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税收发展史

(完整版)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一、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概括地说,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影响的前提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社会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历史上,私有制先于国家形成,但对税收而言,是同时存在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产生。

可以说,税收是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

(二)税收产生的历史过程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

一般认为,贡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

到商代,贡逐渐演变为助法。

助法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

到周代,助法又演变为彻法。

所谓彻法,就是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量交纳给王室,即“民耗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都是对土地收获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下,地租和赋税的某些特征,从税收起源的角度看,它们是税收的原始形式,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

春秋时期,鲁国适应土地私有制发展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成熟时期。

春秋之前,没有土地私有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时期,在公田以外开垦私田增加收入,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即“履亩十取一也。

“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

除上述农业赋税外,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商业手工业的赋税。

商业和手工业在商代已经有所发展,但当时还没有征收赋税,即所谓“市廛而不税,并讥而不征。

”到了周代,为适应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

我国税收征管‎法的演变历程‎一、建国初期税务‎体制及其机构‎的设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到1‎957年是我‎国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共设‎14种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包括营业税和‎所得税两部分‎)、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所、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

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

”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和财‎政部召开首届‎全国税务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席兼‎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在会上作‎了报告。

11月2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复函财政‎部,同意成立税务‎总局。

二、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的‎演变及特点1、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建国初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到1‎957年是我‎国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清理旧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为特征‎的复合税制。

大跃进时期(1958 — 1965年):1958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共设9个税种‎,即工商统一税‎、工商所得税、盐税、屠宰税、利息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文化娱乐税和‎牲畜交易税。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1.田赋:夏商周时期,贡、助、彻是田赋制度的初始形式,春秋战国时期,
军赋成为田赋的重要形式。

秦汉时期,军赋逐渐与田赋结合,以田定赋。

隋唐两税法以后,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逐渐被以土地为本的赋税制度所代替。

2.户调制:西汉时期,为避免口赋的征发,开始实行户调制。

3.营田租:东晋和南朝时期,开始推行营田租。

4.两税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租庸调制无
法维持,政府改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我国古代税制史上的重大转折。

5.宋代的“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发展更加迅速,两税法
逐渐变为丁税、地税,两税法之名已名不符实。

6.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是古代田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进步。

7.摊丁入亩:清初继续实行明代的一条鞭法,但到康熙末年,随着人口剧烈
增长,丁税无法征收,就实行了摊丁入亩。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

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税制的历史演变始于古代农业社会。

在古代中国,税收主要包括地租和人头税。

地租是指土地被公共机构征收的一种费用,人头税是指按照人口数量收取的一种税费。

在中国的早期,税制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支持政府的开支。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税制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在唐朝时期(618-907),税制逐渐进一步完善,政府以均田制为基础,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征收地租。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的税项,如酒税、挑秀税、车船税等。

这些税收对于当时的政府而言,是保障其财政收入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宋朝的兴起(960-1279),税制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在宋代,税制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实施了新的税种,如门税、簿税、身钱粮、粮税等。

此外,税收机构也逐渐地形成了,建立了由税官管理的徭役系统,以及由税务官员主导的税收征收和管理体系。

在明清时期(1368-1911),中国税制的变化可以用“严管寛纳”四个字来概括。

明朝时期,税制逐渐走向严格管制,税种日益增多,并且税率也大幅上升。

这一时期的税制强调征税的效率和监管力度,并且实施了严格的税务考核和缴税制度。

为了整顿税制、加强税收管理,明朝实施了长达180年的头税制度。

到了清朝时期,税制进一步寛容了起来。

清朝开始推行“流征法”并且实行良种优税的政策,鼓励农民多种多收,以便提高财政收入。

税率相对较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较小。

同时,清朝还实行了官田制度和漕运制度,这对清朝的国家税收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税制的改革逐渐得到加强。

20世纪初,中国实行了以关税和地产税为主的税制,而后又陆续实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现代税制。

198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强税收改革,陆续实行了从销售税制度转向营业税制度、从农业税制转向现代产业税制、从税务锁制逐渐转向税收征收等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总体来说,中国税制从简单到复杂、从严格到寛容、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古代税法的历史演进

中国古代税法的历史演进

中国古代税法的历史演进
中国古代税法的历史演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化的过程,从商代至清朝,税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松散到严密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回答你的问题的关键事件和数据:
1. 商代时期,中国的税制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等原因,征税方式主要是以人头税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税收,例如盐、铁、酒的专营税等。

2.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征税方式逐渐由人头税转向田赋和货币税。

这个时期,国家开始出现专门的管理部门,如“大宛司”、“仓司”等,管理货币和农产品。

3. 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税制逐渐趋于成熟。

秦朝采取均田制,对各户征收田赋;汉朝则开始征收商业税、关税、车船税、土地使用权税等多种税种,税收收入大幅增加。

4.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税制进一步完善,税种多样化,例如盐、铁、酒、茶、烟、糖、榷场等专营税,以及田赋、兵粮、车船、马匹、佃租、工役等税种。

税收收入继续增加,达到了中国古代税收的高峰。

5. 宋元时期,税收收入呈下降趋势。

这个时期,遗传领地制度逐渐形成,国家收入主要来自土地赋税和钦差大臣领地的租金,而专营税收入逐渐减少。

6. 明清时期,税制逐渐趋于复杂和繁琐。

明朝时期,采取“科舉貢獻法”和“地稅法”相结合的方式征收税收;清朝时期,实行“三税”制度,即户口税、田地税和工商税,同时还有海关税、银行印花税等。

以上是一些可能有助于回答你的问题的事件和数据,希望能够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税务法发展历程概括

税务法发展历程概括

税务法发展历程概括
税务法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阶段:古代王朝出现了税制,如中国的封建王朝实施的赋税制度,欧洲封建主义国家的封建税制等。

2. 近代阶段:18世纪工业革命后,国家经济规模的迅速增长
导致税收需求增加,出现了现代税收制度的初步形成。

此期间,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发动了民主革命,税法开始从君主专制时期的封建税制转向以征收能力为基础的等级制度。

3. 现代阶段:20世纪初,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经
济一体化的加深,促进了税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各国开始建立相对完备的税法体系,并积极进行税制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4. 当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
税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各国税务法的发展趋势包括强化禁税原则、加强税收透明度、优化税收结构、完善税收征管机制等。

同时,国际税务合作也变得更加重要,以解决跨国税源分配和避税问题。

总的来说,税务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建到现代、由国内到国际的过程,旨在适应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并确保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税收主要是以徭役和物品形式存在。

夏代开始实行“田租”,即农民按照土地面积上缴税粮。

商代则实行“贡租”,即以贡品的形式纳税。

周代则逐渐形成了“九州制”,将国土划分为九个州,实行地方分权,税收也逐渐分散到各州。

同时,周代实行了“井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个人承包耕作,这也为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秦始皇时期,实行“均田制”和“三公九卿制”,同时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标准,税收也进一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制度。

汉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和商税两种形式。

其中商税包括关税、市税、银税等。

同时,汉代还实行了“钱谷法”,即农民可以用钱替代部分纳税粮食。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唐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地税和兵役三种形式。

地税是对土地的直接征收,兵役则是军役和徭役的形式。

宋代时期,税收形式逐渐多样化。

除了田租、地税和兵役外,还有“坊税”、“户税”、“关税”、“市舶税”等形式。

特别是“坊税”和“户税”,使税收更加精准,便于监管和征收。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税收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田赋”、“户税”、“商税”、“工税”、“烟酒税”等。

其中,“户税”和“田赋”是主要税种,同时还有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征税对象的“商税”。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这些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1.古代王朝时期:最早的税收形式是田赋,也就是国家征收土地收益
的一种方式。

秦朝时期实行过九品中正制,按照地位和职业的不同划分纳
税人等级。

汉朝时期出现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税收这时主
要通过田赋统一征收。

2.中世纪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赋役制度,即向农民征收服役
和物品的一种税收方式。

隋唐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封建地主土地税和差役
制度也引入了明朝。

同时,市场经济开始发展,商税成为重要的税收形式。

3.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税收制度也进行了。


朝采取了领地税制,即对一些领地征收一定的税收。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
土产税,兵员粮饷等税收形式。

4.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税收制度的现代化。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土地税令》,建立了土地税制度,并逐
步建立了资本税、营业税、关税等税种。

中国税收发展史的特点:
1.政治和经济相结合: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往往是政治和经济相结合
的产物。

通过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既可以让王朝统治者维持政权,又可以
建立国家的财政收入。

3.多样性:中国税收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
和特点。

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税收制度呈现出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税收发展简史
税收早在我国的夏代就有出现,那个时候称之为“贡”,是将国家的土地按官爵大小分封给各级奴隶主贵族,让他们再转分给农民耕种,以用于“制禄”和“制赋”。

农民耕种官家土地,应上缴粮食的标准规定为十取其一,即“民耕五十亩,贡五亩”。

据悟空财税了解,到了商代,称之为“助”,指种私田所有者必须种一定比例的公田,公田的所有收获归王室。

到了周朝,“助”又演变成“彻”,“彻”是“贡”和“助”的结合,即耕种者可以选择“贡”还是“助”。

到了春秋时期,实行“初税亩”,即不在区分公田和私田,采取“履亩而税”,标志着我国的税收从雏形阶段进入了人成熟时期。

悟空财税介绍,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的税收制度发展,唐朝初期建立“租庸调制”,“租”是指田租,“庸”指劳役税,“调”指上交部分土地所得。

公元780年,唐德宗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制”,即一律按财产、人丁确定等级,进行夏秋两次征税,之后一直沿用,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即将田赋与徭役合二为一,按亩缴纳。

1840鸦片战争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商业税厘金出现,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

民国时期,我国全面引进西方近代税收制度,逐渐建立起了两套税收体系:中央税和地方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逐步走向完善,1994年推行分税制,使得增值税成为第一主税体。

至此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一次
税制改革。

据悟空财税查询得知,2001年以后,中国继续完善税制,分别在2001年,结合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开征车辆购置税。

2003年,国务院公布新的关税条例,自2004年起施行。

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取消牧业税和屠宰税,对过去征收农业特产农业税的烟叶产品改征烟叶税。

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3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

200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过去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起施行。

从2006年到2009年,国务院先后将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为车船税,自2007年起施行;修改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将对内征收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改为内外统一征收,分别自2007年和2008年起施行;取消城市房地产税,将对内征收的房产税改为内外统一征收,自2009年起施行。

2008年,国务院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初步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结合成品油税费改革调整消费税,自2009年起施行。

此外,悟空财税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调整原油、天然气、煤炭、盐、大理石、铜矿石和磷矿石等若干类资源产品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并且船舶吨税重新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取消了筵席税,不再提及开征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

至此中国的税制更加简化规范、简洁、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