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及解决

追本溯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仅仅是个反 倾销问题。它仅涉及反倾销调查中如何确定产品的可比 价格,是为进口成员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或成本作为比 较基准提供 法 条 依 据。 所 谓 的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问 题 不 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国经济体系是否已达到完全市场化标 准的问题,它是反倾销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仅仅在反倾销 方面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2]。它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化改 革的成就需要获得外国的承认和认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 15条规定,中国 将在加入世贸组织 15年后即 2016年 12月 11日自动获 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过渡期满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 国却继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日本的产 经省称因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 将维持容易对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机制。针对目前 的这一不利局面,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认真对待,加 强研究,以便正确地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市场垄断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垄断现象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国市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市场垄断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中,少数企业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形成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市场垄断不仅限制了市场竞争,还可能导致价格不合理、资源配置失衡、消费者权益受损等一系列不利后果。
市场垄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少数大型企业通过垄断手段控制市场资源,将小型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独占市场份额。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选择的权利受到限制,市场供求关系被扭曲。
其次,由于垄断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绝对地位,它们可以通过设定高昂的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种非正常的价格竞争可能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消费者承受更高的经济负担。
再次,市场垄断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由于少数大型企业可以自由支配资源,他们经常将资源投放到盈利较高的领域,而忽视了对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的投入。
针对市场垄断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约束和监管。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明确禁止垄断行为的存在。
其次,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融资支持等方式,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建立了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然而,在解决市场垄断问题方面,我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些垄断企业的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导致其在市场上依然可以得到较大的利益。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对市场垄断问题的重视。
第三,对于违法垄断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很多垄断企业通过支付罚款等方式就可以逃避惩罚。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解决。
二、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二: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垄断问题相比,信息不对称是我国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从而导致市场的非理性和不稳定。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概述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指中国在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逐渐提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和影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市场规模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市场的规模巨大,吸引着全球各大企业的注意。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区,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这使得中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和门户。
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或分公司,以便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并扩大其全球业务。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速公路、高铁网、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物流运输更加便捷,加快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速度。
这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在科技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市场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中国优势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中国商品的出口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国家都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从中国进口商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将中国作为制造和加工基地。
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的制造业和加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廉价高质量的产品。
投资机会的增加中国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政府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
跨国公司在中国寻求机会,并将中国作为其全球业务的重要一环。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介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历程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1978年,中国领导层开启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旨在放开市场、吸引外资和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改革政策的实施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逐渐进行了改革,允许民营企业的发展。
此外,外资也被鼓励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更加突出。
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其市场规模。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制造业实力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市场的庞大消费群体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通过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增长。
这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品牌争夺的焦点,并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务。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使其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众多外国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利用其庞大的劳动力和成本优势。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洲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这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然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崛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概述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
然而,在我国市场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我国市场问题的认识,并提出相应改进的建议。
二、垄断行为严重在我国市场中,垄断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法规限制垄断行为,但仍有少数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扼杀竞争、抬高价格。
这导致消费者选择空间减少,并使供需关系失衡。
作为解决方法之一,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垄断行为。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市场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遗憾的是,在我国市场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得并不充分。
侵犯知识产权现象频繁发生,给创新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以鼓励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在我国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常见问题之一。
消费者缺少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而供应商则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牟取暴利。
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隐瞒了楼盘存在的质量问题等。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主体守信义务的监管,并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五、环境污染愈演愈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气污染、水质恶化等现象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
要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更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减少排放量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
六、公平竞争条件有待完善在我国市场中还存在着公平竞争条件不够完善的问题。
包括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地位、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待遇等。
为实现公平竞争,政府需采取措施积极调整市场结构,降低进入门槛,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以确保所有市场主体享有平等机会。
七、监管力度不够强大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依然存在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的问题。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简述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简述作者:云之逸摘要:我国市场化的改革经历了探索和不断的明确的目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向完善的方向的迈进,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当今中国市场经济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前进中不断的解决,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内普遍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政府失灵、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
关键字:市场经济市场化失业不成熟政府失灵贫富差距㈠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简述1.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越来越多。
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屡屡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地位”不仅给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严重的困扰和伤害,进而影响我国外贸出口以及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解决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现实选择,是以争取行业市场经济地位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作用,深化改革,逐步达到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目的。
2治理对策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在对外贸易中有着直接的意义:改善我国出口企业的外部环境,在面临反倾销调查的时候不再那么被动。
我国企业在国际反倾销案件的胜诉也说明了我国的市场地位的不断的努力收获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可以发挥其作用: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②优先帮助某些部门,企业相对市场化高、政府补贴少、优先到欧美进行市场化认证③设法和有关国家达成普遍承认对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证基础④尽快地让国家帮助那些产业、商户和WTO接轨⑤组织有关部门、律师、企业联合起来加强培训,应对反倾销调查⑥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工资和生活待遇问题我国企业应该积极的通过行业协会、建设海外市场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应按照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农民工待遇问题,还应避免本国出口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市场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问题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体制不完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不完善导致国有企业改革困难、产权多元化不充分、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够明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2. 缺乏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经济改革中,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环境不稳定,企业和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层出不穷,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金融体系问题中国金融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金融信用风险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金融体系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给国家整体经济带来了巨大风险。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不平衡发展局面严重影响了国家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 深化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产权多元化,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各类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2.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应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乱纪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加强对投资环境的稳定性保障。
3. 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信用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导产业转移,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市场经济的均衡发展。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规模,其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正如任何经济体制一样,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劣势。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1. 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吸引了国际企业来华投资。
大市场规模带来的优势是成本和规模效应,使中国企业能够获得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润。
2. 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市场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税降费、优惠贷款和补贴等,以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政策优惠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经营机会,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劣势1. 市场不完全: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些非竞争性和不完全市场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部分行业的垄断、市场信息不完全和部分企业的价格操纵等。
这些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相对成熟,而一些西部和内陆地区的市场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种地区发展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限制了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未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资格,而是采取
了新的方式:一是以个案审查方式确定某个
生产商是否具有市场经济资格;二是以中国
企业实行更具体的确认差别对待(个案处理)
的标准。
8
.
针对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设立 五项标准
(1)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作出决定,不必遭 受国家的干预;
(2)企业帐目必须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独立审计 (3)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未被前国营贸易
体制、易货贸易或债务补偿所扭曲; (4) 企业应遵守破产法和财产法; (5)外汇兑换随行就市。
9
.
成功案例
在2002年5月,欧盟启动的反倾销贸易壁垒制裁温州打火机一案 中,温州打火机行业积极组织15家企业进行应诉。其争取企业市场经 济地位的理由是中国打火机产业均属民营企业,不存在政府补贴问题, 构成低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因此, 其产品不属于“低于成本销售”的倾销范畴。2002年9月至12月, 欧盟官员多次来温州,对“东方”、尼博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 销售、财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核查。最终对应诉企业提出的意见和 事实予以理解和认可,表示将如实向欧盟报告。2003年10月上旬, 欧盟宣布包括温州“东方”等在内的5家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打 火机企业,其申请目标全部获得通过。
C、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
4
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 象。
入世条款的 积极意义
过去自动把中国的企业当成非市场经济 看待,中国企业遭到反倾销的时候一律采 取替代国价格来计算反倾销税。而入世之 后达成的新条款给了中国企业两种选择: 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 产品时没有拿政府的补贴,没有恶意竞争, 没有做假账,没有削价,就是市场经济, 就采用中国国内的价格或成本;如果不能 证明,才会采用替代国的价格或成本。
步评估。结果表明:这两大经济体均拒绝给予我国场经济地位。2.
中国 非市场经济国家
中美入世协议第l5条反倾销和补贴方法
条款中,明确规定美国和中国同意美方将
来遇到反倾销个案时可以维持美方现存的
反倾销法(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而毋需遭到挑战。这个条款从中国加入
WTO起l5年内有效。而在《中华人民共和
我国有7家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全部如愿。这
些企业和产业的成功是很好的开端,在这一方面,
个别行业若能率先在美国等主要国家取得突破,将
为中国最终解决“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打下良好
的基础。总之,企业是应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问
题的主体,必须加速培养其竞争力和推进其市场化
11 改革。
.
中国虽然接受了“非市场经济国家”条 款,但根据议定书的规定,中国企业仍有机会 证明自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同时, 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的反倾销法中也都给予 中国企业通过单个企业的应诉来证明自己的生 产环境和条件符合市场经济,从而获得企业意 义上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就可以彻底地 排除采用“替代国”的方法,直接用本企业的 正常价格比较出口价格来判定企业是否倾销和 确定倾销幅度,使中国企业摆脱在反倾销中被 歧视的地位。尽管在上述体制安排下,我国企 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为在每次反倾销调查 中,我国企业不仅要积极应诉,准备各种材料, 而且还要向各国府相关部门论证我们的“市场 化”改革成果和进程。但这毕竟是企业应对欧 美反倾销的有利武器,特. 别是对于那些私营企12
经验和教训是从中初步学会了WTO和国际贸易游戏规则。要成
为应对反倾销的赢家,首先是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正如中国俗语所
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有应诉的资格,才能得到国
际贸易法则的保护。
10
.
结论
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家企业分别在欧盟、印
度、泰国等国家(地区)的10余起反倾销案件中获得
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在欧盟2003年所立新案中,
6
.
标准 判断“市场导向型产业”的
(1)政府基本不干涉涉案产品生产产量 和定价;
(2)生产该产品的产业以私有和集体所 有为主;
(3)所有重要投入以市场决定价格购入。
7
.
欧盟反倾销法关于中国企业的规定及相关
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把中国定义为非市场
经济国家,直到1998年4月30日才把中国从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排除,但实质上其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第l5条(a)则规
定了“非市场经济条款”,
3
.
非市场经济国家的 负面影响
A、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反倾销应诉中
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是我国企业败诉的 主要原因
B、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 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 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我国企业应诉的积 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 地位问题
03级国贸2班 李婧
1
.
市场经济地位VS非市场经济地位
2004年4月 新西兰 第一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5月初 新加坡 承认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5月30日 马来西亚 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6月3日 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 的听证会
6月28日,欧盟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做出初
絺啙寐曩徂怭馩邝絾蓚屠礇栭 唴撬灆智烷蔚恼备漺禪睾鯷年 舦鹒濻滻碱嚼鴩恖铱霙沦鬦姐 亡瑍育癥右屷僴闲揖距韞璱姀 燜梂旌蟡髌畂喀譙觋绕矝灗岡 姎珂剬咒攽谔拯熖綄偁恼玝鯐 醔楯鎌锄劭1鰺111曀111遟11緢穸搦鶟娸 鯶黬往疳傷誌拫看覯看熿死娕剽袤 伔鱼筠芑庉諘溊跕允覑廙梐详 超蜼射甊啭繵扱. 恅嫻褪噄嵙鳙 13
5
.
美国反倾销法关于中国市场导向型产业的认定
美国法律从80年代引入了“市场导向型
产业”的概念,允许企业在反倾销案件中
申请所在行业被认定为“市场导向型产
业”。即使被调查企业所在国被视为非市
场经济国家,但如果某一行业被确定“市
场导向型产业”,则仍可使用企业自身数
据确定正常价值 ,换言之,可不使用替代
国方法来计算正常价值。
屓啎伢蕬动詾灣胍鸗鰛匁啕萾靏
矦嫙爡锥餋弨裱鴰匫蟜藐鲡蜗庮
慅燀墁罠忕嵳偟處鎲鑈祱閣狡鈷
❖笉1 慮殗沴殌谬岛佈烀锷嶎帼璌巪
❖ ❖
唇23 射酥粇頊堄鸶栉扦糑爀谠裚侏
❖ ❖
超45 鷑舌郡鷔醫鸹榖介忕美楛莤翋
❖薿6男羊女男纂男躦女 漵镽衫雷鯌験蠾茰蔲俧
❖ ❖
韴78v古v饛古vv怪v簝v怪v 皓古古枻怪怪猑个鬠蘻齏雳焲卅耊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