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与健康PPT课件

微生物与健康PPT课件
力求深入浅出,内容通俗易懂, 适合基层从事卫生工作的人员阅读, 也可作为非专人士的科普读物。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of DUT
二﹑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1. 益处 2.害处甚至灾难 3.害处与益处是相对的
流行性疾病瘟疫改写人类历史
天花: 165年席卷整个罗马帝国。仅罗马每天有2000人死亡,持续15年, 杀死了意大利人口的1/3。 (天花病毒)
鼠疫:即黑死病。在公元3-6世纪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导致东罗马帝国 在公元7世纪崩溃; 公元1346-1361年,鼠疫导致2400万人死亡,相当于 整个欧洲大陆人口的1/3。 (肠杆菌科 耶尔森菌属 鼠疫杆菌)
4.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 12.5~20分钟
地球生物圈内任何环境皆有相应微生物存在。
温和环境:多种微生物。 极端环境:温度、渗透压、干燥、酸碱、高水压。
微生物相对于动植物细胞,其细胞生长繁殖快,数量多、结构 简单,与外环境直接接触,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变异后代, 可涉及任何性状。 RNA病毒更易发生突变。 耐药菌株。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的“残忍性”
历史悠久 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壁画中 显示的骨髓灰质炎病人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of DUT
微生物约20万种 人肠道:100~400种 100万亿以上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
第二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教学单元1:微生态系统与微生态平衡
知识点1: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
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 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 微生态系统: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 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 的生物系统。
参与矿物质代谢(厌氧菌使肠道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Fe2+容易被吸收)
B.对宿主有害的物质流动 .产生有害物质(肠道群菌在宿主肠道通过代谢过程): 如组织胺、H2S、 吲哚、亚硝酸盐等 .合成致癌物质 --- 亚硝胺: 硝酸盐 细菌 亚硝酸盐 细菌 亚硝胺(致癌物) 例如:腌腊制品中使用硝酸盐
种群内个体间
协作: 低密度群菌时(资源共享、一方.双方受益) 竞争: 高密度群菌时(资源争抢、一方.双方受害)
共生关系(中立、栖生、互生、助生) 颉颃关系(竞争、偏生、寄生、吞噬)
不同种群间
(4)功能: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的功能是经典生理功能的补充。 A.营养作用:
促进营养物质消化:胞外酶、乳糖酶、脂肪酶含量高。
宏观外环境
间接作用
组成:正常微生物群 直接作用 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系统中各组成间关系:由物质、能量、信息“三流”运转来实现的。
分解与合成
(1)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宿主
分解与合成
微生物群
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
环境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A.对宿主有益的物质流动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肠道细菌产生的乳糖酶、麦芽糖酶) 参与蛋白质代谢(肠道内蛋白质或氮含量增高) 参与脂肪代谢(胆固醇含量较无菌动物高2倍:脂肪酶)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Aller-5益生菌产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 程,尽管人类的寿命越来越延长, 但困扰我们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对现代医学的质疑也越 来越多!
当我们开始关注地球的生态圈的时 候,让我们同时关注一下自己体内 的生态环境
一天一袋,重建体内微生态 一天一袋,益生健康!
01
人体的微生态
Human Microbiome
人体的微生态
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呼吸 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5大生态领 域
人体微生态菌种类达目1前00人0余们种对宏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数量达100万亿个(已人经体有体了细深胞的刻1的0万认亿识个,10微倍观)生态平 重量约1271克,相当衡于却肝远脏未的受重到量应有的重视。认识人 99%是以双歧杆菌和体类微杆观菌生为态主的平专衡性的厌重氧要菌性,保持微 1%是兼性厌氧菌(以生乳态酸平杆衡菌,为才代能表使)人类对外适应大
Aller-5益生菌产品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 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两 岁内遗传过敏性湿疹的 发生率。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干预后 ,遗传过敏性湿疹的患病儿童症 状显著减轻。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乳双歧杆菌Bi-07干预后 ,过敏性皮炎儿童患者的 SCORAD指数较试验前,两 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
Aller-5益生菌产品
80例长期患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患儿分为两组:益生菌组60 例服用副干酪乳杆菌1个月和安慰 剂组20例。问卷评分显示 ,无论是在发病频率和受干扰水平上,益生菌组患儿的鼻部症 状和生 活质量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明显提高。
Aller-5益生菌产品
专利 Enteromix® Colon Simulator(肠道模拟器)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 关系极为密切,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 的、必需的.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
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研究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
• (6).皮肤
• 皮肤分泌物、衣物等因素影响,在不同部位 上的细菌种类不同
•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 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由
于= • 大多数皮肤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同汗腺有关 的,因为毛囊是微生物生存的一个理想环境
常住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三.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 (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 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实验表明,在肠道无菌 情况下,由外界输入的致病菌可迅速增殖;而在有正常菌 群存在的肠道中,由于竞争优势,使得致病菌增殖速度明 显下降,显示出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低抗作用: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生物膜、定植 抗力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 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④降低pH 值;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5).泌尿生殖道:
阴道常住菌有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 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双岐杆菌等,乳杆菌为优 势菌群。 正常情况下,女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丛对女性 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自洁作用,尤其是某些细菌的酸性 代谢产物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可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 侵。 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 、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 菌等 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 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

第二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第二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氧、栖息地等的竞争以及有毒代谢产物蓄积对 相互生长的影响等,使一方或双方有害。 一般低密度时协作关系占优势、高密度时竞 争关系占优势。
11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共生关系: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 一起,彼此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可分 为中立、栖生、互生和助生。 中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处于同一环境时, 相互间不产生任何影响。 栖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受益而另一方 不受任何影响的单利共生关系。
15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微生态系统的功能
1、营养作用
⑴、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⑵、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和脱毒; ⑶、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 ⑷、合成微量营养物质。
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微生态系统的免疫抗病作用 ⑴、竞争性排斥有害微生物; ⑵、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物质; ⑶、免疫增强作用。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颉颃(xie hang)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 象。可分为竞争、偏生、寄生和吞噬。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为了 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 夺现象,竞争的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毒素或 抑制对方生长的物质,使对方受害或生长受到 抑制,而其本身不受到影响或反而收益。
(三)微生物菌群的相互关系
1、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协作与竞争
协作:指单个微生物之间相互提供必要的营 养物质,生长因子等,可使一方或双方收益, 这种协作关系在微生物形成克隆、利用不溶 性营养物质和遗传交换等方面发挥作用。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外源性感染则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菌 群失调的原因。
17
三、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
判断微生态平衡是否失调,要从宿主体内和 体表特定的生态空间结构内原籍菌和外籍菌 的定位、定性和定量变化以及宿主的机能状 况两方面统一考虑。
18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是在特定的生态空 间结构内: 、原籍菌数量的变化; 、微生物种类的变化; 、原籍菌的易位和外籍菌的入侵; 、宿主机能活动的病理性变化。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1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一、微生态平衡概念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 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 稳定的组合状态。这种组合是指在公同宏观 环境条件下影响下,宿主体内和体表的生态 空间结构与栖居其中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作 用的生理性统一。
2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22
(二)、细菌定位转移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细菌定位转移又称易位
、横向转移
正常菌群由原定位向周围转移。
、纵向转移
如胃肠道黏膜表层是需氧菌,中层是兼 性厌氧菌,下层是厌氧菌。细菌在纵向转 移可引起疾病。
23
(三)、血行感染
、菌血症 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形 成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发生感染。
19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四、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为四种: (一)菌群失调
指在原微生物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 或定性的异常变化,而以数量的变化为主。
根据宿主机能失调的程度,这种菌群失调 又分三种:
20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ppt课件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ppt课件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SARS(SARS 冠状病毒)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
6
四、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
7
五、肠道中“菌衡”是关键
正常人的肠道微生物,维护着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有 益菌多,菌群平衡时,人体的肠道功能就正常。
.
12
七、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影响的总结
有害方面 (1)各种因素如宿主生理、食物、药物 放射治疗等都会破坏 肠道内菌相间的平衡,从有益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占优 势转向有害菌占优势,从而导致许多肠道疾病,包括肠癌、肠 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而且会使肠内条件致病菌乘机侵入引起 肠内感染。 (2)许多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微生物通过代谢 把无毒前体转变成致癌物质(如酚类,吲哚,胺类等)
一旦人体滥用抗生素、止泻药、饮食不当或者长期受 到各种有害物刺激,肠道菌群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各种有 害菌就会长驱直入、大量滋生,导致有益菌比例远远少于 有害菌,菌群平衡遭到破坏。
.
8
五、肠道中“菌衡”是关键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 elderly has been reported to show different 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greater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s compared to younger adults.
未洗的手指
清水洗净的手指
肥皂洗净的手指
.
4
二、人体中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是指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如 定植在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等能向宿主提供必需的维生素B1、 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K 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条件致病菌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 疾病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一般在肠道不致病,在泌尿道或腹 腔中可引起感染。

02-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02-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1、生态系统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 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循环演替规律,动态平衡,障碍点
人类主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指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地域内所有 个体的总和。
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不同生物的 总和。
2、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微生态系统的结构 宿主---微生物---环境; 统一体由不同五个层次组成;
宿主个体---动物、人 生态区---体表、体内各部位如消化道 生镜---如舌、齿 生态点---舌尖、舌边、舌根 生态位---时间及空间更具体的位置。
2、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8、生态平衡的保持
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和创造优质高产的生态系统;
保护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和建设草地 组建优质高产的农田生态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工业“三废” 兴建大的工程时必须考虑生态效益 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
二、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1、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概念 2、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微生态平衡 4、微生态平衡失调 5、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2)微生物菌群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共生关系:中立、栖生、互生、助生; 拮抗关系:竞争、偏生、寄生、吞噬。
共生关系
中立栖生:一方收益、另一方不受影响;
兼性厌氧-专性厌氧
互生:相互受益; 助生:专性的互生,两者成为一个整体而
共同生活。
拮抗关系
竞争: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一方受影响;
抗生素
寄生:生活于另一体表或体内;
细胞内、细胞外;专性、兼性
吞噬:防止被吞噬(荚膜、芽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宏观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失调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1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2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和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 :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 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 (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包括:正常 微生物和宿主的外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4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生境 是次于生态区的结构系统,如口腔中的颊、舌、 齿等,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内容。
4.生态点 生境的亚结构,如以舌作为生境,舌尖、舌根、 等生态点,这些部分正常菌群构成并不相同。
5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生态位 比生境更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含有物理空间
15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微生态系统的功能 1、营养作用 ⑴、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⑵、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和脱毒; ⑶、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 ⑷、合成微量营养物质。
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微生态系统的免疫抗病作用 ⑴、竞争性排斥有害微生物; ⑵、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物质; ⑶、免疫增强作用。
发生定植,往往对宿主发生不利影响。
8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消化道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口腔:细菌多,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
棒状杆菌、螺旋体等 食道:细菌少 胃:极少。如:乳杆菌、幽门螺杆菌、胃八叠
球菌等少数耐酸菌。
9
第一节 生态系统
的内容,还包括微生物作用以及这一空间与微 生物相互作用的全部内容。
在生态位内,相异物种可以共存,相似物种 产生强烈竞争。
6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动物和人的皮肤、黏膜以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如口腔、鼻咽腔、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 生殖道)都有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但机 体内部组织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 自身菌系: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和 寄生性微生物。 外来菌系:从土壤、水、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பைடு நூலகம் 境中污染的微生物。
7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原籍菌 是微生物与宿主一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所形成的,他们在动物体内特定的部位定居和繁 殖,定植区内的菌类及其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或无害,具免疫和营 养作用。 外来菌 一般不能定植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如果
1、物质流动 2、能量 3、信息流动
3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大到小分为五个层次)
1.宿主个体 动物或人体及其所携带的正常微生物菌落,是微生态 学中最大的空间结构。
2.生态区 人或动物体表或体内腔道中许多部位相近,但性质相异, 并栖有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亚结构,如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口腔、阴道等部位,相应部位栖居的微生物称 为呼吸道菌群、消化道菌群、口腔菌群等。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微生物菌群的相互关系 1、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协作与竞争
协作:指单个微生物之间相互提供必要的营 养物质,生长因子等,可使一方或双方收益, 这种协作关系在微生物形成克隆、利用不溶 性营养物质和遗传交换等方面发挥作用。
10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相互间不产生任何影响。 栖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受益而另一方
不受任何影响的单利共生关系。
12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互生: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存时可相 互受益的关系,互生双方可为对方提供营养物 质,生长因子或生存条件。
助生:一种专性的互生关系,即有些微生物之间 的互生关系是专性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有其他 微生物所取代,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生活。
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颉颃(xie hang)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 象。可分为竞争、偏生、寄生和吞噬。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为了 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 夺现象,竞争的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毒素或 抑制对方生长的物质,使对方受害或生长受到 抑制,而其本身不受到影响或反而收益。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主要标志包括宿主和微生物两方面。 (一)宿主 1、动物种类和品种 2、系统和器官 3、生理功能 4、发育阶段
20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14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寄生: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 的体表或体内,从中获取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 养物质,并使后者蒙受伤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为寄生物,受益方;后者为寄主或宿主,受 害方。
吞噬:指一种较大型的微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 种小型微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前者称为吞噬者,后者称为牺牲者。
17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18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一、微生态平衡概念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 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 稳定的组合状态。这种组合是指在公同宏观 环境条件下影响下,宿主体内和体表的生态 空间结构与栖居其中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作 用的生理性统一。
19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竞争:包括微生物之间对营养物质、光线、 氧、栖息地等的竞争以及有毒代谢产物蓄积对 相互生长的影响等,使一方或双方有害。
一般低密度时协作关系占优势、高密度时竞 争关系占优势。
11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共生关系: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
一起,彼此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可分 为中立、栖生、互生和助生。 中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处于同一环境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