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二
孟子二章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注释
(29)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1)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32)发:被任用。 (33)举:被举荐。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bi),同“弼”,辅佐。 4、忍,同“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文言文简析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 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 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 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 不了的。
文言文注释
5、畔,通“叛”,叛变。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注释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 拂(fú),拂逆,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通“韧”,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 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20)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发,这里指有所作为。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

高二文言文苏武传课文原文及翻译1.原文篇一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XX,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文言文二则译文翻译

一、原文:
昔者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庄王曰:“昔者楚灵王好细腰,非独后宫多饿死,诸侯有因之以政者,诸侯皆饥,莫之敢非,今吾亦欲好细腰,其可乎?”对曰:“昔者楚灵王好细腰,其朝臣皆节食,以求合王意,是以王意得而国政荒废。
今王欲好细腰,愿王勿效楚灵王,宜节俭以养士,士得其养,国乃可治。
”
译文:
古时候,楚灵王喜欢细腰身段,宫中因此多有饿死之人。
庄王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不仅后宫中饿死的人多,诸侯国中也有因这风气而荒废政事的情况,诸侯们都陷入饥荒,没有人敢非议。
如今我也想喜欢细腰,这样做可行吗?”回答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朝中的臣子们都节食以求迎合王的喜好,因此王的喜好得以满足而国政却荒废了。
现在大王想要喜欢细腰,希望大王不要效仿楚灵王,应该节俭养士,士人得到养育,国家才能得到治理。
”
二、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忌: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忌的是好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戒忌的是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忌的是贪得无厌。
”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划事情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诚实可信?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
文言文100篇翻译

文言文翻译(1-10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古代文言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二则加翻译

【第一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言学者当以道为师,不论贵贱、贤愚,皆可为我师。
人之所以为学者,在于求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是以学者当以道为宗,以师为友,师道之传,得以久远。
翻译:【第一则】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终究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固然在我之前,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跟从道理的,哪里在乎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的高低、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第二则】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这句话是说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师,不论贵贱、贤愚,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人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追求道理。
道理并不远离人,人为了追求道理而远离别人,就不能称之为追求道理。
因此,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根本,以老师为朋友,老师传授的道理,才能够流传久远。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考中)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的考试,考生在各自所在的州、府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署(代理、暂任)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布衣)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
),令老仆艺(种植)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买)肉二斤矣!”都御史鄢[yān] 懋 [mào]卿行(巡视)部过,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甚薄(简陋),抗言(高声直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恼怒、发怒)甚,然素(一向,平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很久),陆光祖为(担任)文选(官名,文官的铨选),擢(选拔)瑞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主事。
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
整个王朝统治的年代)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专心)斋醮(zhāi jiào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
)。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吉祥的征兆。
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礼官辄(就)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掷,扔))之地,顾(回头看)左右(近臣,侍从)曰:“趣(赶快、急促)执(抓)之,无使得遁(逃)!”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触动、触犯)忤(违反、抵触)当死,市(买)一棺,诀(辞别、告别)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遣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的样子)。
少顷(一会儿;片刻)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叹息),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究(追究)主使者。
帝初崩,外庭(外朝。
对皇宫内(内廷)而言)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被任用),设酒馔(酒食)款(款待)之。
必修二文言文及翻译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
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
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凶恶起来。
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山六中高三语文导学案
时间2012.12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课题文言文翻译(二)课型复习课编号201201032
学习目标1.在翻译中增强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的意识。
2.在练习中学习文言文翻译译词成句的几种方法。
3.养成良好的文言文翻译习惯。
重难点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意识的强化和译词成句方法的学习。
一. 预习:
【语段一】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①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
①
②
【语段二】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③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④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
③
④
预习反馈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1
二. 反馈:
梳理探究
请记下你从这些翻译中得到的有关翻译的注意点:
课堂训练
【语段三】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①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②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①
②
【语段四】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③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④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⑤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③
④
⑤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2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乞丐便对他表示同情。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乞丐叹息道:“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同情我的。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吃饭(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
【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
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你的妾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家大概会以为你吝啬,况且这样又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我因此不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的。
”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①,辐②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①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车,指大车,战时也可以用作战车。
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车上的部件。
【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地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塌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没什么用处。
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并向众人夸耀。
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像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之后,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那是欺骗自己,没有理睬。
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破车抵御敌寇。
车子坏掉了,大败,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学习的人所要担心的也是这点。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
何为“天簌之音”?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嘈杂,还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