等水准测量平地 f h容=±20√L mm山地 f h容=±6√n mm3、闭合差调差(改正数计算)三原则<1〉大小按路线长度或测站数成正比〈2>符号按闭合差符号相反<3>最小单位为0。
001mm每站改正数δ= —f h/∑n 或δ= —f h/∑L各测段改正数Vi=n iδ=—f h/∑n·n i或Vi=Liδ=- f h/∑L·Li1、计算改正后高差实测高差h i +改正数Vi2、计算各待测点高程用改正后高差来计算二、符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1、计算实测高差闭合差f hf h =∑h测- ∑h理=∑h测-(H终– H始)∑h理=H终– H始其余2~5步骤与闭合路线计算相同三、支水准路线成果计算1、计算实测高差闭合差f hf h =∑h测—∑h理=h往+h返,∑h理=02、计算容许高差闭合差f h容公式同前,但注意计算∑L、∑n时以单程计3、计算改正后高程h A1 (平均)=±| h往+h返|/2取往测符号4、计算待测点高程H1 =H A + h A1 (平均)实习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一、目的1、练习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方法2、掌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二、内容要求以教学楼B区平台上前已知高程点为BMA,H A =5.000m。
沿教学楼外围水泥地选4~7个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要求f h 〈f h容=±12√n三、实习步序1、选好水准点2、闭合水准路线施测小组内成员合作进行3、进行成果计算每人独立完成四、注意事项1、测完后须再测回到A点2、如精度达不到要求即f h 〉f h容则须重测课堂练习:书本P38,3#;课后作业:习题集P4,计算4#、5#。
2.6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2.6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四、实例讲解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下图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 图,A、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HA=72.536m, HB=77.062m,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BMA h =+2.336m
n1=6
4
1 h=-8.653m
h=+7.357m
2
n2=10
n3=8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六节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2.6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测量内业计算前,须对外业手册检 查,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内业计算。 一、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水准路线中实测高差与理论高差的 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用 fh 表示。
2.6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例如:
1 h1
h2 2
BM3
h3
(已知)
3 h5
h理 0
改改改正正正数数数 ///mmmmmm
55 5
改改改正正正///后后后mmm高高高差差差 66 6
高高高程程程 ///mmm 77 7 72.536
77.062
点点点号号号 备注备注备注 88 99 89
2.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允许值
点号
1 BMA
1 2 3 BMB
距离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测站数
/km
/m
2.6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二、高差容许值的计算
铁路规范(五等水准测量)
fhr 30 L mm L为水准路线长度,千米计
fhr 6 n mm
n为单程测站数
工程测量规范
fh允 40 L(平坦地区, L为水准路线长度,Km) fh允 12 (n 山岭地区, n为测站数)
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4.776 -5.773
4
5
6
136.742
7
137.329(已知)
+0.561
fh =h测-h理=0.561-(137.329-136.742)=0.561-0.587=-26mm ∑n=53
2.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
点号 1 BM.A 1 2 3 BM.B ∑ 辅助 计算 测站数 2 14 9 18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改正数 /mm 4 改正后高 差/m 5 高程 /m 6 136.742 备注 7
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 附合水准路线相同。
三、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 A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其高程HA为45.276m, 1点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往 和h返 为往返测量的观测高 差。往、返测的测站数共16站,计算1点的高程。
h往=+2.532m
BMA
1
h返=-2.520m
(1).闭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0
存 在 误 差
1
2
BM
3 4
∑h测≠0
高差闭合差fh :fh=∑h测-∑h理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
(2).附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 H终- H始 = H2- H1
∑h测≠ ∑h理
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h理=∑h测- (H终- H始)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内
点号 1 BM.A 1 测站数 2 14 9 18 12 53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5.773 +0.561
2.4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课题:第二章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课型: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支线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2.理解闭合水准路线与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区别。
3.掌握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与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区别。
难点: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水准测量成果检核方法;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采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复习、提问:1.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2.等外水准测量与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容许值的技术标准相同吗? 3.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按相反数进行改正吗? 4.满足水准测量成果检核的条件?5.闭合、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中有哪些计算检核?课堂小结: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应使学生重点掌握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与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区别。
作业:5、6 课后分析:复习:1、简单水准测量与路线水准测量的区别?2、简单水准测量施测步骤有哪几步?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 转点的使用条件及怎样使转点起到传递高程的作用?第二章 水准测量第五讲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一、水准测量的内业的概述1、水准测量的内业的定义: 进行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时,要先检查野外观测手薄,计算各点间高差,经检核无误,则根据野外观测高差计算高差闭合差,若闭合差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则调整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
以上工作,称为水准测量的内业。
2、不同等级的水准测量,对高差闭合差有不同的规定。
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规定为:平地公式L f h 40±=容 山地公式n f h 12±=容 式中:L —水准路线长度,以公里计;n —测站数;如每千米测站数少于15站,用L 式;如每千米测站数多于15站,用n 式。
二、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步骤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水准测量—水准路线成果整理(园林工程测量)

5.计算各段改正后的高程
改正后高程=起点高程+改正数高差 H1=HA+h1改=108.312+3.247=111.559m H2=H1+h2改=111.559-0.680=110.879m H3=H2+h3改=110.879-2.881=107.998m H4=H3+h4改=107.998-0.148=107.850m HA=H4+h5改=107.850+0.462=108.312m(检核)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讲解
【例题】 如图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108.312m, 根据下图的闭合水准路线观测结果,评定其精度是否符合要 求,如果符合要求,计算出1,2,3,4点的高程。
1
BMA
108.312m
1.3km
4
2 3
解题步骤如下:
1.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测- ∑h理= ∑h测=-0.022m=-22mm
支水准路线
高差闭合差: fh=∑h往+∑h返 :
2.计算高差闭合差容许误差
等外水准测量高差容许值计算公式如下:
• 平地:fh容=40√L • 山地:fh容=12√n
公式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千米计;n为测站数。 注意:每公里测站数多于15站时,用相应的山地模式。
3.判断闭合差是否超限: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为fh容,各 等级水准测量,规范中有相应的要求。 当fh<fh容时,成果合格。 否则成果不合格,需要重测。
• 4.闭合差的调整 • 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例反符号进行分配:
•
公式:vi=- fh /ΣL*Li=- fh / Σn*ni
• 5.改正后高差的计算
•
公式:hi改=hi+vi
第07讲 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内容提要:
§2.4 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2.4 水准测量成果的计算
一、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步骤
1. 计算高差闭合差(closing error)
公式: f h h测 h理
故对于闭合水准路线,有:
f h h测 h理 h测
对于附合水准路线,有:
的高差(以m为单位),路线下方数字为该段路线的长度
(以km为单位),试计算待定点1、2、3点的高程。
例题解算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f h h测 ( H 终 H 始 ) 4.330 4.293 37(mm)
第二步计算限差:
f h容 40 L 40 7.4 108.8(mm)
f h h测 h理 h测 ( H 终 H 始 )
2. 分配高差闭合差
(1)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对于普通原区 f h容 12 n 适用于山区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f h f h容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fh V0 5mm / km L
例题解算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四舍五入后,使:
Vi V0 ni
i
v
fh
故有:V1=-8mm,V2=-11mm,V3=-8mm,V4=-10mm。
。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2、3各点的 高程。 改正后高差=改正前高差+改正数Vi
例题解算
故可得:
H1=HBM-A+(h1+V1)=45.286+2.323=47.609(m)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高程 /m 7 65.376
点号 8 BMA 1 2
备 注 9
3
BMB
3
68.623 BMB
∑
辅助 计算
3
2.计算高差闭合差
点号 1 BMA 1 距离 /km 2 1.0 1.2 1.4 测站 数 3 8 12 14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m /m /mm 4 +1.575 +2.036 -1.742 5 6 高程 /m 7 65.376 点号 8 BMA 1 备 注 9
5
n 50站 8.6 站/km<16站/km L 5.8 km
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
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Whp的计 算公式为
Whp 40 L
5
点号 1 BMA 1
距离 /km 2 1.0 1.2 1.4
测站 数 3 8 12 14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m /m /mm 4 +1.575 +2.036 -1.742 5 6
7
在本例中,各测段改正数为:
7 10
Wh 68mm v1 L1 1.0 km 12mm 5.8 km L
Wh 68mm v2 L2 1.2 km 14mm 5.8 km L
Wh 68mm v3 L3 1.4 km 16mm 5.8 km L
2 2 2
h h v 1.742m (0.016m) 1.758m
3 3 3
h h v 1.446m (0.026m) 1.420m
4 4 4
计算检核:
h H
i
B
HA
11
将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计算表第6栏内。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或水平面高程差异的地理测量方法。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是通过放置水平仪和测量杆来测量不同地点之间的高程差异,然后使用数学公式计算这些数据并得出成果。
1.数据记录和处理:测量人员需要将测量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会涉及多个测量点,测量人员需要记录每个测量点的标高。
2.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水准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通过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测量数据计算得出。
在进行高程差计算之前,需要进行一些数据处理,例如进行仪器常数和折射改正等。
3.数据纠正:在水准测量中,测量数据可能会受到一些误差和偏差的影响,例如仪器积聚误差、观测误差等。
因此,在计算水准测量成果时,需要进行数据纠正以提高测量精度。
4.等级测量计算:水准测量中的等级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一系列测量点高程的方法。
在进行等级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测量点的高程差计算出各测量点的高程。
5.数据输出和报告:最后,水准测量的成果需要以合适的形式输出和报告。
通常情况下,测量人员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水准测量的结果呈现出来,以便于其他人员进行参考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测量原理和规范进行。
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处理都可能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时,测量人员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基于测量数据和数学计算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数据记录和处理、高程差计算、数据纠正、等级测量计算等。
这些步骤的正确和准确执行对于得出水准测量的准确结果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第五节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2-1 图2-21是一附合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B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1、h2、h3和h4为各测段观测高差,n1、n2、n3和n4为各测段测站数,L1、L2、L3和L4为各测段长度。
现已知H A=65.376m,H B=
68.623m,各测段站数、长度及高差均注于图2-21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将点号、测段长度、测站数、观测高差及已知水准点A 、B 的高程填入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2-6中有关各栏内。
表2-6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h 4=+1.446m
1L 1=1.0km
2L 2=1.2km
L 3=1.4km
L 4=2.2km
3 B
图2-21 附合水准路线示意图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计算高差闭合差
mm 68m 068.0m)376.65m 623.68(m 315.3)(+=+=--=--=∑A B m h H H h W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根据附合水准路线的测站数及路线长度计算每公里测站数
6.8km 8.550==∑∑站
L n (站/km )<16(站/km )
故高差闭合差容许值采用平地公式计算。
等外水准测量平地高差闭合差容许值W hp 的计算公式为:
m m 968.54040±=±=±=L W hp
因|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精度符合要求,可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
如果|f h |>|f hp |,说明观测成果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测量。
3.调整高差闭合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是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后高差,即
i h i n n W v ∑-= 或 i
h
i L L W v ∑-= (2-8) 式中 v i ——第i 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 ∑n 、∑L ——水准路线总测站数与总长度; n i 、L i ——第i 测段的测站数与测段长度。
本例中,各测段改正数为:
mm
12km 0.1km 8.5mm
6811-=⨯-=-=∑L L W v h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mm
14km 2.1km 8.5mm 6822-=⨯-=-=∑L L W v h mm
16km 4.1km 8.5mm
6833-=⨯-=-=∑L L W v h mm
26km 2.2km 8.5mm
6844-=⨯-=-=∑L L W v h
计算检核: h i W v -=∑
将各测段高差改正数填入表2-6中第5栏内。
4.计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各测段改正后高差等于各测段观测高差加上相应的改正数,既
i im i v h h += (2-9)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式中 i h ——第i 段的改正后高差(m )。
本例中,各测段改正后高差为:
m 563.1m)012.0(m 575.111+=-++=+=i v h h m 022.2m)014.0(m 036.2222+=-++=+=v h h m 758.1m)016.0(m 742.1333-=-+-=+=v h h m 420.1m)026.0(m 446.1444+=-++=+=v h h
计算检核: A B i H H h -=∑
将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填入表2-6中第6栏内。
5.计算待定点高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根据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和各测段改正后高差,即可依次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即
m 939.66m 563.1m 376.6511=+=+=h H H A m 961.68m 022.2m 939.66212=+=+=h H H m 203.67m)758.1(m 961.68323=-+=+=h H H
计算检核:
)
(43)(m 623.68m 420.1m 203.67已知推算B B H h H H ==+=+=
最后推算出的B 点高程应与已知的B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表2-6中第7栏内。
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附合水准路线相同。
三、支线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2-2 图2-22是一支线水准路线等外水准测量示意图,A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其高程H A为45.276m,1点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 f和h f为往返测量的观测高差。
n f和n b 为往、返测的测站数共16站,则1点的高程计算如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计算高差闭合
mm 12m 012.0m)520.2(m 532.2+=+=-++=+=b f h h h W
2.计算高差容许闭合差 测站数:站站81621)(21=⨯=+=b f n n n
mm 3481212±=±=±=n W p h
h b =-2.520m
BM A
1
图2-22 支线水准路线示意图
因|f h |<|f hp |,故精确度符合要求。
3.计算改正后高差
取往测和返测的高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A 和1两点间的高差,其符号和往测高差符号相同,即
m 526.22m 520.2m 532.21
+=++=A h
4.计算待定点高程 m 802.47m 526.2m 276.4511=+=+=A A 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