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传记

合集下载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篇一:名人传记素材 1.李政道的生活方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物理演算。

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有时甚至拔掉家里的电话线,专心于物理推演。

现在,他每天仍要“生产”出几十页手稿。

仅2006年一年,他就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研究的都是理论物理界的前沿问题,如黑洞、暗物质、中微子等。

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周光召评价道:“耄耋(màodié)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

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如此科学成果,在科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 李政道说他的生活中没多少娱乐,但“我没觉得什么苦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2.做一只优秀的兔子——朱德庸台湾漫画家朱德庸凭借《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红遍了亚洲。

少有人知的是,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美术训练,也不是什么高材生,相反,未成名前的朱德庸还是许多人眼里注定要失败的人。

从读幼儿园起,朱德庸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课堂上老师让默写生字,他永远写不对笔画;老师让背乘法口诀,他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住??为此,老师经常将他撵出教室罚站。

在上学的十多年里,朱德庸不断地转学、插班、留校察看,甚至连上补习班都惨遭劝退。

朱德庸的父母为他伤透了脑筋。

有段时间,朱德庸认为自己非常笨。

后来才懂得,那不是笨,而是学习障碍。

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多种类型的,他天生就对图形敏感,而对数字迟钝。

因此,他只有在画画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朱德庸开始观察生活和各种各样的人,并试着将不同的人物脸谱画下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漫画公开发表了,这更鼓舞了他。

当《双响炮》红遍台湾时,朱德庸已声名斐然。

朱德庸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

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 3.李大钊善待“糟糠之妻” 李大钊幼年时父母双亡,靠祖父抚养。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生平简介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

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

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

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

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

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

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

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

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

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

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

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

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

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李大钊等这样一批思想界的前驱,而传播开来的。

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而且文字热情洋溢、从其内容来看也有些不够恰当的地方,但它们却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一九一九年初,在李大钊所发表的一批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着比较深刻的阐述。

例如,他发表的《大亚细主义和新亚细主义》(一九一九年二月),指出日本侵略者所提出的“大亚细亚主义”是“并吞中国主义的隐语”,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并说:“这‘大亚细亚主义’不是平和的主义,是侵略的主义;不是民族自决主义,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国主义。

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反对帝国主义,应该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样的阐述问题。

再如,他在《战后之妇人问题》(一九一九年二月)中,谈的虽然是妇女问题,但明确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推翻剥削制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同年五月,《新青年》出版了由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

他在这一期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是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曾连载两期。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如果说,李在一九一八年的几篇论十月革命的文章,还只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的话,那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开始系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标志了。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出版的《每周评论》,在其“名著”栏中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共产党人》后面属于纲领的一段。

这一段的译文虽然比较生硬,但却是《共产党宣言》中极重要的一段,因为它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原(译)文写道:“劳工革命的第一步,我们所最希望的,就是把无产阶级高举起来,放他们在统治的地位,以图Democracy的战争的胜利。

中国李大钊的六则经典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中国李大钊的六则经典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中国李大钊的六则经典故事中国李大钊的六则经典故事四岁认字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

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

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

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

开始,每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后来发展到一二十个字。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和《》了。

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

(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专心学习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

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

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

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

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

可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

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

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让孩子们劳动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

李大钊对儿子和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

要是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

”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大钊的生平简介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物,他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人际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兵荒马乱充满战争的环境中,造就他宁死不屈坚强的性格,导致他对战争的抵抗,总是以忧国忧民的心怀去治理国家,抗议战争的爆发,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从小认真学习从天津学校渡海去日本京东学习政治学,那时的他就已经开始关心国家未来的发展了。

李大钊回国以后的他把自己所闻所见一点一点的付出给国家,积极筹备新文化运动,只是想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一些新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封建和不足。

这场运动让国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也算是成功了一半。

在很多人的鼓励之下李大钊不断的宣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他不断地努力之下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忙,有许多的人在他的背后默默的支持,帮助着他。

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新革命运动的战争打响了,爆发那么多新的文化革命,真正有效的是他为党献身的那年,38岁的他在刑场上毅然决然的走上刑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改变旧时的风俗习惯。

他说的一句‘我的死是因为反动派,代表着共产主义的灭亡,共产党万岁’然后就去世了。

他的死是伟大的共产党主义新的诞生,不是说有的死重于泰山,他的死也是不断鞭策人们取得胜利的动力。

李大钊的事迹说到李大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个伟大的人士,小时候我们学习语文课文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读了更多的历史对他的事迹有所崇拜,了解的更加清楚,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李大钊生于河北省,自己从小就努力学习,长大后拷进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自己也是学习政治学,加上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学习了经济学。

后来又去日本学习,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自己编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红遍中国,因为这成为中国出名的爱国人士。

学生作品_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与积累表

学生作品_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与积累表

08学年高二级传记选修之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与积累表
班别:二(2)班座号:40 姓名:陈思静(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08学年高二级传记选修之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与积累表班别:二(1)班座号:36 姓名:阮丽兵(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08学年高二级传记选修之人物传记阅读评价与积累表
班别:二(2)班座号:39 姓名:王贞贞(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班别:二(1)班座号:10 姓名:关肖媚(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班别:二(2 )班座号:13 姓名:赖群英(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班别:二()班座号:姓名:
(人物类别:政治思想文艺文学体育科学其他)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

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1920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

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先驱之李大钊
学院:信息学院班级:信A1022 姓名:朱攀顺学号:32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李大钊的父母早亡,是靠祖父李如珍一手抚养,长大成人的,
即“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抚养成人。

”李大钊的祖父李如珍,字怀瑾,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逝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他抚养李大钊达18年之久,对李大钊幼年时期性格的形成、兴趣与摄取知识方式,以及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初步确立等给予了重要影响。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李大钊在这个时期改用“钊”(勉励之意)作自己的名字,以及他后来的学识与文章表明他在学习上是十分勤奋刻苦的。

入校后第二年(即1908年),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荆天棘地寄蜉蝣,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沈沈梦里度春秋。

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恨,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泪洒西风独依楼。

悲凉的诗篇诉说了李大钊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遗憾。

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筑声剑影楼”。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此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
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作为最早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人。

他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