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教程第10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问题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

第一章一.活断层概念及分类活断层一般指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历史时期或近地质时期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分类:按构造应力状态及两盘相对位移性质三类:1.走向滑动(平移)断层: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水平2.逆断层:大水平,小垂直3.正断层:大垂直,小水平按断层主次关系:主断层,次级断层,分支断层按活动方式:粘滑,蠕滑按时期份:1第四纪后期2晚第三纪以来3新生代以来按切穿深度划分1岩石圈活断层2地壳活断层3基底活断层4盖层(切穿沉积层)二.活断层区域规划建筑原则规划选址:1有低级别的活断层的场地优于有高级别的有活动期老的断层场地优于有活动期新的,有全新世(11000a)内物活动的断层优于全新世内有活动的断层场地。

2尽可能避开主断层带3对于正逆断层,避开上盘建筑物类型选择:1场地中有活断层穿过,不宜建筑混凝土坝,只能建散体堆填坝2选择错动下不被破坏的建筑形式三.活断层判别标志1地质标志:断崖,断层三角形面呈线性分布。

溪流错开。

封闭的,凹陷或下陷市场。

泉的线性分布。

滑坡的线性分布。

错开的阶地,或冲积扇。

地表植被的线状异常2历史标志3地震标志四.活断层活动度及危险度概念及确定步骤断层活动度是指断层活动的强度和程度,考虑了地震重复间隔这一指标,是一综合指标。

评定步骤:1查证活断层存在和划分准确度,并查明规模,性质2调查活断层位移幅度,测定年龄计算s并分级3研究历史地震,古地震等,查明地震重复周期并分类4根据s,r差分类表并确定危险度是指活断层未来实际发生破坏性(8级)地震的危险水平及程度,它是地震工程评价的核心问题。

评定危险度步骤:1研究历史地震,古地震,查明地震复发周期2用各种方法调查和判定,活断层最后一次发生地震事件时间T1。

3根据T=R-(T2-T1)来判定4根据表确定危险度第五章一基本概念:地震,地震序列,地震震级,烈度,基本烈度,设计烈度1地震是接近地球表面的眼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2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发生在相近的同一地质构造中的一系列大小地震3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释放能量大小决定4烈度: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弱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5基本烈度: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定地点,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6设计烈度:在工程设计时,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安全级别,将烈度适当提高二我国地震的特点:区域分布及其大地构造条件(画图)区域分布: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分布广泛,且绝大多数为浅源地震。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姓名:班级:学号:一、基本概念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断层在目前持续活动的标志,当然是判定活断层的无可争议的证据。

如何判定潜在活断层则有各种不同的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将来(今后100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称为活断层。

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年内,可能发生大于或者等于5级的断裂,为发震断裂。

活断层有不同的分类。

按运动速率分为A、B、C、D不同级别;按运动性质分为粘滑断层和蠕滑断层;按发震与否分为发震断层的和非发震断层的;按几何形态(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走滑断层(又分左旋断层和右旋断层)、倾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和混合型断层等。

二、活断层特性活断层的特性需要从活断层类型、规模、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为适应我国振兴经济, 建立对工程适用性较强的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大规模工程建设急待解决的新问题。

鉴于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灾害性质, 工程地质的目标是要提出灾害减缓的对策, 首先建立一个满足工程需要的灾害性工程地质分类原则, 弥补当代活断层研究中为地震学服务的局限性, 摆脱现存活断层研究中那种以时限为基础的状况, 使活断层研究与工程灾害直接结合起来。

大量实践证明, 活断层的工程灾害主要通过直接发震、蠕动、积累较高的地应力及增强断裂带地下水循环交替而导致断层带岩石软化, 进而导致滑坡和崩塌作用等的发生。

据此, 提出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如表2。

第一类, 灾害型活断层, 第二类, 危害型活断层, 第三类, 灾害减缓型活断层, 第四类, 安全型活断层。

(二)活断层规模(断层活动段的长度L和错距D)活动断层的产状要素、长度等均是重要的几何要素,这些可以通过勘探等手段得到确定。

活断层工程地质

活断层工程地质

活断层工程地质第一节概述活断层和地震是两种密切相关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在工程地质学领域内将活地层和地质活动所产生的工程地质影响。

称为‘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大于90%地震与断层活动有关据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和特点分为(1)蠕滑断层(2)粘滑断层,产生地震(地震断层)第二节活断层一概念及意义实际上有争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从历史性和现实性观点出发,将新断层分为1. 狭义的,称为“活动断层”,其概念是,全新世(1X104a)以来活动的断层,并且未来仍有可能活动,其活动可以找到地质的、历史考古的、地震活动的、地球物理的以及大地测量的诸种证据,它对现代工程实践和地震预报等有着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2. 广义的,称为“能动断层”,其含义是:①在过去3.5X104a 内至少有过一次活动证据.或在过去50X104a内有反复活动的证据;②与之有联系的断层;③沿该断裂带仪器记录到微震活动。

美国的这个概念后来被不少国家参考使用。

我国规定潜在活断层的时间上限,铁路线为1X104a.高坝和核电站为5X 104a。

二活动断层对工程建筑影响表现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

1.是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

2.是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例如,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断层之一,其中从霍利斯特至帕克菲尔德约200km 长的区段内,激光测距获得的断层蠕动速率是l—4cm/a,因而跨越该断层的公路、围墙等建筑物,几年内就能发现较大的错位。

我国宁夏石咀山市红果子沟.明代中、晚期修建的一段东西向长城,有两处被断层错断,均呈右旋扭动,同时存在水平和垂直错动,其中水平错距1.45m,垂直错距0.9m.由此估算其错动速率水平和垂直方向各为3.63及2.25mm/a。

鉴于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因而对之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质课件-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地质课件-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

石崗大壩全長700m, 臺灣 1999.9.21地震中被斷層切錯
• 上述三種活斷層的位移向量都分別是單純走滑或 傾滑,其產生的應力場是三個主應力方向中的兩個 是水準的而另一個是垂直的。
• 實際應力場往往是複雜的,三個主應力方向既不完 全水準也不完全垂直,而是由不同的水準和垂直分 量所合成。因之,斷層的位移向量也多由不同的傾 滑、走滑分量所合成。而活斷層的類型也就可以是 左(或右)旋走滑逆沖斷層或左(或右)旋走滑正斷層 等多種形式。
• 大多學者認為,“近期”的概念應遵循兩大原則:(1)應從 斷裂活動的延續性考慮;(2)應考慮對工程建設最有利、最 合適。
1.1 基本概念與研究意義
• 從工程建築來看,時間界限定得靠前,比較安全,但是太靠前, 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處理措施,經濟上不合理;定得靠後,又 會冒險,對許多大型建築工程不妥。定在中更新世較為合適。
1-正斷層;2-逆斷層;3-正走滑斷層;4-共軛斷層;5-逆走滑斷層;6-走滑斷層;7-張破裂;8-性質不 明斷層;
1.2 活斷層的基本特徵
一般說來,地震震級愈大,震源深度愈淺, 則地表錯斷就愈長。大於7.5級的淺源地震均 伴有地表錯斷,而小於5.5級的地震則除個別 特例外均無地表錯斷。
同樣震級的地震則由於震源深度不同或鎖 固段岩體強度不同而地表斷裂的長度各不相 同。
海城縣析木公社近SN向和近EW向鋸齒 狀地裂縫,具有左旋扭動性質,位移36cm
靠近三藩市第六街的布魯克桑姆 街路面出現了深深的地裂縫並有 明顯的垂直位錯
某水電站活斷層監測裝置,監測水準方 向移動,固定在斷層兩側
主要內容:
1.1 基本概念與研究意義
1.2 活斷層的基本特徵
1.3 活斷層的鑒別標誌 1.4 我國活斷層的分佈 1.5 活斷層的調查與研究方法 2.6 活斷層區的建築原則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作用1.1 地质作用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球表层(地壳和上覆的岩石圈)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了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地质作用的分类如下:- 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 按作用性质分类: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1.2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物质运动产生的力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运动:地球表层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岩石圈板块,它们在地球软流圈上漂浮、移动,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俯冲、拉张等作用,形成地震、火山、海沟、山脉等地貌。

- 碰撞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

- 拉张边界: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断层活动: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活动会导致地壳错动,产生地震、地形起伏等地貌。

- 正断层:如美国的大峡谷。

- 逆断层:如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 平移断层:如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

- 褶皱作用:地壳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折叠,形成褶皱山脉。

- 背斜和向斜:如阿尔卑斯山脉。

2. 岩浆活动- 火山地貌: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的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地貌。

- 活火山:如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

- 死火山:如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

- 侵入地貌: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体,如岩床、岩墙、岩脉等。

3. 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 地震序列:主震、前震、余震等。

- 地震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驱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

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盐类结晶等物理作用下,发生破碎。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GPS测量
§4.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断层位移往往伴有小
地震,密集地震台网
可以精确测定小震震
中沿断层线分布,是
判定断层活动的可靠
标志。
松潘7.2级地震前小震震中分布图
(据韩渭宾等)
§4.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有些间断活动的断层,在其非活动期,断层线两 侧既无相对位移,沿断层也无小地震产生。

某水电站活断层监测装臵,监测 水平方向移动,固定在断层两侧
§4.2 活断层的特性
活断层的特性: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活断
层的规模,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及其分级,活断层
的重复活动周期,古地震事件等

4.2.1
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
按构造应力状态及两盘相对位移的性质,活断层 分为:走向滑动或平移断层,逆断层和正断层。 其中以走向滑动型最为常见。三类活断层由于几 何特征和运动特性不同,所以它们对工程场地的 影响也各异。
§4.2 活断层的特性


世界上有名的走向滑动型活断层有: (1)美国加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 (2)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断层系; (3)新西兰的阿尔卑斯断层系等。

我国的活断层也以走滑型最多,特别是西南和西北, 有些规模非常巨大:例如阿尔金山断裂,鲜水河断裂, 红河断裂都是我国西部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的活动着 的走滑断裂。这些断层的水平错动往往在地形上留下 明显迹象,尤以对水系的错动改造最为明显。
§4.2 活断层的特性
4.2.1.2 逆断层 σ2 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 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 层面与水平面夹角一般小于45º,往往为20-40º 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位移而缩短。 上盘除上升外还往往伴以多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错 动

工程地质学基础本科试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本科试题

A .粘滑
1
B .拉裂
C.蠕滑
11
D .压缩
2.地震效应分为()、()和斜坡破坏效应。

3.某坝基下游渗出口为粉细砂土,土的细粒含量n和不均匀系数Cu在()条件
下,可能产生流土。

11 A. n <25%Cu<10
1 活动
6A .地面振动效应
1 C.地面破裂效应
1 D .地B. n >35%Cu<15
1 C. n >25%Cu>10
A .自然环境
C.人类社会活动
24详述如何鉴别活断层。

(10分)
2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5分)
26、写出滑坡的八个主要形态要素。

五、论述题
1、工程上发生的渗透变形是一种什么现象?经常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如何防治?答:(
2、在野外如何识别滑坡,在工程中一般采用哪些治理措施?
答:
2、滑坡时间预报的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曲线如下,请加以分析解释.
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
3、下图为一个典型的泥石流,请分别阐述各区的意义
4、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
答:上图表明,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且高程高于库水位,所以不会发生水库。

工程地质学教程第10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教程第10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问题
活断层按错动速率的分动在最新地质时期内的断层,相对于老断层来讲,其在地质、地貌和水 文地质方面的特征更为清楚。人们可根据这些特征进行鉴别。 1)地质方面的鉴别标志。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 据。 2)地貌方面的鉴别标志。通常情况下,活断层的构造地貌格局清晰,其许多方面的 标志可作为鉴别依据。 3)水文地质方面的鉴别标志。活动断裂带的土石裂隙和孔隙发育使岩性的透水性和 导水性增强,常形成脉状含水层,因而当地形地貌条件合适时沿断裂带会有泉水成 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由于活断层一般比较深大,地下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能携带 深部的某些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显著增加(比如氡、氦、硼 、溴、等),因此,也可根据地下水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异常探测活断层。 4)活断层的历史地震、历史地表错断鉴别标志。历史上有关地震和地表错断的记录 也是鉴别活断层的证据。 5)活断层的微震测震和地形变鉴别标志。 采用重复式精密水淮测量、GPS、干涉测量技术、等精密测量技术获得的地形变证 据可判定无震的蠕滑断层或突发的地震断层的活动性。通过区域精密测量技术所反 映的垂直形变可以探求活断层不同地段两盘相对升降活动的趋势和幅度。利用GPS 复测所得的水平形变资料则不仅可探求活断层走滑的趋势和幅度还可获得主压应力 的方向。
中国活断层分布简图
10.5 活断层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有活断层分布的地区建设城市和兴建重要土木工程结构时,为设防需要必须专门 对活断层进行工程地质研究。其内容主要应包括活层断的展布、活动特点和监测等 ,若伴有地震活动则应进行地震的危险性研究。对活断层进行研究,首先应调查其 展布情况(即活断层的位置、方向、长度、等),由于活断层的产生和活动与区域 地质及大地构造的关系密切,因此要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进行。活断层研究可根据 已有区域地质、航磁和重力异常资料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进行对照并作出初步判 释,进而勾划出所有可能对场地有影响的活断层。由于活断层都是控制和改造地貌 和水系格局的,因此在卫(航)片上仔细研究构造地貌和水系格局及演变形迹可以 揭示活断层(断层活动时代越新、越强烈则显示越清晰。在松散沉积物掩盖区的隐 伏活断层利用卫(航)片判释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近几十年来,国外采 用一种低阳光角航空照片用来专门判定活断层的存在,这种方法选择在一定的季节 (在早晨或傍晚)使阳光以低角度垂直断层走向,由上升盘射向下降盘,以加强活 断层断崖、三角面等的阴影效应,它对于发现位移量较小的活断层也是有效的。在 卫(航)片判释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区域性踏勘以进一步验证判释成果,一般根据活 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鉴别标志来进行,并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精细化,研 究范围应视工程建筑的要求而定(比如核电站应为以场地中心为圆心的300km半径 范围)。对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的活断层要进行详尽的研究,为确定活断层近期及 现时活动的参数(比如活动时间、错动方向与距离、错动速率与周期、等)应进行 钻探、坑探、物探和绝对年龄测定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活断层的基本特点
活断层发震所产生的地震波会对附近大范围内的土木工程结构发生影响,尤其是那 些累积有很大弹性应变能的粘滑型断层,当其锁固段或端点一旦破裂时应变能大量 释放所发生的强烈地震将会导致土木工程结构的严重损害。因此,在预测地震危险 性时必须首先研究活断层。 人们根据断层面位移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将活断层划分为倾滑断层与走滑断 层。倾滑断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逆断层和正断层。走滑断层也叫平移断层也可进一 步细分为左旋断层和右旋断层。逆断层、正断层和平移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几何 特征和运动特性不同,因此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也不同。 逆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σ1近于水平、σ3近于竖直,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小 于45°且往往呈舒缓波状。逆断层的上盘(上升盘)分支和次生断裂往往较为发育 、岩性破碎、地表变形强烈,这类断层的规模可很大(可长达数千千米)且断层带 很宽。世界上许多大的地震都是伴随逆断层错动产生的,这类逆断层有时地表变形 范围很大(比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时2×105km2面积发生变形,最大垂直上升达 12m)。 正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σ1近于竖直、σ3近于水平,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大 于45°且往往呈参差状、断层带也较宽。正断层的上盘(下降盘)分支和次生断裂 也往往较为发育、岩性破碎、地面变形强烈。由正断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较之逆断 层和平移断层要少得多且地震震级也会相对小些。
第10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问题
10.1 概述
所谓活断层(Active Fault)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 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Potentially Active Fault)。美国将活断层叫做能动断层(Capable Fault)。各国学者对目前正 在活动着的断层因有鉴别标志佐证而无争议,但对潜在活断层的判定则有不同见解 ,即对活断层活动时间的上限有不同的标准,有的将第四纪开始以来活动过的断层 都叫活断层,有的将活断层的时间上限定在晚更新世,有的则限于最近35000年( 以Cl4确定绝对年龄的可靠上限)之内,也有的认为只限于全新世之内。从工程使 用的时间尺度和断层活动资料的准确性考虑,活动时间上限不宜过长,一般工程的 使用年限为几十年,一些重大的工程设施(比如高坝、核电站、等)的使用年限在 一二百年以内,因此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不久的将来”(比如一二百年内)有无活 动的可能性。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1973年对能动断层做出了三条规定, 即断层在35000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与能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沿该断裂带 仪器记录到小震活动和多次的历史地震事件或该断裂发生过蠕动。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在USNRC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规定,即在晚第四纪有过活动, 有地面破裂的证据。日本的核电部门则强调“在最近可能发生活动”的重要性。
研究资料表明,活断层往往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续发展,并且现 时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运动。一 些活动构造带的古地震震中,总是沿活动性断裂有规律地分布的,岩性和 地貌错位反复发生、累积叠加(其中尤以走滑断层最为明显)。我国活断 层的分布主要继承了中生代和第三纪以来断裂构造的格架,在现代地应力 场的作用下,东部以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为主,西部则以走滑和逆冲走滑 断层为主。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和错动周期是目前进行地震预报的重要资料 之一。活断层的错动速率一般是通过精密测绘技术(包括精密水准、GPS、 干涉测量、等)或通过研究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及其错位量而获得的。精密 测绘技术可以精确地测定活断层不同地段的现时错动速率,对地震的预报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间的时间间隔就是活断层的 错动周期。根据错动速率的大小,一般将活断层分为AA、A、B、C、D等 五级。
活断层按错动速率的分级
10.3 活断层的鉴别标志
活断层是活动在最新地质时期内的断层,相对于老断层来讲,其在地质、地貌和水 文地质方面的特征更为清楚。人们可根据这些特征进行鉴别。 1)地质方面的鉴别标志。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 据。 2)地貌方面的鉴别标志。通常情况下,活断层的构造地貌格局清晰,其许多方面的 标志可作为鉴别依据。 3)水文地质方面的鉴别标志。活动断裂带的土石裂隙和孔隙发育使岩性的合适时沿断裂带会有泉水成 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由于活断层一般比较深大,地下水在循环交替过程中能携带 深部的某些化学成分,主要表现为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显著增加(比如氡、氦、硼 、溴、等),因此,也可根据地下水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异常探测活断层。 4)活断层的历史地震、历史地表错断鉴别标志。历史上有关地震和地表错断的记录 也是鉴别活断层的证据。 5)活断层的微震测震和地形变鉴别标志。 采用重复式精密水淮测量、GPS、干涉测量技术、等精密测量技术获得的地形变证 据可判定无震的蠕滑断层或突发的地震断层的活动性。通过区域精密测量技术所反 映的垂直形变可以探求活断层不同地段两盘相对升降活动的趋势和幅度。利用GPS 复测所得的水平形变资料则不仅可探求活断层走滑的趋势和幅度还可获得主压应力 的方向。
10.4 我国的活断层分布特点
主流观点认为,在始新世末(约38Ma前)印度板块自南南西方向与欧亚板块相碰 撞,与此同时,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又分别从北东东和南东方向向欧亚大陆 之下俯冲。板块间巨大而持续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我国现代地应力场和构造形变 。莫尔纳(P·Molnar)等人提出的一种与大陆碰撞相联系的滑线场理论,较好地 解释了我国境内现代地应力场的空间展布和活断层分布的规律性,我国的南西、 西北和华北地区地应力强度高且集中增长速率大,有较多的活断层分布。 我国活断层的分布总体来说是继承了老的断裂构造(尤其是中生代和第二三纪以 来断裂构造的格架),这些老断裂处于活动性强的现代地应力场中,有利于其继 续活动,其在活动过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发育了新的活动部位并形成新的破裂面 ,根据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向,可大致以东经105°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 以NE和NNE走向的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为主,西部则是以NW和NWW走向的走滑 和逆冲~走滑断层为主 。 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四周被一系列强烈活动的巨大逆冲断层或走滑断层所围限。 在高原内部发育有一系列NW或近EW向的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层,清楚地反映出 由于近南北向挤压造成的青藏高原内部各个块体间不均匀的侧向滑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