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制定
标准工时制订方法

√如采用秒表,则应及时记录期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简短延迟(在时间研究表格中标准化)
√尽量采取连续记录的方法
√决定观测记录次数 N
六、绩效评价(评价系数)
由于每个单元的操作时间依赖于作业员的技能水平和努力程度,因此必须对测定的实际结果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绩效评比,将优秀者和略差者的时间调整到一个标准水平。
定义二: 在适当考虑操作者的疲劳以及个人生理需求和不可 避免的耽误条件的情况下,基于对于已规定方法的 工作量的衡量,这种技术建立了用来执行某一给定 任务所允许的时间标准。
标准工时的主要因素
① 正常的操作条件: 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 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被研究的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工具、设备、工作环境、工艺等都已经进行了标准化
标准工时的制定
作业测量法的应用:
在IE实践中普遍认为:秒表时间研究法、基础动作资料法的科学性较好一些,这是因为: 1、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 2、秒表时间研究法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求得标准时间,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 3、基础动作资料法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
秒表
计算器
时间研究表格
亦称之为时间研究或时间分析 是一种在符合建立标准工时的条件下 由专业IE人员利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 在工作现场,按一定的方法 测定并记录操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的实际所用时间 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合适的宽放来确定该项工作标准工时的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法常用工具:
摄像机
时间研究软件
标准工时的制定---秒表时间研究法
6、在研究现场悬挂管理看板,能有效减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受其他外来影响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标准工时设定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收集工时数据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岗位进行详细的工时测定。
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法、测时法和问卷法等方式来收集工时数据。
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工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测时法是指使用计时器等工具来测量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问卷法是指向工人发放问卷,让其填写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确定标准工时在收集了足够的工时数据后,就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标准工时的确定。
标准工时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确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正常完成时间,避免设定过长或过短的标准工时。
三、制定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后,需要制定标准工时计划。
标准工时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要的标准工时。
在制定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需求来确定合理的工时数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实施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计划后,就需要将其付诸实施。
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并熟悉标准工时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时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和激励来促使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计划进行工作。
五、监控和评估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工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监控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方式来进行。
评估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来进行。
通过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优化和调整标准工时是一个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发现标准工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随着生产流程的变化,标准工时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标准工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和管理要求。
标准工时如何制定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如何制定计算方法以下是 6 条关于标准工时如何制定计算方法的内容:1. 嘿,你知道标准工时咋制定计算不?就好比组装一个小玩具,你得考虑每个步骤需要花多少时间呀!得把准备材料的时间、真正组装的时间还有检查的时间都算进去呢!那到底该咋弄呢?首先得仔细观察整个过程呀,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后像记录宝贝成长一样,把每个时段都记下来,这样不就能得出比较准确的标准工时啦!2. 哇塞,标准工时制定计算这可是个大学问啊!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有它合适的位置和时间。
比如说加工一个零件,加工时间肯定是重点考虑的呀!那我们怎么来精确计算呢?要认真分析每个动作呀,看看哪些可以优化提高效率呢!这不是很有趣嘛?3. 诶呀,想想标准工时的制定计算是不是有点头疼呀?但其实也没那么难啦!好比跑步比赛,要知道跑完规定路程需要多久。
那么对于一项工作,我们得把所有相关的环节都清晰罗列出来呢。
比如工人操作机器一会儿,再换个工具一会儿,这些时间加起来就是个大概啦,再不断调整完善,不就得出标准工时了嘛,是不是很神奇呀!4. 大家都知道标准工时怎么制定计算吗?这可不像吃蛋糕那么简单哟!就像是计划一次旅行,各种行程安排都得算好时间。
对一项任务来说,不同的人做可能时间不一样呢!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多观察不同人的操作呀,取个平均值,这样就更靠谱啦!难道不是这样吗?5. 嘿哟喂,标准工时的制定计算可不能马虎呀!这就像做一道精致的菜肴,每一步的火候时间都要把握好。
比如在流水线上,每个工位的时间都得平衡好呢!那怎么做到呢?得细心研究呀,把每个操作步骤都当成宝贝一样对待,还怕算不好标准工时吗?6. 哇哦,说到标准工时制定计算,这真的很关键呢!好比一场精彩的球赛,每个球员的配合时间都得恰到好处。
在工作中,各项工作衔接的时间可不能乱来呀!那要怎么准确算出来呢?得认真去体验呀,感受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标准工时呀!我的观点结论:标准工时的制定计算需要细致的观察、分析和实践,多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出准确且适用的结果。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正常工作时间。
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数据。
制定标准工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工作数据,包括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所用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可能出现的工作难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观察工作过程、记录工作时间等方式获取。
第二步,分析数据。
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工作时间、最小和最大工作时间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到工作任务的具体特点和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制定基准。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出一个基准工时,即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
这个基准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考虑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或是对比其他类似工作的完成时间。
第四步,制定考核因素。
在确定基准工时后,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来对工作进行评估,例如工作难度、工作条件、员工技能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加减分规则来体现,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工作负荷。
第五步,修订和完善。
标准工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当工作过程中出现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具和设备时,需要及时地对标准工时进行修订,以保证其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最后,管理和监控。
制定标准工时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对使用标准工时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制度、进行工作记录和定期评估等方式来实现,以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执行和运用。
综上所述,制定标准工时需要经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基准、制定考核因素、修订和完善等多个步骤。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际的数据,制定出合理和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六步,培训和沟通。
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后,为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培训和沟通。
培训可以包括解释标准工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根据标准工时安排工作。
同时,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可以了解他们对标准工时的理解和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
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首先,要进行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可以确定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从而为制定标准工时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难度,以便为制定标准工时提供参考。
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合理确定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可以根据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采用工作量法、时间研究法、标准数据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在确定计算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确保标准工时的制定能够与实际生产相匹配。
另外,要合理确定标准工时的标准值。
标准值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在确定标准值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避免因标准工时过高而导致员工的过度劳累和工作质量下降。
此外,要对标准工时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
随着企业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标准工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工时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对标准工时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以确保标准工时始终与实际生产相适应。
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的标准工时意识培训。
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对标准工时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标准工时对企业生产和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积极配合标准工时的执行和管理。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标准工时制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生产流程和工作内容的分析、合理确定计算方法和标准值、动态管理和调整以及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工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标准工时制定

周程時間(分)
0.10 0.25 0.50 0.75 1.00 2.00 4.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40.00以上
觀測次數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5 3
预定时间标准法
•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PTS)把人们所 从事的所有作业都分解成基本动作单元,对每一种基本动作都 根据它的性质与条件,经过详细观测,制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 间表。
标准工时的运用是一种科学管理,所以一定要使用科 学的方法來测定它。但是有些企业贪图方便而采用简陋 的方式﹐如﹕经验臆测法﹑ 历史记录法。
经验臆测法﹕是指求教于车间有经验的人员,包括技 术工或车间主管﹐依他們的经验直接提 出某工件﹑ 某作业工时基准﹐而不作实 地測定。
历史记录法﹕是指以工时记录单为依据﹐由现场作业员 在实际作业时﹐依实况填入某工作件﹑ 某 制程的产量及作业工时﹐经过对大量的同 样数据加以统计比较(其实只是简单平均)﹐ 而得出所谓的标准工时。
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秒表测时法﹕在作业现场针对作业内容﹐以秒表为工具﹐作深 入的观测与记录。同時要了解作业员的实际速度 予以评比调整﹐使之达到接近标准速度的狀态。
综合数据法﹕以作业单元为中心﹐按统计方法把相同或很类似 的单元综合起来建立标准时值表。工作件设计完 成后﹐并确定了它的制程工序与作业方法﹐就拿 以单元为基准的时值表加以组合。
b.速度评比法 此法以平均工人之正常速度为基础观念,将相
同工作之速度相对于正常速度以百分率的方式加以 评估。(此法完全不考虑该工作之困难度及加工要 求之精密度。)
正常时间 = 观测时间之平均值 × 速度评比系数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初步确定的员工应当完成的正常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析。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分解,以及对工作量的评估和测算,可以确定员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时标准。
一般来说,复杂度较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简单的工作则需要较少的时间。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有时候,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设备故障、材料短缺、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产生偏差。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动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标准工时制定完成,就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控。
企业需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同时监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发现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工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而改善标准工时可以通过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通过制定和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
标准工时制定

G0 终
结
动
P0
作
G1
需要注 G 3 (注意)
意力的
动作
不需要 注意力 的动作
P 2 (注意)
P 5 (注意)
L1 其
E 2 (独) D 3 Yes A 4 (独) W 5
(独)
2-6Kg
他
No
动
R2
F3
C 4 (独)
B 17
S 30
作
三﹑MOD法制定標准工時
3.動作分析 3.1移動動作
2.5cm
二﹑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
2.3 測時方法
歸零發 周程測時法 累積計時法 連續測時法
二﹑秒表法制定標准工時
2.3 測時方法
周程測時法 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 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 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
A=a+b+c+d=28s﹐B=b+c+d+e=30s, C=a+c+d+e=29s﹐D=a+b+d+e=23s, E=a+b+c+e=23s
正常时间=0.8*1.1=0.88min 标准时间为=0.88*1.05=0.92min
三﹑MOD法制定標准工時
MOD法的特点
——易懂、易学、易记、实用
▪ MOD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用模特法排时法基本图表示,
“一看就懂”;
▪ MOD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
作,同时表示3MOD=3×0.129s=0.387s;又如:M3G3=6MOD), 因此只要知道动作符号,也就知道了时间,所以“一看就 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模 特 排 时 法 (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 MOD)是PTS技术中的最新方法,其意 为“以模特数的排列来预定动作所需 的标准时间”。它以简单的手指动作 为最基本单元,身体其他部位动作所 需时间都以手指动作一次所需时间的 整数倍表示。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MOD法的特点
——易懂、易学、易记、实用
▪ MOD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用一长模特法排时法基本图表示,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1 剔除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 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 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 差法。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1 剔除异常值
计算方法
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 x2,x3,xn 则平均值为: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PTS的发展历史
1926年西格(A.B.Segar)开发了动作时间分析法(Motion Time Analysis,简称MTA)。西格在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训练时, 通过对电影胶片的记录分析,发现接受训练的人,当他们做 同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值大体相同(一般约差10%左右)。 因此,若将作业分成几个基本动作要素,则各基本动作要家 所需要的时间值基本相同,只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计算,求 出各基本要素的时间值,就可以算出整个作业时间;或者首 先确定基本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规定的动作程序 进行操作,就可以求出完成该项作业的纯工作时间值。基于 这种推想,西格提出了MTA法。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 测时方法
周程测时法 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 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 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
A=a+b+c+d=28s﹐B=b+c+d+e=30s, C=a+c+d+e=29s﹐D=a+b+d+e=23s, E=a+b+c+e=23s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时间研究的步骤
收集资料 划分操作单元
测时 正常时间 宽放时间 标准时间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1 收集资料
2.1.1 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 日期﹑研究着﹑操作着﹑作业熟练度等
2.1.2 能正确识别研究产品的数据 名称﹑零部件﹑质量要求等
2.1.3 能正确识别工序﹑作业方法及设备等数据 地点﹑作业方法﹑设备型号﹑工治具等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PTS的发展历史
1934年魁克(J. H. Quick)等人开发了工作 因数法(work Factor,简称WF法)。它将操 作分解为移动、抓取、放下、定向、装配、 使用、拆卸及精神作用等8种动作要素,并 制定了各动作要素的时间标准。WF法的特点 是在进行作业分析时,对每个动作要素只考 虑4个变动因素:动作的使用部位,移动的 距离,负荷大小,动作由谁来控制。
20C 70年代-现在 和未来
开篇语
1.古典(基础)IE:工作研究
工 作 研 究 2.现代IE发展趋势
方法研究 程序分析 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作业测定 秒表法 PTS
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制造 /DFX(CAD/CAM/GT/FMC/JIT/SAP等)等
课程內容
一﹑标准工时简介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時
标准工时制定
开篇语
工业工程是由美国开始, 并席卷全 球的重要思潮, 对全世界的影响力 远胜过于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
– 彼得, 杜拉克
“模具是工业之母﹐她给你 成长的基石﹔ 工业工程是工业之父﹐他给 你茁壮的发展空间”
– 郭台铭
开篇语
IE发展历程
科学管理 20C初期-20C 30年代中期 工业工程 20C 20年代-现在 运筹学 40年代中期-70年代 工业与系统工程
60
75
100
乎缓慢,但经常观察有无故意浪费行为。
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象平均合格工人,
80
100
133
确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
甚快,操作人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握,动作敏捷、
100
125
167
协调,远远超过一般训练有素的工人。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4 正常時間
化观测时间为正常时间——其公式如下:
60分法与100分法 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 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 或100分。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4 正常時間
評比 正常=60 正常=75 正常=100
操作水平
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状态,
40
50
67
对操作无兴趣。
稳定、审慎,从容不迫,似非按件计酬,操作虽似
正常速度(理想速度)
1)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 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 3)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 用0.4lmin 的速度。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4 正常時間
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 分法及75分法
2.5 宽放时间
将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时间﹐这 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宽放种类 作业宽放 由材料、零件等偶发因素引起的作业迟延; 管理宽放 管理的安排等非作业内容所占用的时间; 生理宽放 由于人的生理需要而花费的时间; 疲劳宽放 作业中產生疲劳而使作业速度降低。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5 宽放时间
2.1.4 其它数据 温湿度﹑照明等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2 划分操作單元
原则 2.2.1 明显的起点和终点 2.2.2 越短越好(能精确测记﹐0.04MIN) 2.2.3 人工操作与机器作业分开 2.2.4 尽量是基本动作(伸手﹑握取等)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 测时方法
归零发 周程测时法 累积计时法 连续测时法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零件﹑工/治具放置位置不同 读取秒表误差 。。。。。。
计算观测次数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
度为95%):
N = 40
n
n
n2
[ xi2-( xi)2] xi
n i=1i=1i1xi---每一次秒表读数 次数
n-试行先观测的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2 决定观测次数
一﹑标准工时简介
2﹑标准工时的用途
2.1 为工作计划﹑管理等提供评价的依据 2.2 改善作业流程﹐制定合理操作系统 2.3 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数据 2.4 提供估算标价的基础数据 2.5 标准人力计算依据 2.6 产能计算的依据
一﹑标准工时简介
3﹑标准工时的构成
观察时间
私事 疲劳 延迟 政策 其他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宽放
PTS的发展历史
哈依德(G.C. 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方法的 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 成果,开发了简单、实用,而且精度不低于 MTM、WF等方法的模持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简称MODAPTS或MOST法)。这种方 法能在计算出时间值的同时,能根据动作经 济原则进行动作研究,并且具有易学、易记、 使用方便、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最为 广泛的应用。
正常时间=0.8*1.1=0.88min 标准时间为=0.88*1.05=0.92min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 (Predetermined Motion Time Standard)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一种衡量技术, 借助它根据人的基本动作时间(按动 作的性质和进行动作时的工作条件分 类)来规定达到一定效能水平的作业 的时间,是根据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 资料来综合操作时间的技术。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PTS的发展历史
1948年梅纳特(H.B.Maynard)等人开发 了时间衡量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法)。该方法把作 业分解为伸手、搬运、抓取、旋摆、旋转、 加压、对准、放手、拉开等动作要素,并 且预先排列成表,来决定完成每种基本动 作所需的时间。
20,20,21,20,22,20,19,24,20,22, 19,21,20,28,21,20,20,22,M,20
x=
xi n
399
=
=21
19
=
(xi-x)2 n
=
78 19
=2.02=2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1 剔除异常值
管制上限:21+(3×2)=27 管制下限:2l-(3×2)=15 28的数值大于27,在上限之外,为异 常值,应剔除。
评比因素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一﹑标准工时简介
3﹑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 1﹑秒表法 2﹑经验判断法 3﹑历史记录法 4﹑PTS(预定时间标准法) (WF﹐MTM﹐MOST﹐MOD)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1﹑秒表法的工具
1.1 秒表(停表等) 1.2 观测板 1.3 时间研究记录表格 1.4 其它(铅笔﹑计算器等)
例
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7,5,6,
8,7,6,7,6,6,7﹐平均误差5%,可靠度
95%,问需观测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