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聚氨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聚氨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聚氨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聚氨酯由长链段原料与短链段原料聚合而成,是一种嵌段聚合物。

一般长链二元醇构成软段,而硬段则是由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

软段和硬段种类影响着材料的软硬程度、强度等性能。

2.3.1 影响性能的基本因素聚氨酯制品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影响各种聚氨酯制品性能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有一定的联系。

对于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泡沫塑料,性能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性。

2.3.1.1 基团的内聚能聚氨酯材料大多由聚酯、聚醚等长链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扩链剂或交联剂反应而制成。

聚氨酯的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而基团是分子的基本组成成分。

通常,聚合物的各种性能,如力学强度、结晶度等与基团的内聚能大小有关。

聚氨酯分子中,除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外,不同的聚氨酯制品中还有酯基、醚基、脲基、脲基甲酸酯基、缩二脲、芳环及脂链等基团中的一种或多种。

各基团对分子内引力的影响可用组分中各不同基团的内聚能表示,有关基团的内聚能(摩尔内能)见表2-11。

酯基的内聚能高,极性强。

因此聚酯型聚氨酯的强度高于聚醚型和聚烯烃型,聚氨酯-脲的内聚力、粘附性及软化点比聚氨酯的高。

聚氨酯材料的结晶性、相分离程度等与大分子之间和分子内的吸引力有关,这些与组成聚氨酯的软段及硬段种类有关,也即与基团种类及密集程度有关。

2.3.1.2 氢键氢键存在于含电负性较强的氮原子、氧原子的基团和含H原子的基团之间,与基团内聚能大小有关,硬段的氨基甲酸酯或脲基的极性强,氢键多存在于硬段之间。

据报道,聚氨酯中的多种基团的亚胺基(NH)大部分能形成氢键,而其中大部分是NH与硬段中的羰基形成的,小部分与软段中的醚氧基或酯羰基之间形成的。

与分子内化学键的键合力相比,氢键是一种物理吸引力,极性链段的紧密排列促使氢键形成;在较高温度时,链段接受能量而活动,氢键消失。

氢键起物理交联作用,它可使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氢键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材料的强度越高。

《聚氨酯弹性体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聚氨酯弹性体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聚氨酯弹性体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聚氨酯弹性体作为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包括静动态力学性能,使得聚氨酯弹性体在橡胶、塑料、涂料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其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本文对聚氨酯弹性体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静力学性能研究聚氨酯弹性体的静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其在静态负载下的形变和应力响应。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硬度的聚氨酯弹性体样品,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得到了其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在静态负载下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和较高的拉伸强度。

随着硬度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和模量也相应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聚氨酯弹性体在形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这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三、聚氨酯弹性体的动力学性能研究与静力学性能不同,动力学性能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在动态负载下的响应。

我们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技术,对聚氨酯弹性体在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聚氨酯弹性体在动态负载下表现出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和优异的阻尼性能。

此外,其动态模量和内耗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这为其在振动控制、隔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聚氨酯弹性体的本构关系研究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为了更好地描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行为,我们采用了超弹性本构模型(如Neo-Hookean模型、Yeoh模型等)对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我们发现Yeoh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此外,我们还发现聚氨酯弹性体的本构关系受其硬度、温度和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本构模型。

五、结论通过对聚氨酯弹性体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聚氨酯弹性体在静态和动态负载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2. 聚氨酯弹性体在形变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行为,其硬度、温度和频率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产生影响;3. Yeoh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本构模型和材料。

聚氨酯结构胶

聚氨酯结构胶

聚氨酯结构胶介绍聚氨酯结构胶是一种具有优秀粘接性能和耐久性的胶粘剂。

它由聚氨酯树脂和多种助剂组成,经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

聚氨酯结构胶适用于各种材料的粘接,如金属、塑料、橡胶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电子设备等领域。

特性聚氨酯结构胶具有以下特性:1.优异的粘接强度:聚氨酯结构胶的粘接强度很高,可以实现牢固的结构连接。

2.耐高温性能:聚氨酯结构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粘接性能。

3.耐化学品腐蚀性能:聚氨酯结构胶对于常见的化学品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保持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4.耐湿性能:聚氨酯结构胶在潮湿环境下依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5.抗震性能:聚氨酯结构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能够在振动环境下保持粘接界面的稳定性。

应用领域聚氨酯结构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汽车制造聚氨酯结构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可以用于车身结构的粘接,如车身外板、车窗、车顶等部位的连接,能够提供牢固的结构连接,提高汽车的整体强度。

建筑工程聚氨酯结构胶在建筑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粘接,如玻璃幕墙、铝合金构件等的连接,能够提供坚固的结构支撑,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电子设备聚氨酯结构胶在电子设备制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于精密电子元件的固定和封装,能够提供稳定的电气连接和保护性能,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使用方法使用聚氨酯结构胶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表面处理:确保待粘接的表面干净、干燥和光滑,可以采用清洗、打磨或除油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2.胶水混合:将聚氨酯结构胶胶液和固化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

通常,聚氨酯结构胶胶液和固化剂的比例为1:1,可根据具体用途进行调整。

3.涂布粘接:将混合均匀的聚氨酯结构胶涂布在待粘接的表面上,然后将两个要粘接的材料紧密对接,进行一定的压力和时间的施加。

4.固化:让粘接部位在常温下自然固化,或者根据胶水的固化性能进行热固化或紫外线固化等特殊处理。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解析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解析
这些现象产生微相分离形态结构,决定着聚氨酯 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8
通过微相分离形态结构研究,可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 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有助于原材料选择、改性,有 助于新型助剂的开发以及配方设计和工艺条件的确定。
有效地掌握微相分离测试和表征方法,则有可能合理 利用或控制微相分离,以改进聚氨酯最终产品性能。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7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8
2.2.5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9
2.2.6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30
在PUE 分子链上引入热稳定性好的杂环基团(如异氰脲酸 酯、噁唑烷酮、聚酰亚胺环等)能够显著提高PUE的耐热
性能与TDI-80反应得到改性异氰酸酯
郝文涛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010-3-14
2.0 影响PU性能的因素综述 2.1 耐寒性能 2.2 耐热性能 2.3 耐水解性能 2.4 耐老化性能 2.5 耐光性能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3
2.0.1 影响因素
基础原料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 线性链的相对分子质量 聚合物的相结构 合成、加工方法与工艺条件
20
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1
氨基有机硅能够改善PU热性能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2
2.2.3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3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WPSUR – 以氨基有 机硅为扩链剂制备
的水性聚氨酯
MMT – 蒙脱土
该曲线为TG的 微分曲线 (DTG)

聚氨酯简介

聚氨酯简介

聚氨酯的性能
• 聚氨酯的性能取决于链的化学组成,长度,刚性,
交联程度以及连段间的相互作用 • 线性结构的聚氨酯具有热塑性、强度高、伸长率大 、回弹性好、耐磨、耐油、耐老化、耐低温等性能 好的优点,制成的薄膜制品耐油、易热封,又无毒 、无异味,可用于食品包装。由于强度高、耐油脂 因此仅用0.025毫米厚的聚氨酯即可满足金属防锈 包装的要求。 • 体型结构的聚氨酯是热固性的强度很高、弹性极佳 、化学稳定性好等,多用于生产硬聚质泡沫塑料、 弹性体、粘合剂及涂料等。
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
2001年到2006年,世界聚氨酯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4%,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为3.4%。2006年世界聚氨酯的产品产量达1165万吨,聚氨酯消耗量达979万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其产 量占世界的40%左右,也是最大的聚氨酯 消费国
中国聚氨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 代至新世纪初,聚 氨酯弹性体的适用 范围进一步扩大, 产品品种及产量稳 步增长,原材料、 新技术、先进设备 正在协调配套生产 成为新世纪初的一 个朝阳产业。

三、交联的影响 聚氨酯弹性体基本上属于具有线性分子特征的热塑性树脂,但也可由多 官能团扩链剂或脲基等方式引入一定程度的交联。适当交联可以改善材料的 物理机械性能,提高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但也有研究表明,高交联度导 致处于橡胶态的聚氨酯弹性体模量下降,原因是硬链段微区里的交联会阻碍 链段的最佳堆砌和降低玻璃态或次晶微区的含量。 • 四、微相分离结构的影响 聚氨酯的特殊性能来源于其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不同大分子链的硬段 聚集成晶区,起到了物理交联的作用,提高了体系的强韧性、耐温性和耐磨性 能。硬段微区与软段基质存在氢键等形式的结合,因此起到活性填料的作用, 是材料强韧化的根源。影响聚氨酯微相分离的因素很多,包括软硬嵌段的极 性、分子量、化学结构、组成配比、软硬段间相互作用倾向及热力史、样品 合成方法等。相互分离的微相中也存在链段之间的混合,从而导致软段玻璃 化温度的提高和硬段玻璃化温度的减小,缩小了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并使材 料耐热性能下降 • 五、氢键的影响 聚氨酯弹性体在硬段与硬段之间和硬段与软段之间都能形成氢键,室温 下聚氨酯分子中大约75%~95%的NH基都形成了氢键。氢键的作用在于能使聚 氨酯耐受更高的使用温度,使聚氨酯弹性体在较高温度时可以保持橡胶态时 的模量。

7.2 聚氨酯

7.2 聚氨酯

不同活性氢与异氰酸酯的相对反应活性:脂肪族NH2>芳香 族NH2>伯 醇OH>水>仲OH>酚OH>羧基>取代脲>酰胺>氨基甲酸 酯. 1.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反应: RNCO+R’-OHRNHCOOR’ 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反应产物为氨基甲酸酯,研究表明,异氰酸 酯与羟基 反应是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随着羟基含量而变化,不随异 氰酸酯的 浓度而改变. 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生成聚氨酯甲酸酯(简称聚氨酯).以二元 醇与二 异氰酸酯的反应为例,反应式如下: nOCN-RNCO + nHO-R’-OH~~~[CNOH-R-NHCOOR’-O]n~~~
第十四章
一、简介
聚氨酯(PU)
1937年,德国拜耳(Bayer)教授首先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 醇化合物发生加聚反应制得聚氨酯树脂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 展,聚氨酯已成为当今社会继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
苯乙烯、酚醛塑料之后用量较大、发展速度最快的聚合物之一
。2002年超过1000万t,年增长率为4%~5%,最高达13%。 聚氨酯树脂具有可发泡性、弹性、耐磨性、粘接性、耐低温 性、耐溶剂性以及耐生物老化性等特点。因此用途十分广泛。
聚氨酯原料
1、异氰酸酯及其结构特征
一、结构特点
在分子结构中含有异氰酸酯基团(-N=C=O)的 化合物,均称为异氰酸酯(isocyanate),其结构 通式如下:
R-(NCO)n
式中R为烷基、芳基、脂环基等;n=1、2、
3….整数。在聚氨酯材料合成中,主要使用n≥2的
异氰酸酯化合物。
二、异氰酸酯的分类
c.异氰酸酯与羧酸酐的反应,生成较高耐热性的酰亚胺环,二
异氰酸酯与二羧酸酐反应生成较高耐热性的聚酰亚胺.

浅谈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浅谈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5 8・
科技 论坛
浅谈聚氨酯 的结构 与性 能
周 静
( 湖南化 工职业技 术学院 化工 系, 湖南 株洲 4 1 2 0 0 4 )

摘 要: 随着聚氨 酯科 学的迅速发展 , 聚氨酯的应用越 来越广 , 如塑料 、 橡胶 、 纤维 、 涂料 、 粘结剂 、 复合 材料 和具有特 殊功能的功能 高 分子等等 , 在人们的生活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2 低 聚 物 链 结 构 对 聚 氨酯 材 料 性 能 的 影 响
聚氨酯是 由多元醇( 包括 带羟基的小分子物 质 ) 和多异氰 酸酯 反应 而来的 , 其 大分 子结 构 中不仅含有 大量 的氨基 甲酸酯键 , 还 含 有醚键 、 酯键 、 油脂的不饱和键 、 以及低聚物多元醇所含有的各种特 殊结构 ( 包括取代基 ) 等 。在大分子键之 间还存在氢键。所 以可 以通 过选用不 同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来改变长链 的结构 。 低聚物 多元 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可调节性 , 从类型上讲 , 可 以选用 聚酯 、 聚 醚、 聚 s一己内酯多 元醇 等 ; 从单体 种类 上讲 , 有环氧 乙烷 、 环氧丙 烷、 四氢呋喃等。选用各种低聚物多元醇或者几种低聚物多元醇一 起使用 , 可 以使聚氨酯材 料的软锻部分 的结构 多样化 , 从而可 以在 很大 的范同改变其使用性能 , 以满足不 同的使用场合 的要求 。 3低聚物 的分子量对聚 氨酯材料的- 眭能的影响 低聚物是聚氨酯材料 的软段部分 , 是呈无规卷曲状态的柔性链
关键词 : 聚氨酯 ; 结构 ; 性 能
是聚氨酯材料弹性的来 聚氨酯 , 全称 聚氨基 甲酸酯 (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 , 是主链上 含有很 多 段 。软段的玻璃化温度低 于常温呈高弹态 , 软段的分子链越 短 , 柔韧性差 , 而且这种聚 氨基 甲酸酯基 的一类聚合物。聚氨酯的主要 原料有三大类 , 即低 聚 源 。低聚物分子量越低 , 物多元醇 、 扩链剂和多异氰酸酯 。另外 , 在具体应用中 , 为了提高 反 氨酯材料 中的软段含量也相对较低 ,并且整体 的交联密度 变大 , 使 应速率 , 改进加_ 丁特性 和聚氨酯材料 的性能 , 减小成本等 目的 , 需要 得聚氨酯材料的弹性 下降, 杨氏模量增大 , 强度变 大。 另外低聚物 的 加入某些助剂。 分子量的不同 , 也会影响聚氨酯材料 的软化温度 、 溶解性能 、 耐老化 聚氨酯材料 由于其 性能优越 , 易于成型加工 , 在 国民经济 中得 性能等 。 低 聚物 的分子量 ,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聚氨酯材料 的性能 。 分 到 了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 材料是世界六大合成材料 之一 。到 目前 为 子量较大 的低聚物多用于制造 聚氨酯 弹性体 , 分子量较小的低聚物 止, 聚氨酯在塑料 、 橡胶 、 合成纤维 、 涂料 、 粘接剂 、 建筑填充材料 、 以 合成 的聚氨酯材料能做工程塑料使 用。所 以 , 不 同分子量 的低 聚物 及 防水 灌浆材料等 各个方 面取得 了广 泛 的应 用 。据 R e s e a r c h a n d 合成 的聚氨酯材料性能相差大 , 用途 也不一样 。 Ma r k e t s 公司研究报告显示 , 2 0 1 0 年全球 聚氨酯市场需求为 1 3 6 5万 我们 可 以利 用不同的反应条 件来调节低 聚物 的分子量 的大小 吨, 预计 到 2 0 1 6年将达到 1 7 9 4 . 6万吨 , 复合年增长率为 4 . 7 %。 按价 和分 布, 嵌段链 的长度 和分布等 因素 , 进 一步调节交联密度 , 就能在 值计算 , 2 0 1 0年估计 为 3 3 0 . 3 3 亿 美元 ,到 2 0 1 6年将达到 5 5 4 . 8 亿 很大 的范 围内改变聚氨酯材料 的性能 , 以满足不 同使用场合要求 。 美元 , 复合年增长率为 6 . 8 %。 而因国内聚氨酯关键原料 MD I 、 T D I 产 随着聚氨酯科 学的迅速发展 , 聚氨酯 的应用越来 越广 , 如塑料 、 能产量 出现过剩 , 聚氨酯下游制品需求增大 , 以及众 跨 国公 司将 业 橡胶 、 纤维、 涂料 、 粘结剂 、 复合材 料和具有特殊功能 的功能高分 子 务重点和研发中心转至亚洲甚 至中国市场 , 未来国 内聚氨酯产业将 等等 , 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实中 , 聚氨酯 制品往 迎来黄金期 。 往是具有某一特定 的功能 , 只能应 用在一个具体 的领域 , 有 的已经 1聚 氨 酯 的结 构 及 - 陛能 特 点 应用的聚氨酯甚至还有许多不足 , 这些都制约 了聚氨酯材料 的推 广 聚氨 酯化 学结构的特征是其 大分 子主链上 重复含有氨基 甲酸 和应用。为了研究 出性能更优越的聚氨酯材料 , 或 者改善现有材料 酯链段 。 的性 能 , 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聚氨酯 的主要原材料是 聚醚多元 醇。近年来在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方面 , 新 的单体 , 新 的聚合方法 , 新 的加工成 型工 艺等成果 的出现 , 改变 了聚醚 多元 醇的结构 , 提升了 R, . O— C. NH. R. NH— e. O— R, 现有聚氨酯 的性能 , 具有很 大的社会价值 。 聚氨酯 的聚集态结构特征是微 相分 离 , 这种结构特征对聚氨酯 性能有很大影响。聚氨酯是由低 聚物多元醇 、 小分子扩链剂和多异 氰酸酯加 聚而成 。低聚物多元 醇一 般是 直链 烷烃 , 由于其 中碳碳单 键的可旋转性 , 分子链具有很大 的柔性 , 存在 多种 构象 , 是聚氨酯大 分子链的软段或软链段 ;而小分子扩链 剂和多异氰酸酯反应后 , 处 在交联点 的位置 , 不易运动 , 是聚氨酯大分子链的硬段或硬链段 。 软 链段 与软链段之间作用力小 , 玻璃化温度低于常温 , 易卷曲和运动 , 室温呈橡胶态 ; 硬链段 含有很多 刚性基 团如氨基 甲缩酯 、 芳环等 , 极 性大 , 相互之间作用力 大, 玻璃 化温度高于常温 , 室温呈玻璃态 。软 链段 的橡胶态 是聚氨酯 中的连续相 , 是聚氨酯 弹性 的来源 ; 硬链段 的玻璃态容易聚集在聚氨酯 中的分散相 ,起着物理交联的作用 , 是 聚氨酯刚性的来源 。 微相分离的存在使得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性 能 。聚氨 酯材 料的特点是 : 优异的弹性 , 弹性模量在 塑料和橡胶 之 间; 良好 的耐磨性 ; 耐氧性和耐臭氧性能优 良; 耐油脂及 耐化学 品性 能优 良; 耐疲 劳f 生及抗振动性好 ; 抗冲击性强等 。 但是材料聚氨酯耐 高温和耐水性较差 , 这阻碍了聚氨酯在一些场所的应用 。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解析

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解析
性能。
因此,交联、纳米SiO2保护膜有助于提高PU的 耐老化性能,同时需加入紫外吸收剂及抗氧剂以 提高其耐老化性能。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4
2.5.1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5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6
2.5.2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7
2.5.3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
软段(Tg低于室温,较长)
主要影响弹性和低温性能, 对硬度、撕裂强度和模量也有重要作用;
硬段
主要对产品模量、硬度和撕裂强度影响大, 且决定该聚合物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6
硬段氢键
存在着氨基甲酸酯、脲等高极性基团 能提供质子的仲氨基基团 能接受质子的羰基基团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9
2.1.1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10
由于FPUE的硬段间的强氢键作用和偶极效应,使 得微区中部分链段排列有序形成微晶结构;
随着硬段含量的提高,Tg逐渐升高,FPUE的耐寒 性能逐渐降低,而耐热氧化性逐渐提高。
CF3
H2N
O
C
O
NH2
CF3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73
软-硬段氢键
醚氧基 羰基
均能接受质子,与仲氨基形成氢键
郝文涛,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7
氢键的形成使硬段间彼此聚集,形成许多微区, 均匀地分散于软段基体中,成为一种不连续的微 相结构。
它们类似填料颗粒,对软段基质起到补强作用。
硬-软段间氢键的形成,使硬段不同程度地渗入软 段基质,降低其纯度,限制其活动性,显著提高 软段的T g,且随氢键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聚氨酯(简称T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

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

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产品,一般为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类。

可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胶粘剂和涂料等。

聚氨酯由长链段原料与短链段原料聚合而成,是一种嵌段聚合物。

一般长链二元醇构成软段,而硬段则是由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构成。

软段和硬段种类影响着材料的软硬程度、强度等性能。

软段对性能的影响
聚醚、聚酯等低聚物多元醇组成软段。

软段在聚氨酯中占大部分,不同的低聚物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性能各不相同。

极性强的聚酯作软段得到的聚氨酯弹性体及泡沫的力学性能较好。

因为,聚酯制成的聚氨酯含极性大的酯基,这种聚氨酯内部不仅硬段间能够形成氢键,而且软段上的极性基团也能部分地与硬段上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使硬相能更均匀地分布于软相中,起到弹性交联点的作用。

在室温下某些聚酯可形成软段结晶,影响聚氨酯的性能。

聚酯型聚氨酯的强度、耐油性、热氧化稳定性比PPG聚醚型的高,但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型的差。

聚四氢呋喃(PTMEG)型聚氨酯,由于PTME G规整结构,易形成结晶,强度与聚酯型的不相上下。

一般来说,聚醚型聚氨酯,由于软段的醚基较易旋转,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优越的低温性能,并且聚醚中不存在相对易于水解的酯基,其耐水解性比聚醚型好。

聚醚软段的醚键的α碳容易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自由基,产生一系列的氧化降解反应。

以聚丁二烯为软
段的聚氨酯,软段极性弱,软硬段间相容性差,弹性体强度较差。

含侧链的软段,由于位阻作用,氢键弱,结晶性差,强度比相同软段主链的无侧基聚氨酯差。

软段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有影响,一般来说,假定聚氨酯分子量相同,其软段若为聚酯,则聚氨酯的强度随作聚酯二醇分子量的增加而提高;若软段聚醚,则聚氨酯的强度随聚醚二醇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不过伸长率却上升。

这是因为聚酯型软段本身极性就较强,分子量大则结构规整性高,对改善强度有利,而聚醚软段则极性较弱,若分子量增大,则聚氨酯中硬段的相对含量就减小,强度下降。

软段的结晶性对线性聚氨酯链段的结晶性有较大的贡献。

一般来说,结晶性对提高聚氨酯制品的性能是有利的,但有时结晶会降低材料的低温柔韧性,并且结晶性聚合物常常不透明。

为了避免结晶,可打乱分子的规整性,如采用共聚酯或共聚醚多元醇,或混合多元醇、混合扩链剂等。

硬段对性能的影响
聚氨酯的硬段由反应后的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扩链剂组成,含有芳基、氨基甲酸酯基、取代脲基等强极性基团,通常芳香族异氰酸酯形成的刚性链段构象不易改变,常温下伸展成棒关状。

硬链段通常影响聚合物的软化熔融温度及高温性能。

异氰酸酯的结构影响硬段的刚性,因而异氰酸酯的种类对聚氨酯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芳族异氰酸酯分子中刚性芳环的存在、以及生成的氨基甲酸酯键赋予聚氨酯较强的内聚力。

对称二异氰酸酯使聚氨酯分子结构规整有序,促进聚合物的结晶,故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比不对称的二异氰酸酯(如TDI)所制聚氨酯的内聚力大,模量和撕裂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高。

芳香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聚氨酯由于硬段含刚性芳环,因而使其硬段内聚强度增大,材料强度一般比脂肪族异氰酸酯型聚氨酯的大,但抗紫外线降解性能较差,易泛黄。

脂肪族聚氨酯则不会泛黄。

不同的异氰酸酯结构对聚氨酯的耐久性也有不同的影响,
芳香族比脂肪族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抗热氧化性能好,因为芳环上的氢较难被氧化。

扩链剂对聚氨酯性能也有影响。

含芳环的二元醇与脂肪族二元醇扩链的聚氨酯相比有较好的强度。

二元胺扩链剂能形成脲键,脲键的极性比氨酯键强,因而有二元胺扩链的聚氨酯比二元醇扩链的聚氨酯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模量、粘附性、耐热性,并且还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多采用芳香族二胺MOCA作扩链剂,除固化工艺因素外,就是因为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聚氨酯的软段在高温下短时间不会很快被氧化和发生降解,但硬段的耐热性影响聚氨酯的耐温性能,硬段中可能出现由异氰酸酯反应形成的几种键基团,其热稳定性顺序如下:
异氰脲酸酯>脲>氨基甲酸酯>缩二脲>脲基甲酸酯其中最稳定的异氰酸酯在270℃左右才开始分解。

氨酯键的热稳定性随着邻近氧原子碳原子上取代基的增加及异氰酸酯反应性的增加或立体位阻的增加而降低。

并且氨酯键两侧的芳香族或脂肪族基团对氨酯键的热分解性也有影响,稳定性顺序如下:
R-NHCOOR>Ar-NHCOOR>R-NHCOOAr>Ar-NHCOOAr
提高聚氨酯中硬段的含量通常使硬度增加,弹性降低。

聚氨酯的形态结构
聚氨酯的性能,归根结底受大分子链形态结构的影响。

特别是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软段和硬段的相分离对聚氨酯的性能至关重要,聚氨酯的独特的柔韧性和宽范围的物性可用两相形态学来解释。

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软硬段的相结构及微相分离程度。

适度的相分离有利于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从微观形态结构看,在聚氨酯中,强极性和刚性的氨基甲酸酯基等基团由于内聚能大,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硬段微相区,室温下这些微区呈玻璃态次晶或微晶;极性较弱的聚醚链段或聚酯等链段聚集在一起形成软段相
区。

软段和硬段虽然有一定的混容,但硬段相区与软段相区具有热力学不相容性质,导致产生微观相分离,并且软段微区及硬段微区表现出各自的玻璃化温度。

软段相区主要影响材料的弹性及低温性能。

硬段之间的链段吸引力远大于软段之间的链段吸引力,硬相不溶于软相中,而是分布其中,形成一种不连续的微相结构,常温下在软段中起物理交联点的作用,并起增强作用。

故硬段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拉伸强度、硬度和抗撕裂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这就是聚氨酯弹性体中即使没有化学交联,常温下也能显示高强度、高弹性的原因。

聚氨酯弹性体中能否发生微相分离、微相分离的程度、硬相在软相中分布的均匀性都直接影响弹性体的力学性能。

氢键
氢键存在于含电负性较强的氮原子、氧原子的基团和含H原子的基团之间,与基团内聚能大小有关,硬段的氨基甲酸酯或脲基的极性强,氢键多存在于硬段之间。

据报道,聚氨酯中的多种基团的亚胺基(NH)大部分能形成氢键,而其中大部分是NH与硬段中的羰基形成的,小部分与软段中的醚氧基或酯羰基之间形成的。

与分子内化学键的键合力相比,氢键是一种物理吸引力,极性链段的紧密排列促使氢键形成;在较高温度时,链段接受能量而活动,氢键消失。

氢键起物理交联作用,它可使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氢键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材料的强度越高。

交联度
分子内适度的交联可使聚氨酯材料硬度、软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增加,断裂伸长率、永久变形和在溶剂中的溶胀性降低。

对于聚氨酯弹性体,适当交联,可制得机械强度优良、硬度高、富有弹性,且有优良耐磨、耐油、耐臭氧及耐热性等性能的材料。

但若交联过度,可使拉伸强度、伸长率等性能下降。

聚氨酯化学交联一般是由多元醇(偶尔多元胺或其它多官能度原料)原料或由高温、过量异氰酸酯而形成的交联键(脲基甲酸酯和缩二脲等)引起,交联密
度取决于原料的用量。

与氢键引起的物理交联相比,化学交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交联型聚合物,其中软制裁泡沫塑料由长链聚醚(或聚酯)二醇及三醇与二异氰酸酯及扩链交联剂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柔软性;硬质泡沫塑料由高官能度、低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PAPI)等制成,由于很高的交联度和较多刚性苯环的存在,材料较脆。

有研究表明,随着脲基甲酸酯、缩二脲等基团的增加,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耐疲劳性能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