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明朝的灭亡。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以及农民起义等情况,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清朝的建立和早期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有一定掌握。

但对于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缺乏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象现象中看到本质问题,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清朝的建立和早期发展。

2.教学难点: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课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等。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析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单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明朝的灭亡。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中原。

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的基本过程,知道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

2.明朝末帝崇祯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统治,李自成起义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合作讨论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历史小说《李自成》。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明朝的祖训,一部分人敬重明朝的骨气,一部分人对明朝怀有愤恨,认为明朝的统治最为黑暗。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朝的灭亡》。

二、预习检查1.说出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满洲是什么时候兴起的?三、学习任务一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及明末农民起义,着重介绍了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发展过程、口号、结果及影响; 还从侧面介绍了清军入关,清朝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③明朝灭亡的影响及启示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二、内容分析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朽,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识读地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明确明朝灭亡和满洲兴起的时间线。

唯物史观: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思考和认识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和分析史料,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李自成起义能迅速发展的史实。

历史解释:合理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清兵入关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家国情怀:认识到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统治危机的出现,反映明朝的没落,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始。

——(明代)黄宗羲。

有明一朝,自扒皮始,至扒皮终,可谓始终不变!——鲁迅我读《明史》最生气,明朝除了太祖、成祖两个搞的比较好外,其余都不好,尽做坏事! ——毛泽东在我看来,自称日月双悬的'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沉闷的朝代。

——易中天(二)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教师活动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学生活动认识政治腐朽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朝已走向没落。

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教师活动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赋税苛重,直接原因是陕北连年灾荒。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

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一)背景(原因)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

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面对灾荒,官府崔征如故。

(二)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等历史事件,阐述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紧凑,通过插图、资料卡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明朝灭亡的历史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和过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课堂和教材,对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掌握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教学内容清晰、生动。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正常运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明朝灭亡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李自成起义和清军入关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具体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技能目标:了解闯王起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吗?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明朝的灭亡》;
二、动荡的社会与闯王起义:
师:课件出示闯王起义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闯王起义对明朝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清军入关:
师:课件出示努尔哈赤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军为何会入关?清军入关对明末的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问题,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相关知识,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理解明朝灭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

4.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

3.历史资料:准备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灭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流程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环节流程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分)
导入新课回顾朱元璋为巩固统治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
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师生共用
预习新知导学稿“自主预习”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
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8´
生6´,师2´
讲解新课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史料和图片,让学
生自己归纳总结明朝中后期的社会
状况
10´
生7´,师5´
讲解新课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找出并概况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知识
点;思考并讲解合作探究题;并延伸
思考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
到哪些启示?
13´
生8´师5´
讲解新课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总结后金政权的建立和皇太极的主要
活动。


生3´,师2´
练习时间完成导学稿的课后习题学生自主完成

生用
合计
生29´,师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