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苏通大桥

苏通大桥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路线全长33.21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辅桥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 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苏通大桥.创造四项世界之最一、最大主跨(斜拉桥):苏通大桥主跨径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桥面采用预制混凝土钢箱梁,采用节短线和预制悬拼装施工技术。

桥塔施工流程分为68个节段,每个节段为4.5m,施工顺序为下塔柱施工、下横梁施工、中塔柱施工、交汇段施工、钢锚箱安装和上塔柱施工。

施工采用液压爬模系统施工,上部混凝土内安装有钢锚箱,把承重的斜拉索牢靠的固定在桥塔上。

钢锚箱总共有30节。

桥塔的混凝土采用的是C50高强度混凝土。

三、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

钢护筒搭设施工平台,所用的护筒直径为2.5至2.85m,壁厚25mm的钻孔桩钢护筒,打入地下后搭建施工平台。

钻孔灌注桩施工:将护筒打入既定位置后,钻机下钻,于此同时不断灌注泥浆护壁并循环,将桩内的沉渣排除,到达设计标高后,提出钻孔并清孔,然后分节下放钢筋笼,在中间插入一根粗导管至底,最后浇筑混凝土。

四、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苏通大桥主桥索塔及上部结构关键施工技术-钢箱梁斜拉桥

苏通大桥主桥索塔及上部结构关键施工技术-钢箱梁斜拉桥
5、主要结构特点
Ø 塔高; Ø 钢箱梁宽且重; Ø 斜拉索长且重; Ø 单悬臂施工长度大。
6、自然条件特点
Ø 水深、流急、江面宽阔; Ø 大风天气多; Ø 航运繁忙。
中交二航
这些特点要求必须采取 相应的关键施工技术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二、索塔施工及控制技术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钢箱梁安装[3]
1.3 钢箱梁施工关键技术
中交二航
中跨合龙 施工期悬臂钢箱梁抗风及振动控制 索塔区塔梁临时连接 边跨合龙 临时存梁支架防船撞和临时墩水下防冲刷 大块梁段吊装及调位 钢箱梁制造和安装施工监控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4 各类钢箱梁安装要点[1]
中交二航
1.4.1 辅助跨、边跨大块梁段安装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1、钢箱梁安装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1、钢箱梁安装[1]
1.1 钢箱梁分类及相关参数
➢ 钢箱梁分为17种类型, 141个梁段;
➢ 标准节段16m、边跨 尾索区标准节段12m;
➢ 标准梁段最大起吊重 量约450t;钢箱梁全 宽41m。
梁高:4.0m
3.4施工期索塔和塔吊的抗风和振动控制[4] 中交二航
■ 索塔施工期间的减振措施
Ø 振动对索塔施工及塔吊操作性不存在较大影响。 Ø 振动频率低,采用主动质量阻尼器并不能有效抑振。
所以索塔及塔吊未采用减振措施
SUTONG BRIDGE-苏通大桥
中交二航
三、上部结构施工及控制技术
1、钢箱梁安装 2、斜拉索安装 3、控制与监测
中交二航
3.3 索塔几何线形监测和控制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简介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地理位置和意义: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设工程情况: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l、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 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

=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 4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X 48.1米,列世界第一。

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2、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3、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

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

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苏通大桥主4#墩超大群桩基础施工技术(二航)共55页文档

苏通大桥主4#墩超大群桩基础施工技术(二航)共55页文档

1 概述1.1 工程概况苏(州)-(南)通大桥是中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距长江入海口 108km。

由北接线、跨江大桥、南接线组成,双向高速 6 车道。

其 8146m 的跨江大桥为北引桥、主桥、南引桥组合。

主桥为 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m 的七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该桥的设计和施工将创造 4 项世界纪录,是中国向世界建桥最高水平的一次搏击。

北主塔基础(主 4#墩)采用高桩承台结构。

桩基由 131 根直径 2.80~2.50m、长117.60m 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见图 1。

该桩基的成功实施,已创造了世界桥梁最大的群桩基础。

1.2 施工的自然条件1) 地质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第四纪地层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基岩埋深在 270~280 m 之间。

桥位区全新统颗粒较细,沉积时间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上更新统以沙土为主,性质较好,其中 6-1,8-1 层岩性以含砾中粗沙为主,厚度大,分布较稳定;中更新统分布稳定,性质好。

主要地质分布特征参数及指标分别见表 1、表 2。

主桥北塔墩基础地质情况表表1地 层编 号岩土名称状态层底标高 (m)全 1-3 新 1-3统 1-3 Q4 1-3细砂 粉砂 细砂 粉砂中密 中密 中密 密实-36.7 -45.9 -54.7 -57.25-1中砂密实-64.2上 5-1 更 5-2 新 统 6-1 Q3 6-26-1粗砂 细砂 粗砂 细砂 中砂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 密实-71.5 -74.2 -78.2 -80.6 -87.2推荐承载力 (kpa)170 140 180 150 400 500 250 450 300 420极限摩阻力 (kpa)45 35 45 40 60 100 50 80 55 60标贯击数20 15 25 42 >50 47 36 >50 >50 >50第1页7细砂密实-94.2300558-1粗砂密实-98.35001008-2粗砂密实-104.7300508-2粗砂密实-115.2300558-3 亚粘土软塑-118.3270508-1粗砂密实-122.25001008-2粉砂密实-125.2220508-1粗砂密实-129.0500100主桥北辅助墩基础地质情况表42 >50 >50 >50 >50 >50 >50 >50表2地编 层号1-1岩土名称亚砂土状态软塑全 3-1粉砂中密新4亚粘土软塑统 4 粉砂夹亚砂土 中密Q44亚砂土夹粉砂 软塑4亚砂土流塑5-1中砂密实5-2细砂密实6-1粉砂密实6-1砾砂密实上7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更8-1中砂密实新 8-1中砂密实8-2细砂密实统8-2砾砂密实Q3 8-28-1细砂 粗砂软塑 密实8-1细砂密实8-1粗砂密实8-1细砂密实各类土层对钻孔施工的影响层底标高 (m)-17.70 -29.90 -46.70 -50.20 -54.50 -61.30 -66.50 -73.60 -78.60 -84.70 -87.00 -91.80 -93.70 -103.20 -107.70 -111.30 -117.20 -121.00 -123.70 -129.70 -130.90推荐承载力 (kpa)100 110 110 120 120 110 400 250 180 500 300 500 420 450 300 550 300 500 300 500 300极限摩阻力 (kpa)35 35 35 40 40 35 60 50 45 100 55 100 60 60 50 100 55 100 55 100 55标贯击数8 16.6 12 31 39 14.6 50 29 31 50 46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第2页粉细砂土层对钻孔泥浆的影响和破坏较大,松散的粉细砂土层还很容易导致塌孔; 密实的中粗砾砂对钻孔桩施工影响最大,在砾砂中钻进,容易导致泥浆泄漏,钻进速度 变慢,在土层交替变化处,因土层软硬不一,差异较大,更容易导致钻孔倾斜,也是容 易钻杆断裂的土层,在施工中引起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必要的施工措施保证了钻孔施 工的顺利;亚粘土层容易引起糊钻和蹩钻现象,在钻具和钻头的排碴能力及设备配置上 有针对性,加快了钻孔成桩速度,在腐质性亚粘土中钻进极易造成缩孔、缩径、塌孔等 现象的发生,在此土层中钻进时,加大了泥浆水头作用高度和保证了泥浆性能指标,防 止了一切钻孔事故的发生。

苏通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通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通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项目背景1.1 项目简介1.2 历史沿革1.3 全球大桥建设概况第二部分市场分析2.1 交通需求分析2.2 经济发展分析2.3 社会影响分析第三部分技术可行性分析3.1 大桥建设技术分析3.2 工程建设安全性分析3.3 资金投入及预期收益分析第四部分环境影响评价4.1 生态环境保护4.2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4.3 水域保护措施第五部分风险评估5.1 技术风险分析5.2 市场风险评估5.3 政策风险预警第一部分项目背景1.1 项目简介苏通大桥项目是中国江苏省与上海市之间的一座跨江大桥工程,连接了苏州市吴中区与上海市嘉定区两地。

该大桥总长约32.5公里,是目前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1.2 历史沿革苏通大桥项目最初于1997年提出规划,经过多年的论证与磋商,最终于2005年正式立项。

2008年开始施工,历经10年的建设,于2018年竣工并通车。

1.3 全球大桥建设概况全球范围内,大桥工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大桥工程已成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许多大桥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形象,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2.1 交通需求分析苏通大桥连接了苏州与上海两大城市,为当地居民与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苏通大桥的建成,大大缓解了两地之间的交通压力,对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2.2 经济发展分析苏通大桥的建成,为苏州与上海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两地之间的货物运输更加便捷,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完成货物的运输,以及更高效地开展业务。

同时,大桥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2.3 社会影响分析苏通大桥的建成对当地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桥不仅加强了苏州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更为两地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与生活选择。

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案例苏通大桥

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案例苏通大桥

大型工程综合集成管理案例苏通大桥苏通大桥是中国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之间的一座跨越苏州江的大型跨海大桥,桥长32.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和铁路两用跨海大桥。

该大桥于2003年11月开工,于2024年6月30日竣工通车,是中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第二座大跨径跨海高速公铁两用桥梁。

苏通大桥的综合集成管理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管理措施,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以下是苏通大桥综合集成管理的一些具体案例:1.风险管理:苏通大桥跨越江河,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如江流水位变化、强风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影响,工程团队进行了详细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比如,在预测到高风天气的情况下,工程团队会暂停施工,确保安全。

2.项目管理:苏通大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包括公路和铁路两个部分,涉及多个工种、多个队伍的协同合作。

为了确保项目进展顺利,需要有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团队采用了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包括进度控制、资源分配和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功能,确保项目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协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质量管理:苏通大桥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要求极高。

工程团队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查、材料测试和施工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

4.成本管理:苏通大桥是一项巨额的工程投资,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

工程团队采用了高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成本估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精细的成本计划和控制,使工程能够在规定的预算内完成。

5.团队合作:苏通大桥的建设涉及多个相关方的合作,包括政府部门、设计院、施工队等。

为了确保各方的协同合作,工程团队组织了多个协调会议,定期沟通项目进展和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团队还注重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各方的合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总之,苏通大桥的综合集成管理涵盖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不仅保证了工程的按期完成,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大桥简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简介全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地理位置和意义: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设工程情况: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l、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其中主桥长约1088米)。

=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0. 4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77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X 48.1米,列世界第一。

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2、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3、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

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

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同济大学共同承担一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通过验收

同济大学共同承担一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通过验收

向科技 部 申请列 为 国家 “ 十一 五 ” 科技 攻关 课题 。
本 次会 议标 志 着苏 通大 桥科 技攻 关课 题研 究 工
作 正式 启动 。
日前 沙尘 来袭 , 国家 大剧 院戴 上 “ 帽 子 ” 国 黄 。
家 大剧 院书记 关抗 战说 , 膜之 后 并不 意 味 着 国家 揭 大 剧 院会 “ 尘 不染 ” 他表 示 , 一 。 因为 国家 大剧 院 的
目负责人 员 等有关 问题 , 是一次 创新 科技 攻关 管理 、 发扬 民主 、 聚智慧的 会议 。 凝

兰等 国 的赠 款及 新 技 术 , 过 整 合 资 源 完成 了工程 通 示 范 并获得 行业 部 门 的 专项 拨 款 , 小 城 镇 交 通 道 从 路、 给水排水 系统 、 气供 给系 统 、 力 系统 、 燃 热 信息 流
20 0 6年 3月 2 日, 通 大 桥 建 设 指 挥 部 在 南 8 苏
同济 大 学 共 同承 担 一 国家 重 点 攻 关 课 题 通 过验 收
近 日, 由同济 大学 等 四家单 位共 同承担 , 国家 重
点 攻关 课题 “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建 设关 键 技 术 研 究 ” 小 完 成 鉴定 并顺 利通 过科 技部 的验 收 。 该课题 2 0 0 3年 由科 技 部 正 式 立 项 , 由重 庆 大 学 、 安大 学 、 长 同济 大 学 、 国市 政 工 程 华 北 设 计研 中 究 院共 同承担 , 设 5项 子课 题 。课 题 组 先 后 组 织 下 3 1 专 家参 与攻关 , 过 国际 合作 引进 了英 国 、 3名 通 荷
( 自江 苏省 交通厅 网 ) 摘
整 体工 程 尚未完 全 竣 工 , 以整 个 建筑 的 自洁功 能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斜拉桥

为了满足较高的通航要求,经 多方案比选,确定主桥采用主
4.8万吨驳船队

跨1088米的钢箱梁斜拉桥方案。
抗震标准:1000年/2500年
重现期
工 程 概 况
索塔基础
索塔基础采用131根直径2.8/2.5 米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
桩长约120米。承台平面尺寸为
113.75×48.1米。

分别向两侧顶推60mm、70mm 合龙口两端高差1mm 顶底口最大焊缝宽度误差2mm
力尺寸控制,确保了控制精度。
苏通大桥工程照片
谢谢!
10001000
为有效改善主塔及其基础在 研究采用了静力限位和动力 阻尼组合的结构体系。
不利地质条件下的受力状态,

静力方面:研究了飘浮体系、竖向支撑体 系、弹性约束体系和塔梁固结体系等多种 结构体系 动力方面:研究了弹性约束、液压缓冲器 和粘滞阻尼器

关键技术问题
结体系
技术参数
分类 名称 力与速度函数 速度指数 动力 阻尼 参数 阻尼系数C(kN/(m/s)0.4) 最大反应速度(m/s) 阻尼力(kN) 地震反应位移(mm) 最大间隙(mm) 静力限位力(kN) 静力 限位 参数 限位刚度(MN/m) 限位位移量(mm) 阻尼限位装置 F=C*VΑ 0.4 3750 0.58 3025 ±290 ±750 9870 100 100
研发了相应的具有额定行 程(刚性限位)功能的动
力阻尼系统,并应用于苏
通大桥塔梁间。
温度变形速度
温度变形最大阻力(kN) 阻尼系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安全 系数 限位系统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安全 系数 阻尼器水平转动(度)
10小时
<3025×5%=15 1 2 1.5 2
关键技术问题
特大群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1/2 主桥索塔群桩基础离心试验模 型
主梁的安装精度。
关键技术问题
上部结构施工控制与构件安装技术
为保证施工过程抗风安全,减少双悬臂长度,设置了临 时墩;辅助跨、边跨区主梁采用墩旁托架大型浮吊大块 件吊装;标准梁段采用分离式桥面双吊机吊装 。
关键技术问题
上部结构施工控制与构件安装技术
中跨合龙精度:
中跨合龙采用了塔梁间辅助顶 推工艺 ,真正做到了构件无应
在高塔形态控制方面,采用了
基于“追踪棱镜”的施工控制
技术,实现了全天候放样,提 高了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
-40 -30-40 -30 -20 -10 0 -10 -20 控制 北塔实测 南塔 值 实测 轴向偏差( mm)值 值
索塔控制精度轴线偏位小于10mm, 垂直度小于1/42000。
关键技术问题
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
袁 洪
2015 年07 月27日
工 程 概 况
上海市
苏通大桥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入海口;地处江苏省东 部,连接苏州、南通两市;是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 程 概 况
北引桥
主桥 2088m
辅桥 923m
南引桥 1650m
3485m

桥型:七跨双塔双索面钢箱 桥宽:六车道,宽34.5米 通航:5万吨集装箱货轮, 设计基本风速:38.9米/秒
桩顶荷载(kN)
0 30000 60000 90000
室内群桩模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桩顶位移(mm)
注浆前 注浆后
静载试验 注浆前后 桩顶荷载位移曲线
为减少超大群桩基础的群桩效应,研究优化了桩的平面布置、
131 根长120m的群桩基础,桩-土共同作用特性 选用了变高度哑铃型承台结构;为提高基础的强度和承载力,
研究应用了钢-混组合变截面桩结构,并采用了桩底压浆技术。
关键技术问题
特大群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为避免桩和塔柱受到船舶的直接撞击而损伤, 并考虑减轻结构自重,封底混凝土和承台均采
用了变厚度结构。
关键技术
特大群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施工方面,通过采用起始平台实现了钢护筒兼作施工平台,节省了工
程材料。施工承台用的6000吨重的钢套箱,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 整体平稳下放。
关键技术问题
300m高索塔设计与施工技术
拉索在塔上锚固采用了内置式钢锚箱结构,通过数值 模拟、静载试验、剪力钉试验,揭示了索力在钢锚箱 和索塔混凝土间的传递和分配情况。
关键技术问题
300m高索塔设计与施工技术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 0
高度(m)
工 程 概 况
索塔
索塔采用倒Y形钢筋混凝土 结构;拉索在塔柱上的锚固
采用内嵌式钢锚箱结构。
工 程 概 况
主梁
加劲梁采用扁平流线形 钢箱结构,梁高4米, 梁宽41米。
工 程 概 况
斜拉索
斜拉索由直径7毫
米1770兆帕的高性 能镀锌钢丝制成, 并采取了耐久性构 造措施,最长斜拉 索约580米、重约 60吨。
。 。 。 。 。 。 。
拉弯组合试验模型
工 程 概 况
主要建设条件
气象:6级以上风力平
均每年达179天。
主 墩 地 质 透 视 图
地质:覆盖层厚约300
米,地基承载能力较弱。
水文:江面宽约6公里,
最大水深35米,最大流
通航:桥区通航密度大,船
型复杂,大吨位船舶多。
速4.47米/秒。
工 程 概 况
抗风性能研究
在风洞中再现了拉索风雨激 振现象,验证了拉索表面形 态的抗风雨振作用。
关键技术问题
上部结构施工控制与构件安装技术
斜拉桥施工控制框图
上部结构施工控制采用了全过 程几何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
预测和精确控制索、梁等构件
的三维无应力结构形态,充分 利用现代制造技术和计算技术, 有效屏蔽了环境干扰,确保了
抗风性能研究
抗风性能研究方面,通过风洞试验方法对成桥状 态、主梁最大单悬臂和双悬臂状态、裸塔状态进 行了研究。
关键技术问题
抗风性能研究
采用数值风洞对塔 柱和梁不同方向和 角度进行了风阻系 数研究。
BV,Wind axis
2.5
BDz,Body Z axis BDx,Body X axis
不同角 度的塔
CV,CDx,CDz
2.0
1.5
1.0
0.5
0.0
-0.5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钢箱梁
yaw angle (deg)
关键技术问题
抗风性能研究
开展了1:13.5大比例高雷诺数主梁节段 模型试验,深入研究论证了检查车轨道 和导流板设置方案的可靠性。
关键技术问题
工程进程
工程于2003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6 月主跨正式合龙;2008年5月通车营运。
关键技术问题
结构体系
苏通大桥主桥结构体 系
1000 1000 00 辅 00 辅 过
3000 00
阻尼 器
1088000
3000 00
渡 助 助 墩 墩 墩
00 辅 00 过 辅 助 助 渡 墩 墩 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