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等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在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农业政策之一,因此,农田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田基本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农田建设的合法合规。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农田建设的标准和措施,以适应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注重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农田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农田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好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实现农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注重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包括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完善水利设施、优化种植结构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建设措施,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是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注重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只有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一)田。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

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什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通过改良土壤、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手段,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的过程。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土壤改良标准。

土壤是农田的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的改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土壤改良标准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施肥、翻耕、种植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涉及农田布局优化标准。

农田布局的优化是指合理规划农田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在农田布局优化中,需要考虑土地的坡度、坡向、土壤类型等因素,科学规划田块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确保农田的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包括农田水利设施标准。

农田水利设施是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在干旱季节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同时在多雨季节能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涝对作物的危害。

最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包括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高效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如精准农业技术、无人机播种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作物的品质。

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这些高效农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体系,涉及土壤改良、农田布局优化、农田水利设施、高效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

只有按照这些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地能够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农田进行平整、整治和改造等综合措施,使土地达到一定的平整度和适宜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土地平整度要求:土地平整度是指土地表面坡度、高差和凹凸度等因素对农作物栽培、农机作业和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程度。

平整度要求视地形、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方式等因素而定,通常包括水平度、平坦度和坡度等指标。

如农田水平度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2. 土地整治措施: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包括石头、杂草、杂志、树桩等障碍物的清除;土地石灰化、改良、复垦等治理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 农田排水系统建设:排水是农田平整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形和土壤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措施构建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避免积水和涝灾。

常见的排水方式包括简易沟渠、排灌沟、地下排水管道等。

4. 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灌溉是农田平整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提供水源,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灌溉方式可以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分浪费。

5. 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还需考虑农田道路和排灌设施的建设。

道路建设方便农作物管理和农机作业,排灌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农田排水和灌溉的正常运行。

6. 生态环保要求:高标准农田平整建设需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遵循农田生态系统的规律和原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在排水和灌溉过程中,应注意节水和减少水土流失。

以上是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建设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合理规划和实施这些标准和要求,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模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模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模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模,对农田进行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工程,以提高农田的产出能力和生产效益。

下面将从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方面,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规模。

首先,土地整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

土地整理包括平整土地、疏松土壤、改善排水等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和农作物种植需求,土地整理的标准规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平整土地的标准应当达到每亩土地平整度≤3cm,疏松土壤的标准应当达到每亩土地翻耕深度≥20cm,改善排水的标准应当达到每亩土地排水坡度≥1‰。

只有通过土地整理,才能为后续的作物种植、灌溉施肥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水利设施建设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

水利设施建设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等工程。

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和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水利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灌溉设施的标准应当达到灌溉面积≥90%、灌溉均匀度≥85%、灌溉水利用率≥60%。

排水设施的标准应当达到排水坡度≥1‰、排水深度≥40cm、排水速度≥0.5m/h。

只有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保证农田在干旱、多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正常生产。

最后,土壤改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

土壤改良包括施肥、翻耕、覆膜等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养分情况,土壤改良的标准规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施肥的标准应当达到施肥量≥150kg/亩、施肥均匀度≥90%、施肥效果≥80%。

翻耕的标准应当达到每亩土地翻耕深度≥20cm、翻耕均匀度≥85%、翻耕效果≥70%。

覆膜的标准应当达到覆膜面积≥80%、覆膜厚度≥0.01mm、覆膜效果≥60%。

只有通过土壤改良,才能保证农田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改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的耕地,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肥力: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稳定高产。

2.水源保障:有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机械化程度:地势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4.土地质量:有较好的土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

一、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有什么区别?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相比普通农田更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上。

如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水源保障,地形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土壤质量优良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强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如何提升农田的标准?
提升农田标准主要从改善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肥力、加强水源保障、改善地形地势等方面入手。

例如,进行科学的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建设灌溉设施,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田的产出,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保障、机械化程度和土地质量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改善农村经济和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技术和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现有农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建设等手段,对农田进行全面改造,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投入,更重要的是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1.土地质量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土地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包括土地肥力、土壤结构、土壤类型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土地肥力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土壤结构松软,便于作物生长和根系伸展,土壤类型适宜当地的农作物生长。

2.水利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水利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水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灌溉设施完善,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排水设施畅通,能够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水,水源设施稳定,能够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3.农田基础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农田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包括道路、堤坝、渠道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道路畅通,便于农田的耕作和管理,堤坝结实,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渠道清洁,能够有效地输送灌溉水。

4.建设成本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建设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要求建设成本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建设等方面的费用,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严格控制造价。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内容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提高农田经济效益和农田生产能力的基础,包括水土保持、地块整理、市田造地等方面的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国家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国家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国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土地整治、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等措施,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农田建设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有利于统一全国农田建设标准,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田资源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在农田建设标准上也存在着差异。

国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以统一全国的农田建设标准,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田生产力的最大化。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有利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以规范农田整治和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也可以要求农田整治和设施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再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以要求农田整治和设施建设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也可以提供农田整治和设施建设的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国家制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应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农田生产力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一)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产量标准评价参数代表作物南疆北疆小麦>400>420风蚀风沙危害较轻类型区玉米>800>800产出水平甜菜>5000>5000籽棉>480>450小麦>380>380玉米>700>700风蚀沙化严重类产出水平型区甜菜>4600>4600籽棉>420>400(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

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

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

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灌区农作物灌溉需水要求;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能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设计建设达到国家排涝防洪标准。

项目区应选择灌排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增产潜力大的区域,优先选择现有基本农田,项目建成后能够保证工程设施至少15年发挥效益,建成后应保持30年内不被转为非农业用地;交通便利,具备10KV农业电网及其他动力配备条件;农机具配套应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识标牌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实用。

项目标志牌应当是固定的、永久性的。

标志牌公示内容应包含项目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建设内容,设计、施工、监理、管护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等基本信息。

二、主要措施标准(一)水利措施1、小型水库。

包括新建和扩建加固,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2、拦河坝。

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3、排灌站。

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

4、机电井。

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

新打井和修复配套机井应满足《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要求。

机井和泵站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行业规范标准。

.5、输变电线路配套。

架设配套高压线路应采用杆上变台,无遮拦导电部分距地面应不小于 3.5m。

低压线路采用低压电缆,应有标志。

地埋线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深度不小于0.7m,符合电力行业技术规范。

低压线路进入泵房需穿管通过,管径应大于线径的 1.5倍。

6、灌排渠系工程或坡面水系。

包括开挖疏浚渠道、衬砌渠道、埋设管道、渠系建筑物。

(1)开挖疏浚渠道。

①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行业规范。

②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渠道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的规定。

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地下水埋深小于2m时,应设农排,埋深小于 2.5m时,应设斗排。

项目区及灌区的排水(碱)渠应完全连通,按农、斗、支、干排成体系汇流盐碱水排出项目区。

排渠弃土应整平或整修成农用道路。

(2)衬砌渠道。

输水渠系达到管道或混凝土防渗标准,渠道衬砌应坚固耐用,混凝土抗压标号达到C20,抗冻标号达到F200,预制板厚度达到6-8cm,砂石垫层厚度达到20-30cm,复合土工膜达到350g/m2,塑料薄膜厚度达到0.3mm以上,衬砌渠道顶部采用混凝土压顶板,渠道衬砌使用年限达到15年以上。

支渠、斗渠进水口必须设计一定长度的测水测流断面或设置量水设施,满足测水要求。

.在有条件的项目区可采用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的砼渠槽整体装配的渠道防渗形式。

(3)埋设管道。

输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UPVC及新型管材,应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

(4)渠系建筑物。

渠系建筑物,主要包括桥、涵洞、闸门、跌水与陡坡、量水等设施,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的要求。

桥、涵、闸等建筑物设施配套齐全,农桥宽度与所连接道路相适应,不超过8m;涵洞根据无压或有压要求确定拱形、圆形或矩形横断面形式,承压较大的涵洞洞顶填土不应小于1m,对于衬砌渠道则不应小于0.5m。

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应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的要求。

7、喷灌。

管道工作压力达到0.6Mpa以上,应符合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8、微灌。

各项指标应符合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地埋管埋设深度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并满足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

管道工作压力达到0.4Mpa,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间距、长度合理设定,且能满足今后滴灌自动化设计的要求。

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自动化控制技术。

9、小型蓄排水工程。

包括新建和扩建加固。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0、其他水利措施。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1、泵站。

泵站包括水泵、过滤器、启动设备、变配电设备,泵房,.沉沙池。

0(1)扬排水泵站。

符合国家水利行业规范。

(2)河水、井水滴灌泵站。

水泵:河水灌溉时,采用离心式水泵,底阀防护从池底到水面以上30cm处的范围内必须进行全面防护设置拦污栅;井水灌溉时,采用潜水泵。

水泵配套动力采用外部输入电力。

过滤器:采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启动设备:采用变频启动设备。

泵房:河水滴灌泵房采用砖混墙体、彩钢夹心(厚度不低于10cm)屋2顶,泵房套间设计,面积不低于50m;2 井水滴灌泵房采用砖混结构,泵房套间设计,面积不低于40m。

沉沙池、蓄水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长度和横截面的尺寸根据水质要求规范计算确定,要求铺设不低于30cm宽的压顶板,沉沙池必须设防护栏,蓄水池必须设防护网、拦污栅,且需设安全警示牌。

各项标准的设定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尘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的要求。

12、施工临时工程。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13、其他工程。

性能与指标达到水利行业规范。

(二)农业措施1、改良土壤。

(1)通过秸秆还田、油渣还田、全程施肥、深松土壤、拉沙改土、增施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等多种措施,加快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项目区耕地全面进行测土平衡施肥,达到科学施肥。

农家肥按22500~30000kg/hm2标准施用,商品有机肥按3000~4500kg/hm2标准施用。

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至少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1)的要求。

(2)改造瘠薄土地,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使耕作层达到25cm以上。

改造砂浆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浆卵石并掺合粘土。

2、良种繁育。

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晒场、仓库,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优势农产品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的基础性条件。

项目区原有仓库、晒场:项目团场仓库已残缺破损的,应改建或新建2相配套的良种仓库,面积不低于1000m;粮食晒场不达标的,每5000亩以2 上粮食作物种植连队,应改建或新建晒场面积不低于750m。

性能与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3、购买良种。

高标准农田除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外,还应引进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良种,以满足项目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

4、购置设备。

购置良种检验检测设备以满足项目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性能与指标达到国家规范标准。

5、农业机械。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表2 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规范性标准)单位:%类型区作物机耕率机(栽植)播率机收率综合小麦>98 >98 >98 >98风蚀风沙危害较轻>98 >98 >90 >95类型区玉米棉花>98 >98 >80 >92小麦>98 >98 >98 >98风蚀风沙危害严重>98 >98 >80 >92类型区玉米棉花>98 >98 >80 >92表3 高标准农田主要农机具配置(参考性附录)序号主要农机具计量作业指标单位100马力以上轮式拖发动机功率73.5KW以上,最大提升力≧24KN,最大牵引1 台力≧36KN。

为动力机械,配套激光平地机、深松机等机拉机具。

2 50~70马力轮式拖台发动机功率46KW,牵引力12.5KN。

为动力机械,配套播拉机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植保机械、节水灌溉机具等。

3 履带式推土机台发动机功率73.5KW,主要用于土地平整。

4 激光平地机台挂接机具。

作业幅宽2.5m,需66.2~73.5KW动力机械,用于土地平整。

大型挂接机具。

作业幅宽 2.5m,深松深度≧ 25cm,需≧5 大型深耕深松犁台89KW动力机械(柴油机)6 育秧播种机组套挂接机具。

生产效率≧350盘/h,需0.18KW动力机械。

7 大型免耕施肥精量台挂接机具。

工作幅宽 3.2m,施肥播种一体化,需44.1~播种机58.8KW动力机械。

8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台发动机功率14.7KW,8行,作业效率0.8ha/h。

小麦、水稻收获机,发动机功率66KW,工作幅宽2.9m。

9 收获机械台玉米收获机械,需61KW动力机械;3行(割道);生产率≧0.33ha/h.10 秸秆粉碎还田机台挂接机具。

工作幅宽 1.8m;需配套58.9~73.5KW动力机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