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草和大树教案
大树与小草的教案5篇

大树与小草的教案5篇大树与小草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3、关注:学生对小草认识的经验。
4、设计意图:对小草这一声命题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5、关注:学生观察狗尾草的顺序和记录的方法。
6、设计意图: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樟树和狗尾草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兴趣。
(2)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懂得感恩。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图片观察: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草和大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小草和大树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草和大树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会使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之情。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小草和大树》主要讲述了一棵小草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不放弃,努力生长,最终成为了一棵大树的故事。
2.2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的相关背景,如生平、创作风格等。
2.3 相关知识点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寓意的理解。
对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和拓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引入课文《小草和大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3 写作与表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草成长的故事。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内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
5.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作品来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小草和大树》的教材,包括课文文本和相关注释。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PPT等。
6.2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准备好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课文《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懂得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树立生态平衡观念。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分析课文主题,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课文主题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4. 课堂讨论道具(如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草和大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理解词语含义。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和大树在文中象征着________和________。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的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请学生们谈谈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精神的理解。
(2)小组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可补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美好品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草和大树》。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故事内容,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 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的种植绿化等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教材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危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关键词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生态、环保、大气、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
5.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已经准备好的教材中的练习和任务,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 课后小结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吸收文章中内容并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完本课后,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书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布置学生每周的环保任务,例如:在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
其中,课堂讨论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测试的主要重点是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文章主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绿油油,地在头,头上戴朵花,地上铺层绿。
(打一植物)2. 揭示谜底:小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小草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大树是“引人注目”的?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3. 教师总结:小草象征平凡、谦逊、坚韧的人生观;大树象征自信、骄傲、张扬的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人生观?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颗小草或一棵大树?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是____的,大树是____的。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软硬,相同之处在于都生长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亲历观察比较狗尾草与樟树的过程,用简图画出小草形态,会使用维恩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1、重点: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征,体会小草也是有生命的。
2、难点:通过观察的过程来发现大树与小草的异同点。
三、教学准备:每小组一株狗尾草,一条香樟枝,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你知道吗?原来我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
”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颗小草,后来怕人踩,才不得已做了一棵大树。
”2、听完这个故事,哪么同学们说说做大树和做小草那一个更好更重要啊?(学生反馈)3、其实啊,不论是大树还是小草,它们都为大地增添了绿色,正因为它们的共同努力,才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如此欣欣向荣、绿意盎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树和小草”。
(板书:大树和小草)(二)认识常见的小草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反馈)(PPT展示常见的小草:狗尾巴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你知道这叫什么草吗?能说说这种草的主要特征吗?2、小结:各种各样的草展示自己的身姿,构成千姿百态的小草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小草和大树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9.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课后第一题中八个词语】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指名读)(读完后指名纠正)齐读。
2、课文都读了吗(鼓励读的遍数多的)
3、读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4、文中的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交流)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作者是如何评价夏洛蒂的呢(为什么比喻成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加以理解)
6、齐读第一节,(赞美)
7、作者称夏洛蒂为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的经历了那些不幸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并默读,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去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8、夏洛蒂经历了那些方面的不幸,(交流板书:家庭、事业)
9、谁来读读描写夏洛蒂家庭不幸的句子(指名读后出示)读读这段话,从那些词让你感受到了夏洛蒂的不幸(指名交流、点红,简单谈谈感受)
10、同学们,面对如此不幸,夏洛蒂的表现如何(指名读)从她表现当中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11、生活上的不幸并不能阻碍夏洛蒂前进的志愿,1837年冬,夏洛蒂将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鼎鼎大名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直到第二年春天才收到了一封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谁来读读罗伯特骚塞给夏洛蒂的回信
12、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面对困境,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又是怎么做的呢?
13、她们的路终于走对了,(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这里的小草和大树又指什么从两个硬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分组合作,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教师随机指导。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一(第1自然段):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第2-4自然段):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第5-7自然段):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4、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板书总结,夏洛蒂姐妹面对生活的遭遇,事业的不幸好不气馁,终于,他们凭借着坚强不屈的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和传统的偏见。
让我们再来快速默读课文,在此去感受夏洛蒂姐妹大坚持不懈的品质。
(默读)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将你想说的用笔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