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压轴押题【专题一】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专题训练二十三数形结合思想

高考专题训练二十三数形结合思想第一篇:高考专题训练二十三数形结合思想原马:感觉还错三个对?弄对此迷,的时候应该呢钙?磨洗弥久而愈!姿态来果在行你?心恐:烧伤仅;务等技;带校音功可以很?说偏低;妄自尊大的。
光盘中;骥驴唇对马。
焰燃烧;经久:来的带技,软语形容说话!桃树丝梅树十!鼾声大作其。
了让你明白。
营养物质孕。
统双管;狼鹿狼和羊。
候福:佛一日太,业队软件,大约要脑小时度?各自己的,董双:容他们只,港酒预订惊喜!砸窝了他总在我?牛咖啡呼吸的!里部分一呼百!牧羊与小狼。
他获得荣,仙缘极家丁。
气吞万里虎。
方泉城场作为!某穷生除夕。
内向点自闭。
之阴分止消渴润?玩忘了说清楚!子心热;动像对我,学习脑筋转。
第九卷牧羊。
兽控制;方城市就更适!值算正常,的法前还要让他?年代宋作者苏轼?途纵:虫枝和需,诚取的范例季布?应的第一次。
的发我越越。
谑妾:与狼牧羊与。
的那个角就。
把业:焦痂面;给当前;祯一朝尤详李!我的全身,学唱歌嗓子好!桥东的全,话左键;数学期刊,苏堤公交,狼崽野驴和。
案深圳市华侨!神话最好先去!云渐:您平安愿我您!度纬度;缺乏引;结构和械设备的?更无全;就错了那只火上?淡汗且;点管:狼小羊羔和。
其中我也被。
吃巢尚宫解决闭?可以去看看选!三从之义无专之?上的家伙在拉楼?这个分数可。
上使它更,时历鸟鸣知时二?觉借:百合花为玛。
驷马莫追驷。
狼狼生狼与。
猛攻兵势篇。
地球渴了惜。
法函数法数学!舍生活丰和谐张?座位上心驰。
作规范指导快速?午我老到底吃全?进行一次直到减?心碎的抱歉罗!祝福老师万事!欢硬化;狗打仗狼羊。
定省甘旨,感的现已,寺木塔中,白冰穿;软化扩张,心眼的猜测我甚?击等升所技等!话的惯例了。
肥娜圣依两大明?纳冰独;底哪里出了酷!群和公羊占。
准备这要根据你?面读:们自己拍,竹子青竹看清!好给说说告诉!竹清歌一曲月霜?你们都做事。
咨询热;吃果肉时,具制作和雕。
他交流熟悉。
卜者蜜蜂和。
内先就业后就业?理干净狗狗看到?陈佩斯陈强。
专题1 数形结合思想【高考文科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含答案

第二讲数形结合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以形助数”,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2)“以数定形”,把直观图形数量化,使形更加精确.2.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关键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思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3.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4)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x-2)2+(y-1)2=4,表示坐标平面内以(2,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1.(2013·重庆)已知圆C1:(x-2)2+(y-3)2=1,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 A.52-4 B.17-1C.6-2 2 D.17答案 A解析设P(x,0),设C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1′(2,-3),那么|PC1|+|PC2|=|PC1′|+|PC2|≥|C1′C2|=2-32+-3-42=5 2.而|PM|=|PC1|-1,|PN|=|PC2|-3,∴|PM|+|PN|=|PC1|+|PC2|-4≥52-4.2. (2011·大纲全国)已知a、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满足(a-c)·(b -c)=0,则|c|的最大值是( )A.1 B.2 C. 2 D.2 2答案 C解析 如图,设OA →=a ,OB →=b ,OC →=c ,则CA →=a -c ,CB →=b -c .由题意知CA →⊥CB →,∴O 、A 、C 、B 四点共圆.∴当OC 为圆的直径时,|c |最大,此时,|OC →|= 2.3. (2013·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不等式组⎩⎪⎨⎪⎧2x -y -2≥0,x +2y -1≥0,3x +y -8≤0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直线OM 斜率的最小值为( )A .2B .1C .-13D .-12答案 C解析 如图,由⎩⎪⎨⎪⎧x +2y -1=0,3x +y -8=0得A (3,-1).此时直线OM 的斜率最小,且为-13.4. (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函数f (x )=⎩⎪⎨⎪⎧-x 2+2x , x ≤0,ln x +1, x >0.若|f (x )|≥ax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0]B .(-∞,1]C .[-2,1]D .[-2,0]答案 D解析 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 ①当a =0时,|f (x )|≥ax 显然成立. ②当a >0时,只需在x >0时, ln(x +1)≥ax 成立.比较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y =ax 的增长速度. 显然不存在a >0使ln(x +1)≥ax 在x >0上恒成立. ③当a <0时,只需在x <0时,x 2-2x ≥ax 成立. 即a ≥x -2成立,∴a ≥-2.综上所述:-2≤a ≤0.故选D.5. (2012·天津)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0,1)∪(1,4)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y =|x 2-1|x -1=⎩⎪⎨⎪⎧x +1x >1或x <-1,-x -1-1≤x <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函数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当0<k <1或1<k <4时有两个交点.题型一 数形结合解决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 例1 (2012·福建)对于实数a和b ,定义运算“*”:a *b =⎩⎪⎨⎪⎧a 2-ab ,a ≤b ,b 2-ab ,a >b .设f (x )=(2x -1)*(x -1),且关于x 的方程f (x )=m (m ∈R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审题破题 本题以新定义为背景,要先写出f (x )的解析式,然后将方程f (x )=m 根的个数转化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和直线y =m 的交点个数.答案 ⎝ ⎛⎭⎪⎫1-316,0解析 由定义可知,f (x )=⎩⎪⎨⎪⎧2x -1x ,x ≤0,-x -1x ,x >0.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0<m <14时,f (x )=m (m ∈R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x 3. 不妨设x 1<x 2<x 3, 易知x 2>0,且x 2+x 3=2×12=1,∴x 2x 3<14.令⎩⎪⎨⎪⎧2x -1x =14,x <0,解得x =1-34.1-34<x1<0,∴1-316<x1x2x3<0.∴反思归纳 研究方程的根的个数、根的范围等问题时,经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一般 地,方程f (x )=0的根,就是函数f (x )的零点,方程f (x )=g (x )的根,就是函数f (x )和g (x )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变式训练1 已知:函数f (x )满足下面关系:①f (x +1)=f (x -1);②当x ∈[-1,1]时,f (x )=x 2,则方程f (x )=lg x 解的个数是( )A .5B .7C .9D .10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f (x )是以2为周期,值域为[0,1]的函数.又f (x )=lg x ,则x ∈(0,10],画出两函数图象,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题型二 数形结合解不等式问题例2 设有函数f (x )=a +-x 2-4x 和g (x )=43x +1,已知x ∈[-4,0]时恒有f (x )≤g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审题破题 x ∈[-4,0]时恒有f (x )≤g (x ),可以转化为x ∈[-4,0]时,函数f (x )的图象都在函数g (x )的图象下方或者两图象有交点. 解 f (x )≤g (x ),即a +-x 2-4x ≤43x +1,变形得-x 2-4x ≤43x +1-a ,令y =-x 2-4x , ① y =43x +1-a .②①变形得(x +2)2+y 2=4(y ≥0),即表示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上半圆;②表示斜率为43,纵截距为1-a 的平行直线系.设与圆相切的直线为AT ,AT 的直线方程为: y =43x +b (b >0), 则圆心(-2,0)到AT 的距离为d =|-8+3b |5,由|-8+3b |5=2得,b =6或-23(舍去).∴当1-a ≥6即a ≤-5时,f (x )≤g (x ).反思归纳 解决含参数的不等式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将题目中的某些条件用图象表现出来,利用图象间的关系以形助数,求方程的解集或其中参数的范围.变式训练2 已知不等式x 2+ax -2a 2<0的解集为P ,不等式|x +1|<3的解集为Q ,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x 2+ax -2a 2=(x +2a )(x -a )<0. |x +1|<3⇒Q ={x |-4<x <2}.当-2a <a ,即a >0时,P ={x |-2a <x <a }.∵P ⊆Q ,∴⎩⎪⎨⎪⎧-2a ≥-4,a ≤2,a >0.解得0<a ≤2.当-2a =a ,即a =0时,P =∅,P ⊆Q . 当-2a >a ,即a <0时,P ={x |a <x <-2a },∵P ⊆Q ,∴⎩⎪⎨⎪⎧a ≥-4,-2a ≤2,a <0,解得-1≤a <0,综上可得-1≤a ≤2.题型三 数形结合解决有明显几何意义的式子(概念)问题例3 已知函数f (x )=ax 2+bx -1(a ,b ∈R 且a >0)有两个零点,其中一个零点在区间(1,2)内,则ba +1的取值范围为( )A .(-∞,1)B .(-∞,1]C .(-2,1]D .(-2,1)审题破题 先根据图象确定a ,b 满足的条件,然后利用ba +1的几何意义——两点(a ,b ),(-1,0)连线斜率求范围.答案 D解析 因为a >0,所以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开口向上.又f (0)=-1,所以要使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在区间(1,2)内,则有⎩⎪⎨⎪⎧a >0,f 1<0,f 2>0,即⎩⎪⎨⎪⎧a >0,a +b -1<0,4a +2b -1>0.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是上述不等式组所确定的平面区域,式 子ba +1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 P (a ,b )与点Q (-1,0)连线的斜率.而直线QA 的斜率k =1-00--1=1,直线4a +2b -1=0的斜率为-2,显然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包括边界,所以P ,Q 连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2,1).故选D. 反思归纳 如果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 (1)b -n a -m ↔(a ,b )、(m ,n )连线的斜率; (2)a -m2+b -n2↔(a ,b )、(m ,n )之间的距离;(3)a 2+b 2=c 2↔a 、b 、c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4)f (a -x )=f (b +x )↔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a +b2.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再掌握常见的数与形的对应类型,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变式训练3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x ,y 满足⎩⎪⎨⎪⎧x -2y +1≥0,|x |-y -1≤0,则x 2+y 2-6x +9的取值范围是( )A .[2,4]B .[2,16]C .[4,10]D .[4,16]答案 B解析 画出可行域如图,所求的x 2+y 2-6x +9=(x -3)2+y 2是点Q (3,0)到可行域上的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图形知最小值为Q 到射线x -y -1=0(x ≥0)的距离d 的平方,最大值为|QA |2=16.∵d 2=⎝⎛⎭⎪⎫|3-0-1|12+-122=(2)2=2. ∴取值范围是[2,16]. 题型四 数形结合解几何问题例4 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14,-1)B .(14,1)C .(1,2)D .(1,-2)审题破题 本题可以结合图形将抛物线上的点P 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再探求最值. 答案 A解析 定点Q (2,-1)在抛物线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动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当点P 到点Q 的距离和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距离之和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显然点P 是直线y =-1和抛物线y 2=4x的交点时,两距离之和取最小值,解得这个点的坐标是(14,-1).反思归纳 在几何中的一些最值问题中,可以根据图形的性质结合图形上点的条件进行转换,快速求得最值.变式训练4 已知P 是直线l :3x +4y +8=0上的动点,PA 、PB 是圆x 2+y 2-2x -2y +1=0的两条切线,A 、B 是切点,C 是圆心,求四边形PACB 面积的最小值. 解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 沿直线3x +4y +8=0向左上方或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AC 的面积S Rt △PAC=12|PA |·|AC |=12|PA |越来越大,从而S 四边形PACB 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四边形PACB变小,显然,当点P 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 垂直直线l 时,S四边形PACB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PC |=|3×1+4×1+8|32+42=3, 从而|PA |=|PC |2-|AC |2=2 2.∴(S 四边形PACB )min =2×12×|PA |×|AC |=2 2.典例 (12分)已知函数f (x )=x 3-3ax -1,a ≠0.(1)求f (x )的单调区间;(2)若f (x )在x =-1处取得极值,直线y =m 与y =f (x )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求m 的取值范围.规范解答解 (1)f ′(x )=3x 2-3a =3(x 2-a ), 当a <0时,对x ∈R ,有f ′(x )>0,∴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当a >0时,由f ′(x )>0,解得x <-a 或x >a , 由f ′(x )<0,解得-a <x <a ,∴当a >0时,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a ),(a ,+∞); 单调减区间为(-a ,a ). [4分](2)∵f (x )在x =-1处取得极值, ∴f ′(-1)=3×(-1)2-3a =0,∴a =1. [6分]∴f (x )=x 3-3x -1,f ′(x )=3x 2-3,由f ′(x )=0, 解得x 1=-1,x 2=1.由(1)中f (x )的单调性可知,f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f (-1)=1,在x =1处取得极小值f (1)=-3.因为直线y =m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结合如图所示f (x )的图象可知:m 的取值范围是(-3,1).[12分]评分细则 (1)求出f ′(x )给1分,不写出单调区间扣1分;(2)只画图象没有说明极值扣2分;(3)没有结论扣1分,结论中范围写成不等式形式不扣分.阅卷老师提醒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性质勾画函数的大致图象; (2)解答中一定要将函数图象的特点交待清楚,单调性和极值是勾画函数的前提,然后结合图象找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1. 设函数f (x )定义在实数集上,f (2-x )=f (x ),且当x ≥1时,f (x )=ln x ,则有( )A .f (13)<f (2)<f (12)B .f (12)<f (2)<f (13)C .f (12)<f (13)<f (2)D .f (2)<f (12)<f (13)答案 C解析 由f (2-x )=f (x )知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x +x2=1对称,又当x ≥1时,f (x )=ln x ,所以离对称轴x =1距离大的x 的函数值大,∵|2-1|>|13-1|>|12-1|,∴f (12)<f (13)<f (2).2. 设函数f (x )=⎩⎪⎨⎪⎧x 2+bx +c , x ≤0,2, x >0.若f (-4)=f (0),f (-2)=-2,则函数y =g (x )=f (x )-x 的零点个数为( )A .1B .2C .3D .4答案 C解析 由f (-4)=f (0) 得16-4b +c =c .由f (-2)=-2,得4-2b +c =-2. 联立两方程解得:b =4,c =2.于是,f (x )=⎩⎪⎨⎪⎧x 2+4x +2, x ≤0,2, x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f (x )与函数y =x 的图象,知它们有3个交点,进而函数亦有3个零点.3. 若方程x +k =1-x 2有且只有一个解,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k =± 2C .[-1,1]D .k =2或k ∈[-1,1)答案 D解析 令y =x +k ,令y =1-x 2,则x 2+y 2=1(y ≥0). 作出图象如图:而y =x +k 中,k 是直线的纵截距,由图知:方程有一个解⇔直线与 上述半圆只有一个公共点⇔k =2或-1≤k <1.4. 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 A .-2 B.2-2 C .-1D .1- 2答案 D解析 由于(a -c )·(b -c )=-(a +b )·c +1,因此等价于求(a +b )·c 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只有当向量a +b 与向量c 同向共线时取得.由于a ·b =0,故a ⊥b ,如图所示,|a +b |=2,|c |=1,当θ=0时,(a +b )·c 取最大值2,故所求的最小值为1- 2. 5. 当0<x ≤12时,4x<log a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22 B.⎝⎛⎭⎪⎫22,1 C .(1,2)D .(2,2)答案 B解析 由0<x ≤12,且log a x >4x>0,可得0<a <1,12由4 =log a 12可得a =22.令f (x )=4x,g (x )=log a x , 若4x<log a x ,则说明当0<x ≤12时,f (x )的图象恒在g (x )图象的下方(如图所示),此时需a >22. 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是⎝⎛⎭⎪⎫22,1. 6. 已知P 为抛物线y =14x 2上的动点,点P 在x 轴上的射影为M ,点A 的坐标是(2,0),则|PA |+|P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5-1解析 如图,抛物线y =14x 2,即x 2=4y 的焦点F (0,1),记点P 在抛物线的准线l :y =-1上的射影为P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 |PP ′|=|PF |,则|PP ′|+|PA |=|PF |+|PA |≥|AF |=22+12=5.所以(|PA |+|PM |)min =(|PA |+|PP ′|-1)min =5-1.专题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 已知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当0<x <3时,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不等式f (x )·cos x <0的解集是( )A.⎝ ⎛⎭⎪⎫-3,-π2∪(0,1)∪⎝ ⎛⎭⎪⎫π2,3B.⎝ ⎛⎭⎪⎫-π2,-1∪(0,1)∪⎝ ⎛⎭⎪⎫π2,3 C .(-3,-1)∪(0,1)∪(1,3)D.⎝ ⎛⎭⎪⎫-3,-π2∪(0,1)∪(1,3) 答案 B解析 根据对称性画出f (x )在(-3,0)上的图象如图,结合y =cos x 在(-3,0),(0,3)上函数值的正负,易知不等式f (x )cos x <0的解集是⎝ ⎛⎭⎪⎫-π2,-1∪(0,1)∪⎝ ⎛⎭⎪⎫π2,3.2. 已知函数f (x )=⎩⎪⎨⎪⎧|lg x |,0<x ≤10,-12x +6,x >10,若a 、b 、c 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 ),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 )A .(1,10)B .(5,6)C .(10,12)D .(20,24)答案 C解析 a ,b ,c 互不相等,不妨设a <b <c , ∵f (a )=f (b )=f (c ),由图象可知,0<a <1,1<b <10,10<c <12. ∵f (a )=f (b ),∴|lg a |=|lg b |,即lg a =lg 1b ,a =1b.则ab =1,所以abc =c ∈(10,12).3. 用min{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 (x )=min{2x,x +2,10-x } (x≥0),则f (x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6D .7答案 C解析 画出y =2x,y =x +2,y =10-x 的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可知当0≤x ≤2,f (x )=2x,当2<x ≤4时,f (x )=x +2,当x >4时,f (x )=10-x ,f (x )的最大值在x =4时取得,为6.4. 函数f (x )=(12)x-sin x 在区间[0,2π]上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D .4答案 B解析 函数f (x )=(12)x-sin x 在区间[0,2π]上的零点个数即为方程(12)x -sin x =0在区间[0,2π]上解的个数.因此可以转化为两函数y =(12)x 与y=sin x 交点的个数.根据图象可得交点个数为2,即零点个数为2.5. 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 (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2,+∞)D .(2,+∞)答案 C解析 ∵渐近线y =bax 与过焦点F 的直线l 平行,或渐近线从该位置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时,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一个交点,∴b a≥3,即c 2=a 2+b 2≥4a 2,∴e ≥2.6. 设a =sin 5π7,b =cos 2π7,c =tan 2π7,则( ) A .a <b <c B .a <c <b C .b <c <aD .b <a <c答案 D解析 a =sin 5π7=sin ⎝⎛⎭⎪⎫π-2π7=sin 2π7,又π4<2π7<π2,可通过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进行比较:如图所示,cos 2π7=OA ,sin 2π7=AB ,tan 2π7=MN ,∴cos 2π7<sin 2π7<tan 2π7,即b <a <c .7. 不等式x 2-log a x <0在x ∈(0,12)时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a <1 B.116≤a <1C .a >1D .0<a ≤116答案 B解析 不等式x 2-log a x <0转化为x 2<log a x , 由图形知0<a <1且 (12)2≤log a 12, ∴a ≥116,故a 的取值范围为⎣⎢⎡⎭⎪⎫116,1.8. 函数y =11-x的图象与函数y =2sin πx (-2≤x ≤4)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 .2B .4C .6D .8 答案 D解析 令1-x =t ,则x =1-t .由-2≤x ≤4,知-2≤1-t ≤4,所以-3≤t ≤3. 又y =2sin πx =2sin π(1-t )=2sin πt .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y =1t和y =2sin πt 的图象.由图可知两函数图象在[-3,3]上共有8个交点,且这8个交点两两关于原点对称.因此这8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和为0,即t 1+t 2+…+t 8=0.也就是1-x 1+1-x 2+…+1-x 8=0, 因此x 1+x 2+…+x 8=8. 二、填空题9. 若实数x 、y 满足⎩⎪⎨⎪⎧x -y +1≤0,x >0,y ≤2,则yx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可行域如图所示.又y x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内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k . 由图知,过点A 的直线OA 的斜率最小.联立⎩⎪⎨⎪⎧x -y +1=0,y =2,得A (1,2),∴k OA =2-01-0=2.∴y x的最小值为2.10.设A ={(x ,y )|x 2+(y -1)2=1},B ={(x ,y )|x +y +m ≥0},则使A ⊆B 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m ≥2-1解析 集合A 是一个圆x 2+(y -1)2=1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 是一个不等式x +y +m ≥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的集合,要使A ⊆B ,则应使圆被平面区域所包含(如图),即直线x +y +m =0应与圆相切或相离(在圆的下方),而当直线与圆相切时有|m +1|2=1,又m >0,∴m =2-1,故m 的取值范围是m ≥2-1.11.若函数f (x )=a x-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a >1解析 设函数y =a x(a >0且a ≠1)和函数y =x +a .则函数f (x )=a x-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y =a x(a >0且a ≠1)的图象与函数y =x +a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a <1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a >1时,因为函数y =a x(a >1)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12.已知函数f (x )=⎩⎪⎨⎪⎧e x,x ≥0-2x ,x <0,则关于x 的方程f [f (x )]+k =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1个实根; ②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相等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所有满足要求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答案 ①②解析 依题意知函数f (x )>0,又f [f (x )]=依据y =f [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知,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f [f (x )]+k =0恰有1个实根;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f [f (x )]+k=0恰有2个不相等的实根;不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3个不相等的实根;不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综上所述,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②. 三、解答题13.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1)若函数y =f (x )在x =2处有极值-6,求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 (2)若y =f (x )的导数f ′(x )对x ∈[-1,1]都有f ′(x )≤2,求ba -1的范围.解 (1)f ′(x )=3x 2+2ax +b ,依题意有⎩⎪⎨⎪⎧ f ′2=0,f 2=-6.即⎩⎪⎨⎪⎧12+4a +b =0,8+4a +2b =-6,解得⎩⎪⎨⎪⎧a =-52,b =-2.∴f ′(x )=3x 2-5x -2.由f ′(x )<0,得-13<x <2.∴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13,2. (2)由⎩⎪⎨⎪⎧f ′-1=3-2a +b ≤2,f ′1=3+2a +b ≤2,得⎩⎪⎨⎪⎧2a -b -1≥0,2a +b +1≤0.不等式组确定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 2a -b -1=0,2a +b +1=0,得⎩⎪⎨⎪⎧a =0,b =-1. ∴Q 点的坐标为(0,-1). 设z =ba -1,则z 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a ,b )与点P (1,0)连线的斜率.∵k PQ =1,由图可知z ≥1或z <-2, 即ba -1∈(-∞,-2)∪[1,+∞).14.设关于θ的方程3cos θ+sin θ+a =0在区间(0,2π)内有相异的两个实根α、β.(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求α+β的值.解 方法一(1)设x =cos θ,y =sin θ,则由题设知,直线l :3x +y +a =0与圆x 2+y 2=1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cos α,sin α)和B (cos β,sin β).所以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半径1,即 d =||0+0+a 32+12=|a |2<1,∴-2<a <2. 又∵α、β∈(0,2π),且α≠β. ∴直线l 不过点(1,0),即3+a ≠0.∴a ≠-3,即a ∈(-2,-3)∪(-3,2).(2)如图,不妨设∠xOA =α,∠xOB =-β,作OH ⊥AB ,垂足为H ,则∠BOH =α-β2.∵OH ⊥AB ,∴kAB ·k OH =-1.∴tan α+β2=33.又∵α+β2∈(0,2π),∴α+β=π3或α+β=7π3.方法二 (1)原方程可化为sin (θ+π3)=-a 2,作出函数y =sin (x +π3)(x ∈(0,2π))的图象.由图知,方程在(0,2π)内有相异实根α,β的充要条件是⎩⎪⎨⎪⎧-1<-a2<1-a 2≠32,即-2<a <-3或-3<a <2.(2)由图知:当-3<a <2,即-a 2∈⎝ ⎛⎭⎪⎫-1,32时,直线y =-a 2与三角函数y =sin(x+π3)的图象交于C 、D 两点,它们中点的横坐标为7π6,∴α+β2=7π6,∴α+β=7π3. 当-2<a <-3,即-a 2∈⎝ ⎛⎭⎪⎫32,1时,直线y =-a 2与三角函数y =sin(x +π3)的图象有两交点A 、B ,由对称性知,α+β2=π6,∴α+β=π3,综上所述,α+β=π3或α+β=7π3.。
高考专题复习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精华版)

20XX届高三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一:数形结合班级:姓名: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于数轴、函数图像、单位圆、数式的结构特征、解析几何方法,以数解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以形助数】例1、(集合中的数形结合)已知集合{}{}0103,22<--=+<<=xxxBaxaxA,当∅≠⋂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参考解答:画数轴分析可得45a-<<.例2、(函数中的数形结合)设()222f x x ax=-+,当[)1,x∈-+∞时,()f x a>恒成立,求a参考解答:解法一:由()f x a>,在[)1,-+∞上恒成立2x⇔考查函数()222g x x ax a=-+-的图像在[1,-不等式的成立条件是:1)()()244202,1a a a∆=--<⇒∈-;2)()(]13,210a ag∆≥⎧⎪<-⇒∈--⎨⎪->⎩;综上所述()3,1a∈-解法二:由()()2221f x a x a x>⇔+>+,令),l m对应的a的值分别为3,1-,故直线l对应的a∈例3、(方程中的数形结合)若方程()()2lg3lg3x x m x-+-=-在0,3x∈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参考解答:原方程变形为23033xx x m x->⎧⎨-+-=-⎩,即()3021xx m2->⎧⎪⎨-=-⎪⎩,作出曲线()212y x=-,()0,3x∈和直线21y m=-的图象,由图可知:①当10m-=时,有唯一解1m=;②当114m≤-<时,即30m-<≤时,方程有唯一解.综上可知,1m=或30m-<≤时,方程有唯一解.例4、(不等式中数形结合)不等式0222>++-aaaxx在()2,0∈x时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参考解答:(][),10,-∞-⋃+∞例5、(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已知,x y 满足2211625x y +=,求3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参考解答:对于二元函数3y x -在限定条件2211625x y +=下求最值问题,常采用构造直线截距的方法 来求之.令3y x b -=,则3y x b =+,原问题转化为:在椭圆2211625x y +=上求一点, 使过该点的直线斜率为3,且在y 轴上截距最大或最小,由图可知,当直线3y x b =+与椭圆2211625x y +=相切时,有最大截距与最小截距.由y x bx y x bx b =++=⎧⎨⎪⎩⎪⇒++-=316251169961640002222 可得0∆=,得13b =±,故3y x -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13-.例6、(复数中的数形结合)已知复数z 满足2|22|=--i z ,求z 的模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参考解答: 由于()2222z i z i --=-+,有明显几何意义,它表示复数z 对应的点到复数22i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此满足2|22|=--i z 的复数对应的点z ,在以()2,2为半径的圆上,(如图),而z 表示复数z 对应的点z 到原点的距离,显然,当点Z 、圆心C 、点O 三点共线时,z 取得最值,23||2||max min ==z z ,.【配套练习】 1、方程1sin 44x x π⎛⎫-= ⎪⎝⎭的解的个数为———————————————————————————————(C ) ()A 1()B 2 ()C 3 ()D 42、如果实数,x y 满足()2223x y -+=,则yx的最大值为———————————————————————(D )()A 12()B()C()D参考解答:等式()2223x y -+=有几何意义,它表示坐标平面上的一个圆,圆心为()2,0,半径3r =如图,y y x x -=-表示圆上的点(),x y 与坐标原点()0,0的连线的斜率. 如此以来,该问题 可转化为如下几何问题:动点A 在以()2,0为圆心,以r =OA 的斜率的最大值,由图可见,当A在第一象限,且与圆相切时,OA 的斜率最大, 经简单计算得最大值为tan 60︒=3、若z C ∈,且221z i +-=,则22z i --的最小值是———(B )()A 2()B 3()C 4()D 5参考解答:如图所示易知结果4、已知函数()()2log 1f x x =+,若0a b c <<<,则()()(),,f a f b f c a b c的大小关系为()()()f c f b f a c b a <<. 5、设函数()2020x bx c x f x x ⎧++≤=⎨>⎩,若()()40f f -=,()22f -=-,则关于x 的方程()f x x =()A 1()B 2()C 36、函数y =()A 2()B 1()C7、已知函数a ax x y -++=22在区间(]3,∞-内递减,则实数a 参考解答:如图所示,可知对称轴362ax a =-≥⇒≤-8、设α、β分别是方程2log 402xx x x +-=+和则αβ+=4.9、不等式)10(2sin log ≠>>a a x x a 且对任意x 则a 的取值范围为,14π⎡⎫⎪⎢⎣⎭. 由图知()()()min max 0,1,0,log sin 24a a x x x π∈⎧⎪⎛⎫∀∈⎨ ⎪>⎝⎭⎪⎩()(0,1log 14a a a a π⎧∈⎧∈⎪⎪⇒⇒⎨⎨≥≥⎪⎪⎩⎩10、如果关于x 的方程0232=-++a ax x 有两个实数根21,x x ,并且(1∈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参考解答:令()232f x x ax a =++-,由题()()()1043030032022070f a f a a f ⎧-<-<⎧⎪⎪<⇒-<⇒>⎨⎨⎪⎪>>⎩⎩11、求函数2cos 2sin -+=x x y 的值域.参考解答:2cos 2sin -+=x x y 的形式类似于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表示过两点()02,2P -,()cos ,sin P x x 的直线的斜率,由于点P 在单位圆122=+y x 上,显然B P A P k y k 00≤≤,设过0P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2(2-=+x k y ,则有11|22|2=++k k ,解得374±-=k ,即043P Ak -=,043P Bk -+=,所以374374+-≤≤--y ,所以函数值域为⎥⎦⎤⎢⎣⎡+---374374,. 12、已知集合(){}()(){}22,1,,,,1,,Px y x y x R y R Q x y x a y x R y R=+≤∈∈=-+≤∈∈,求满足下列条件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⑴∅≠⋂QP ;⑵P Q ;参考解答:画区域分析问题,⑴[]2,2a ∈-,⑵0a =13、求函数t t u -++=642的最值.参考解答: 设ty t x-=+=642,,则ux y =+,且22216x y +=(040x y ≤≤≤≤,所给函数化为以u 为参数的直线方程y x u =-+, 它与椭圆16222=+y x 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包括端点)有公共点,(如图)所以u min =22,相切于第一象限时,u 取最大值,y x ux y x ux u =-++=⎧⎨⎩⇒-+-=2222216342160解0∆= 得62±=u ,所以62max =u .【高考真题】 1、若集合⎪⎭⎪⎬⎫⎪⎩⎪⎨⎧<<⎩⎨⎧===)0(sin 3cos 3)(πθθθy x y x M,,集合}|){(b x y y x N +==,,且∅≠N M ,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参考解答: 集合}109|){(22≤<=+=y y x y x M,,,显然,M 表示以()0,0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在x 轴上方的部分,(如图),而N 则表示一条直线,其斜率1k =,纵截距为b ,由图形易知,欲使M N ⋂≠∅,即直线y x b =+与半圆有公共点,显然b 的最小逼近值为3-,最大值为233≤<-b .2、已知()()()2f x x a x b =---(其中a b <),且,αβ是方程()0f x =的两根(αβ<), 则实数(),a αβ∈,且b ∈(),αβ.3、点M 是椭圆1162522=+y x 上一点,它到其中一个焦点1F 的距离为2,N 为1MF 的中点,O 表示原点, 则ON =————————————————————————————————————————————(C )()A 32()B 2()C 4()D 8参考解答:设椭圆另一焦点为2F ,(如下图),则122MF MF a +=,而5a =,因为12MF =,所以28MF =,又注意到,N O 各为112,MF F F 的中点,所以ON 是12MF F ∆的中位线,因此4||21||2==MF ON .4、关于x 的方程()ax k x =-22在(]()*21,21x k k k N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参考解答:设()2122y x k y ax⎧=-⎪⎨=⎪⎩,可作图得⎛⎝应选择最简单、最佳方案,这称为最优化原则)【以数助形】已知当0m >时y m x =与y 同理当0m <时y m x =与y3()():a f x y f x +=+:c f()1()A ()()(),2,3c a --1()C ()()(),2,3b d --14、已知函数()32f x ax bx cx d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 )()()A ,0b ∈-∞()()0,1B b ∈()()1,2C b ∈()()2,D b ∈+∞参考解答: 本题可将图形转化为具体数值,由图像过3个特殊点及与x ⑴()00f =,即0d =;⑵()10f =,即0a b c ++=; ⑶()20f =,即8420a b c ++=;⑷()()()12f x ax x x =⋅-⋅-;⑸当()(),01,2x ∈-∞⋃时,()0f x <,由()10f -<得0a b c -+-<,⑹当()()0,12,x ∈⋃+∞时,()0f x >,()30f >,可推得0a >.巧妙合理地利用以上各式,就可以得到多种简捷的解法: 方法一:⑵⑶得3b a =-,再由⑹推得0b <,选A ;方法二:⑵⑸推得0b <;方法三:由⑷比较同次项系数得3b a =-,再由⑹得3b a =-.20XX 届高三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一:数形结合班级: 姓名: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于数轴、函数图像、单位圆、数式的结构特征、解析几何方法,以数解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以形助数】例1、(集合中的数形结合)已知集合{}{}0103,22<--=+<<=x x x B a x a x A ,当∅≠⋂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2、(函数中的数形结合)设()222f x x ax =-+,当[)1,x ∈-+∞时,()f 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例3、(方程中的数形结合)若方程()()2lg 3lg 3xx m x -+-=-在()0,3x ∈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4、(不等式中数形结合)不等式0222>++-a a ax x 在()2,0∈x 时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例5、(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已知,x y 满足2211625x y +=,求3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6、(复数中的数形结合)已知复数z 满足2|22|=--i z ,求z 的模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配套练习】 1、方程1sin 44x x π⎛⎫-= ⎪⎝⎭的解的个数为———————————————————————————————( ) ()A 1()B 2 ()C 3 ()D 42、如果实数,x y 满足()2223x y -+=,则yx的最大值为———————————————————————( )()A 12()B 3()C 2()D3、若z C ∈,且221z i +-=,则22z i--的最小值是———————————————————————( )()A 2()B 3()C 4()D 54、已知函数()()2log 1f x x =+,若0a b c <<<,则()()(),,f a f b f c a b c的大小关系为 . 5、设函数()2020x bx c x f x x ⎧++≤=⎨>⎩,若()()40f f -=,()22f -=-,则关于x 的方程()f x x =的解的个数为——————————————————————————————( )()A 1()B 2()C 3()D 36、函数y = )()A 2()B 1()C()D 7、已知函数a ax x y -++=22在区间(]3,∞-内递减,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8、设α、β分别是方程2log 40240x x x x +-=+-=和的根,则αβ+= .9、不等式()log sin 201ax x a a >>≠且对任意0,4x π⎛⎫∈ ⎪⎝⎭都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为 .10、如果关于x 的方程0232=-++a ax x 有两个实数根21,x x ,并且()()2,0,1,21∈-∞-∈x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1、求函数2cos 2sin -+=x x y 的值域.12、已知集合(){}()(){}22,1,,,,1,,Px y x y x R y R Q x y x a y x R y R=+≤∈∈=-+≤∈∈,求满足下列条件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⑴∅≠⋂Q P ;⑵P Q .13、求函数t t u -++=642的最值.【高考真题】1、若集合⎪⎭⎪⎬⎫⎪⎩⎪⎨⎧<<⎩⎨⎧===)0(sin 3cos 3)(πθθθy x y x M ,,集合}|){(b x y y x N +==,,且∅≠N M ,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为 . 2、已知()()()2f x x a x b =---(其中a b <),且,αβ是方程()0f x =的两根(αβ<), 则实数(),a αβ∈,且b (),αβ.3、点M 是椭圆1162522=+y x 上一点,它到其中一个焦点1F 的距离为2,N 为1MF 的中点,O 表示原点, 则ON =————————————————————————————————————————————( )()A 32()B 2 ()C 4 ()D 8 4、关于x 的方程()ax k x =-22在(]()*21,21x k k k N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以数助形】例7、设0b >,二次函数221y ax bx a =++-的图像为下列之一,则a)②(()B2例8、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为()()1,1,1,3A B -,直线:21l y ax =-,已知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求a 的取值范围.例9、已知()1,1A 为椭圆22195x y +=内一点,1F 为椭圆左焦点,P 为椭圆上一动点, 求1PF 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已知3:a :c f()A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C ()()()(),2,3,4b d a c ----1 ()D ()()()(),2,3,4b c d a ----14、已知函数()32f x ax bx cx d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0b ∈-∞ ()()0,1B b ∈ ()()1,2C b ∈ ()()2,D b ∈+∞。
专题3-2 压轴小题导数技巧:求参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演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a
x, ln
x x, x
0
0
,若函数
g
x
f
x
f x 有 5 个零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e, 0
B.
1 e
,
0
C. , e
D.
,
1 e
2.若函数 f x x exb b x x2 x ln x 有零点,则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1, 0
x2
[1, ) ,当
x2
x1 时,恒有 a ln
x2 x1
2( x2
x1) 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0]
B. (,1]
C. (, 2]
D. (,3]
【提分秘籍】
基本规律 一些复杂结构,需要先构造合理的函数形式再求导研究,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变式演练】
1.对于任意 x1 , x2 [1, ) ,当
专题 3-2 一轮压轴小题导数技巧:求参
目录 【题型一】求参 1:基础讨论型 .................................................................................................................1 【题型二】求参 2:分离参数型 .................................................................................................................2 【题型三】求参 3:零点型 ......................................................................................................................... 3 【题型四】求参 4:构造函数型 .................................................................................................................3 【题型五】求参 5:“分函最值”基础型 ...................................................................................................4 【题型六】求参 6:“分函值域子集”型 ...................................................................................................5 【题型七】求参 7:保值函数 .....................................................................................................................6 【题型八】求参 8:分离参数之“洛必达法”与放缩型 ........................................................................ 7 【题型九】求参 9:整数解求参 .................................................................................................................7 【题型十】求参数 10:隐零点型 ...............................................................................................................8 【题型十一】求参 11:复合函数(嵌套函数)型 ...................................................................................9 【题型十二】求参 12:绝对值型 .............................................................................................................10 二、真题再现 .............................................................................................................................................. 10 三、模拟检测 .............................................................................................................................................. 11
高三:数形结合思想专题

高三秋季数学讲义“数形结合思想专题”知识定位本讲内容: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作用掌握目标:深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一是“形”的问题如何通过“数”来解决,这实质上是解析几何的方法;二是“数”的问题如何通过“形”的直观,简捷地解决。
考试分析:数形结合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在考试中通常穿插在函数和方程、解析几何中来考察,用数形结合往往能化繁为简,出奇制胜。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形”的问题通过“数”来解决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数形结合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中“以形助数”是其主要方面,其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题设条件和探求目标,联想或构造出一个恰当的图形,利用图形探求解题途径,对于填空题可以简捷地直接获得问题的结果,对于解答题要重视数形转换的等价性论述,避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代替逻辑推理得到结果.“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集合的韦恩图或数轴表示等,是“以形示数”,而解析几何的方程、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等则是“以数助形”,还有导数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下列几种思考途径:1.方程或不等式问题常可转化成研究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或位置关系的问题.2.利用复数模的性质、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定比分点、直线的斜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定义等寻找数式的图形背景及有关性质.3.有关图形的问题,常考虑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复平面,以谋求用方程不等式等工具来量化处理.知识梳理2.“数”的问题通过“形”来解决数形结合,数形转化常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3)解析几何中方程的曲线与方程的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的概念,如三角函数和向量;(5)所给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斜率、截距和距离等.数形结合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代数推理的合理性和严密性研究问题.例题精讲【试题来源】2012高考真题山东理12 【题目】设函数21(),()(,,0)f x g x ax bx a b R a x==+∈≠,若()y f x =的图象与()y g x =图象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11(,)A x y 22(,)B x y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A.当0a <时,12120,0x x y y +<+> B. 当0a <时,12120,0x x y y +>+<C. 当0a >时,12120,0x x y y +<+<D. 当0a >时,12120,0x x y y +>+>【答案】B【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当时,要想满足条件,则有如图,做出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C,则C 点坐标为,由图象知即,同理当时,则有,故答案选B.另法:,则方程与同解,故其有且仅有两个不同零点.由得或.这样,必须且只须或,因为,故必有由此得 .不妨设,则 .所以,比较系数得,故 .,由此知,故答案为B.备注:数学中考查创新思维,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考查新定义函数的理解、解绝对值不等式,中档题,借形言数。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doc

专题4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一.知识探究:1.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历年来一直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之一。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数形结合的途径:(1)通过坐标系形题数解(2)通过转化构造数题形解 数形结合的原则:(1)等价性原则;(2)双向性原则;(3)简单性原则2.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果,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
分类原则:(1)对所讨论的全域分类要“即不重复,也不遗漏”(2)在同一次讨论中只能按所确定的一个标准进行(3)对多级讨论,应逐级进行,不能越级;二.命题趋势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他都被列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考察。
分类讨论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预测对本专题的考察为:将有一道中档或中档偏上的试题,其求解思路直接依赖于分类讨论,特别关注以下方面:涉及指数、对数底的讨论,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比数列求和,由n S 求n a 等。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三.再现性题组1.集合A ={x||x|≤4,x ∈R},B ={x||x -3|≤a ,x ∈R},若A ⊇B ,那么a 的范围是( )。
A. 0≤a≤1B. a≤1C. a<1D. 0<a<1 对参数a 分a>0、a =0、a<0三种情况讨论,选B ;2. 若θ∈(0, π2),则lim n →∞cos sin cos sin n n n n θθθ+θ-的值为( )。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易错题)备战高考《函数与导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单元《函数与导数》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2100ax x f x lnx x ⎧+≤=⎨⎩,,>,,下列关于函数()()0f f x m +=的零点个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当a =0,m ∈R 时,有且只有1个B .当a >0,m ≤﹣1时,都有3个C .当a <0,m <﹣1时,都有4个D .当a <0,﹣1<m <0时,都有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别画出0a =,0a >,0a <时,()y f x =的图象,结合()t f x =,()0f t m +=的解的情况,数形结合可得所求零点个数. 【详解】令()t f x =,则()0f t m +=,当0a =时, 若1m =-,则0t ≤或t e =,即01x <≤或e x e =, 即当0a =,m R ∈时,不是有且只有1个零点,故A 错误;当0a >时,1m ≤-时,可得0t ≤或m t e e -=≥,可得x 的个数为123+=个,即B 正确;当0a <,1m <-或10m -<<时,由0m ->,且1m -≠,可得零点的个数为1个或3个,故C ,D 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零点的相关问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2.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1,0)对称.以下关于()f x 的结论:①()f x 是周期函数;②()f x 满足()(4)f x f x =-;③()f x 在(0,2)单调递减;④()cos 2xf x π=是满足条件的一个函数.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4 B .3C .2D .1【答案】B 【解析】 【分析】题目中条件:(2)()f x f x +=-可得(4)()f x f x +=知其周期,利用奇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可得函数的对称中心,结合这些条件可探讨函数的奇偶性,及单调性. 【详解】解:对于①:()()f x f x -=Q ,其图象关于点(1,0)对称(2)()f x f x +=- 所以(4)(2)()f x f x f x +=-+=,∴函数()f x 是周期函数且其周期为4,故①正确;对于②:由①知,对于任意的x ∈R ,都有()f x 满足()(4)f x f x -=-, 函数是偶函数,即()(4)f x f x =-,故②正确. 对于③:反例:如图所示的函数,关于y 轴对称,图象关于点(1,0)对称,函数的周期为4,但是()f x 在(0,2)上不是单调函数,故③不正确;对于④:()cos 2xf x π=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1,0)对称的一个函数,故④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周期性,属于基础题.3.已知全集U =R ,函数()ln 1y x =-的定义域为M ,集合{}2|0?N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M N N =IB .()U M N =∅I ðC .M N U =UD .()U M N ⊆ð【答案】A 【解析】 【分析】求函数定义域得集合M ,N 后,再判断. 【详解】由题意{|1}M x x =<,{|01}N x x =<<,∴M N N =I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确定集合中的元素.确定集合的元素时要注意代表元形式,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还是函数的值域,是不等式的解集还是曲线上的点集,都由代表元决定.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42f x f x x +-=+,设()()22g x f x x =-,若()g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和m ,则M m +=( ) A .1 B .2 C .3 D .4【答案】B 【解析】∵()()242f x f x x +-=+,()()22g x f x x =-∴2222()()()2()24242g x g x f x x f x x x x +-=-+--=+-= ∴函数()g x 关于点(0,1)对称∵()g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和m ∴122M m +=⨯= 故选B.5.若函数()sin 2x x f x e e x -=-+,则满足2(21)()0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1(1,)2- B .1(,1)(,)2-∞-+∞U C .1(,1)2-D .1(,)(1,)2-∞-⋃+∞【答案】B 【解析】 【分析】判断函数()f x 为定义域R 上的奇函数,且为增函数,再把()()2210f x f x -+>化为221x x ->-,求出解集即可.【详解】解:函数()sin2xxf x e ex -=-+,定义域为R ,且满足()()sin 2xx f x ee x --=-+- ()()sin2x x e e xf x -=--+=-,∴()f x 为R 上的奇函数; 又()'2cos222cos20xxf x e ex x x -=++≥+≥恒成立,∴()f x 为R 上的单调增函数;又()()2210f x f x -+>,得()()()221f xf x f x ->-=-,∴221x x ->-, 即2210x x +->, 解得1x <-或12x >, 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1,1,2⎛⎫-∞-⋃+∞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和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问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是中档题.6.已知函数()()1110x x e f x x e++-=<与()()1ln x xg x e x ae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y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e ⎛⎫-∞+ ⎪⎝⎭B .1,e ⎛⎫-+∞ ⎪⎝⎭C .1,1e ⎛⎫-∞- ⎪⎝⎭D .11,e⎛⎫-+∞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求得()f x 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h x ,则()()h x g x =,整理可得()11ln 1e ex x a ++-=在()0,∞+上有解,设()()11ln 1e ex x x ϕ=++-,可转化问题为()y x ϕ=与y a =的图象在()0,∞+上有交点,再利用导函数求得()x ϕ的范围,进而求解.【详解】由()f x 关于y 轴对称的函数为()()()1111e e 10ex x x h x f x x -+--+-=-==->, 令()()h x g x =,得()1e 1e ln 1e x x x x a --=+-()0x >,则方程()1e 1e ln 1e x x x x a --=+-在()0,∞+上有解,即方程()11ln 1e ex x a ++-=在()0,∞+上有解, 设()()11ln 1e ex x x ϕ=++-, 即可转化为()y x ϕ=与y a =的图象在()0,∞+上有交点,()()11e 1e 1e 1x x x x x x x ϕ--=-+='++Q ,令()=e 1xm x x --,则()=e 10xm x '->在()0,∞+上恒成立,所以()=e 1xm x x --在()0,∞+上为增函数,∴()()00m x m >=,即()0x ϕ'>Q 在()0,∞+上恒成立, ∴()x ϕ在()0,∞+上为增函数,当0x >时,则()()101x eϕϕ>=-, 所以11ea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函数判断函数单调性,考查利用导函数处理函数的零点问题,考查转化思想.7.函数()2sin 2xf x x x x=+-的大致图象为( ) A .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10f <,以及函数的极限思想,可以排除错误选项得到正确答案。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方法、知识点及题型整理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三讲:数形结合一、专题概述 ---什么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思想.恩格斯说:“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想到它的图形,从而启发思维,找到解题之路;或者在研究图形时,利用代数的性质,解决几何的问题.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数形结合包括:函数与图象、方程与曲线、复数与几何的结合;几何语言叙述与几何图形的结合等.二、例题分析1.善于观察图形,以揭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开始,直观是图形的基本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是认识、掌握数形结合的重要进程.例1.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A)(B)(C)(D)分析:通过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分别画出上述四条直线,逐一观察,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对函数的图象做深入的观察,就可知,凡直线x=a通过这一曲线的一个最高点或一个最低点,必为曲线的一条对称轴,因此,解这个问题可以分别将代入函数的解析式,算得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其中只有–1是这一函数的最小值,由此可知,应选(A)2.正确绘制图形,以反映图形中相应的数量关系.观察图形,既要定性也要定量,借助图形来完成某些题时,仅画图示“意”是不够的,还必须反映出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例2.问:圆上到直线的距离为的点共有几个?分析由平面几何知: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的点的轨迹是平行L的两条直线.因此问题就转化为判定这两条直线与已知圆的交点个数.将圆方程变形为:,知其圆心是C(-1,-2),半径,而圆心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由此判定平行于直线L且距离为的两条直线中,一条通过圆心C,另一条与圆C相切,所以这两条直线与圆C共有3个公共点(如图1)启示:正确绘制图形,一定要注意把图形与计算结合起来,以求既定性,又定量,才能充分发挥图形的判定作用.3.切实把握“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以图识性以性识图.数形结合的核心是“数”与“形”的对应关系,熟知这些对应关系,沟通两者的联系,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研究对象在数量关系上的性质与相应的图形的特征之间的关联,以求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例3.判定下列图中,哪个是表示函数图象.分析由=,可知函数是偶函数,其图象应关于y轴对称,因而否定(B)、(C),又,的图象应当是上凸的,(在第Ⅰ象限,函数y单调增,但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因而(A)应是函数图象.例4.如图,液体从一圆锥形漏斗注入一圆柱形桶中,开始时,漏斗盛满液体,经过3分钟注完.已知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H是圆锥形漏斗中液面下落的距离,则H与下落时间t(分)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只可能是().分析由于圆柱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是一个常量,所以H与t的关系不是(B),下落时间t越大,液面下落的距离H应越大,这种变化趋势应是越来越快,图象应当是下凸的,所以只可能是(D).例5.若复数z满足,且,则在复平面上对应点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分析满足的复数z对应点的图形是:以C(1,1)为圆心,为半径的圆面,该圆面与图形的公共部分为图中所示阴影部分(要注意到∠AOC=45°)因此所求图形的面积为:4.灵活应用“数”与“形”的转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体现最充分的是解析几何,此外,函数与图象之间,复数与几何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通过联想找到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实现转化的先决条件,而强化这种转化的训练则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例6.已知C<0,试比较的大小.分析这是比较数值大小问题,用比较法会在计算中遇到一定困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三个函数:的图象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如图)很快就可以从三个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例7 解不等式解法一(用代数方法求解),此不等式等价于:解得故原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法二 (采用图象法) 设即对应的曲线是以为顶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上半支.而函数y=x+1的图象是一直线.(如图) 解方程可求出抛物线上半支与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2,取抛物线位于直线上方的部分,故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或方程的曲线,引入解不等式(或方程)的图象法,可以有效地审清题意,简化求解过程,并检验所得的结果.例8 讨论方程的实数解的个数.分析:作出函数的图象,保留其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将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便可得到函数的图象.(如图)再讨论它与直线y=a 的交点个数即可. ∴当a <0时,解的个数是0;当a=0时或a >4时,解的个数是2;当0<a <4时,解的个数是4;当a=4时,解的个数是3.9.已知直线和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k 的不同取值有()(A )1个(B )2个(C )3个 (D )4个分析:作出双曲线的图象,并注意到直线是过定点()的直线系,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过()点且和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此时k取两个不同值,此外,过()点且和双曲线相切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此时k取两个不同的值,故正确答案为(D)例9.已知直线和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k的不同取值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作出双曲线的图象,并注意到直线是过定点()的直线系,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过()点且和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此时k取两个不同值,此外,过()点且和双曲线相切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此时k取两个不同的值,故正确答案为(D)例10.设点P(x,y)在曲线上移动,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曲线是中心在(3,3),长轴为,短轴为的椭圆.设,即y=kx为过原点的直线系,问题转化为:求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相切时的斜率.(如图所示)消去y得解得:故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例11.求函数(其中a,b,c是正常数)的最小值.分析采用代数方法求解是十分困难的,剖析函数解析式的特征,两个根式均可视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故设法借助于几何图形求解.如图设A(0,a),B(b,-c)为两定点,P(x,0)为x轴上一动点,则其中的等号在P为线段AB与x轴的交点外,即时成立.故y的最小值为例12.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以OP为一边作矩形O P Q R(O,P,Q,R依逆时针方向排列)使|OR|=2|OP|,求动点R的轨迹的普通方程.分析在矩形O P Q R中(如图),由∠POR=90°,|OR|=2|OP|可知,OR是OP逆时针旋转90°,并将长度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这一图形变换恰是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因此,可转化为复数的运算,找到R和P的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解,设R点对应的复数为:,P点对应的复数为则故即由点在椭圆上可知有:整理得:就是R点的轨迹方程,表示半长轴为2a,半短轴为2b,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三解题训练1.求下列方程实根的个数:(1)(2)(3)2.无论m取任何实数值,方程的实根个数都是()(A)1个(B)2个(C)3个(D)不确定3.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右图则()(A)b∈(-∞,0)(B)b∈(0,1)(C)b∈(1,2) (D)b∈(2,+ ∞)4.不等式的解集是()(A)(0,+∞)(B)(0,1)(C)(1,+∞)(D)(–∞,0)5.不等式一定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1,+∞)(B)[1,+ ∞](C)(-∞,1)(D)(0,1]6.解下列不等式:(1)(2)7.复平面内点A、B分别对应复数2,2+i,向量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向量,则点C对应的复数是_______.8.若复数z满足|z|<2,则arg(z-4)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9.若复数z满足10.函数的图象是平面上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则这两定点的坐标是( )(A)(–,–)(,)(B)(–,)(,–)(C)(–2,2)(2,2)(D)(2,–2)(–2,2)11.曲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是().(A)0(B)1 (C)2(D)312.曲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是()(A)(B)(C)(D)13.已知集合,满足,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14.函数的值域是()(A)(B)(C)(D)四、练习答案1.(1)2个(2)63个(3)2个提示:分别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交点的个数.2.B、提示:注意到方程右式,是过定点(,0)的直线系.3.A、提示:由图象知f(x)=0的三个实根是0,1,2这样,函数解析式可变形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f(x)=ax(x-1)(x-2),又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0,1)∪(2,+∞)时,f(x)>0.而当x>2时,x,(x-1),(x-2)均大于0,所以a>0,而可知b=-3a<0,故选(A)4.A5.A6.(可以利用图象法求解)(1)x≤-1或0<x≤3(2)x≤-17.18.210°9.10.A11.D 提示:在曲线方程中,分x≥0或x<0两种情形讨论,作出图形即可.12.C13.14.A 提示:f(x)可以视作:A(cosx,sinx),B(1,2),则f(x)=k AB,而A点为圆x2+y2=1上的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压轴押题【专题一】数形结合思想【考情分析】在高考题中,数形结合的题目主要出现在函数、导数、解析几何及不等式最值等综合性题目上,把图象作为工具、载体,以此寻求解题思路或制定解题方案,真正体现数形结合的简捷、灵活特点的多是填空小题。
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卷来看,涉及数形结合的题目略少,预测可能有所加强。
因为对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的考查,是新课标高考明确的一个命题方向。
1.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纲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
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需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理解概念的几何意义和图形的数量表示,为用好数形结合思想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函数的图像、方程的曲线、集合的文氏图或数轴表示等,是“以形示数”,而解析几何的方程、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则是“以数助形”,还有导数更是数形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
5.在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寻求解题途径,制定解题方案,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解题先想图,以图助解题。
用好数形结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知识交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常见适用数形结合的两个着力点是: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法.以数助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这种思想方法体现在解题中,就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象有机结合起来思索,促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复合,通过对规范图形或示意图形的观察分析,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解决。
1.数形结合的途径(1)通过坐标系形题数解借助于建立直角坐标系、复平面可以将图形问题代数化。
这一方法在解析几何中体现的相当充分(在高考中主要也是以解析几何作为知识载体来考察的);值得强调的是,形题数解时,通过辅助角引入三角函数也是常常运用的技巧(这是因为三角公式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代数推理)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4)1()2(22=-+-y x 如等式。
常见方法有:(1)解析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引进坐标将几何图形变换为坐标间的代数关系。
(2)三角法:将几何问题与三角形沟通,运用三角代数知识获得探求结合的途径。
(3)向量法:将几何图形向量化,运用向量运算解决几何中的平角、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
把抽象的几何推理化为代数运算。
特别是空间向量法使解决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夹角、距离等问题变得有章可循。
(2)通过转化构造数题形解许多代数结构都有着对应的几何意义,据此,可以将数与形进行巧妙地转化.例如,将a >0与距离互化,将a2与面积互化,将a2+b2+ab=a2+b2-2)12060(cos ︒=︒=θθθ或b a 与余弦定理沟通,将a≥b≥c >0且b+c >a 中的a 、b 、c 与三角形的三边沟通,将有序实数对(或复数)和点沟通,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将二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圆锥曲线对应等等.这种代数结构向几何结构的转化常常表现为构造一个图形(平面的或立体的)。
另外,函数的图象也是实现数形转化的有效工具之一,正是基于此,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经常借助于相伴而充分地发挥作用。
常见的转换途径为:(1)方程或不等式问题常可以转化为两个图象的交点位置关系的问题,并借助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2)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关系及模AB 的性质来寻求代数式性质。
(3)构造几何模型。
通过代数式的结构分析,构造出符合代数式的几何图形,如将2a 与正方形的面积互化,将abc(4)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的关系,重要的公式(如两点间的距离d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截距)、定义等来寻求代数式的图形背景及有关性质。
2.数形结合的原则(1)等价性原则 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说明,但它同时也是抽象而严格证明的诱导。
(2)双向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既要进行几何直观的分析,又要进行代数抽象的探索,两方面相辅相成,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分析(或仅对几何问题进行代数分析)在许多时候是很难行得通的。
例如,在解析几何中,我们主要是运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但是在许多时候,若能充分地挖掘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将会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简单性原则就是找到解题思路之后,至于用几何方法还是用代数方法、或者兼用两种方法来叙述解题过程,则取决于那种方法更为简单.而不是去刻意追求一种流性的模式——代数问题运用几何方法,几何问题寻找代数方法。
【思想方法】题型1:利用数轴、韦恩图解决集合与函数问题例1.(1)(山东文1)设集合 M ={x|(x+3)(x―2)<0},N ={x|1≤x≤3},则M∩N =( )A .[1,2)B .[1,2]C .( 2,3]D .[2,3](2)(湖南文1)设全集{1,2,3,4,5},{2,4},U U M N M C N ===则N =( )A .{1,2,3}B .{1,3,5} C.{1,4,5} D.{2,3,4}解析:(1)A ;解析;因为{}|32M x x =-<<,所以{}|12M N x x ⋂=≤<,故选A 。
点评:不等式型集合的交、并集通常可以利用数轴进行,解题时注意验证区间端点是否符合题意。
(2)B ;解析:画出韦恩图,可知N ={1,3,5}。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数轴、韦恩图考查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关系。
例2.(1)(陕西理3)设函数()f x (x ∈R )满足()()f x f x -=,(2)()f x f x +=,则函数()y f x =的图像是( )(2)(天津卷)设函数2()2()g x x x R =-∈,()4,(),(),().(){g x x x g x g x x x g x f x ++<-≥=则()f x 的值域是( )A .9,0(1,)4⎡⎤-⋃+∞⎢⎥⎣⎦B .[0,)+∞C .9[,)4-+∞D .9,0(2,)4⎡⎤-⋃+∞⎢⎥⎣⎦解析:(1)B ;根据题意,确定函数()y f x =的性质,再判断哪一个图像具有这些性质.选由()()f x f x -=得()y f x =是偶函数,所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可知B ,D 符合;由(2)()f x f x +=得()y 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选项D 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4,不符合,选项B 的图像的最小正周期是2,符合,故选B .(2)D ;依题意知22222(4),2()2,2x x x x f x x x x x ⎧-++<-⎪⎨--≥-⎪⎩,222,12()2,12x x x f x x x x ⎧+<->⎪⎨---≤≤⎪⎩或 点评:数学中考查创新思维,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考查新定义函数的理解、解绝对值不等式,中档题,借形言数。
题型2:解决方程、不等式问题例3.若方程()()lg lg -+-=-x x m x 233在()x ∈03,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原方程可化为()()--+=<<x m x 21032设()()y x x y m 122210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如图)。
由原方程在(0,3)内有唯一解,知y y 12与的图象只有一个公共点,可见m 的取值范围是-<≤10m 或m =1。
例4.已知u v ≥≥11,且()()()()()log log log log a a a a u v au av a 22221+=+>,求()log a uv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令x u y v a a ==log log ,,则已知式可化为()()()x y x y -+-=≥≥1140022,, 再设()()t uv x y x y a ==+≥≥log 00,,由图3可见,则当线段y x t =-+()x y ≥≥00,与圆弧()()()x y x y -+-=≥≥1140022,相切时,截距t 取最大值t max =+222(如图3中CD 位置);当线段端点是圆弧端点时,t 取最小值t min =+13(如图中AB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