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优秀教案
《氓》获奖教学设计(通用7篇)

《氓》获奖教学设计(通用7篇)《氓》获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氓》获奖教学设计(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氓》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初步胚芽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
重点反复吟诵,体会感情,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教学手段朗读法、点拨讨论法一复习,背诵课文一二段。
二.分析课文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
(1)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线索是什么?明确: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婚变”——“决绝”(2)提问:诗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层(1—2):追述恋爱活。
第二层(3—5):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层(6):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明确: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
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分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1、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A、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B、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C、重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五、写作技巧1、对比手法①提问:诗文中怎样体现出氓用情不专的?明确:使用的“对比”的手法。
把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学设计篇1【教材依据】《氓》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属于《诗经》中“卫风”里的作品。
这首诗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由恋爱到结婚再到决绝的爱情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内涵丰富,代表了《诗经》现实主义的风格。
【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拓展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现实延伸、拓展。
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会,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主人公形象,认识其情感变化和婚姻悲剧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自信、自强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教学方法】学法: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法:点拨梳理归纳【教学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设计,学生用导学案,搜集古代婚姻制度等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外知识作为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精美的教学课件,每一组学生都准备了课堂小黑板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无论古今,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我们羡慕且称颂的美好爱情,但是爱情里也有不负责任,始乱终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来了解一下《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2023最新-《氓》教案【优秀6篇】

《氓》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漂亮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氓》教案【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氓篇一氓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2024最新-《氓》教案【优秀4篇】

《氓》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氓》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氓》教案篇一一、导入二、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经》有关的文化文学常识。
2.掌握《诗经》两首涉及到的文言现象。
3.能把握古诗节奏、韵律、感情,恰到好处的朗诵古代诗歌。
4.能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这两首诗歌。
方法与过程目标:1.体会赋比兴手法及其在诗中的运用。
2.体会《采薇》重张叠句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诗歌内容与感情,培养负责任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三、知识积累(一)了解学生对《诗经》的了解程度(二)详细介绍诗经有关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 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说的是手法。
“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雅”分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风”是“诗经”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氓》教案

《氓》教案《氓》的优秀教案篇一《氓》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讲解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2、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
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雅颂中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氓教案优秀教案5篇

氓教案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氓教案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等,教案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氓教案优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氓教案优秀教案7篇

氓教案优秀教案7篇教案使教师在授课时有条不紊,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讲解,教案的编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氓教案优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幼儿动手探索,学会积累经验,并做个记录。
3、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物体支撑的经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为幼儿准备鸡蛋,人手一份。
并涂成彩蛋或加上图案,使其具有蛋宝宝的特征。
2、辅助材料:米、沙包、尾巴、纸、铅丝、海绵、积木、电线、布、瓶子、各种盖子等等。
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一、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1、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的行走,音乐结束时做立正动作。
2、蛋宝宝非常想象小朋友一样神气的站起来,你们能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吗?幼儿进行探索,看看鸡蛋能否在平面上站起来。
二、我帮蛋宝宝站起来。
1、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在平面上让蛋站起来的方法。
2、你怎样让蛋宝宝在桌子上站起来的?3、为什么蛋宝宝不容易站起来?引导幼儿说出蛋的特征,蛋的两头是尖尖的。
三、帮蛋宝宝找朋友帮忙,并记录下来。
(一)1、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帮蛋宝宝站起来,你们想想找谁呢?2、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较什么方法能让蛋宝宝站得更稳,并作好记录。
活动记录表oo所用材料√或X3、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二)二次操作:1、有的桌上的材料和另的桌上的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它材料,看看它能不能让蛋宝宝站稳?2、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并做好记录。
3、再次交流,让幼儿说出更多更好的让蛋站起来的办法。
四、拓展思维,寻找材料以便投入区域中。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2一、活动背景:我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较常见的颜色:红、黄、蓝、绿等,为了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宝宝们还认识了粉红、橘黄、淡蓝、青色,还初步尝试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来作画。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氓》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氓》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
(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
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
《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诗经》的成书过程。
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
”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
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氓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爱情是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
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
二补充,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国风,共160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
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
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
(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
分周颂、鲁颂、商颂。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在民歌中也多见比兴手法,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1、正音:愆垣载筮咎陨隰2、多音字渐 jiān(1)浸湿(渐染)流入(东渐于海)将qiāng(1)愿,请(将进酒)靡mǐ(3)倒下(望旗旗靡)mí(2)奢侈(奢靡)载zài(4)一边一边(载歌载舞)装载充满(怨声载道)zǎi(3)一年半载记载刊载登载3、通假字匪:非于:吁说:脱泮:畔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一、学生齐读课文二、教师提示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
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
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1、故事情节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
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
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
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
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
(色衰爱弛)五段:劳苦。
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
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全诗结构为一部分:恋爱(第一、二章)1、基调:热情,幸福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1、基调:怨恨、沉痛2、手法:比兴和抒情。
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
——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
——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决绝(第六章)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1、基调:清醒、刚烈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3、手法:比。
抒情。
五、合作探究:(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答:不。
①青梅竹马。
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不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
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
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
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
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清醒果断的决绝。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不是。
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明确)虽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有点仓促;缺乏独立意识(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
这时负心男子的典型。
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第一,战国时人吴起。
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
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
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
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
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
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
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
事出《三国演义》。
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
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
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
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
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
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
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
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
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置,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
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
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第五,宋人陈世美,戏剧中的人物,由于他的典型性,在国人心中陈世美三个字几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
包公戏《铡美案》使他与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他为世人所痛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普世性。
古往今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为一种定律。
历朝历代,陈世美们从未断绝,逮至今日,又呈蓬勃之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世美对家庭的背叛,合乎人们内心中的常情,未到不可饶恕的地步。
如非他后来利令智昏、狗急跳墙,欲指使别人杀掉老婆孩子,他本来罪不至死,也没有资格列入这个排行榜中的。
第六,唐人元稹。
元稹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
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古以来被人们引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名句。
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玩弄女性的浪荡子,欺骗女性感情的负心汉。
在他年轻落魄山西时,曾处心积虑地勾引良家少女“崔莺莺”,弄到手后,又将其抛弃。
这段经历在他自己撰写的《莺莺传》中有详尽的描写。
元人王实甫据此写出了《西厢记》,将原本始乱终弃的一段悲剧(相对崔莺莺来说)演绎成一出“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大团圆式喜剧,从而,开创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符合市民欣赏习惯的才子佳人戏的传统。
《西厢记》里的张生的多情,更反衬出生活中的元稹的无情。
鉴于以元稹实事为原型的《西厢记》的影响力,元稹被列为第六位。
第七,明人李甲。
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发生的事,又是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出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落魄书生李甲遇到当红妓女杜十娘,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
杜十娘以为遇到知己,遂毅然脱离青楼,随李甲回乡。
谁知还在途中,李甲便贪图钱财、背叛誓约,私下将十娘卖给富商,导致十娘投江自尽。
妓女从良,自古以来,有好结局的不多。
李甲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但贪色,更加贪财,而且他背叛的时间也太快了些,故列为第七。
第八,三国时人刘备。
这位刘安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每到危急时候,总是抛下老婆不管,只顾自己逃命。
而且,他的那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千百年来,流毒甚广,不将他列入,不足以平女民愤。
所以,在这里让他屈尊坐了末位交椅。
(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