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的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王昭君的一生历史故事

王昭君的一生历史故事

王昭君的一生历史故事王昭君,又被称为王美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戏剧性,成为了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我们今天就来讲述一下王昭君的一生历史故事。

王昭君生于西汉时期,她是个相貌出众的女子,容貌美丽动人,眉目清秀,身材窈窕。

她从小聪明伶俐,才艺出众,深得父母的宠爱。

然而,直到王昭君十三岁时,她的人生轨迹才发生了巨大转变。

当时,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处于敌对状态。

因为王昭君的容貌出众,娇艳无比,被当时的汉武帝选中,作为和亲使者与匈奴联姻,以缓解双方的敌对关系。

于是,未满十四岁的王昭君被派往匈奴部落,成为了匈奴王子和多尔衮的妻子。

王昭君进入匈奴部落后,为了适应新环境,她不断学习匈奴民俗与文化,尽力融入匈奴社会。

她懂得以柔克刚,以温暖拥抱热情。

她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很快就获得了匈奴人的喜爱和尊重。

然而,命运却再次给了王昭君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在匈奴部落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匈奴汗王死后,无数王子争夺王位,内乱不断。

其中,王昭君嫁给的多尔衮也被其他王子看为眼中钉。

为了避免多尔衮被杀,王昭君决定离开匈奴,回到中原。

回到中原后,王昭君选择成为民间艺人,以歌舞传授儿女知识、瑶琴吹奏、书法等技能,并把自己的故事传颂出去,让大家了解匈奴的文化风情。

她的美丽和才艺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精英们的广泛赞赏,成为了一代传奇。

然而,王昭君的传奇人生并没有停止。

汉成帝在得知了王昭君的传奇经历之后,深深被她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品质所吸引,决定封她为昭君助主。

此后,王昭君在皇帝面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仅被封为昭君皇后,还被封为玉碗公主。

王昭君的聪明与智慧使得她在政治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她协助汉成帝处理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汉成帝深深爱戴王昭君,他曾经说过:“王昭君是我心中最为美丽的女人。

”然而,王昭君的一生并没有走完所有的荣光与幸福。

后来,王昭君与汉成帝的感情出现了变故。

汉成帝被阉宦们唆使,误信谗言,对王昭君起疑,甚至将她软禁。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她是西汉时期的人物。

相传,王昭君原本是西域丝绸之路上一个贫穷的家庭的女儿,因为她的美貌而被当时的汉武帝看中,并被选为宫中的宠妃。

在宫廷中,王昭君被封为昭君,尊为皇后,享受着最高的荣耀和财富。

然而,尽管她在宫廷中地位崇高,但她始终无法忘记她的家乡和亲人。

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昭君请求汉武帝让她回到自己的家乡。

汉武帝同意了她的请求,并于前104年派遣了一支由几十个随从组成的使臣队伍护送王昭君回西域。

这支使臣队伍长达一年时间的艰苦旅程,终于抵达了西域。

然而,王昭君的父母早已经去世,家乡变得陌生而荒凉。

王昭君终日思念家乡的生活,悲伤万分。

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昭君决定将自己的短命换取家乡的丰收和民众的幸福。

据说,当王昭君预感到自己生命将不久时,她以泪水浸湿了一块织布的线,将其送回中原。

返回中原后,这块线被称为王母线,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辟邪驱瘟,人们一直将其荣耀地保存至今。

王昭君以自己的美丽和牺牲精神而被世人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

她的故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关于美丽、忠诚、家国情怀以及牺牲等主题,她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位重要的文化象征之一。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姓王,单名一个“嫱”(音qiáng),“昭君”是她的字,南郡(今天的湖北省)人。

王嫱女士本是良家妇女,假使没有后来的故事,原本应该自然长大,嫁人,生孩子,然后死去,像一棵小草一样,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

故事偏偏就发生了,王昭君女士就因此出名。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

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

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

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即位,就是汉元帝。

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

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

公元前33 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

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

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是四个美人里最有民族大义的一位,是我国历史上传奇的美女子,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昭君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昭君的故事王昭君的母亲怀她的时候年岁已高,传说她母亲曾入庙求签,当晚便梦见一轮明月投入她的怀中,因此王昭君便有皓月之称,集月色之柔美,便出落的如此美丽。

“沉鱼落雁”中“落雁”之称便是形容王昭君的,传说王昭君随同单于呼韩邪出塞那天,百姓围在街道两边,就为一睹昭君容颜,皆感叹美人即将远离故土伴随年老的单于,甚是可惜。

前往匈奴之路,黄沙滚滚,昭君见中原离自己越来越远,便心生哀伤之情,难以平复,便拿出琵琶,抚琴而奏,一曲《出塞》甚是悲壮。

此时南非的大雁听到此乐,看到奏乐之人如此美貌,一时之间忘记挥动翅膀,掉落下来。

也有传说王昭君原是仙女,她来匈奴就是为了平定内乱,昭君和呼韩邪到河边,却见飞沙走石,狂风怒作,昭君抚琴一把顿时白云缭绕,万物复苏,青山绿水皆复苏,甚是生机勃勃。

而且昭君所到之处,均人畜两旺,生机不断,草木复苏,牛羊成群,一派蓬勃之象。

故便有昭君墓为“青冢”之说,一片荒凉的匈奴之地,唯昭君墓一片在冬日依旧绿意葱葱。

王昭君和番是什么故事王昭君也为王嫱,本来是汉元帝后宫不被宠幸的妃子,后为汉朝公主出塞和亲,换来了两个民族长达数十年的和平。

王昭君所嫁之人是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当时呼韩邪为匈奴单于时,匈奴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整顿内部的时候,呼韩邪被他的哥哥大败,便将部队迁往长城外。

与中原靠近的呼韩邪便向汉朝投递称臣之书,以表称臣之意,年年向汉朝进贡,曾经三次进皇宫请好。

于是有一次呼韩邪表明娶汉人之女为妻,以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汉元帝对和平相处的模式很满意,于是想着哪个公主相嫁或王公贵族之女出塞和亲,但是塞外乃是荒凉之地,无人愿意,便只能问王昭君等后宫之人。

王昭君知道后表明愿意出塞和亲,而呼韩邪见昭君之美貌,认为汉元帝很是重视他们这次和亲,便许下诺言,不再犯中原,于是王昭君便随呼韩邪回到匈奴之地,且呼韩邪在汉朝的援军帮助下控制了整个匈奴。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王昭君,史书上的一个传奇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王昭君,名字虽然不是很响亮,但是她的故事却让人们铭记于心。

王昭君,原名王美人,生于汉武帝时期,她是汉武帝的宠妃,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曾祖母。

王昭君出身于一个世家大族,她聪慧美丽,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汉武帝为了巩固与匈奴的和平,决定将王昭君嫁给匈奴的单于。

据史书记载,王昭君在嫁给匈奴的单于后,一直怀念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她在匈奴的生活并不如意,每日思念着汉朝的亲人和故乡。

她在异国他乡,寂寞孤独,但她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她渴望回到汉朝。

在匈奴的生活中,王昭君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族人,她努力学习匈奴语言和文化,也努力争取匈奴人的信任。

她在匈奴的生活中历经了许多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最终,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终于得到了机会,成功逃回了汉朝。

她在回到汉朝后,一直生活在宫廷中,过着安逸的生活。

但是,她内心深处仍然念念不忘匈奴的人民和风土。

她对匈奴的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王昭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可能会经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怀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昭君的一生虽然传奇,但她的故事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王昭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传奇,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她的坎坷经历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王昭君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女子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

王昭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怀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王昭君历史故事

王昭君历史故事

王昭君历史故事王昭君,古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王昭君是西汉时期汉宣帝刘询的皇后,她出生于匈奴王宫,是匈奴单于的女儿。

在当时,匈奴和汉朝交战不断,为了维护两国的和平,汉宣帝决定和匈奴联姻,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去匈奴,提亲求婚。

匈奴单于答应了汉朝的联姻请求,但他却没有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汉宣帝,而是将王昭君的表妹嫁给了汉宣帝,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刘骜的皇后。

王昭君年幼时被送到了长安,成为了汉宣帝的宠妃。

她聪明美丽,深受汉宣帝的宠爱。

在宫廷中,她以温柔贤淑、聪慧美丽著称,深受后宫嫔妃的喜爱,备受宠爱。

然而,王昭君并不快乐,她常常怀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对异国的生活感到孤独和无助。

后来,匈奴单于又派使者前来长安,要求汉朝派遣王昭君回到匈奴。

汉宣帝为了维护两国的和平,不得已同意了匈奴的要求。

王昭君被迫离开了长安,回到了匈奴的王宫。

在匈奴王宫,王昭君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但她却始终无法适应匈奴的风俗和生活方式,心中对汉朝的思念日益加深。

在匈奴期间,王昭君结识了匈奴王的儿子霍去病。

霍去病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对王昭君一见钟情,决心要将她带回汉朝。

在霍去病的帮助下,王昭君终于得以重返长安。

汉宣帝得知了王昭君的遭遇后,对她更加宠爱有加,让她成为了自己的皇后。

王昭君成为了汉宣帝的皇后后,她秉持着宽容、仁慈的品德,深受百姓的爱戴。

她关心民生,积极参与政务,为汉宣帝的治国理政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她和汉宣帝一起努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王昭君的一生并不长久,她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她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不朽的经典。

王昭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遭遇和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她的美丽和智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精神,都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敬仰。

她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

王昭君有哪些故事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是四个美人里最有民族大义的一位,是我国历史上传奇的美女子,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王昭君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昭君的母亲怀她的时候年岁已高,传说她母亲曾入庙求签,当晚便梦见一轮明月投入她的怀中,因此王昭君便有皓月之称,集月色之柔美,便出落的如此美丽。

“沉鱼落雁”中“落雁”之称便是形容王昭君的,传说王昭君随同单于呼韩邪出塞那天,百姓围在街道两边,就为一睹昭君容颜,皆感叹美人即将远离故土伴随年老的单于,甚是可惜。

前往匈奴之路,黄沙滚滚,昭君见中原离自己越来越远,便心生哀伤之情,难以平复,便拿出琵琶,抚琴而奏,一曲《出塞》甚是悲壮。

此时南非的大雁听到此乐,看到奏乐之人如此美貌,一时之间忘记挥动翅膀,掉落下来。

也有传说王昭君原是仙女,她来匈奴就是为了平定内乱,昭君和呼韩邪到河边,却见飞沙走石,狂风怒作,昭君抚琴一把顿时白云缭绕,万物复苏,青山绿水皆复苏,甚是生机勃勃。

而且昭君所到之处,均人畜两旺,生机不断,草木复苏,牛羊成群,一派蓬勃之象。

故便有昭君墓为“青冢”之说,一片荒凉的匈奴之地,唯昭君墓一片在冬日依旧绿意葱葱。

王昭君和番是什么故事王昭君也为王嫱,本来是汉元帝后宫不被宠幸的妃子,后为汉朝公主出塞和亲,换来了两个民族长达数十年的和平。

王昭君所嫁之人是匈奴的单于呼韩邪,当时呼韩邪为匈奴单于时,匈奴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整顿内部的时候,呼韩邪被他的哥哥大败,便将部队迁往长城外。

与中原靠近的呼韩邪便向汉朝投递称臣之书,以表称臣之意,年年向汉朝进贡,曾经三次进皇宫请好。

于是有一次呼韩邪表明娶汉人之女为妻,以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汉元帝对和平相处的模式很满意,于是想着哪个公主相嫁或王公贵族之女出塞和亲,但是塞外乃是荒凉之地,无人愿意,便只能问王昭君等后宫之人。

王昭君知道后表明愿意出塞和亲,而呼韩邪见昭君之美貌,认为汉元帝很是重视他们这次和亲,便许下诺言,不再犯中原,于是王昭君便随呼韩邪回到匈奴之地,且呼韩邪在汉朝的援军帮助下控制了整个匈奴。

王昭君的历史典故

王昭君的历史典故

王昭君的历史典故王昭君的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昭君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昭君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大美女杨玉环、貂蝉、西施、王昭君,而这几位美女自古就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四个人也是环肥燕瘦,各有所长,她们有的风姿绰约博得君王的比翼双飞;有的沉鱼落雁美得不可方物;有的精通乐曲,人美歌甜,舞姿曼妙。

王昭君是她们中的一个,不算论姿色、才艺不算最好的,论气节不输于其他三人。

貌美如花身姿摇曳的一个弱女子怎么能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去拯救一个国家摆脱窘境,又怎么肯在如诗如画的年纪,纵身于一片荒漠中,不带一丝怨言。

我们不明白,或许王安石明白,因此才会在他的诗里写到: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或许杜甫也懂得才会称赞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于是,千百年后在朔漠之中,我们看见漫天黄沙呼啸的走石,突然就想到了那个手抱琵琶站在高处的女子,她最后弹一曲给自己的国家,曲子中分明是幽怨和不舍,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从此生死不明。

这样一位佳人,是最可美的,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王昭君,出生于约公元前52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汉元帝时,她以民间子女的身份进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昭君的名人故事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貌,沉鱼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

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彷徨,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

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

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明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

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

公元
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恳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大方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逝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
傍黄河水。

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单单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奉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绩,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据统计,从古到今,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着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

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习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归纳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

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附:昭君《怨词》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转嫁继子,服毒而死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按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

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逝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没必要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屡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个着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
“新”。

可惜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陲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家”。

关于“青家”也另有解释:《筠廓偶笔》:“王昭君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家。

”《塞北纪游》上也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垓朦胧,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家。


历来提到“青家”的诗句很多。

如白居易的“不见青家上,行人为浇酒。

”杜牧的“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感慨。

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青家”墓碑上也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

”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王昭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
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传了两千年了。

戏本《汉宫秋》里,昭君似乎脱离深宫苦海,以公主的名义远嫁嵇候珊后得到了幸福,但事实是在她第二个丈夫雕陶死后,她恳求归汉未被允许,并被命嫁给前夫的儿子,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服毒而死。

昭君也有诗作传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乌呼哀哉。

忧心恻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