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环境空气采样SOP
办公室空气净化SOP(操作规程)

办公室空气净化SOP(操作规程)1.概述本SOP旨在确保办公室空气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员工舒适且健康的工作环境。
净化系统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高办公室的整体空气质量。
2.操作步骤2.1 启动净化系统1.检查净化系统的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2.打开主电源开关,确保净化系统得到正常供电。
3.按照系统操作手册或标识上的说明,打开净化系统的主控开关。
2.2 调节温度和湿度1.根据办公室的需求,通过系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设置合适的数值。
2.调节温度和湿度控制器上的参数,使得办公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2.3 污染物过滤1.根据净化系统的规格和员工的数量,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
2.关闭净化系统的主控开关。
3.打开净化系统的过滤器仓门,取出旧的过滤器。
4.将新的过滤器安装到过滤器仓中,确保安装正确。
5.关闭过滤器仓门,并确保其密封良好。
6.打开净化系统的主控开关,恢复正常运行。
2.4 定期维护1.按照净化系统厂商提供的维护手册,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
2.清洁净化系统的内部和外部表面,确保其无尘、无杂质。
3.检查净化系统的风扇、电源线和连接器等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
4.检查净化系统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确保其准确读取和调节空气质量。
2.5 关闭净化系统1.确认办公室内无人使用后,关闭净化系统的主控开关。
2.关闭主电源开关,切断净化系统的供电。
3.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净化系统时,避免接触电路部件,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2.在维护和更换过滤器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避免吸入和接触污染物。
3.如遇紧急情况或异常情况,立即关闭净化系统,并报告相关人员。
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本SOP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并确保所有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
空气采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空气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居住环境等空气采样工作。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采样人员需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采样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样前,对采样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性能良好。
(3)准备采样工具,包括采样器、采样管、采样布、标签、记录表格等。
2. 采样现场(1)了解采样现场情况,包括采样点位、环境特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
(2)确认采样点位,根据采样目的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3)采样前,对采样现场进行清洁,避免污染。
3. 采样操作(1)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根据采样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撞击法、自然沉降法等。
(3)按照采样方法要求,进行采样操作。
注意以下几点:a. 采样时,保持采样器稳定,避免抖动。
b. 采样过程中,注意采样高度、采样时间等参数。
c. 采样过程中,避免采样器与其他物体接触,以免污染。
(4)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管放入采样箱,确保采样管密封。
4. 标本保存与运输(1)采样结束后,尽快将标本送检。
(2)在运输过程中,确保标本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3)填写采样记录表,记录采样时间、地点、采样方法、采样人员等信息。
5. 采样结果分析(1)根据采样结果,分析空气质量状况。
(2)对异常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污染源。
四、注意事项1. 采样人员应熟悉采样操作规程,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采样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采样前,对采样现场进行充分了解,确保采样点位选择合理。
4. 采样结束后,及时将标本送检,确保数据准确性。
5. 采样记录表应详细记录采样过程,便于后续分析。
五、附则本规程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空气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采样过程中的污染,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SOP-QC10017 工艺用洁净气体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工艺用洁净气体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通过规范工艺用洁净气体取样操作,避免工艺用洁净气体取样过程受到污染,从而确保样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重现性。
2. 范围
公司工艺用洁净气体的取样操作。
3. 术语或定义
N/A
4. 职责
4.1 压缩空气取样员对压缩空气取样过程负责。
4.2 质量控制部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程序
5.1对压缩空气的悬浮粒子检测:
将限流器接于压缩空气采集器气源流入口,与压缩空气使用点连接,将尘埃粒子计数器的采集口插入压缩空气采集器的气源流出口,缓慢打开压缩空气并调至50L/min,用尘埃粒子计数器进行采样,每次采样1分钟,主要使用点循环检测3次。
5.2 对压缩空气的浮游菌检测:
用75%乙醇擦拭浮游菌采集器的盖子和仪器表面,放置5分钟晾干。
将限流器接于压缩空气采集器气源流入口,并与压缩空气使用点连接,压缩空气采集器的气源流出口接上Ф90mm的采样头,将采样头与浮游菌采集器连接。
缓慢打开压缩空气并调至100L/min,按《浮游菌采样器操作规程》开启浮游菌检测仪进行采样1min,每个用气点循环采样3次。
采样结束后将培养基取出,盖上皿盖,送化验室检验。
6. 附件
N/A。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肺科医院

线照射≥30 分钟,每日 1 次。照射强度平均≥1.5W/m³。
1.3.3 注意事项:使用的紫外线灯表面应保持清洁,一般每 2 周用酒精棉球擦拭 1 次,发 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避免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 伤;紫外线灯管每半年强度测试一次,紫外线新灯幅照强度不得低于 90μW/cm2,使 用中紫外线的幅照强度不得低于 70μW/cm2,凡低于 70μW/cm2 者应及时更换。
不应检出
1.3 紫外线空气消毒
1.3.1 紫外线空气消毒区域包括:病房治疗室、病房检查室、微生物实验室;血库、导管
室、补液室、换药室、内镜室等。
1.3.2 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上述区域在每日工作(操作或治疗)开始前用紫外线照射≥30
分钟,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30 分钟,病房和门诊各室应在无人情况下进行紫外
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IV 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表 2 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空气平均菌落数 a
CFU/皿
CFU/m3
I 类环境
洁净手术室 其他洁净场所
符合 GB50333 要求 ≤4.0(30min)b
≤150
II 类环境
≤4.0(15min)
上海市肺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文件名称:空气消毒净化的 SOP
文件编号:FK-SOP-kqxdjh
持有部门:感染管理科
制订者:李洁
修订者:朱韧
核准者:范理宏
制订日期:2007 年 6 月 27 日 修订日期:2012 年 8 月 30 日 核准日期 2012 年 8 月 30 日
执行日期:2012 年 9 月 1 日 版次:Ver 02
院感监测SOP

院感监测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需定期对院内感染相关的各项目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院内感染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采取控制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二、内容: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需做院感监测的项目包括空气培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细菌培养,无菌物品培养,高压锅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紫外线灭菌效果监测。
三、操作规程1、层流手术室定义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1).百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三0.5um的尘粒数W100颗(或每升空气中W3.5颗)。
可做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手术。
(本院无)2).千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三0.5um的尘粒数W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W35颗)。
本院有1间手术室,作为I类切口无菌手术,如整形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等手术。
3).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三0.5um的尘粒数W1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W350颗)。
本院有7间手术室,作为H类切口,如单睑、鞍鼻等手术。
4).十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每立方尺空气中三0.5um的尘粒数W10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0颗)。
本院有5间手术室,作为m类切口手术。
5).洁净辅助用房:本院为万级和10万级。
2、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要求表1.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等级 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 2) 空气洁净度级别I局部:0.2个/30min •①90皿(5个/m 3) 其他区域:0.4j /30min •①90皿(10个/m 3)5个/m s局部:100级其他区域:1000级II 2j /30min •①90皿(50个/m 3) 5个/m s 10000级 m4j /30min •①90皿(150个/m 3) 5个/m s 100000级 W5j /30min •①90皿(175个/m 3)5个/m s300000级2、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1)设备材料:90mm 培养皿,普通培养基,37℃温箱.2)采样时间:洁净手术室房间清洁并搽拭消毒后状态,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采浆科环境空气与护士手部消毒效果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规范对采浆室环境空气消毒和采浆护士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控,防止病原菌传播,保证供血浆者健康安全,特制订本规程。
1.2.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采浆室环境空气和采浆护士手部微生物数量的监控。
2.术语:无3.职责:3.1.质控科负责微生物采集、培养和检测结果的判断,并负责检测报告的保存、归档。
4.工作内容:4.1.实验材料准备:恒温培养箱、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外购)、培养皿规格: 90mm×15mm 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5~10倍放大镜。
4.2.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来源:库房负责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的采购,质控科一次性领用后储存至2-8℃冰箱内备用,领用与使用情况应作记录。
准备采样时从冰箱内取出营养琼脂培平板置室温平衡30分钟。
4.3.采样人员操作要求:4.3.1.环境微生物采样全过程,采样人员必须按照所处采样区域的卫生要求进行着装和消毒,并按规定出入该采样区域。
4.3.2.采样全过程必须带好口罩和乳胶手套,在放、收培养皿前和采集护士手样前都必须用消毒液对手套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方法同护士采浆进针前所用消毒方法一致。
4.3.3.环境微生物采样结束后尽快培养检验,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4.采浆室环境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4.4.1.采样周期及时机:每季度一次,在进行空气消毒后,操作前采样。
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再采样。
4.4.2.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4.4.2.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本公司采样浆室面积 m2点,故布局图如下:C1:1号床;C2:2号床;C3:3号床;C4:4号床;C5:5号床。
4.4.2.2.采样:采样时,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 5分钟,盖好立即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S1-001 环境空气、废气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S1-001环境空气、废气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1.目的本SOP规定了环境空气、废气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析过程。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排气、无组织排放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中十六种多环芳烃分析测试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HJ646-2013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4.方法原理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别收集于玻璃纤维滤膜/筒与PUF、树脂中,经溶剂提取后,经过浓缩、硅胶柱净化后,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根据保留时间、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5.干扰和消除样品采集、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受热、臭氧、氮氧化物、紫外光都会引起多环芳烃的降解,需要密闭、低温、避光保存。
6.试剂和材料6.1二氯甲烷:农残极,DUKSAN。
6.2正己烷:农残极,DUKSAN。
6.3丙酮:农残极,DUKSAN。
6.4PAHs标准溶液:16种多环芳烃类标准贮备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
包括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
6.5PAHs净化标:萘-d8、苊烯-d10、菲-d10、荧蒽-d10、芘-d10、苯并(a)芘-d12、苯并(g,h,i)芘-d12混合溶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样品提取前加入,用于气质分析的定量。
6.6PAHs进样标:苯并(a)蒽-D12溶液(A,溶剂为壬烷),ρ=10μg/ml,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上机测试前加入,用于跟踪样品前处理、分析过程的回收率。
6.7混合溶液1:1/1(V/V)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
6.8混合溶液2:85/15(V/V)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采样工作流程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1.4.气态污染物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
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环境空气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2012)相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相关概念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病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
Ⅲ类环境:母婴同室;血透室;普通住院病区;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
Ⅳ类环境:普通门诊(急诊)的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第二条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第三条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者要求:采样前做好手卫生,采样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采样高度:距地面0.8m~1.5m
采样时间:Ⅱ类环境15min
Ⅲ类、Ⅳ类环境5min第四条采样布点方法
采样送检:采样后应在4h内送检
第四条采样布点
室内面积≤30 ㎡,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
室内面积>30 ㎡,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第五条结果判定标准
Ⅱ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Ⅲ类或Ⅳ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