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礼仪之词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礼仪用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一、口头称谓语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

例如: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交友称谓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古代礼貌用语

古代礼貌用语

古代礼貌用语古代礼貌用语:谦词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 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

如:小可不才。

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

如:小人不敢。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小店:称自己的店。

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

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 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

如:薄技在身。

愿献薄技。

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

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

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

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

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 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 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 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 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如:愚见浅陋抛砖引玉。

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

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 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忝列:有愧被引入或处在其中。

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有愧处在其中。

如:忝在相知之列。

忝任:有愧地担任。

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 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古代礼貌用语

古代礼貌用语

古代礼貌用语
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
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解答说——请教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
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言行不妥——对不起
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
自己住家说——寒舍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
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中华古时礼仪用语

中华古时礼仪用语

中华古时礼仪用语“人无礼,而不生”,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有教养的人,他同时也具备优秀的内涵和道德品质。

鞠躬礼初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交友称谓】人总是要交朋友的。

自古以来,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忘年交:打破年龄、辈份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迹的缺欠或丑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义之交,即在道义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无所违逆。

刎颈交:指友谊深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贫贱交:穷困潦倒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没有作官而结交。

患难之交:同经磨练而成为朋友。

至交:友谊最深的朋友。

世交:称世谊、世好,泛指两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旧的交情。

一面之交:仅仅相识,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时以做买卖的手段结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义,后称小人之交。

【对人尊称】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1、贺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

(贺生女)弄璋之喜,可庆可贺。

(贺生子)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贺生女)(七)致谢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古代礼仪用语全总结

古代礼仪用语全总结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今日,与大家分享中华礼仪用语!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敬词“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贤”字一族: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拜”字一族:用于人事往来。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中国古代礼仪常用敬词

中国古代礼仪常用敬词

中国古代礼仪常用敬词行墨堂2017-07-14 18:08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 、“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 、“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 、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中国古代文明礼貌用语

中国古代文明礼貌用语

中国古代文明礼貌用语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十、“台”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晋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觐见:(书)朝见(君主)久违:好久没见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失陪:中途先走失迎:没能迎接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礼仪之词汇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人大多比较谦虚,所以古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

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

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卢仝作诗叹曰:(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

“刍”音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

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

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

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

“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

“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

“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

“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

“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

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

《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

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

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

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

“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

《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

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

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

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

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

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

如:“窃闻”“窃思”“窃以为”。

“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窃”本义为盗贼。

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

《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

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

“续貂”,也叫“狗尾续貂”。

“貂不足,狗尾续。

”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

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

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

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归还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礼貌地称作“璧还”。

这一说法和《史记》中的一则故事有关。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惠文王恐给予璧而不得城,蔺相如愿意奉璧前往,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后用“完璧归赵”比喻物归原主,简缩为“璧还”。

请托他人或表示感激他人时,常会用到一个敬辞“鼎力”,比如“多蒙鼎力协助”。

“鼎力”的“鼎”的意思是大。

“鼎”,本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同时也是古代社会很重要的礼器,象征着王位和权力。

由此“鼎”字引申出重大、重要等义项,含有明显的褒扬色彩,用来指称对方行为时,也就具有了尊敬的意味,如“鼎力”“鼎言”。

外交场合常用的一个敬辞是“阁下”,如“总统阁下”“主席阁下”。

“阁下”之称由来已久,本义指楼阁之下,借指在楼阁之下待命的下属人员。

为了表达对在上者的敬意,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不直呼其人,而转呼其侍从者转告之,“因卑以达尊”。

这样,“阁下”就逐渐泛化成了一般的敬称。

尊称别人的妻子,最常见的称呼是“夫人”。

“夫人”一词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

”诸侯的妻子称作“夫人”。

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

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的意味。

形容别人的言论、教诲使自己获益匪浅,有一种说法叫“如聆梵音”。

“梵”来自古印度的梵语,对应的词是brahma,意为清净。

佛教谓大梵天王所发出的声音为“梵音”,亦泛指佛、菩萨的声音。

《三藏法数》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而有五种清净之音也。

”由“佛”入“俗”,俗语中把别人的言论、教诲等比作“梵音”,是一种美誉。

在祝贺别人搬家或者官职升迁时,常常会用到“乔迁”一词。

“乔迁”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乔木,义为高大的树木。

后因以“乔迁”“迁乔”贺人迁居或升迁。

在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照顾时,有一种礼貌的说法叫“垂青”。

“垂青”一词中的敬意,来自“垂”字。

垂,本谓挂下、悬挂,引申为伏、俯;用“垂”来称说对方的动作(比如“垂青”“垂问”“垂察”等),就隐含着对方的品德、学问等比自己高,对方施加于自己的动作是“上”对“下”的行为。

“垂青”的“青”即青眼,与白眼相对而言。

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眼白,表示轻蔑或憎恶。

与人初次见面或结识时,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敬辞“识荆”。

“识荆”的“识”,义为认识;“荆”,指韩荆州,即韩朝宗,唐代荆州长史。

语本唐代诗人李白的文章《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礼貌用语。

某一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常被人们尊称为“鼻祖”,指某一事业或学问的首创者。

“祖”,本指始祖、祖宗,比喻创始人。

那么这里的“鼻”字怎么理解呢?这里的“鼻”和“祖”是同义语素。

“鼻”,本指呼吸及嗅觉的器官,不过在汉语方言中,至少在汉代就有将其当作“创始、开端”义的用法。

扬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

”“尊”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敬辞,“尊兄”“尊亲”“尊夫人”等即是。

“尊”的本义是“酒器”,即后来的“樽”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古人饮酒,十分讲究礼仪,敬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酒席上,辈分、身份低的人向辈分、身份高的人敬酒,必定要举“尊”。

敬酒这一动作和酒器“尊”之间的关联性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固定的联想,于是“尊”字也就引申出了“尊敬”义,进一步抽象化,获得了敬辞的语用功能。

旧时社交场合或书信往来,常会用到“台甫”“台驾”“台鉴”等词语。

敬辞“台”,来源于星宿名。

《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

”古代喜以星官象征人事,朝廷的最高官吏三公因而被称为“三台”。

通过借代引申,中央政府的官署也有被称为“台”的,比如御史台。

由称呼官署进而引申,用来指称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吏,如“抚台”“藩台”等。

再后来,对没有官职的人也称其为“台”,如“兄台”“台端”等,是有意抬高对方身份的一种尊敬说法,这时“台”就虚化成了一个敬辞。

“斧正”是用于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意谓对方动笔删改,有如巧匠运斤,能使原稿生色。

这一词语的出现,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有关。

“斧正”出自《庄子·徐无鬼》:楚国郢都有个人在自己的鼻尖抹了一层白粉,让一个名叫石的巧匠用斧把粉削去。

石便挥动斧呼呼生风,削掉了白粉,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无损伤。

后来用“斧正”喻指请人修改诗文,隐含着对方有匠石一样高超技艺的意思。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

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11、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中国古代常用谦词: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7、“小”字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8、“敢”字族: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9、“家”字族: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10、“见”字族: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