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03
02
NAT配置
04
NAT类型
包括静态NAT、动态NAT、端口转 发等。其中静态NAT将私有IP地址 映射到公共IP地址。动态NAT则将 私有IP地址映射到有限的公共IP地 址
通常需要在路由器或防火墙上进 行配置,配置内容包括私有IP地址 与公共IP地址的映射关系、端口号 等。
NAT穿越
是指在进行语音、视频等多媒体通 信时,需要通过NAT穿越技术来解 决内外网络地址转换的问题。
DNS协议
总结词
DNS协议是一种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分布式数据 库系统。
详细描述
DNS协议通过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得用户在访 问互联网时可以通过域名来查找对应的服务器。DNS 协议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来存储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 关系,每个域名都有一个或多个对应的IP地址。当用户 访问一个网站时,DNS服务器会根据域名解析出对应 的IP地址,然后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包发送到该IP地 址对应的服务器上。
定义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一个由许 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网络,这些超文本可以通过互 联网进行访问。
功能
万维网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浏览器访问和共享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 频和视频等。
组成
万维网由Web服务器、Web浏览器和互联网协议组成。
• 交换机的功能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学习、转发和过滤数据包。它能够学习连接到它的计算机或设备的 MAC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地址。同时,它也能够过滤不需要转发的数据包,以 减少网络流量。
• 交换机的类型
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交换机可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接入 层交换机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汇聚层交换机用于连接接入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 机用于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和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速率: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带宽:单位时间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andwidth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比特数量= 总数据/总时间throughput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delay往返时延: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链路容量,等于时延与贷款的乘积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网络使用的比率。

=吞吐量/带宽信道复用:多个用户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数据传输媒体:信号传输的媒介,有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数字传输系统:在其中传输的信号代表的是一个或多个数字数据模拟信号:幅度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值是离散且有限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网络层次划分,各层中的协议与层间关系的规定的信息传输。

内部网关协议:在自治系统中,计算机进行通信采用的网络层协议外部网关协议:在不同自治系统间进行通信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单工/单向: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通信半双工: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是不能同时发送全双工: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比值基带信号:没有经过任何编码调制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过的信号码元bps:是指信号的一种固定心态(在一定的时间内幅度变化固定的信号),可代表一个多个信号正交振幅调制QAM:振幅相位混合调制法。

调幅调频调相屏蔽双绞线STP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相同时间在不同频率占有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TDM:不同时间占用相同的贷款资源波分复用WDM:不同的波长占有不同的贷款资源码分复用CDM:同样时间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CDMA虚电路:通信的双方需要通过多个节点通信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时指定了通信的应经过的节点和线路,然后双方沿此线路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 基本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 基本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ARPANet: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3.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4.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5.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6.通信子网: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国的通信处理任务。

7.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他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公用数据网:由邮政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O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1.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12.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3.运输层(传输层):负责为两个进程之间的通讯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尽最最大努力交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4.网络层(网际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选择和合适的路由。

15.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间传送数据,可靠传输)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16.物理层:(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和过程特性)17.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18.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号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9.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一般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释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常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IP地址IP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缩写。

它是标识互联网上每个设备的唯一地址。

IP地址通常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用于指定源和目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如192.168.0.1;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二、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一种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的技术。

它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与IP地址相结合使用,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范围。

子网掩码通常以255.255.255.0的形式表示,其中的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例如,对于IP地址192.168.0.1和子网掩码255.255.255.0,192.168.0为网络部分,1为主机部分。

三、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设备。

它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并可以根据网络地址进行数据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并将其转发到相应的接口。

路由器在互联网中起到了连接不同网络和转发数据的关键作用。

四、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的设备。

它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实现主机之间的直接通信。

交换机可以识别每个连接在其接口的设备的MAC地址,并学习这些地址以建立转发表。

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它将根据转发表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的接口。

五、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规则和规范。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完整)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完整)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1.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 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

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 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 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

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

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19.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 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 名词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大全1、网络基础概念1.1 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地质,用于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1.2 子网掩码:用于识别一个IP地质的网络地质和主机地质部分。

1.3 网关:网络中充当数据转发的节点。

1.4 域名:用于网站识别的人类可读的名称。

1.5 DNS: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质的系统。

2、网络协议2.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

2.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2.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共享文件。

2.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

2.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3、网络设备3.1 路由器:根据IP地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3.2 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连接多个设备的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帧。

3.3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的安全设备。

3.4 网络网卡: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硬件设备。

3.5 网络集线器:将网络中的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设备。

4、网络拓扑结构4.1 总线型拓扑:所有设备共享一个传输介质。

4.2 星型拓扑:所有设备连接到一个中心设备。

4.3 环型拓扑:设备通过一个环形链路连接。

4.4 网状拓扑:设备通过多个连接构成一个网状结构。

5、网络安全5.1 加密算法:用于保护数据传输的算法,如AES、RSA等。

5.2 防火墙:用于监测和控制网络流量的设备,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5.3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在公共网络上创建私密的连接。

5.4 IDS/IPS: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用于监测和防止网络入侵。

5.5 访问控制列表(ACL):用于限制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6、网络协议分层模型6.1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名词解释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一系列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技术和协议,使得这些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常见的一些术语和概念。

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它可以按照规模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层次。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如一个办公室、学校或者建筑物等,通过网络设备进行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它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2.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大洲,使用电话线、光纤等通信设备进行远程通信。

广域网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和远程数据传输。

3.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由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庞大网络系统。

它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二、网络拓扑1.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都通过一根公共的传输线连接在一起,数据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这种拓扑结构简单,但当总线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会瘫痪。

2.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如交换机或集线器)。

这种拓扑结构可靠性较高,但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失效。

3. 环形拓扑环形拓扑是指所有设备通过一个环形的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

数据沿着环路传输,每个设备都充当中继器。

这种拓扑结构中任意一个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4. 带网状拓扑带网状拓扑是指每个设备都与其他设备直接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这种拓扑结构可以实现高度冗余和可靠性,但维护和管理较为困难。

三、通信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通信协议,它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重新组装。

TCP/IP协议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_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技术系统。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以下是对计算机网络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1. 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互连的网络组成。

它是一种开放的、无中心控制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2.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局部网络。

它通常覆盖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办公区域,用于内部资源共享和通信。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覆盖更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不同地点的局域网和计算机。

通过广域网,远距离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4. 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和网络的设备。

它根据网络地址信息进行数据包转发,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功能。

5. 协议(Protocol):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和通信规则的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它们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错误处理等。

6. IP地址(IP Address):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和网络通信。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格式,其中IPv4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IPv6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7. 域名(Domain Name):域名是用于代替IP地址进行网站访问的易记标识。

域名通过DNS系统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方便用户进行网站访问。

8. 防火墙(Firewall):防火墙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备或软件。

它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根据预设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限制,防止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

9.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建立私密连接的技术。

它可以加密数据传输,使用户在公共网络上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名词解释10 Base T: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2-3 Swap: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Way handshake Tcp三次握手: 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

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

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nc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

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

见LLC和SNAp。

802.3: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wledgeme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nt 活动文档: W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

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

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aptive retransmisio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

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address mask 地址掩码:一个32位二进制的值,每一位对应一网络和子网络相应的IP地址。

未被屏蔽的覆盖的地址位对应部分,也称为子网掩码。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从一个地址到一个地址的匹配,通常是从高层地址(如 IP地址)到低层地址(如以大网地址)的匹配。

anonymous FTP匿名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登录入名anonymons和四个字guest访问FTP访问器。

不是所有的FTP服务器都允许匿名 FTP。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计算机程序能够调用的过程集,用来访问指定的服务。

程序用来访问网络协议的过程集统称为网络API。

Applet:构成活动WWW文档的计算机程序,APPlet是由诸如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AppleTalk:由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一组网络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

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

ASCll(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赋以128个字符唯一值的标准,包括上、下档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1)抽象语法表示 1 :表示数据的标准。

SNMP协议使用 ASN.1表示对象名。

Asynchronous 异步:通信系统的一种特性,即发送者可在无警告下发送数据,接收者必须在任意时刻准备接收数据。

参阅Synchronous。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由ITU和ATM协会定义的一种面向连接技术。

在最低层ATM发送的数据都包含在由48个八进制数据组成的信元中。

AUI(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 连接单元接日:用于与细缆以大网连接的类型,AUI连接出现在计算机与以太网收发机的连接。

AWT(Abstract Window Toolkit) 抽象窗口工具箱:一个图形过程库,使用Java语言通过位图显示来操纵窗口。

随后设计者又将AWT扩充成 Alternative Window 工具箱和 Applet Widget 工具箱。

B channel(Bearer channel) B信道:电话公司使用的术语,说明一个为处理有声电话线路所配置的信道。

ISDN包含了B信道服务,参阅D信道。

bandwidth 带宽:对一个传输系统能力的测量,带宽用赫兹作测量单位。

base header 基本头部:在IPv6数据报起始部分所需要的头部。

baud 波特:每秒钟信号的改变数目,每次改变能编码信息的一位或多位。

best-effort 尽力:任何网络系统的性能都希望最佳地输送数据,但并不能保证。

许多网络采用尽力手段。

bidding 联编:用于动态地址配置的技术协议。

计算机随机选择一地址并广播一个信息确认该地址是否在使用,以交互方式使用服务器管理地址。

参阅DH CP。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二进制幂补偿:以太网遇到冲突时计算机采用的方案,即每台计算机在每次冲突后加倍它的等待时间。

bits Per second 每秒二进位数:数据往网络传输的传输率,每秒二进位数可能与数据波特率不同,因为单个波特的编码可以多于一位。

BNC Connector BNC连接器:细缆以太网使用的连接器类型。

BOOTP(Bootstrap Protocol)自举协议:计算机第一次启动获取配置自举协议软件所需信息的协议。

BOOTP利用IP和UDP广播请求,且在IP完全配置之前收到应答。

BRI(Basic Rate Interface)基本速率接口: ISDN服务提供的二个B信道和一个数据信道。

BRI适用于小规模商务。

参阅PRI。

Bridge 网桥:连接二个局域网段和从一个到另一个复制帧的硬件设备。

许多网桥硬件利用物理地址来获知哪个计算机与哪个段接触。

这样,网桥除非万不得已可避免复制帧。

broadcast 广播:一种发送形式,即一个包的副本发送到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参阅cluster,multicast 和Unicast。

broadcast address 广播地址:一种专门的地址使得所在的系统发送一个包的副本到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

browser 浏览器:一个存取和显示从WWW来的信息的计算机程序。

浏览器包含多个应用程序,利用对象名确定哪个应用应被用来访问该对象。

参阅URL。

bus topology 总线拓扑:一种网络结构,其中所有计算机与一共享介质联结,常用的是单根电缆。

这种总线结构主要用于局域网。

byte stuffing 字节充填:一种协议技术,数据通过插入附加的字节来区分数据值和包控制域。

carrier 载波:网络中传送的基本信号。

载波被调制(即被改变)成编码数据。

Category 5 Cable 5号电缆:双绞线以太网所需的一种接线类型。

5号线的电气特性使它比低号线少受电气干扰。

CCITT(Consultatl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 h):国际电话电报协会 ITU的正式名称。

CDDI(Copp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connection) 铜线分布数据互连:CDDI技术采用铜线传送。

Cell 信元:一种小尺寸的固定的包(如ATM网发送48个字节信元)。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公共门径接口:一种用来建立动态WW W文档的技术。

CGI程序运行在服务器上。

Checksum 校验和:一个用来验证数据传送时不出错的值。

发送者利用叠加数据的二进制计算校验和,并随该数据的包一起发送,接收者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和并与包内的校验和作比较。

参阅CRC。

Client 客户:两个程序通过网络通信时,客户是启动通信的一方,而等待响应的程序是服务器方。

一个程序能在一次服务中作为服务器,而另一次中又可作为客户。

Client-Server Paracdligm 客户/服务器模式: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通信时使用的交互方式,即服务器在一已知地址等待,由客户应用启动该服务。

Cluster 簇:用于IPv6的一种编址方式,即给一组计算机赋予一个地址,发送至该地址的数据包可输送给该组计算机中的任一个。

参阅broadcast,mul ticast和unicast。

Coaxial Cable 同轴电线: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电缆电视类型的电缆。

该名称来源于金属屏蔽网环绕中心线这样一种结构,屏蔽网保护中心线上的信号免受电气干扰。

Collision 冲突:在CSMA/CD网络中当两个站点同时发送时产生的情况,即信号相互干扰,迫使两个站点退出并重发。

Colon hexadecimal notation 冒分十六进制记法:用来表示一个IPv6地址的语法记法。

Congestion 拥塞:每个通过网络发送的包由于网络中充塞着包而经历极长延迟的情况。

除非协议软件能检测拥塞和减少包的发送率,否则网络就会因拥塞而瘫痪。

Connection-oriented 面向连接:网络系统需要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之前先建立连接的一种特性。

面向连接网络类似于电话系统,在开始通信前必须先进行一次呼叫和应答。

参阅Connectionless。

Connectionless 无连接:网络系统允许一台计算机在任何时刻发送数据给任何一台其它的计算机的一种特性。

无连接网络类似于邮政系统,每封信件附有收信人地址,信件可在任何时刻发出。

参阅Connection-Oriented。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用来检验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没有遭破坏的一个值。

发送方计算机发送一个带有CRC值的数据包,接收方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后计算它们的CRC值,再与包中的CRC值比较。

计算CRC值比计算校验和更复杂,但能检验出更多的传输差错。

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侦听多路存取:总线结构网络采用的一种技术,与公共总线连接的计算机在发送之前要检查是否存在载波。

CSMA/CD(Carrier Sense With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侦听多路存取/冲突检测:当多个站点同时发送信息时,CSMA网络具有检测出差错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