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全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套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第五条公司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三)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四)组织食品安全检查和整改;(五)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六)其他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第三章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第九条公司应当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建立供应商档案。
第十条公司应当对原料进行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不得使用。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可召回。
第四章食品生产加工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确保设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影响食品安全。
第五章食品销售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食品销售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对销售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模板(6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标准模板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我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如下: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一)负责人职责: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负领导责任,负责规范本单位食品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其落实,对经营人员的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
(二)管理人员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对日常销售和存储食品的质量及状态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监督和检查经营人员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销售、存储符合相关条件及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
(三)技术人员职责:依照法律、法规采购、销售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情况和保质期,发现超过保质期、外观异常等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立即下架,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一)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许可证、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或该批次检查合格报告,查验其它与食品包装、标签宣传内容有关的证书等;向供货者索要进货商品的销售票据,并通过复印、存档等方式,记载查验情况。
(二)采购食品后,在台账上对采购的食品如实做好购入食品的记录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票据,按照供货商或进货时间等标准,将载有记录内容的票据统一规范装订成册或者粘贴在台账上,台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____年。
(三)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者销售食品时,向购货者开具并保留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的清单或“票证通”销售票据。
三、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制度(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定期检查经营场所或库存的食品是否符合其规定储存条件,配套的冷藏、冷冻设施及其它防护设施是否工作正常,预包装、散装食品其包装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外观是否有异常,检查和清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并做明示,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为了确保食品经营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食品经营者。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食品原料采购与储存管理制度(1)采购食品原料时,必须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索取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
(2)食品原料采购应遵循新鲜、合格、安全的原则,不得采购过期、变质、不合格的食品原料。
(3)采购的食品原料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储存,确保原料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4)食品原料储存应实行分区管理,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5)定期对食品原料储存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 食品加工制作管理制度(1)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且在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2)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确保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3)食品加工制作工具、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4)食品加工制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有积水、油污、垃圾等。
(5)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不得使用过期、变质、不合格的食品原料。
3. 食品销售管理制度(1)食品销售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有积水、油污、垃圾等。
(2)食品销售过程中,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食品的新鲜度。
(3)食品销售时应明码标价,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4)食品销售过程中,不得使用过期、变质、不合格的食品原料。
(5)定期对食品销售场所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4. 食品检验检测制度(1)食品经营者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2)食品检验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3)食品检验检测报告应保存完好,以备监管部门查阅。
(4)食品检验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应立即停止销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 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制度(1)食品经营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6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6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1、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同时加强对其培训与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
2、食品安全管理员根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授权具体承担以下职责:(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自律自查,督促制度落实;(2)组织实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督促不符合岗位健康卫生管理要求的从业人员调离岗位;(3)制订、实施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计划;(4)审核进货查验管理执行情况;(5)督促处置不合格食品;(6)审核各项食品安全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7)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3、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介绍情况并提供资料。
4、食品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接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随机进行的监督抽查考核。
本人承诺:保证遵守上述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 为做好食品经营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以下制度,下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本全文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食品经营基本条件与要求一、食品经营范围与证照要求:(一)本单位销售的食品为(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并以“*”号结束);(二)本单位保证仅在食品流通许可部门核准的许可范围及第一条所列的食品范围内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三)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若本单位经营场所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贴合食品经营要求时,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将依法办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职责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第1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标注通过有关质量认证食品的相关质量认证证书、进口食品的有效商检证明、国家规定应当经过检验检疫食品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三)索取和查验的文件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保管期限不少于2年。
(四)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销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选择账簿登记、单据粘贴、电子文档等其中一种方式建立进货台账。
食品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并追回已经售出的食品。
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二、库房管理制度(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
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贮存散装食品的,应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八、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九、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2、上厕所后;3、处理生食物后;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十、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食品安全管理6项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6项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通常涉及许多制度,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制度:
1. 生产制度,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设备清洁和消毒等,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2. 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3.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制度,通过识别食品生产
过程中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实施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
4. 溯源制度,建立食品生产全程追溯体系,追踪食品的生产、
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以便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定位
和召回问题产品。
5. 卫生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场所卫生、员工个人卫生、食品接
触物清洁消毒等,确保食品不受外部污染。
6. 员工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13项)

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13项)一、食品进货查验制度1.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所有进货渠道合法、合规。
2. 对进货的食品进行严格查验,包括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等信息,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
3. 对查验合格的食品进行登记,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
4. 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
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1. 对不同类型的食品进行分类储存,生食和熟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 储存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避免食品受潮、霉变。
3. 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使用。
4. 定期检查储存环境及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食品加工制作制度1. 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且经过专业培训。
2.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3. 对加工制作工具、设备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4. 控制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确保食品熟透。
四、食品留样制度1. 对每批次加工制作的食品进行留样,确保食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2. 留样食品应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并标注留样日期、名称、数量等信息。
3. 留样时间不得少于保质期,且不少于48小时。
4. 定期对留样食品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 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小组,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评估。
2. 自查内容包括食品进货、储存、加工制作、留样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无死角。
3.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落实。
4. 定期对自查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六、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制度1. 定期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
3.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授课、实操、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果。
4.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未达标的人员进行补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若干管理制度及要求目录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4、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5、餐(用)具洗涤、消毒管理制度6、食品仓库管理制度7、食品原料采购与索证索票制度8、粗加工管理制度9、烹调加工管理制度10、面食制作管理制度11、餐厅管理制度12、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13、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的食品及原料名单14、慎重采购、使用和经营的食品及原料名单15、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管理制度16、凉菜制作管理制度17、配餐间管理制度18、裱花制作管理制度19、烧烤制作管理制度20、食品留样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单位负责人(业主)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管理由专(兼)职管理员负责。
三、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四、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
六、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七、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八、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制定各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等。
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经营。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督促“六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一、餐饮服务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经营工作。
二、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卫生操作技能培训。
三、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方式以集中讲受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五、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4.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需戴口罩),头发不得外露,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二、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有抽烟、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5.餐(用)具洗涤、消毒管理制度一、餐饮具清洗消毒应设专间(池)或专用区域,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二、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
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
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
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洗(或餐洗净)→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
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餐饮具消毒后自然沥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四、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五、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
六、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有明显标识。
七、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八、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九、洗刷消毒结束,清理地面、水池卫生,保持清洁。
6.食品仓库管理制度一、仓库负责人对入库的食品做好验收工作,做好台账记录。
二、食品仓库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四、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五、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个人生活物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加盖密封并张贴标识。
七、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或用机械通风设备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八、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7.食品原料采购与索证索票制度一、原材料采购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采购知识。
二、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三、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四、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
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8.初加工管理制度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七、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用后要及时清洗,保持干净。
八、废弃物应置于带盖污物桶内,做到及时清理,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九、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9.烹调加工管理制度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二、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摄氏度。
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熟内生,烘烤食品受热均匀。
三、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四、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五、隔餐、隔夜、外购熟食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六、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清洁。
不用抹布揩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要用消毒布揩擦。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应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灶上、灶下地面应清洗冲刷干净。
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10.面食制作管理制度一、加工前要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如米、面、黄油、果酱、果料、豆馅以及做馅用的肉、蛋、水产品、蔬菜等,如发现生虫、有异味、污秽不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能使用。
二、做馅用的肉、蛋、水产品、蔬菜等原料要按照初加工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工。
蔬菜要彻底浸泡清洗,易造成农药残留的蔬菜(如韭菜等)浸泡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然后冲洗干净。
三、各种工具、用具、容器要按照食品生熟不同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位存放,菜板、菜墩洗净后立放。
四、糕点存放在专库或专柜内,做到通风、干燥、防尘、防蝇、防鼠、防毒,含水分较多的带馅糕点存放在冰箱内,做到生熟分开保存。
五、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各种食品加工设备,如绞肉机、豆浆机、和面机、馒头机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
各种用品如盖布、笼布、抹布等要洗净、晾干备用。
七、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面点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面板清洁;各种容器、用具、刀具等清洗后定位存放。
11.餐厅管理制度一、餐厅、包间要保持整洁,餐具摆台后或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
二、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撤换该食品和同类食品,作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食品安全。
三、销售直接入口食品要使用专用工具。
专用工具要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
要做到货款分开,防止污染。
四、供顾客自取的调味品要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五、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摆台上桌。
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要回收保洁,餐具洗刷消毒必须在专用消毒间内进行。
六、及时做好台面调料、牙签、餐巾、茶水等清洁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