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尚涛盛京医院产科学科带头人

合集下载

汤绍玲的研究成果

汤绍玲的研究成果

汤绍玲的研究成果
汤绍玲是一位备受瞩目的研究学者,她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汤绍玲在其学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她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深入探究了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她的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汤绍玲还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她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深入挖掘了教育问题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改进方案和建议,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她的研究成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除此之外,汤绍玲还在社会科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她关注社会问题和现象,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深入剖析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决策参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和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汤绍玲是一位杰出的研
究学者,她的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她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挑战学术界的难题,为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汤绍玲的研究成果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原则与热点问题述评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原则与热点问题述评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原则与热点问题述评在医学领域,产科抗磷脂综合征(APS)犹如一只潜伏的猛兽,对孕妇及其胎儿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一疾病的诊治原则,并对其热点问题进行述评。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APS的临床表现。

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患者体内的异常凝血状态。

常见的症状包括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症状如同一道道闪电,照亮了患者的痛苦和无助。

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医生需要像侦探一样,通过细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追踪疾病的蛛丝马迹。

其中,抗磷脂抗体检测是关键步骤,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诊断的大门。

然而,由于抗体水平的波动性和实验室技术的局限性,这一过程往往充满挑战。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治疗策略。

治疗APS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抗凝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它就像是一堵防火墙,能够阻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出血风险,始终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

此外,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如何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妊娠的安全和稳定也是一个重大挑战。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些热点问题值得关注。

例如,AP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或治疗靶点?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面对APS这样的复杂疾病,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和揭示。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

总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让他们重新拥有健康和希望。

孕妇血中胎儿游离DNA是双胎妊娠无创DNA筛查的关键

孕妇血中胎儿游离DNA是双胎妊娠无创DNA筛查的关键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4期·专家论坛· 孕妇血中胎儿游离DNA是双胎妊娠无创DNA筛查的关键赵妍1 张志涛2 尹少尉3 魏军3,4 刘彩霞3,4 吕远3,4 (1.沈阳市妇婴医院遗传科,辽宁沈阳 110011;2.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辽宁沈阳110011;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 110004;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7004)【摘要】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无创DNA筛查技术在双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被一些指南和文献推荐为双胎妊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一线检测方案。

无创DNA筛查的关键是胎儿游离DNA浓度,如果浓度达不到检测阈值,将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双胎妊娠孕妇血中的胎儿游离DNA虽然总体比单胎高,但是每个胎儿的DNA比单胎低,因此双胎妊娠的无创DNA筛查更容易出现检测失败和假阴性的结果。

另外,临床上双胎一胎消失的情况又增加了假阳性的结果,这些都导致无创DNA筛查在双胎妊娠的筛查中效果不如单胎。

基于SNP的无创DNA筛查技术可以准确评估孕妇和每个胎儿的游离DNA浓度,可以有效地保证无创DNA检测的效果,也可以解决消失胎儿对存活胎儿游离DNA干扰的问题。

本文将对双胎妊娠胎儿游离DNA在无创DNA筛查中的关键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双胎的无创DNA筛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胎妊娠;无创DNA筛查;胎儿游离DNA;双胎一胎消失;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4.001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2 321 33 21) 通信作者:吕远,hawk.lv@163.com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逐年升高。

文献报道多胞胎比例从2012年的1.6%显著上升到2018年的1.9%[1]。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蔡爱露 李婧宇 尚涛 杨泽宇 郭淑香摘 要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求提高胎儿唇腭裂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方法 应用三维扩展成像(3DXI)对唇腭裂胎儿和正常胎儿唇腭部位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正常胎儿唇部显示率100%,上牙槽突显示率100%,硬腭显示率75%(15/20)。

28例唇腭裂胎儿包括9例单纯唇裂,18例上唇裂合并硬腭裂和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

3D XI诊断了所有9例单纯唇裂,诊断率100%;诊断了唇裂合并腭裂15例,包括单侧11例,双侧3例和正中裂1例,有3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腭裂,诊断率83.3%(15/18)。

另外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软腭裂。

结论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对胎儿唇裂,尤其是唇裂合并牙槽突及硬腭裂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胎儿未合并牙槽突裂的软腭裂及部分硬腭裂做出诊断,仍具有很大的难度。

关键词胎儿 唇裂 腭裂 三维超声 三维扩展成像Three-dimensional Extended Imaging in Diagnosing Fetal C 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Cai Ailu,Li Jing yu,Shang T ao,et alDepartm ent o f U ltr aso und,2nd Clinical M edical Co lleg e,China M edical U niv ersit y,Shenyang 110004 ChinaAbstract:Obj ective T o deter mine the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ex tended imag ing(3D XI)in prenatal diag no sis of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 e and to ex plo re the effect ive technique for impro ving t he diag no stic a ccura cy o ffetal cleft lip and/o r palate cleft.Methods T he3D v olume dat a of lips and palates o f nor mal and fetuses w ith cleftlip and/or cleft pa late o n3D XI.Results In the20nor mal fetuses,t he display ed rat e o f the lip and alveo lar ridg e w as100%and o f har d palate,75%(15/20).In the28fetuses w ith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all the9cases w ith isolatedcleft lip w er e detected with det ect ion r ate of100%:15cases w ith cleft lip and palate(unilatera l in11,bilater al in3and medial in1)wer e detected and3cases w it h cleft lip and cleft pa late w ere misdiag no sed to be isolated cleft lip a ndthe detection r ate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w as83.3%(15/18);1case w ith cleft lip and cleft soft palat e w asmisdiag no sed to be cleft lip only.Conclusions T his study confir med the v alue of3DXI in antenatal diag nosis of cleftlip,especially complica ted w ith cleft alv eolus and cleft palate.Ho w ever,it still rema ins difficult to diag no se t he cleftsoft palate and par tial har d pala te without cleft alveolus by now.Key words:Fetus,Cleft lip,Cleft pala te,3-dimensio na l ult rasono gr aphy,3-dim ensio nal ex tended imag ing. 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诊断胎儿唇腭裂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腭裂位置较深受周围结构声学影像影响难于显示,产前诊断仍有难度。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

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应用【摘要】枕后位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如产程延长、胎儿头位不正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方面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活跃期膝胸卧位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

接着详细介绍了干预措施及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临床实践经验分享,总结了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对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帮助枕后位初产妇顺利分娩,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健康。

【关键词】枕后位初产妇、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分娩结局、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临床实践、积极作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科助产专业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关注度高的一个领域。

在产科助产学中,枕后位初产妇是一个常见但具有一定风险的情况。

枕后位是指胎儿头位发生畸形,头部朝向母体后方,面朝向母体后背。

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往往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胎儿难产、产程延长、顶部阻碍等问题,增加了分娩风险和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讨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枕后位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评估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提高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在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中的应用及效果。

通过对活跃期膝胸卧位的概念、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干预措施及方法、干预效果评价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分享的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手段,提高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的成功率和产妇的产程体验。

本研究旨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验证活跃期膝胸卧位干预对改善枕后位初产妇分娩结局的积极作用,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推动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和产妇健康的保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促进产妇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提高婴儿和产妇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

盛京医院妇科专家

盛京医院妇科专家

姓名性别出诊级别职称南湖院区第一妇科病房王丹波女特需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刘岿然女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李妍女副教授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富丽 女教授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穆庆男副教授副教授,医学硕士尹菊 女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湖院区第二妇科病房张淑兰女特需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王敏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银铎 女副教授 副教授,医学博士,妇科王宁 男副教授 副教授、医学博士、辽宁鲁艳明女副教授 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董立群女教授教授南湖院区第四妇科病房杜丽敏女副教授副教授、从事妇产科工作3林蓓 女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周欣女教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杨滨女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王冬冬女副教授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滑翔院区第三妇科病房王永来男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欧阳玲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栾南南女副教授 副教授、妇产科博士朱楠女讲师主治医师、讲师、妇产科学张士泰男讲师 妇产科硕士,讲师,主治冷旭男讲师 妇产科硕士,讲师,主治张德宇男讲师妇产科硕士,讲师,主治医何政 男住院医师 妇产科硕士南湖院区妇科盆底疾病病房夏志军男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程大丽女教授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姜涛男副教授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0郭志强 男讲师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宋悦女副教授 妇产科学博士后,副教授,马颖女副教授 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妇产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百层次人才。

在妇科恶性肿瘤等复杂 一直潜心研究妇科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常见 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秘书,中国医科大学妇产科临床药理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和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擅长用微创手术 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擅长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擅长妇科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卵巢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 擅长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疾病和妇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擅长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前病变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急、重症的诊治和处理擅长妇科各类常见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掌握腹腔镜、宫腔 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 擅长诊治妇科各种炎症、肿瘤、内分泌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精通各种妇科炎症,月经不调,更年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尤妇科良、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宫颈癌、内膜癌、外阴癌及擅长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擅长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妇科疑难杂症的临床诊治及各种妇科擅长腹腔镜、宫腔镜、阴式手术等微创妇科手术技术及常规经腹擅长:妇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妇科内镜(腹腔镜、宫腔镜) 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疑难重症的抢救有独到之处擅长妇科肿瘤及不孕症的诊治,妇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包括宫腔妇科常见疾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微创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多学科协作在产房外科手术和子宫外产时处理中的作用_李秋玲

多学科协作在产房外科手术和子宫外产时处理中的作用_李秋玲

收稿日期:2010-08-15[通信作者]刘彩霞,E-mail :liucx@s j -hos p i t al.o rg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有80~120万出生缺陷患者出生,占出生人口的4%~6%左右[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出生缺陷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非常重要。

孕期检查和产前诊断的开展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缺陷,而子宫外产时处理(e x u ter o i ntr a p a rt um tre a t m ent ,E X I T )和产房外科手术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外科干预,对于产前诊断发现的出生缺陷儿改善其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2008年8月~12月成功进行了3例E X I T 和产房外科手术,情况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①患者,31岁,平素月经规律,结婚6年未孕。

孕24周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

孕29周时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脐膨出,未发现其他系统畸形,脐带血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

孕33周时出现子痫前期重度。

孕34周+1时出现胎膜早破入院,给予解痉、降压、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及监测血糖等治疗。

入院后6h,患者出现早产临产。

产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麻醉科及输血科专家共同会诊,决定行产房外科手术———新生儿脐膨出修补术。

入院后12h,患者于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文章编号:1005-8982(2011)02-269-03多学科协作在产房外科手术和子宫外产时处理中的作用李秋玲,张志涛,刘彩霞,崔红,那全,胥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辽宁沈阳110004)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子宫外产时处理(e x u ter o intrapart u m treatment,E X I T )和产房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对该院产科2008年8月~12月进行的3例产房外科手术及E X I T 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

产科学科带头人简介

产科学科带头人简介

产科学科带头人简介产科学科带头人是指在产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他们是该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产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科学科带头人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妇产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孕产妇保健、妊娠并发症、分娩技术、产后护理等。

他们致力于解决与孕产妇相关的健康问题,通过开展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作为产科学科带头人,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学术能力。

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善于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推动产科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产科学科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他们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国内产科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产科学科带头人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产科医生和科研人员,为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合作,推动产科学科的发展。

产科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学术界,还扩展到了医疗实践和社会服务领域。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问题,为改善妇幼保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还在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产科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提高。

产科学科带头人是产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产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工作对于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和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产科学科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妇产科医师奖候选人简介》尚涛点击返回
尚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尚涛教授先进事迹
尚涛,女,1946年出生,现年66岁,妇产科学学士,现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成员,中华妇产科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辽宁围产医学分会名誉组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在国内核心期刊中发表文章100余篇,4篇被SCI索引。

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任教育部主编《妇产科学》编委。

在2005年因在围产保健领域贡献突出,被国家授予杨崇瑞基金个人优秀奖,2006年被中华医学会授予中华医学会首届医疗事故鉴定优秀专家。

2006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首届优秀专家。

197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从事专业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自1996年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主任,2007年卸任,因为是博士生导师,至今仍在岗正式工作并被继续任命为产科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在围产保健领域,带领全省开展和推广爱婴医院工作,推广和普及母婴保健法。

为降低辽宁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为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继续教育培训班10余次,亲自主持省级专科学会10余次,培训省内及东北地区产科医生达五千余人次。

积极组织重危孕产妇抢救,常常夜间外出会诊。

经常参加各级
医学会的孕产妇死亡评审和鉴定工作。

于2001年组建了辽宁省围产医学中心,又于2005年组建了辽宁省产前诊断中心,这些都为我省围产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1997-2007年连年被评为沈阳市及和平区优秀妇幼工作者。

卸任前连年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优秀科主任。

在医疗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攀登高峰,工作30余年,要求自己天天向上,每一阶段都有提高和体会,即使身患癌症,在艰难的化疗中也没有停止过工作。

尤其对早发型先兆子痫这一产科领域的难题,能够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总结了一整套治疗经验,不仅保证了孕产妇的安全,而且基本保证了围产儿的安全。

目前还总结了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早发型先兆子痫的诊断治疗新进展、产科重症中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防治、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代谢综合征与早发性子痫前期的内在联系等专题,并到全国多个地方去讲学,受到同行的好评,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还开展了10多项三新治疗项目,其中血浆置换治疗先兆子痫和国内首例6胞胎的促宫内成熟治疗在妊娠结局上都具有突破性进展,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宣传。

特别是癌症复发,在化疗极为艰难的时刻,为了赶赴一个专业会议,特地输血后启程。

在科研工作中,主题明确,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产科重症所致MOD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多年来,带领研究生有计划的研究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中发表较有价值的文章100余篇,有4篇被SCI索引。

其中抗凝疗法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为国内首创,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产科多种疾病,该种研究和治疗推广到全省后取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因此在近5年内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沈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共7个奖项,其中大部分为第一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省级各种基金资助近百万元。

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妇产科医师奖候选人简介》王永来点击返回
王永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王永来教授先进事迹
王永来,男,1949年出生,现年63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主任,中华妇产科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计划生育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第三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沈阳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辽宁临床医药杂志编委。

曾连任三届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1999年至2011年)。

王永来教授于197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57期。

毕业后即开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始终工作在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主要致力于妇科腔镜学、计划生育、妇科肿瘤、妇科疑难疾病诊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在全国各类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了《动态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于2006年至2008年承担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计划:《新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及其基因沉默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关系》,05L475;2008年至2010年承担了沈阳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慢病毒载体靶向治疗卵巢癌的基础研究》,1081239。

其参与研究的课题《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研究》于2006年获得了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子宫内膜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于2008年获得了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王永来教授精心培养3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学生中有的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王永来教授于1991年开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开展妇科腹腔镜及宫
腔镜手术,是全国早期开展妇科宫、腹腔镜手术的学者之一。

为我院乃至全省妇科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的创始人,于2000年开始任中华妇产科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委
员。

王永来教授早年致力于手术技术的提高,经认真总结病例和大量国内外学术交流,手术技巧快速提高,很快达到娴熟和完美。

20余年来完成大量各类妇科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手术技术炉火纯青,为数以万计的妇科疾病患者以微创的方式解除病痛。

尤其对于粘连严重的腹腔镜手术,其手术技巧纯熟,游刃有余,一直被妇科腔镜学界称道和肯定。

王永来教授不仅注重临床工作,致力于手术技术的研究和总结,还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传授技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妇科腔镜医生,其弟子遍布辽宁省,甚至全国各地。

其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腔镜医生如杨清、赵福杰等也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优秀妇科腔镜专家。

于1999年开办了首届辽宁省妇科腔镜学习班,在其带领和推动下,妇科腔镜技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沈辽大地上迅速普及。

妇科腔镜学习班不仅每年开办,而且近年来更是每年2届,迄今为止,已经开办了十余届。

这些学员正在全省各地进行妇科腔镜的手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微创诊疗技术。

王永来教授每年都亲自参与一线教学,对妇科腔镜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越。

您现在的位置是:》中国妇产科医师奖候选人简介》王德智点击返回
王德智
王德智先进事迹
王德智教授,1930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之后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现任辽宁省优生优育协会会长,沈阳市妇保学会主任委员,历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第二届到第五届主编及荣誉主编,2009年由中国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及高被引作者奖,为提高妇产科学术水平及普及妇产科适宜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89年至今,一直担任辽宁省卫生厅围产技术评审组组长,负责全省围产保健技术指导及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为降低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