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合集下载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经典的成语含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倒屣相迎的故事:【成语】:倒屣相迎【拼音】:dào xǐ xiāng yíng【解释】:屣:鞋。

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

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故事】: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

有一天,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

蔡邕一听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得把鞋都穿倒了。

王粲进入客厅后,大家几乎惊呆了,原来王粲是个少年,身材瘦小。

大家不解,为何蔡邕这个大官对个小孩也如此敬重。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介绍说:“王粲智力超群,才能出众,我不如他呀。

”断头将军的故事:【成语】:断头将军【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故事】:张飞到达江州后,攻破刘璋大将巴郡太守严颜的军队,并活捉严颜。

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达,为什么不投降而竟敢抗战?”严颜回答:“你们没有正当理由,侵夺我们州郡,我们州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防微杜渐的故事:【成语】:防微杜渐【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故事】: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

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

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

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

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

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有哪些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有趣的成语以及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千万买邻的故事:【成语】:千万买邻【拼音】:qiān wàn mǎi lín【解释】: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成语故事】: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

有一次,吕憎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

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关南衰州.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

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

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憎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

吕憎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憎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

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

吕憎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憎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甫袁州后,特地把吕憎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

一天,吕憎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憎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憎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高枕无忧的故事:【成语】:高枕无忧【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经典的历史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中国经典历史成语典故_著名有意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中国历史成语典故【1】班门弄斧解释: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

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

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

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

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

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

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

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

“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

)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有趣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有趣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有趣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生活中,你知道多少个成语历史典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有趣的成语典故大全_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一饭千金【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一缓盍写贰【释义】千金:千两黄金。

受了别人一顿饭的恩惠,要用千两黄金来回报。

比喻受恩厚报。

【历史典故】韩信,汉初一位叱咤风云的统帅。

他本是淮一蝗耍錾砥逗杂赘改杆觯乙恍砸桓穹抛荩痪欣窠凇K依锩挥惺裁床撇炔豢赡鼙煌萍鲎龉伲植换峋獭⒅值兀恢惫徘罾Я实沟纳睿3J怯辛松隙倜幌露伲坏靡揽勘鹑司燃枚热眨饫锘煲欢伲抢锊湟徊停矶嗳硕己芴盅崴为了生活,韩信只好到淮一怀堑暮颖呷サ鲇恪D抢锞S行矶嗬细救嗽诔逑此棵啵渲幸桓隼咸⒊りさ难樱桶炎约旱姆狗指裕涣柑於际钦庋:欧浅8卸愣岳咸担骸白苡幸惶煳乙欢岷煤帽ù鹉摹!崩咸撕苌笊庠鸷潘担骸疤锰闷叱吣卸懔约憾佳畈涣耍沂强闪悖鸥惴钩裕睦锘希望你的报答啊?”韩信听了很是惭愧,立志要闯出一番事业来。

他每天专心研究兵法、练一习一武艺,只等着机会的到来。

秦末战乱,他辗转投奔了刘邦的汉军,做一个负责押运粮草的小官。

之后,他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名将军。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韩信帮助刘邦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对楚作战的胜利;连续灭魏、徇赵、胁燕,平定齐国;最后,一逼一项羽退到垓下,自刎而死。

此战之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

韩信回到楚国后,找到当年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太太,送她黄金一千两,以报答当日之恩。

【2】惊弓之鸟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反过来说,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

成语故事:更羸(léi)陪同魏王散步,看见远处有一只大雁飞来。

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

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

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

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成语典故是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到过的成语很多,其中就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典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鲜为人知又有趣的成语典故_成语典故简短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鲜为人知的成语典故【1】百步穿杨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

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

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1000个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和哲理。

下面介绍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吧!一、虎视眈眈:出自《列子·汤问篇》。

故事说,有一只老虎在山上居住,每当看到下山的猎物,就会盯着它们,准备发动攻击。

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威胁地盯着目标。

二、鹤立鸡群:出自《韩非子·五蠹》。

一只孤独的鹤站在鸡群中央,与众不同,形容超群出众的人。

三、蜻蜓点水: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只是轻轻碰一下水面,不深入。

四、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一举两得。

五、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德充符》。

故事中,一个农夫守着一根枯木,等待兔子撞上来。

成语意为不主动努力,只等待机会。

六、七上八下:出自《庄子·庚桑楚》。

形容思想或心情混乱,不稳定。

七、跳梁小丑: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表现出色,但实力不足。

八、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及楚》。

形容在事物的关键部分做出精确而又巧妙的补充或点评。

九、丢魂失魄:出自《红楼梦》。

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失去了魂魄。

十、对牛弹琴:出自《庄子·天下篇》。

形容对于无法理解的人或事物逞强表达。

十一、开天辟地:出自《庄子·齐物论》。

形容开创伟业,大有作为。

十二、前车之鉴: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指事先出现的相似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借鉴。

十三、班门弄斧:出自《列子·汤问篇》。

比喻拿自己的器物与高手比较。

十四、拨云见日: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比喻解决问题,明白事情真相。

十五、众口难调:出自《列子·御飞篇》。

形容众人意见不一致,很难协调一致。

......(文章继续)总之,这1000个有典故的成语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源远流长,蕴含深刻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成语,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有哪些

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有哪些

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有哪些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

无论您是莘莘学子,还是已为人父母之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营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浩瀚。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趣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爱鹤失众的故事【成语】:爱鹤失众【拼音】:ài hè shī zhòng【解释】:比喻因小失大。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

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白头如新的故事【成语】:白头如新【拼音】:bái tóu rú xīn【解释】: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

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

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

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

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抱残守缺的故事【成语】:抱残守缺【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初作“保残守缺”,见于《汉书·刘歆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西汉时,有一个叫刘歆的人,字子骏,是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曾拜为黄门郎(内廷侍从官)。

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爱屋及乌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

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

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

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

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开始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

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

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

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

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

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

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

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就是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讨厌。

姜太公的主张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消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这种现象。

2、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3、暗中摸索这个典故源于于唐。

刘束的《隋唐佳话》。

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

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

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

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代经典有趣的成语含典故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古代经典的成语含典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倒屣相迎的故事:
【成语】:倒屣相迎
【拼音】:dào xǐxiāng yíng
【解释】:屣:鞋。

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

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成语故事】:
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

有一天,家人报告说来了一个叫王粲的客人。

蔡邕一听此名,慌忙跑出去迎接,急得把鞋都穿倒了。

王粲进入客厅后,大家几乎惊呆了,原来王粲是个少年,身材瘦小。

大家不解,为何蔡邕这个大官对个小孩也如此敬重。

蔡邕看到大家惊愕的神色,介绍说:“王粲智力超群,才能出众,我不如他呀。


断头将军的故事:
【成语】:断头将军
【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
【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故事】:
张飞到达江州后,攻破刘璋大将巴郡太守严颜的军队,并活捉严颜。

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达,为什么不投降而竟敢抗战?”严颜回答:“你们没有正当理由,侵夺我们州郡,我们州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防微杜渐的故事:
【成语】:防微杜渐
【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解释】: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

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

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

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

穿
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

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

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

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成语典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