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导游基础知识》3-1中国民族民俗概述课件

“说一说”“民族”的概念和“民俗”的含义
民族的概念:人们怎在样历学史习上“形成中的国一民个族有民共俗同”语?言、共 中 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 国
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也可指处于不同社会 民
发展阶段的人们共同体。
族
民
民俗的含义:即民间风俗。一般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 俗 成的社会习俗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形成的习俗叫 概 “俗”。具体内容包括服饰、饮食、居住、生产、交通 况
况
广西壮族
自治区
“看一看”民族分布图
请分析:我国 民族分布的格
怎样学习“中国民族民俗”?
局如何?
中 国
民
族
民
俗
概
况
民族分布呈现以汉族为主题,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 局。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市云南省。
“看一看”人口分布图
怎样学习“中国民族民俗”?
中
国
民
族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民 俗
概
况
请思考:
我国人口分布格
局如何?
导游“民俗”用多少?
请浏览“云南民俗风情游”接待任务表,分析“在
导游工作中,需要怎用样到学哪习些“民族中民国俗民知族识民”俗? ”?
中
国
产品名称 云南民俗风情5晚6日游
民
族
简要行程 杭州-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楚雄-昆明-杭州
民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最集中的省份,本线路
“看一看”民族分布图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怎样学习“中国民族源自俗”?中国民
藏族
畲族
族
民
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民族民俗(汉族篇) 考点汇总整理

化的土壤中植根发展、广为传布。
2.民俗
1.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鱼肉、蔬菜为副食;
2.1.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食为主;
2.2.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
2.3.其他的粮食作物如玉米、高粱、谷类、薯类等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
饮食 区主食的组成部分。
2018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民族民俗 考点汇总整理
中国民族民俗--我国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况(2018 考试大纲要求了解)
1.中国的民族:狭义上的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
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 定的共同体,如汉族。
2.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的总称,按民族人口多少依次排列为汉族、壮族、满族、回 族等。根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1%,其他 55 个民族 的总人口只占 8.49%。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2.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独步世界。
1.北方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主要代表,黄土高原上是错落有致的窑洞,南
方以天井式瓦房居多,闽赣粤地区的客家人则是居住大围楼,另有徽派
中国民族民俗--汉族(2018 考试大 纲要求熟悉)
居民
建筑、江南水乡居民、上海石库门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2.长期以来,对汉族居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风
生活
历史上,汉族是典型的以家庭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民族,形成了悠久 的农耕文化。汉族聚居的全国广大地区,资源众多,物产丰饶。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时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语言文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民族民俗(汉族)参考资料PPT共55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 民族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民族民俗(汉族)讲课稿

1、民俗的概念:
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 的传承性事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 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民俗的类型:
经济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
3、民俗的特性: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 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四大特性。
过年的程序
按传统,我国每年阴历正月初元旦为“年 禧”,通称“春节”。这是全民性的盛大传 统节日。春节期间,按习俗,一般有祭神、 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访亲友,游览先坛庙 迹,进行娱乐,改善生活等活动。具体内容 有:腊八、扫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 元旦、祭财神、开市、"人日"、顺星等。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是汉族传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民族 民俗(汉族)
第一节 民族民俗概况
一、民族民俗的概况:
(一)民族
1、狭义的民族: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广义的民族:
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 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
门神的传说 :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 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 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 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 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 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 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 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的一些旧式 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两员雄赳赳的战将, 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 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秦 叔宝。
全国导游证考试导游基础重点(DOC)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业1.最早的旅游形式是外出经商旅行,产生的时间是原始社会末期2.近代旅游是指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段时间的旅游3.近代旅游产生的标志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参加了一次禁酒大会的团体旅游,人数有570人之多4.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是喷气式客机的诞生5.旅游的本质属性是由旅游目的决定的基本属性有消费、休闲、社会属性6.旅游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不超一年)、综合性7.旅游资源的特征:可观赏性、区域性、自在性、不可转移性、时代性、民族性8.按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9.旅游业的特征:经济性、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涉外性、劳动密集性10.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①旅游市场将进一步细分②旅游观光逐渐让位于度假旅游③旅游方式将更灵活多变④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更强⑤老年旅游市场不断扩大⑥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⑦区域旅游仍将继续盛行11.海外来华旅游市场包括:外国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绝大部分)12.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1.37亿人次。
出境旅游将排名世界第四位,出境游人数将达1亿人次13.世界旅游组织WTO——总部西班牙马德里,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全世界最大的民间性国际旅游组织之一14.旅游主体是指游客15.国内旅游者停留的最长时间我国规定在6个月以内,无国籍限制16.放暑假到风光秀丽的地方去放松一下属于休闲度假17.现代旅游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是:缓和、发展占主导的国际环境促动18.托马斯库克的家乡是:莱斯特19.春秋战国时,文人士大夫周游列国进行政治游说属于宦游20.游客可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2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旅游市场的客体是:可交换的旅游产品22.2007年我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的第一大国际旅游客源国是德国、俄罗斯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1.天子之称始于西周2.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给予评定褒贬、贬斥、哀矜的称号,始于西周,如文、纯、武3.庙号始于商代,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奉祀以提庙室的名号,如太祖、太宗4.尊号始于武唐后,年号始于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元年”,陵号始于西汉5.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6.皇后所生侄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格”7.官吏制度的发展:夏商: 巫史制 设太师、太保、太傅“三公” 西周、春秋: 公卿制 战国、秦、西汉:丞相制 汉武帝到明初: 尚书制 明清: 内阁制古代官制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秦汉。
导游 导游基础知识——4民族民俗

第四章民族民俗民族概念。
狭义: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
广义: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
民俗特点。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与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与布播性。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等。
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第一节汉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一春节(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也过春节)二清明节(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等也过清明节)清明前两天为寒食节,所以人们常合称为清明寒食节。
三端午节(蒙古、回、藏、布依、苗、彝、壮也过端午节)到清代时,钟馗为端午之神四中秋节(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也过中秋节)第二节福建少数民族及民俗福建有54个少数民族,其中畲族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1畲族。
全省有畲族人口37。
5万主要聚居在连江、罗源、蕉城、霞浦、福安、福鼎、古田,其余分布在上杭、漳浦、安溪、仙游等地。
全省有17个畲族乡:连江小仓,罗源霍口,蕉城金涵,霞浦盐田、水门、崇儒,福安坂中、康厝、穆云,福鼎硖门,永安青水,宁化治平,上杭官庄、庐丰,龙海隆教,漳浦赤岭、湖西。
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大都杂散于山区或半山区的汉族村落中。
畲族自称山客,山哈,三哈(雷蓝钟三姓。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称苗夷。
1956年正式批准了畲族这一名称。
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
主要文学形式是山歌——《高皇歌》(又称《盘瓠歌》《盘古歌》)。
保存着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盘瓠,盘瓠传说被绘成画像,称为祖图。
过去住房部分是草寮,毛竹为架,编竹为篱。
新中国后为木构瓦房,一般为方形,屋顶呈金字塔状,一厅堂,前后两间,左右厢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民族民俗(汉族)

(二)民俗
1、民俗的概念:
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 的传承性事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 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民俗的类型:
经济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
3、民俗的特性: 4、民俗的内容: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 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四大特性。 经济民俗(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和交易等) 社会民俗(家族和亲族、乡里及都市社会、人生礼仪等) 精神民俗(信仰、迷信、巫术、宗教、禁忌、道德等) 游艺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文化娱乐、民间杂艺等)
人日,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
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 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 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 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 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 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顺星,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
中 国 民族民俗
第一节 民族民俗概况
一、民族民俗的概况:
(一)民族
1、狭义的民族: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 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 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广义的民族:
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 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
一、汉族概况
第二节 汉 族
(一)汉族溯源
汉族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初期,有将近 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世界上文明 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汉族的先民是古代的 华夏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华夏族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汉朝时,华夏族成为统 一多民族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开始称为 汉族,并沿袭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第四章考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第4章中国的民族与风俗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
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
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
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
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故称为少数民族。
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
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
密、西北疏的格局。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
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
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
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
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类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
精品文档资料,适用于企业管理从业者,供大家参考,提高大家的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