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案例
中国国际救援队_真棒!

2003年12月29日 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伊朗地震灾区
队员们克服了疲惫,顾不上自己的休息,怀着满 腔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刻投入到搜救幸存者的行动中。 我国国际救援队共有12只搜救犬,此次有4只随行参加 救援。
2003年12月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专 家在伊朗地震灾区进行医疗巡诊 ,正在对伤 员的伤口进行处理
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 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 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 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 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房倒屋 塌 纵横交错
呈“叠饼状” 弥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臭气
废墟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到达阿尔及利亚 之后具体表现如何? 请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并 写写自己读后的感想。
救援队抵达日本震区展开救援,历时八天七夜 。
28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在异国他乡,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非常 友好。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发生在中国人民和外 国人民之间的事情。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 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 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 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 墟下的幸存者……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 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 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 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不止,大家兴 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 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 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 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 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6.9级地震,死亡2000多人。
23日,一支救援队临危受命,紧急出动,这就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中国政府派出的由30多名富有经验的救援队员组成的地震紧急救援队,携带搜索犬以及设备、物品等,赶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协助开展搜索救援。
在国际地震灾害救援行动的行列中,首次出现了中国救援队。
整个救援行动中,参与救援的三十八支救援队总共只搜救出幸存者两名,而其中一名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出来的。
同时,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挖出四名遇难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地震救援,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任务,增进了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表明这是一支训练有素,能够战斗的队伍。
联合国官员托马斯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大加赞赏: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反应是难以想象的、超常规的。
中国国际救援队急赴尼泊尔

中国国际救援队急赴尼泊尔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9期北京时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尼泊尔强烈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研究部署紧急救援等应对措施,命令中国国际救援队待命,做好出队准备。
应尼泊尔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尼泊尔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26日凌晨5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首都机场集结完毕。
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司长赵明带队,共由62名经验丰富的搜救队员、医护队员、地震专家、技术保障人员组成,大部分队员参加过汶川、玉树、芦山、日本、海地、巴基斯坦等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具有丰富的救援经验。
救援队携带搜救、医疗等有关救援设备和6条搜救犬,搭乘民航包机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开展被压埋人员搜救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修济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总参、北京军区、38集团军、武警部队等有关领导及尼泊尔驻华大使马赫时·库马尔·马斯基,在夜色中赶到机场为队员们送行。
刘振民副部长表示,尼泊尔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
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领导人、政府和人民对尼泊尔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向尼泊尔领导人发去慰问电。
中方立即决定派遣国际救援队赴尼参与救灾,凸显了中方对中尼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中国人民对尼泊尔人民的深厚情谊。
救援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相信大家将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发扬光荣传统,早日完成救援任务,凯旋而归。
尼泊尔驻华大使马斯基代表尼政府和人民向中方表示感谢,感谢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王毅部长第一时间向尼方致电慰问,感谢中方第一时间向尼方派出救援队,这充分体现了尼中之间的患难深情,尼泊尔人民将永远记住中方的支持和帮助。
赵明领队表示,救援队一定不辜负政府和人民的嘱托,继续发挥艰苦奋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尽一切努力,为灾区人民做出贡献。
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案例

布迈尔代斯 呈“叠饼状” 纵横交错 废墟 缝隙 狂吠不止 闻名遐迩 载誉返回
2020/8/4
交口称赞 闻名遐迩
载誉返回
zǎi 记载 转载 一年半载 载
zài 运载 载客 满载而归
2020/8/4
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课文讲(2003年5月21日19时45分 ),
( 阿尔及利亚 )发生(里氏6.2级地震 ), ( 中国政府 )派出( 中国国际救援队 ) 援助他们的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8/4
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 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 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
2020/8/4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 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 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 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 下的幸存者……
2020/8/4
地震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逐渐 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 造成岩层突然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 动,这就是地震,一般也称为构造型地震。 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水库蓄水 诱发的地震和矿山陷落产生的地震等。地震 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020/8/4
2020/8/4
大雪一连下了3天,为防止大雪压塌帐篷, 2队020/8员/4 们每睡两小时就得给帐篷篷顶扫雪。
3月18日,救援队员在雪地里的炉子上煮着白米粥, 这202是0/8/4他们在日救援期间吃的唯一一顿热饭。
• 看了他们的出色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2020/8/4
国际地位
联合国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 国际救援队已经成为国际搜索救援舞台上一支 宝贵的力量”;“中国国际救援队反应速度超 常,集结迅速,印象深刻”;“通过阿尔及利 亚和伊朗两次国际救援行动,中国在国际救援 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中国在联合国人道 主义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救援队犬搜索组赴海地工作纪实

里 ,在 多个地 区开展搜救和 医疗巡诊 工作 。
午3: B左右 , J - 犬搜索组随队伍抵达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待命。
牢记使命
— —
科 学救援
掌握灾情 ,拟定搜救方案。
工做 了初步部署 ,并传达 了各级 首长的指示精 神和相 关
要求 。北京时 间 1 4日 1 2时许在飞行途 中召开 了第二次
会议 ,对在途 中收集到的灾区人员伤亡、基础 设施、社 会治安等最新情况进行 了通报 ,并明确 了任务分 工 ,制
( 搜 索组 成 员与 救 援 队 员在 现 场 分析 情况 ) 犬
: 0 救援队到达联海团总部 大楼现 1 1 日中午 , 月 3 搜救犬队在接到赴海地执行救援任务 楼。当地 时间凌晨 4 0 , 的命令后 , 在全队队员的协助下迅速开展人、犬装备和物 场。联海 团总部 大楼在 此次地震 灾害中 ,建筑 整体成粉
n
特 击u 黼 I题 稿I迥 ….
碎性倒 塌 ,无法识别建筑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 ,维和部 区域为被 困人员 的位置 ,并 向搜救队领导进行 了汇报。 队向救援队提供 了联海团总部 大楼结构草图 ,并 向救援 队详细介绍 了当时开会人员在地震发生时所处 的大概位
犬用帐篷等 2 余件犬 用物资和犬粮2 日份 , 0 0 以 废墟 中。党 中央 、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指示 中国国际 需 的犬笼、 为救援队第- B 间赶赴 -t , 救援 队 ( 以下称 “ 救援队 ” 迅速赶赴海地灾 区,开展救 及犬用急救药品数十种准备完毕 , ) 与此同时 , 名 3 援 。救援 队抵达海地后连续奋战 6 多个8, - 成功搜救 灾区并顺利完成救援任务提供 了有力保障。 0 'I, E t , 出中国 8名遇难人员 的遗体和包括 联合国驻海地高级 官 犬搜索组队员迅速 了解灾情信息 ,并召开 了小组会议 ,针
白衣英雄——中国国际救援队印尼灾区救援纪实

白衣英雄——中国国际救援队印尼灾区救援纪实
吴敏;陈天平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发生8.7 级巨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多个国家遭受地震海啸的严重袭击。
印度尼西亚最为严重,班达亚齐经历了人间炼狱,死亡、饥饿、疾病的威胁笼罩着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29日,应印度尼西亚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出了由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为总领队,医疗救护人员、地震和搜救专家共 35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印度尼西亚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按国际惯例,重大灾害发生后3-5天内的国际救援重点是搜救,5-10天是医疗。
中国国际救援队此次赴印尼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医疗救助。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吴敏;陈天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印尼发生6.4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灾区 [J], 崔秋文;赵勇
2.中国卫生救援队赴印尼海啸灾区工作纪实 [J], 赵桂敏
3.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海啸灾区中的医疗紧急救援工作 [J], 李向晖;郑静晨;王洁;彭碧波;刘爱兵;程纪群
4.由武警总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圆满完成赴印尼救援任务——医疗队在印尼执行救援任务剪影 [J],
5.中国国际救援队野战医院在印尼日惹地震中实施救援 [J], 彭碧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来自中国的天使——中国国际救援队武警总医院医疗分队印尼地震救灾记实

他 们 已经连 续 四 天没 有休 息 了 , 身体极 度 疲惫 , 加上 高温 天 气, 力消耗 非 常大 。但 体
小 时没 有 睡 觉 了 , 世 科 主 任 、 员 刘 庆 侯 队 在 救援 前 刚 刚执行 完另 外 一项 特殊 任 务 ,
助 和 支持 , 他认 为 中 国救 援 队将 为灾 区的 救 灾工 作发挥 重要 的 作用 。
这 是 正式 开诊 的第 一天 , 大量 的 伤 员 被 送 到 中 国移 动 医院 。 由 于天 气异 常 炎 热 ,加 上 当地 医疗卫 生条 件 严 重 匮乏 , 大
10次烟灰 , 5 炽热的熔 岩流顺 着 火山壁 向下 流, 有科 学 家警 告称 , 火山顶部 形成 的 圆形 熔岩结构 有可 能会坍 塌 ,从 而喷发 出数 百
万立方米 的火山石和 岩浆 。
的挑 战 。 中国驻 印尼 大使 兰立 俊参 加 了升 旗仪 式 并慰 问全 体队 员。上 午 1 0点左 右 , 印度 尼 西 亚 苏西 洛 总 统在 考 察 灾 区 的途 中会 见 了救援 队领 导 。苏西洛 总统 感谢 中
国政 府 和 人 民 对 印尼 受 灾人 民 予 以 的 帮
人 的张 永 青 医生 听 到 一 阵 急促 的脚 步 声 和 紧迫的 呼喊 声 ,赶 快 跑步 上 前 查看 , 只 见 老人 躺在 担 架 上 , 身青 紫 , 全 呼吸 急促 , 神 志 不 清 , 血 压 只 有 5/0 m g 重 度 测 03m H ,
祝福 你们 ”
粘 在 身上 , 极不舒 服 。谁也 没有 料到 , 次 这 救援 在 高温下展 开 工作 竞 然是救 援 队 自出
队以来遇到 的最 大困难。 救援 队连 夜赶 往 这次地 震 受 灾最为惨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英勇事迹,培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到救援队员的无私奉献和高尚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学生通过对救援队员的赞美和敬佩,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
2.对于学生的作文,我采用星级评价法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进步和闪光点,给予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行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救援队员的英勇事迹。接着,我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救援队员有什么印象?他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救援队员的敬佩之情。在互动交流中,我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全球多次自然灾害中,不畏艰险,舍己救人,展现出中国救援队员的英勇无畏和高尚品质。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在情景模拟环节,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救援队员,模拟救援现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救援队员的艰辛和勇敢,激发他们对救援队员的敬佩之情。
(二)问题导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案例
【教材简析】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本文由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富有浓厚的现代气息。
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
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
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本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以求达到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
流。
本设计还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
【预设目标】
知识目标:
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
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一、导入
课件:倒塌弥漫腐烂臭气搜索缝隙废墟(指名读)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四川省发生的两次大地震中,不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抵御灾难,而且各国都派出了救援队。
事实上,在国际惯例中,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发生灾难,各国都会派出专业救援队帮助受灾地区,我们中国也有一只这样的专业救援队伍,你们想了解他吗?
请大家翻开课本117页,自读资料袋内容,夸夸中国国际救援队。
学生汇报
是啊,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抓住语文教育资源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以本课生词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词语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读)
检查:
(1)检查词语(出示课件)
阿尔及利亚布迈尔代斯闻名遐迩交口称赞载誉返回这些字音你能读准吗?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想提醒你们,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概括时要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这五个要素。
试着用上这几个词语。
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圆满完成任务,载誉返回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
这句话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获得的赞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勾画出相关语句。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
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啊,争分夺秒是救援的关键)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说说你勾画这句话的原因。
自己试着练习读一读这段话,怎样能读出救援队员的认真细心?
让我们在读中品味客观、朴实的语言,先自己试着练一练。
(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队员的细心)(搜救好艰难!)
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挽救更多垂危的生命,救援队员分秒必争,竭尽全力的工作着,请看——(课件:救援场面)把刚才看到的救援场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说一说。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课件:句子)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除了气温高,还有什么困难?(余震、疲劳、饥饿……)
顶着34摄氏度的高温,厚厚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了,但这挡不住队员们搜救的步伐,有的队员——学生接读
一小时,两小时,十小时,时间分分秒秒的过去了,队员们仍然不知疲倦的奋战在救援一线,有的队员——
队员们为什么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呢?(板书:不怕困难)
是啊,我们的队员不论国家地区,不论肤色语言,此时此刻在他们心里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高于一切。
我们不得不说——齐读课题【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
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体会其他情感做了铺垫。
】
(二)感受搜救犬“真棒”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它又有怎样不凡的表现呢?
假如你就是那个被救的小男孩,当你苏醒后,得知被救的经过,想对搜救队员说什么,写几句话。
指名汇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这不仅仅是小男孩的心声,这更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心声——
【通过划、读、说、想让学生多感官、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对课
文的理解,学生的兴趣得以维持,效果比机械练读要好。
】
四、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件)为什么当我们遇到灾难时,各国救援队能派出救援队帮助我们?国与国之间交往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互助友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五、体会文章语言特色
这篇通讯将故事的结果放在文章开头,(课件)比较一下两种写法哪种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
六、布置作业(课件)
1.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身上发生的更多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
2.把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话写下来。
【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
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到图书馆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的更多知识等等。
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
通过以下几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课堂读书氛围。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品读升情。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再次默读,体会课文中描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语句,品读感悟。
整个课堂,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三、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
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
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即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因此,“以读为本,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设计中追求的目标。
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
以上设计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的略读课文基本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