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浅谈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中医推 拿 治疗可 有 效 的治疗 与缓解 脑 瘫 患儿 的运 动 障碍 , 且在
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八、 居、 环跳、 承扶 等穴 , 约5 分 钟。 接 着忠儿 改变 为侧座 位 ( 任 意 短 期 内既可 取得较 好 的治疗 效果 , 同时具有 费用低 等优 势, 值得 临床 侧 对医者) , 医者 以一手 扶其 头部, 另一 手 以拇指 、 中指点揉 风池 、 风 推 广a 此 外, 中医推拿 治疗脑 瘫 患儿 , 由于其技术 难度相 对较低 , 可有 效地 在家 庭 中对 脑 瘫 患儿实 施 辅助 治疗, 也应 在 家庭 治疗 中进 行推
摘要 : 随 着医疗水平 的提 高, 小儿脑瘫 的研 究深 入, 小儿脑瘫并不是 不治之症 。 目的 中医推 拿治疗小儿脑瘫 疗效研究 。 方法 中医推 拿的 “ 一 手三 穴” 法, 充分发挥运 用 了 一指 禅推 拿法的点、 线、 面三位一 体 的手 法。 结 果 治疗后, 本 病虽不 能痊 愈 , 但可减轻畸 形发展 , 有利 于功 能训练与肢体 发 育。 结 论 中医推拿 治疗小儿脑瘫 惠者, 在较 短的时间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在小儿脑瘫 治疗 中值得应 用。
广。
府、 哑 门、 百会、 四神聪等穴位 约5 分 钟。 以上手法频率 约在每 分钟 1 2 0 次左 右。 其后 置忠儿于俯 卧位, 医者双 手掌重迭 置 于忠儿腰骶 部, 有 节
律地 向下按 压, 同时用双 膝关 节外 侧分别 抵于患儿双 膝 内侧, 使其双髋 参考 文献
医患 取 对面座 位 , 患儿 抱座 于家长 腿 上 。 医者 以一手 拇 、 食、 中3
法始 于脾关 、 殷 门穴 ( 操 作时无 需每 次必有 3 穴, 无 穴位 时, 3 指 仍沿3 经 点揉下行 ) , 循 经络下行依 次为伏 兔、 风市、 阳陵泉 、 阴陵泉、 足 三里、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临床儿科中导致儿童瘫痪的常见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现已成为目前研究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关键疗法。

对此,本文主要从当下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出发,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旨在更好地完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为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穴位注射;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全称“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者会伴有智力不足、癫痫和肢体抽搐、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小儿脑瘫来说,当下医疗认为综合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一整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的详细术前临床评估,并选择合适术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强调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这是保证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

但综合治疗方法虽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十分有限。

一、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小儿脑瘫的全球发病率相当高,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1-5名儿童患有脑瘫,世界上约有1700万人受脑瘫影响。

分娩前后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脑瘫,如缺氧、创伤、感染、遗传因素和发育性脑异常。

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瘫的中医疗法中医把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手足拘挛”、“痿症”等范畴。

中医治疗脑瘫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

目前国内采用传统医学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如按摩、针灸、中药,气功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按摩按摩治疗脑瘫简而易学且又行之有效。

通过按摩使患儿的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使郁闭之气通畅,促进疾病康复。

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原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故按摩时既不可用力过猛,又不能过轻,要轻柔深透,适达病所。

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小儿按摩法:按法用拇指或掌的根部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并逐渐用缓力按之后,少停,再继用缓力按之以后慢慢将手指抬起。

揉法以中指、食指或拇指的指端,或手掌根部或大鱼际肌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

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具体操作方法是,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侧面,沿脊柱方向从上而下点按督脉上的俞穴,2—3次。

督脉主一身之阳,督脉阳气一开,全身阳气也随开阖。

以后加力叩打,按摩脊柱旁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

目的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按摩风池、哑门、百会、强间等顶枕部穴位,达到刺激脑部运动区,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脑损伤的修复。

点揉委中、承筋、承山等下肢穴位,目的在于刺激胫神经,对矫正尖足有一定帮助。

对四肢的按摩方法,通常采用按、揉、捏、拿四种手法,以此来促进肢体肌群的血液循环以降低肌张力、促进肌力的恢复。

上肢穴位、合谷、曲池、肩髃等。

下肢穴位,委中、足三里,承山、殷门关、阳陵泉等。

操作者在给患儿按摩时,一定要配合穴位,否则,疗效欠佳。

头皮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和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利用侧支循环,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此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易于家长与患儿接受。

浅谈小儿脑瘫的针灸三联疗法

浅谈小儿脑瘫的针灸三联疗法
术 中出血 量在 4 0 0 m 之 间 , 3 大 于 6 0 , D ~6 0 l 有 例 0 ml经输 血 、 液 后 循环 输
参考 文 献 [] 刘 俊 杰 、 俊.现 代 麻 醉 学 , 一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1 赵 第 北 人
1 8 58 9 7, 9
按 摩 与康 复 医学
பைடு நூலகம்
21 . ( ) 00 1下
C i s np l in& R h bl a o dc e 2 1 , o 3 hn e e Ma i a o u t e a itt n Me i n 0 0 N . i i i
11 0
近几 年来 , 院采 用 腰 麻 与 硬 膜外 联 合 麻 醉 用 于 股 骨头 置 换 术 , 我 本 升 , 年 人 常伴 有 心肺 功 能不 全 等 伴发 病 , 老 抗体 代谢 率 降 低 , 循环 系 统代 文 就 腰麻 与硬 膜 外联 合 阻滞 做 总 结如 下 :
开始 后 注入 氟芬 合剂 。
2 结 果
注药 解 决术 后镇 痛 问题 , 因此 腰 麻硬 膜 外联 合 麻 醉 比较 适 合 用 于股 骨 头
置换 手 术 。
术 中麻 醉效 果均 满 意 , 肉松 弛 , 明 显 不 适 , 压 均 有 不 同程 度 下 肌 无 血 降 , 扩容 与 升压 药应 用 生命 体 征维 持 正 常 范 围 。术 中在 使 用 骨水 泥时 经 有 些 患者 血压 下 降 3 以 上 , 率 降 至 6 0 心 O次 / n以 下 , 即 静 注 多 巴 mi 立 胺 2 mg 阿托 品 0 2 05 , 时静 注 地 塞 米 松 1mg 后 均 转平 稳 。 ~5 , . ~ . mg 同 0 ,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期, 痛经愈 , 随访 3 , 年 未复发 。
捏脊 疗法治 疗小 儿脑瘫 的临床 疗效观 察
曾 海辉 吴 淑邱 杨 小琴

要: 目的: 探讨 中医传统疗法之捏脊治疗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作用。方 法: 3 例 小儿脑瘫患者随机 分成 两组 , 把 0 治疗组采 用捏 脊
疗法结合神经生理疗法进行 治疗 , 对照组采 用神 经生理疗 法治疗, 观察 两组疗效 。结果 : 治疗 组显效 率为 6 %, 照组显效 率为 o 对
表 2 两组 显 效 率 比较
尾部沿脊 柱两 侧肌肤 向上至大椎 穴止。捏脊一般 以脊 柱为 中
小儿脑 瘫指在产前 、 分娩或 产后 一个月 内, 由于损伤或疾
次为 1 个疗程 , 连续治疗 3个疗 程。② 脑瘫康复 训练方法 : 采 用GF M M一8 评估患儿 , 8 主要 运用 B bt V j 疗法 , oa h和 o a t 根据评 估结果对患儿 的头控 、 翻身 、 位、 坐 四点跪 位、 行 、 立位 、 爬 跪 站
位、 步态进行训练。每周训练 6 , 次 3 ~4 分钟 ,0次为 1 次 每 o J D 2
个 疗 程 , 续 治疗 3个疗 程 。 连
取得 较好效果 。但该病致残率高 , 我们 尝试采 用传 统中医疗法
之捏脊治疗结合神经生理疗法进行早期干预 , 现总结如下 :
1 对 象与 方 法
7 2
补法加艾灸 。肝俞肾俞均为肝肾经 脉之气 转输 于背部 的位置 , 可调补 肾以养冲任。关元 穴为任脉与足三 阴经交合穴 , 功可补 益肝肾 , 调和冲任之气 ; 三阴交穴滋 阴补 肾; 足三里为足阳 明合
穴, 以促气 血生化之源 , 调补气血 , 以养胞 脉 , 冲任得养 , 使 气血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五迟、五软、五硬)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路径时限病房标准住院日≦90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和脑性瘫痪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治疗方法推拿治疗 2、针刺疗法 3、灸疗 4、中药熏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 6、辨证口服中药制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2)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3)肝强脾弱证:柔肝健脾、益气养血(4)痰瘀阻络证:涤痰开窍,活血通络(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7、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情选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益智疗法等多方面内容 8、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标准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后比治疗前总分数提高≧5分。

2、异常姿势减轻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2018.No06 40
宫腔粘连的干细胞治疗
陆彦旭 张觇宇(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
摘 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 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出现宫腔 及宫颈内口等不同程度的闭塞,进而引发月经量减少甚至闭 经,从而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目前对IUA 的诊疗有不断的更新了解,但是重度IUA所得到的疗效差强人 意。因此,本文对IUA目前的关注热点“干细胞治疗”进行总结 与分析,希,用摇橹法按照顺时针和逆时 针方向各旋转9次。
刮痧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每 周一至二次,刮任、督二脉、胆经、膀胱经及四肢相应部位。
艾灸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每周一至二次,患儿由家属抱住或坐位或卧位,采用温和灸、 雀啄灸及回旋灸。以任、督脉穴为主,取中脘、神阙、中极、 关元、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等穴,配合手足阳明经如合 谷、三里等等穴,以皮肤红晕为度。
医学科技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晏四斤 杨 龙 杜 瑶 李兴琼 李腊梅 潘利锋 曾庆盈 屈红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摘 要 在中医杂合以治思想指导下,观察中医复合手法 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医 杂合以治 小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 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 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 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 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我们根 据患儿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取多种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法“杂 合以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 所选50例均为在儿童医院被确诊为小儿脑瘫的本院门诊病 例。年龄最小的7月,最大的8岁。 2 治疗方法 对50例患儿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合推拿手法治疗, 以达到平衡阴阳、健脾和胃、调理肝肾、理筋解痉的目的。 在头部:点揉神庭、承灵、风府、风池、头维等穴,捏 脊、推督脉、拿五经等以患儿能承受度为度。同时以拇指点法 刺激枕、颞、顶骨的骨缝间隙。 在颈项部:拇指点法刺激颈椎关节,拇食二指由轻而重反 复捏拿、分推后脑部,同时点按强间、天柱穴。指揉颈部两侧 肌群,拔伸,并且屈颈前后左右适度运动旋转颈部。 在胸背部:患儿仰卧位,一手托起患儿头部,使颈尽量前 屈至最大活动幅度,另一手按胸前任脉,由天突按至曲骨穴数 遍,达到伸展骶棘肌肌群,松解各脊椎关节的目的。患儿俯卧 位,从大椎穴开始,沿两侧膀胱经向下至腰骶部,用拇指先以 揉法,再以拨法,最后双拇指交替逐一点按督脉腧穴、华佗夹 脊穴、两侧膀胱经背俞穴。 在腰骶部:患儿俯卧位,双上肢前伸,双下肢伸直,术 者以左手托起下腹部,使腰骶部向上抬起,用右手揉腰骶部 膀胱经,并单手提拿腰骶部肌群。患儿侧卧,术者一手压于 肩前,另一手压于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轻轻摇扳脊柱及骨盆 来回共10遍。 在下肢部:患儿俯卧位,先以推、揉、拿、拍等手法放 松双下肢,再用大拇指点按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承 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等穴,然后屈曲患儿双膝 关节,使双足跟尽量击打臀部数次。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 直、并拢,提起患儿双足踝,屈膝、屈髋,尽量将双大腿压向 腹部,使双足跟贴紧臀部,稍停顿片刻后适度用力拉伸双下肢 数次。将患儿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直至90°,同时下压足底 面,牵拉跟腱至最大限度,再换做另一下肢重复此动作。患儿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术者双手抱起患儿双腿,以股骨 大转子为轴心,使双腿与床面成90°,向下压9次。同时,顺势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思路

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思路

1.1.1 先 天不 足 肝 肾亏虚 ,筋脉失 养 。肝 主筋 而 约 膜炎、病毒性脑炎等造成的小儿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束诸骨 ,肝血亏损 ,则筋骨失养 ,关节萎弱无力 ;肾主骨 五、遗传 因素。某些脑瘫儿可追溯出家族遗传病史,在
生髓 ,肾气不充 ,则髓生成不足 ,故骨不得养,使行走不 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 中有脑瘫 、智力障碍或
笔 者 的指导 老师 陈华德 教授根 据 中医辨 证施 治的理 论 因素 。包括先 天 畸形 、先 兆 流产 致脑 乏 氧 以及 妊 娠 毒
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从辨清病因病机、重视综合治疗 血症 等 ,以上情况 易发生 胎盘 栓塞 以及 供血不 足 ,影 响
以及 强调 康 复 与教 育 的结 合 3个 方 面 对 本 病 整理 概 胎儿脑 组织 供氧 ,导致脑 瘫 的发生 。二 、产 时 因素 。如
软 ”、“五硬 ”的范畴 。
医病 因是很 有必要 的 。
现代 医学对 其 病 因及 发 病 机 理 的研 究 较 为透 彻 ,
研 究发 现 ,脑 瘫 的发 病是一 种多 因素作用 的结果 ,
但其 治疗 尚无 良策 ,是 儿科 疾 病 中较 为 棘 手 的病 证 。 常见 的西 医病 因大致可 归纳为 如下几 个方 面 :一 、产前
1.1 从传统医学方面辨明病因
三 、产 后 因素 。新 生 儿发 生 的多种 病 症 都有 可 能导 致
传统医学认为 ,脑瘫多由于先天不足、肝肾亏损, 脑瘫 :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 ,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高
精髓不 足 ,最 终 出现 “骨 软 ”症 状 ;脾 胃亏 虚 ,气 血生 化 胆红 素血 症 ,如 新生 儿溶血症 造成 核黄疸 ,脑组织 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中医认为小儿脑瘫是属于先天性的,通过后天药物的调理是并不明显的。

最多就只能使用针灸及药物合用来帮助恢复小儿的身体机能。

那么,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脑瘫多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痿证,表现为五迟和五软,中医理论中对于脑瘫的治疗原则包括调节阴阳、扶正祛邪、治标与治本、针药并施、多发并治等,这些治责对于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

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

中医认为脑瘫的发生从根本上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因此在治疗时应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有助于治愈疾病。

脑瘫调整阴阳的治疗多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邪气盛,精气就会变得亏虚,脑瘫治疗应扶正祛邪,儿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正虚则应扶正,邪盛则应祛邪,扶正与祛邪同时并举,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症。

脑瘫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是其病本,气血运行不畅,四肢不能协调运动是其病标。

在临床用药治疗脑瘫时,在急性期应采用先治标再治本的法则,缓解期在进行标本兼治。

中医理论中除了中药治疗外,还包括很多治疗方法。

在脑瘫治疗时,可以针药并施、多法并治,疏通经络,使筋肉得到滋养,有利于提高疗效。

同时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还有其他的治疗方式,例如生物、物理、康复治疗。

生物治疗这是一种使用神经因子,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治疗方法,无依赖性、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神经系统疾病,顽固不愈的难题。

物理治疗,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理疗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图、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以上是有关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方法的相关介绍,通过介绍您对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否有些了解了呢?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是较为繁琐复杂的,但是也不会有后遗症,只是通过长时间的调理,一点点的恢复小儿身体机能。

所以中医治疗小儿脑瘫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文链接:/ztinfo/5028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