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明清文言、话本小说
《明清小说研究》教学大纲

《明清小说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明清小说研究》是一门研究明清时期小说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流派及特点,并学习研究明清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2.掌握明清小说的重要作品、作家及其代表作;3.理解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和特点;4.掌握研究明清小说的方法和技巧;5.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第一讲:明清时期小说发展概况-明清时期小说的文化背景;-明清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
2.第二讲:明清小说的重要作品及作家-董仲舒《红楼梦》;-曹雪芹《金瓶梅》;-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等。
3.第三讲: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话本小说;-志怪小说;-通俗小说;-架空小说等。
4.第四讲:明清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家族与家庭观念;-人性与道德思考;-形象塑造与情节安排;-艺术手法与风格特点。
5.第五讲:研究明清小说的方法和技巧-历史文化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
6.第六讲:学术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明清小说研究的前沿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对重要概念、理论和知识点进行系统阐述。
2.学术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并激发学术兴趣。
3.文本分析:通过详细解读小说文本,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意义。
4.文献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5.学术报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展,撰写学术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估方法与标准1.学生课堂表现(40%):包括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提问回答的参与度等。
2.作业完成情况(30%):包括作业的质量、提交的及时性等。
明清小说

清代小说的四大类别:
拟古派 所谓拟古,是指模拟六朝的志怪小说,或模拟 唐朝的传奇小说 《聊斋志异》 讽刺派 在小说中寄寓讥讽 。《儒林外史》
人情派 叙述的是些风流放纵的故事,在悲欢离合之中, 写炎凉的世态。 《红楼梦》
侠义派 一般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故事。而书中 又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
李宝嘉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
谢谢欣赏!
2.神魔小说
含义: 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 想。 代表作品: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 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 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董说的《西游补》
3.世情小说
含义: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 态人情的小说。
《三国演 明初 义》
《水浒传》明代
施耐 庵
北宋末年以宋江等36人 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 农民起义,突出了“官 逼民反”的进步主题。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是中国 历史上最早用 白话文写成的 章回小说之一。
《西游记》明代
吴承 恩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 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
明代话本和拟话本:
(一)话本盛行的原因:
《官场现形记》
四 大 谴 责 小 说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
清代小说著作
著作 作者 时间 内容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由盛而衰的过程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为中心,表现了具有叛逆倾 向的青年与传统思想的尖锐 冲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 社会的必然趋势。 意义 中国古代四 大名著之 一 ,我国 古典小说艺 术的高峰
古代元明清笔记

第四章话本小说一、基本知识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
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明清话本小说发展历程

明清话本小说发展历程明清话本是中国戏剧文学的一种形式,流行于明清时期。
它以明代的《说岳全传》和清代的《八大山人文集》为代表作品,主要包括文言话本和白话话本两大流派。
明清话本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是明清话本的起源时期。
在明代初期,木偶戏是当时民间最流行的戏剧形式之一,而木偶戏的剧本基本上是由故事片段和对白组成的。
明代的文人开始研究这些木偶戏剧本,将故事情节改编为白话文或文言文,并加入大量的诗词、歌曲和乐曲。
这样,话本的形式逐渐形成。
明代的话本又可以分为“文言话本”和“白话话本”两大流派。
其中,“文言话本”以《说岳全传》为代表,以豪杰忠勇的题材为主,语言流畅优雅,富有诗意。
而“白话话本”则以《洪迈公传奇》为代表,以宫闱斗争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语言通俗明快,更贴近民间口语。
明代的话本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的话本流派受到了明代话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的影响。
清代的话本以《八大山人文集》为代表,不仅在文学上达到了巅峰,而且在音乐和表演上也有了更大的突破。
清代话本的语言更加通俗,更加贴近民间口语,而且以喜剧和滑稽为主要风格。
清代话本在民间流传广泛,深受百姓喜爱。
到了19世纪,话本的传统戏剧形式已经过时,而传统戏剧作者和演员也面临着生存困境。
然而,话本在现代话剧的发展史上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初,戏剧改良运动在中国兴起,中国戏剧家开始研究话本,并将其改编成现代话剧剧本。
这样,明清话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现代话剧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这些话本改编的现代话剧不仅保持了话本的特点,同时还吸收了西方戏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明清话本是中国戏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对后世的话剧和现代剧场演艺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话本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示了中国戏剧的丰富多样性,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戏剧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培养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1.2 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特点明清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背景和特点。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小说作品来展示明清小说的魅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的了解程度。
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并写读后感。
第二章: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类型,如章回体、话本、拟话本等。
分析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2.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明清小说代表作品的特点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明清小说的类型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比较不同类型小说的异同,提高分析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类型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明清小说的人物塑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手法,如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等。
明清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如性格鲜明、类型化、个性化等。
明清小说代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塑造的手法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与提问,检查学生对明清小说人物塑造的了解程度。
课后小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部明清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四章:明清小说的情节结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和手法。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4.2 教学内容明清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古代文学明清时期知识点

㈠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明前期: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四声猿》、汤显祖《XX四梦》、吴承恩《西游记》、XX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
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㈡明代俗文学的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
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XX、弋阳腔火爆。
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1、明初诗歌的代表人物。
易代之际的诗文(了解下人物就行)p2361)宋濂:《宋学士文集》2)X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3)高启:《高青丘集》“才气豪健而不剑拔弩X,辞句秀逸而不字雕句绘”4)方孝孺:《逊志斋集》2、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明前期上层官僚形成的一种文风,主要是粉饰太平之作)P238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作品特征:内容贫乏,多应制之作,题材多为“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
李东阳(试图以雄浑之体改变萎弱诗风)主X:诗学汉唐p2384、“前七子”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前后七子(名词解释)。
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诗歌理论:主X:“真诗乃在民间”,主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模拟以形式为主。
5、“吴中四才子”是指谁。
p240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XXXX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6、“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主X: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
7、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什么。
明代短篇小说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 出海经商 海外冒险
《叠居奇程客得助》程宰 海神 囤积居奇 “人弃我堪取,奇赢自可居”
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表现出较为进步的妇女观和婚恋 观,突出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主张婚 姻中的男女平等;对传统贞节观念的突破
《同窗友认假作真》闻蜚娥 女扮男装 以箭择偶
“从来女子守闺房,几见裙钗入学堂?文武习成男子业, 婚姻也只自商量。”
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 实有七十八篇。
基本上是凌濛初个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
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社会传闻创作,不再收录改 编旧传话本。更具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
7
2、“二拍”的思想内容
1)具有时代特色的经商题材:深入的描写商业活动的过 程甚至交易内容,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的许多真实情况 和动向。
3、 《型世言》明末钱塘人陆人龙所撰,所谓“型世 言”,即在世上具有典型、典范意义的小说之意。作 者树立的典范多为忠孝节义者。全书四十个故事,均 写明代时事。
此外还有《三刻拍案惊奇》、《醉醒石》、《豆棚闲 话》等白话短篇小说集
10
第四节 明代文言小说
1、《剪灯新话》 明初传奇小说集,作者瞿佑(1341—1427)字宗吉,
2、知识阶层审美观念转化,通俗小说的地位提高; 3、小说理论的指导;
2
第二节 冯梦龙与“三言”
2018.08.03 中国古典文曲 李卜 (讲义+笔记)

A.“和为贵”
B.“和而不同”
C.“协和万邦”
D.“兼爱非攻”
)。
2.下列有关文史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其内容分类风、雅、颂合称“六义” B.《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C.《墨子》倡导一种平等、简朴、和平、法治型的社会生活方式;《庄子》则提出“无 为而治”的社会政治理想,为道家学派的源头 D.曹操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周文王姬昌
【强化练习】
1.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是(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国策》
2.关于《史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B.“世家”一般记载的是诸侯王 C.“本纪”中有唐太宗的事迹 D.是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出自(
2.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 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西厢记》—《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 B.《西厢记》—《桃花扇》—《汉宫秋》—《牡丹亭》 C.《汉宫秋》—《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 D.《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
【强化练习】 1.关于唐宋八大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骈文,反对散文 B.除韩愈、柳宗元外,其余都是北宋人 C.《永州八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
)。
2.下列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 B.韩愈和柳宗元政见不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章内容的重 要性 C.唐宋八大家包括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杜甫和王安石 D.柳宗元写了不少寓言故事,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黔驴技穷”是尽人 皆知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线装本《足本绘图今古奇观》6册
二、拟话本体制
与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题目。 一般上主人公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 四个字。 2)篇首。 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二、拟话本体制
3)入话。 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 入话后再插入一段与正文相关的故事。 5)正话。 故事主体。 6)篇尾。 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纪 昀 录 自 清 代 学 者 像 传
道 光 年 间 刻 本 阅 微 草 堂 笔 记 24
卷
五、[作品讲读]《婴宁》
• 1、婴宁寄寓作者于向往纯真人性的人生理 想;婴宁进入现实社会后天真烂漫性格消 失,深刻批判封建礼法对健康天性的压抑 和窒息。
五、[作品讲读]《婴宁》
• 2、艺术上的特点, 1)把人物放在艺术构思的核心地位,成功 塑造出一个崭新女性形象。 2)全篇线索清晰,情节奇幻,既出人意外, 又入情入理。 3)环境描写不仅画面鲜明,而且造成一种 氛围、境界,更好烘托出人物性格。
五、 [作品讲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根据宋懋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改 编而成,不仅写出杜十娘崇高美丽灵魂,而 且写出这美丽灵魂之被毁灭的悲剧,其人生 悲剧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历史内涵。
五、 [作品讲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2、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1)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性。 (2)善于通过个性化语言,细致入微心理 描写和婉转传神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 格。 (3)采用一环套一环连缀式结构,单线发 展,依次递进,情节浓缩紧凑,矛盾集中 突出。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7、典型特征: 文“化而达”,是文言语体表现生活的 最高峰。 ①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 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 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 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 一小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 那弗将来。”曰:“方鸣之,睡却矣。” 于是坐以款饮。又顾生曰:“小郎君焚好 香也。” (《翩翩》)
第一节明代文言、话本小说概况
一、明代文言、话本小说概述 二、拟话本体制
一、明代文言、话本概述
• 1、文言小说 文言短篇现复兴之势。明初有瞿佑《剪 灯新话》、李祯《剪灯馀话》、赵弼的 《效颦集》等。中后期又有邵景詹《觅灯 因话》、宋懋澄《九龠别集》、《钟情丽 集》、《辽阳海神传》、《刘生觅莲记》 等。收集、整理、出版文言短篇蔚然成风, 有冯梦龙《情史》、王世贞《艳异编》等 等。
蒲松龄淄博故居
蒲松龄故居
二、蒲松龄的创作
1、基本分属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类《聊 斋文集》和《聊斋志异》归于前者;用当 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的聊斋俚曲和 以通俗语言撰写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 斋杂著可归于后者。
二、蒲松龄的创作
• 2、《聊斋志异》的成书:“才非干宝,雅 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 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 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集腋为裘, 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自志》) ①齐风 ②孤愤 ③本事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②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 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 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红 玉》) ③昌化满生,设帐于余杭。偶涉廛市,经 临街阁下,忽有荔壳坠肩头。仰视,一雏 姬凭阁上,妖姿要眇,不觉注目发狂。姬 俯哂而入。询之,知为娼楼贾氏女细侯也。 (《细侯》)
• 3、清代中期,众多文人参与文言小说创作, 掀起文言小说创作风潮: (1)传奇系列:和邦额《夜谭随录》、沈 起凤《谐铎》、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 等意欲仿效追随《聊斋》。 (2)魏晋系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袁枚《子不语》等志在抗衡《聊斋》。 (下图铅印本)
第四节、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 • • • • 一、蒲松龄的生平 二、蒲松龄的创作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五、[作品讲读] 《婴宁》
第四讲:明清文言、话本小说
一、教学要点: (2点) 二、课时安排:(6—8节)
一、教学要点: (2点)
• 1、使学生掌握什么是拟话本,并对拟话本 创作成就进行评述。 • 2、使学生掌握《聊斋志异》创作思想倾向 及艺术成就,以及其他短篇小说创作情况。
二、课时安排:(6—8节)
• • • • 第一节 明代文言、话本小说概况 第二节 “三言二拍” 第三节 清代文言篇小说 第四节 蒲松龄生平和创作
• 1 、题材主要有三类: (1)婚姻爱情题材反映新兴市民阶层对新 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或反映被压迫妇女 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 (2)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 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体现出清官贤士的 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3)描写市民生活及其思想观念,形象展 现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冯 梦 龙
二、“二拍”简况
作者:凌濛初 “二拍”每集各40篇,共80篇。 内中一篇重复,“二刻”末一篇是杂剧剧本, 实收拟话本78篇。 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对拟话本体制 贡献如下: 1)头回与正文取得思想内容的统一。 2)自创诗词韵语。 3)人物性格刻画考究,追求细节真实。
凌 濛 初
三、“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 2、“三言二拍”全面地反映晚明市民阶层 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 明时代特征。其特点是: 1)商人成为最活跃的形象。 2)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3)“清官”形象带有市民色彩。
四、“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 1、“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 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故事传奇性。 • 2、初步运用典型化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 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主要方法 有:一将人物放在激烈矛盾冲突中,二通 过富于个性化语言和动作,三心理描写, 四是白描手法,五运用对比。 • 3、生动活泼口语与浅显易懂文言相结合, 表现“文心”和“里耳”谐合。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自觉将记述 怪异与现实批判、抒情言志结合在一起。 ( • 1、官绅批判小说: 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贪官污 吏鱼肉百姓、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 径,表现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
郭沫若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 • • 1、采用传奇方法来志怪。 2、幻想性与真实性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3、成功塑造大量非现实性艺术形象。 4、注重生活细节描写、选择富有典型意义 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 5、情节委曲,叙次井然,幻诞诡谲。 • 6、加重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 等方面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第五节、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 一、生平 • 生于官宦家庭,自幼能一目十行,过目成 诵,更有夜间清晰见物的特异功能。 • 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 乾隆三十三年(1768),谪戍乌鲁木齐三年。 • 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总纂 官,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第五节、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
二、蒲松龄的创作
• 3、《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 1)手稿本,20世纪50年代初于东北发现, 仅存半部,凡四卷,237篇。 2)铸雪斋抄本,1751年张希杰据济南朱氏 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12卷,实存作品 474篇。(见图)
二、蒲松龄的创作
3)青柯亭刻本,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据 抄本刊刻而成,共16卷,凡431篇,是目前 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 4)三会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由张友鹤 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 12卷,收作品491篇,是目前最为完备本子。
一、明代文言、话本小说概述
• 2、话本小说 嘉靖之后,白话短篇空前繁荣。 有拟话本“三言二拍”、陆人龙《型世 言》、席浪仙《石点头》、周清源《西湖 二集》等,中篇白话小说集有华阳散人 《鸳鸯针》、古吴金木散人《鼓掌绝尘》 等。《今古奇观》是当时最有名的选本。
清经元堂刻本《绣像今古奇观》全12册
第三节、清代文言、话本小说
一、清代文言、话本小说创作概况
一、清代文言、话本小说创作概况
• 1、清初,拟话本创作接近尾声,有李渔 《无声戏》《连城壁》《十二楼》;华阳 散人《鸳鸯针》;东鲁古狂士《醉醒石》。 • 2、清代前期,有文言小说巨著《聊斋志 异》,其他单篇多收录于张潮《虞初新 志》。
一、清代文言、话本小说创作概况
• 2、科举批判小说: 最能体现 “孤愤”之书特色。批判科场 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揭示八股取士 对封建士子灵魂的摧残、腐蚀与扭曲。 • 3、男女情事小说:[陈瑞]白狐.mp3 表现强烈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精神, 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爱情理想、人性理想。 • 4、世情小说: 思想倾向复杂,或歌颂世间真情、或表现 世态庸俗、或表现世风浇薄。
一、蒲松龄的生平
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 书、应考时期。 初应童子试时的风光,成年分家时的困 窘,与朋友结“郢中社”。
一、蒲松龄的生平
•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 幕时期。 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 学、多次应考时期。 屡试不第的经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 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
第二节“三言二拍”
• • • • • 一、“三言”简况 二、“二拍”简况 三、“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四、“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五、 [作品讲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三言”简况
作者:冯梦龙 “三言”每“言”各收拟话本40篇, 共120篇。“三言”包容旧本汇辑和新 著创作,标志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 和创作开始。
• 二、《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共1100余则 ,笔记体。 • 1、体制上,否定《聊斋志异》用传奇体而以 志怪的创造性的贡献。努力模仿汉晋笔记小说, “尚质黜华”,记事简要,而多所议论。 • 2、内容上,借狐鬼讽刺世态人情,包含神仙 信仰、同性恋、婆媳关系、主仆矛盾、京师风 尚、边地民俗、为官之道、学术考证 。 • 3、语体上,典雅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