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鲁滨逊漂流记》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坚韧、自立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了解鲁滨逊的经历。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勇敢、坚韧、自立等品质。
4.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students further analyze RobinsonCrusoe's character, emphasizing his bravery,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面对困境,要勇敢面对,自强不息。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勇敢、坚韧、自立的文学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等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难点: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流落到了荒岛上,没有电,没有食物,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他将怎样在荒岛上生活下去呢?让我们走进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看一看鲁滨逊是怎样在荒岛上生活的。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生字:惧凄寞宴霉籍聊乏栅控贷剔袭覆3.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笛福。
(2)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3)了解什么是梗概。
(大略的情节。
节选是小说中节选的部分,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而梗概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写)(4)读了梗概,谁能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个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5)梗概中介绍了他遇险后,在岛上都做了些什么?(简略地说,两三个字:动词+名词:搬物品、搭帐篷、打猎、捕鱼、养山羊、种麦子、救野人、救船长、回英国)(6)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会是什么?(写他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他怎样想方设法克服的)三、阅读梗概,了解内容1.默读梗概。
思考,鲁滨逊面对着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指名学生回答。
(先说困难,再说方法)2.想一想,除了面临物质生活上的苦难,他还面对着什么困难?(孤独)3.面对困难,鲁滨逊是怎样做的?读梗概第4-7自然段。
4.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凄凉”等46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识记,如“惧、凄、栅、控、稍”这类是左右结构的字,“寂寞、恐惧、凄凉”这类是心理活动的形容词。
本课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学生读正确,“畜养”的“畜”读xù,“圈养”的“圈”读juàn,“处境”的“处”读chǔ”。
2.阅读理解文中梗概部分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了鲁滨逊流落荒岛、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默读的形式来阅读课文。
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感受鲁滨逊的处境,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境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课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 目标 1.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2.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 重点 1.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 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 1.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八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教案

八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教案引言:《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孤独求生的经典小说。
在这个故事中,鲁滨逊展现了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我们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这些主题,从而启发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和成长。
一、培养探索精神鲁滨逊在孤岛上面临各种生存挑战,他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1. 探索生存技能: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学习搭建简易避难所、制作简单工具等技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制定求生计划:要求学生在一个虚构的荒岛环境中制定求生计划,包括寻找食物、建造住所等,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困难的勇气。
二、激发创造力鲁滨逊在孤岛上通过创造和改良工具,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 设计岛上庇护所:要求学生设计一种合理的庇护所,考虑到环境条件和资源限制,培养他们设计和创造的能力。
2. 改良工具:组织学生改良普通工具,让它们更适应岛上的环境。
例如,改良捕鱼工具,使其更易于捕捞食物。
三、鼓励团队合作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他后来接纳了星期五并与他合作。
通过以下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 小组生存挑战: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进行模拟岛屿生存挑战。
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合作解决问题。
2. 演绎角色:要求学生扮演鲁滨逊和星期五的角色进行小剧场演出。
通过演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优势。
四、启发勇于面对困难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从未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启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1. 承受压力: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压力下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坚持和逆境应对能力。
2. 分享个人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成长,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成长为更强大的个体。
结语:通过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鲁滨逊在荒岛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生存问题。
2.学习作丹尼尔·笛福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特点。
3.分析鲁滨逊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
4.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5.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面对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对名著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现了勇敢、坚韧和智慧等品质。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困难时的启示和勇气。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实际应用,以及他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存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后,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对鲁滨逊形象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很容易将鲁滨逊的勇敢、坚韧看作是天生具备的品质,而忽略了他成长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逐步成长。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感受冒险小说的精彩,认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语言运用:学习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思维能力:通过文本对比阅读,感受人物特点。
审美创造:品味精彩的故事情节,领略外国文学的奇妙和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
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
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节选。
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关注创作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作家丹尼尔·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面对严酷的环境,他很快克服了悲观情绪,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遇救返回故园。
【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3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4.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5.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写作品梗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学会写作品梗概,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在课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1.教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外名著。
这些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读过的外国名著?2.课前,谁读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答。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指名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这部小说的内容和作者的简介。
5.简介作者及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梗概的兴趣。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它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是用哪几种方式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找出难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分享这些词语的意思,再交流汇报。
(3)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阅读原著,你们对鲁滨逊有了哪些了解?(鲁滨逊是一个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
)课文是如何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分成了梗概和节选两部分。
)3.出示阅读提示,小组交流讨论:出示:(1)鲁滨逊在这个小岛上是怎样活下去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三、品读梗概部分,体会人物特点1.了解什么是梗概。
(课件出示)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
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
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
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
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1)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先快速地浏览一下。
(2)小组交流、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梗概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并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二十八年后,他救了一名遭到水手叛变的船长,船长带着他和“星期五”回到了英国。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插上树枝作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
3.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4.总结“梗概”部分的内容:(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重点部分是写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叙述,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5.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写梗概的方法。
(1)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小组中,及时指导。
(2)指名答,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写作品的梗概,首先,整理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其次,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最后,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研读了“梗概”部分,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其实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非常精彩。
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节选”部分。
二、研读精彩部分,体会精彩之处1.请大家浏览“节选”部分的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鲁滨逊在绝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指名答。
3.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4.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坏处”和“好处”,一起来读一读。
请男同学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这样一个表格,让鲁滨逊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1)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2)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它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
鲁滨逊是怎样想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想法。
(3)出示,齐读: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4)教师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鲁滨逊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做斗争的信心。
(5)结合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从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他仍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从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人生的问题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从他与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从岛上物资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从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热情地投入实在的生活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5.除了鲁滨逊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1)预设一:学生可能谈到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如: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2)预设二: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理活动过程像做商业簿记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6.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教师小结: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7.快速浏览课文中节选的片段,思考:在表达上,节选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节选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8.教师小结: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的见闻,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缩小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
以“我”的视角详尽地描写鲁滨逊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使人读来趣味盎然。
9.教师总结:不少名著,之所以被人们喜欢,是因为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不少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还因为其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逊的思想活动对照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兴趣,阅读原著1.从鲁滨逊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给我们什么启发?2.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联系实际谈一谈。
3.同桌交流,指名答。
4.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节选”片段部分,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在“梗概”部分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5.学生交流,指名答。
6.教师总结:鲁滨逊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做好准备。
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不仅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句。
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