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对策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原位肝移植( OLT )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金标准治疗。
虽然OLT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0 % ~10 0% , 5年、1 0年生存率分别已达 70%~80%、 60%~70 %,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或不可避免,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14%~55 %左右,直接影响了移植后的近远期生存率。
下面就 OLT 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作一简述。
一、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1.术后出血:(1)腹腔内出血:较常见,发生率 10%~20%,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主要死因。
原因有肝硬化致凝血功能差;后腹膜等侧枝循环创面渗血;移植肝小血管分支未被结扎出血;血管吻合口漏血;膈肌血管出血;供肝功能不良致凝血因子缺乏;外源性凝血因子补充不足;转流术中肝素的作用,转流停止后未作充分的中和;引流管出口处腹壁出血等。
常见出血部位为① 门脉高压后腹膜侧枝循环创面(如腔静脉后),②膈肌血管,⑧新肝韧带创面,④新肝活检处。
⑤ 腹腔引流管洞口等。
腹腔内出血一般多指发生在术后1~3d,除表现为持续性的引流管血性液体外,最常见的为高度的腹胀及进行性血压下降,部分病人因血块堵塞可致引流管无排。
若诊断为活动性出血,应果断进行剖腹止血。
我院25例OLT发生术后腹腔内大出血 1 例。
(2)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所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不多见。
供肝功能正常时,出血量一般不大,给予 H2 受体拮抗剂或泵抑制剂后均可停止。
2.血管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四个吻合口均可出现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早期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往往导致供肝的丢失,多与手术技术不当有关。
(1)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管腔最小,吻合技术要求更高,最容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小儿。
原因常为吻合技术不当,肝流出道不畅,排斥反应,供肝血管较小和肝动脉变异,活体或劈离式肝移植等引起。
肝动脉栓塞后会出现以下结果:移植早期发生的主干栓塞往往导致移植肝无功能(PNF );分支血管的缺血引起胆管缺血坏死,出现胆瘘或胆道狭窄;肝局灶性坏死感染。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
管后瘘。后者包括 吻合 口狭窄 、 非吻合 口狭窄( 或称 缺 血性 狭窄 ,包 括肝 门部 狭窄 及 多 发性 肝 内狭 窄 )
及胆 泥 、 石形 成 和乳 头肌 功能 紊乱 。 胆 ( ) 据 发 病 部 位 分 类 [1 分 为受 体 胆 管并 四 根 8 , 9 发 症 、 体 胆 管 并 发 症 、 管 吻合 口并 发 症 和 引 流 供 胆
胆管端端吻合 , 该吻合方式符合生理功能 , 手术时 间 短 且 保 留 了 O ds 约 肌 的 功 能 。② 胆 管 空肠 di 括 R u —l Y吻合 , ex e— l 主要适用于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天津 市第一 中心 医院放射科 (0 12 309)
陈
摘要
光综述
祁 吉 审校
肝 移 植 术 后 胆 道 并发 症 是 影 响 肝 移 植 病 人 长 期 存 活 及 导 致移 植 肝 脏 丢 失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 防 治其 发 生
者 主要是 由于其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伴有肝 动 脉供 血不 足 的缺 血性 胆 道 并发 症 相 类似 , 主要 表
现 为 移植 肝 非 吻合 部位 的肝 胆 管树 的破坏 , 括 胆 包 道 狭窄 和 ( ) 张 、 泥 形成 , 至 胆 道毁 损 , 称 或 扩 胆 甚 也 之 为缺 血性 胆道损 害 ” 。 ( ) 三 根据 临 床表 现 分 类 , 可分 为胆 瘘 和 胆 卅 道梗 阻 。前 者包 括 吻合 口瘘 、 引 出处 瘘 和拔 除 T T管
是提 高移植物存 活率和远 期疗效的关键 。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的临床 分型、致病 因素 、临床表现和诊 断以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21 介 入 技 术 .
3 0例 患 者 共 行 胆 道 造 影 和 球 囊 扩
张成形 术 9 4次 ,并 置 入 引流 管 给 予 引 流 治 疗 ,其
中 1 行 胆 道支 架 置 入 术 。单例 最 多行 胆道 造 影 和 例
气 囊 扩 张 成 形 术 1 次 。1 1 3例 ( 3 %)治 愈 ,包 括 4. 3 3例 单纯 吻 合 口狭 窄 ( 1、3例吻 合 口狭 窄 合 并胆 图 ) 瘘 和 7例肝 内胆管和胆 总管 多发狭 窄患者 。胆瘘 患者 充分 引流 治疗 2 3周 后胆 瘘 自行 闭合 而 获得 痊 愈 。 ~
管 引 流 口 段 狭 窄 患 者 采 用 经 皮 经 肝 胆 管 引 流 术
( e c tn o sta s e ai h ln il ria e P D ) p rua e u n h p t c oa ga an g , TC r c d
l 患者 复 查 B超和 胆 道造 影均 显 示胆 道形 态 基本 3例 恢 复正 常 ,无 胆 管狭 窄 征 象 ,胆 红 素和 转 氨 酶 降 至 正常 范 围,临床症 状和 体征 消 失。1 4例 ( 6 %)好 4. 7 转 ,包括 l 2例肝 内胆 管和 胆 总管 多发 狭 窄合 并胆 泥 形成 f 2、2例 T形 管 引流 口段 狭窄 。黄疸 明显 减 图 1
1 疗 效 判 断标 准 - 3
11 一般 资 料 . 2 0 —4 0 90 0 20  ̄2 0 —2解 放 军 第 3 9医 0
治愈 : 疗 后胆 红 素 和转 氨 酶 治
降至 正 常 范 围 ,临床 症 状 和体 征 消 失 ,维 持 1 月 个 以上 。好 转 : 疗 后 胆 红 素 和 转 氨 酶 下 降 ,但 不 能 治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诊治进展

death,DCD)肝移植中可考虑使用
T管“…。因此,T管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3.胆管的缺血性损伤:胆管的缺血性损伤与非吻合口狭 窄关系密切。引起胆管缺血性损伤的因素包括肝动脉血栓 形成、肝动脉狭窄、冷热缺血时间过长等。操作时胆管分离 过度损伤胆管周围血管吻合支也会引起血供不良。 Koneru等、11。统计发现,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50%伴有肝动 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也已被证实是引起非吻合口狭窄 的危险因素。Dacha等。1 2。对102例肝移植受体进行回顾性 研究,其中40例被确诊为肝动脉狭窄,62例为正常对照。 结果发现肝动脉狭窄组非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10/40比1/62,P<0.000 1),并且冷缺血时间在并发 胆管狭窄的肝动脉狭窄患者中明显延长。冷热缺血时间延 长可导致胆道缺血性损伤,与非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也有密切 关系。其中热缺血时间延长被认为是DCD移植术后并发胆 道狭窄的重要因素∥’。 4.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胆管细胞再生能力, 增加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机会,诱发胆管炎,尤其是抗增殖型 免疫抑制剂如雷帕霉素和霉酚酸酯被认为可促进移植患者 BC的发生。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cription
间断缝合也曾有争议。在胆管直径do等‘4。曾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他 们选取100例接受胆管端端吻合的受体,其中59例接受胆 管间断缝合,41例接受连续缝合,结果显示两组在胆漏、胆 道狭窄的发生率、患者生存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我中心目 前采用胆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的缝合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j。 2.T管的使用:T管曾被作为肝移植术后预防胆道并发 症的标准治疗手段,T管的存在也为术后行胆道造影,诊治 胆道疾病提供便利。但后来人们发现T管拔除后患者常并 发胆漏,并且胆漏的位置就在T管造瘘口。Sundaram等。0。 对l 798例肝移植受体进行回顾性研究后发现,T管的使用 是胆漏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0R=3.38)。Amador等。川曾 对107例肝移植受体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53例放置T管,
胆道系统并发症

胆道系统并发症
王学浩;钱晓峰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5(45)17
【摘要】@@ 近年来国内肝移植术的疗效不断提高(文献报道其1年生存
率>85%,5年生存率>70%,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胆道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10%~30%,依然是阻碍患者生存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胆道并发症主要包括胆漏、胆管狭窄、胆泥或胆管结石引起的胆管梗阻、壶腹部功能障碍等.其中胆漏和胆管狭窄最为常见,约占70%.
【总页数】1页(P62)
【作者】王学浩;钱晓峰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肝移植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 席淑华;陈律;李歆;张冰荷
2.高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黄罗顺;仇毓东;毛谅;贾文俊;邵聪;孙士全
3.腹腔镜胆道系统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要点 [J], 徐大华
4.Oddi括约肌切开对胆道系统并发症的系统研究 [J], 周滨;李政;李晓华
5.355例胆道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 [J], 万辉;熊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生率¨ 。其 中, 半肝 活体 移植 的发 生率更 为 显 J 右
著 。韩 国的一 份研究 表 明 , 活体 右半 肝移 植胆 漏 、 胆 道狭 窄 的发 生率 为 2 % ~ 3 , 较 活体 左 半肝 移 1 2% 均 植高 (% 一 % ) 有显 著 差 异 J 6 9 , 。随 访 时 间对 胆 道 并发 症发生 率统 计 也 有 影 响 , 胆漏 多 发 生 于 活体 肝 移植早 期 ( 月 内 ) 而 胆 道狭 窄 多 发 生 于 移植 后 3个 , 期, 中位时 间为 6个月 , 的甚 至发生 于术 后 3年 。 有
栓、 T管或 支 架 相 关 并 发 症 、 斥 反 应 、 L 排 ME D评 分
等。
表 1 近 年 各 中 心 活体 肝 移 植胆 道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统 计
增加的趋势 , 尽管外科技术 的发展使成人间活体肝
移植 有很 高 的成活 率 , 随之 而 来 的 胆 道并 发 症 又 出 现新 的特点 和严 峻 的挑 战 : 道并 发 症 的高 发 。胆 胆
的数 目, 胆管 血供 损 伤情 况 、 B A O 型 是 否相 符 、 冷
缺 血 时间 、 热缺 血 时间 、 术前 疾病 、 R G WR、 动 脉血 肝
题之 一 , 发生 率 高 , 为移 植 物 慢 性 失 功 的 主 要 原 成 因, 近年 来 由于器 官短 缺 , 体肝 移植在 我 国有快 速 活
【 关键词 】 肝移植 ; ; 胆道 并发症 【 中图分 类号】 R55 7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0 - 6 (0O 0 13 06 7 121 )3 7 3 4
肝 移植术 后胆 道并 发症 是肝 移植最 常 见 的并 发 症 之一 , 目前影 响 肝移 植 术 后 临 床 效 果 的 主要 问 是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 中图分 类号】 6 6 R 5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 编号】1 7 — 7 1 2 0 O b) 0 2 0 6 4 4 2 ( 0 9)2( - 1 - 3
M a a e e fb la y t a t c m pl a i n fe i e r n p a t t0 n g m nto ii r r c o i to s a t r lv r t a s l n a i n c
Q aj , I og in, m J ni X A Y n x g i e a Z e gh n Z ANGF n, NG X e a hn sa , H e g WA u h o (i r rnpa t inC ne, i t fl tdHoptl f a n dclU iest, a n 2 0 2 , hn) Lv a slna o e t Fr fi e si migMe ia nvri N mig 1 0 9 C ia eT t r sAi a aoN y
临床研究
29 2第6第 期 0年 月 l 4 0 卷
肝移植 术后胆道并发症 的处理措施
秦 建 杰 , 永祥 , 正 山 , 峰 , 学浩 夏 武 张 王 ( 南京 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肝脏 移植 中心 , 江苏要】目的 : 探讨 肝 移植术 后胆 道并 发症 的处 理措 施 。 法 : 方 总结 2 0 0 5年 3月~ 0 7年 1 月 在肝 脏移 植 中心行 肝移 20 1 植 手术 的 1 5例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2 分析 肝移 植术 后 胆道 并发 症 的治 疗措 施 及效 果 。结 果 :2 1 5例 肝 移植 患者 中共 有 2 2例 受体 发生 了胆 道 并发 症 , 生 率为 1.%(2 15 。其 中 , 为 胆漏 ,3例 为 胆道 狭 窄 , 发 76 2 /2 ) 4例 1 1例 为胆 管炎 , 2例 为 胆 道 吻合 口狭窄 合并 胆漏 , 1例为胆 漏合 并 胆道铸 型 , 外 1 为 吻合 口胆 漏合并 肝 内胆 道狭 窄及 胆道 铸型 。 另 例 4例胆 漏均 获得 治愈 。7例单纯 吻合 口狭 窄患 者 中 5例 最初 行 内镜治 疗 , 4例 治愈 ;而有肝 内胆管 狭 窄 的 6例 胆道 狭窄 患 者 , 行 内镜介 入治 疗 , 1例有 效 。 3例 胆道 狭 窄患者 中, 均 仅 1 7例单 纯 吻合 口狭 窄 的患者 均治 愈 , 患者 存 活 , 而有肝 内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及其ERCP诊断与治疗

L/O/G/O
L/O/G/O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胆漏
• 发病率:10-15%
– 尸体肝移植:6.8% (0.3-17%) – 活体肝移植:17.1% (9.3-23%) • 胆漏的分类:
– 吻合口漏 – T管相关的胆漏
• T管引出处漏 • T管脱落或拔出后
– 肝断面胆漏 – 迷走胆管断端胆漏
赵秋等。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
L/O/G/O
胆道并发症的ERCP治疗——胆漏
– 鼻胆管引流术,合并吻合口狭窄者行鼻胆管引 流术+胆道支架引流术 – 注意事项:
• 胆漏的程度 • 选用直头鼻胆管引流,引流时间半月-1月
• 供肝和自体胆管均较细小时可选用支架治疗
• 避免行球囊扩张术 • 鼻胆管拔除前先造影,如有胆管狭窄则行支架治疗
多发性缺血性非吻合口狭窄虽经复杂、反复的内镜治疗, 仍有高达50%患者仍需再次肝移植。
1、赵秋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肝移植后胆系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4;9:35-37
2、龚彪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内镜分型及治疗预后评估.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24:321-323
L/O/G/O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
• 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黄疸及腹痛等 –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被其他并发症 所掩盖
• 实验室检查:
– 阻塞性黄疸表现: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 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 – 肝移植后原因不明的转氨酶、胆红素和胆道酶 谱升高者:胆道系统检查除外胆道并发症可能
• 常用治疗措施:
– 鼻胆管引流术:胆漏、胆道狭窄、胆系感染 – 经内镜扩张术:胆道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34%,严重影响肝移植受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是肝移植后居第2位的主要并发症[1]。
随着对该并发症的进一步认识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外科技术原因造成的吻合口、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非外科技术原因造成的胆道并发症变则成了主要类型。
因此,被称为“阿基里斯之踵再现”。
1 与外科技术相关的胆道并发症
与外科技术相关的胆道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端端吻合口狭窄、胆漏、胆肠吻合口狭窄、肝门部胆管狭窄及t管相关并发症等。
胆管端端吻合口狭窄文献报道发生率为8.7%~18.2%[2-4],特别是在活体肝移植中发生率高达32.6%[5]。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吻合口胆管断端缺血,特别是供肝胆管断端血运不良。
这多发生于供肝修剪过程中胆管游离过长,或修剪过程中损伤供应胆管的小动脉支,或供肝、受者胆管断端间距过长、重建后张力过大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端端吻合口狭窄。
因此,修剪时应注意两者间距,避免重建后张力过大。
重建时,应尽量保留供肝胆管,剪除多余的受者胆管;供肝、受者胆管断端切缘应见到明确的出血;供肝肝门部组织不宜修剪过多,防止损伤胆管的小动脉支。
(2)胆管吻合技术缺陷,随着胆道重建技术的进步,此种原因造成的狭窄已不常见。
其多发生于胆管直径过小或供肝与受者胆管直径相差较大时。
另外,缝合时缝线牵拉过紧、针距或边距不合理、缝线选择不适当等,也是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因素。
针对上述因素,重建时对于供肝、受者胆管直径相差较大的病例(往往是受者胆管直径远大于供肝直径),可将供肝胆管与切缘垂直切开3~4 mm,与受者胆管行整形吻合。
缝合时缝线不宜牵拉紧,针距、边距控制在2~3 mm为宜。
目前较为常用6 0 pds缝线,以减少局部化学反应。
(3)吻合口局部及周围炎症反应,常发生于出现胆漏的患者。
胆漏时吻合口局部因炎症反应而充血、水肿,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吻合口狭窄。
对于吻合口漏患者,可经内镜放置鼻导管引流;对供肝和受者胆管直径相差较大,端端吻合不满意者,可考虑放置8~12号t管,同时,吻合口周围应充分引流。
胆漏是肝移植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儿童肝移植和活体部分肝移植中较易发生,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2%~28.5% [6-7],儿童活体部分肝移植中发生率高达40%[4]。
胆漏主要发生于胆管吻合口及活体移植肝断面,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易引起腹腔感染、脓毒血症、吻合口狭窄等。
术后影像学监测对及时发现胆漏有很大帮助。
当发现肝断面胆漏并积存于腹腔内时,应及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吻合口漏时,应积极进行经内镜鼻导管引流,且鼻导管应置于吻合口以上,以减少胆漏,同时腹腔内应置管引流;对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者,应积极进行腹腔探查、引流。
胆肠吻合口狭窄在肝移植患者中发生率并不高。
全肝移植很少应用胆肠吻合,除非受者胆管病变严重。
但在活体部分肝移植中相当一部分病例需行胆肠吻合术。
胆肠吻合时,由于供肝胆管口径相对狭小,术后易发生狭窄,特别是远期易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
预防的关键在于胆肠吻合时精细操作。
建议胆肠吻合口后壁以6 0 pds缝线行无张力连续缝合,前壁行间断缝合,保持游离空肠盲襻长度在50 cm以上,避免返流性胆管炎。
与外科技术相关的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发生率甚低,往往是供肝修剪过程中损伤了肝门部胆管的血供,导致肝门部胆管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狭窄。
此种情况早期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常于术后数月出现肝门部胆狭窄的表现。
供肝修剪过程中避免在胆管周围进行过多分离、保护好供应胆管的小动脉支,可以预防此种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发生,治疗上往往需行高位胆管空肠吻合术。
t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为t管所致的“胆泥”堆积和拔除t管时的胆瘘。
移植后坏死脱落的胆管内皮细胞、胆汁中的黏蛋白沉积及少量血液成分混合,以“胆泥”的形式由胆管排出,途径中任何狭窄或留置管道均不利于胆泥排出。
此种情况将引起胆流不畅,甚至引发胆管炎。
术后大量使用激素,t管窦道不易形成,但拔除t管过早,将导致胆瘘及胆汁性腹膜炎。
统计表明,这种并发症占所有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10%~60%[8]。
一项对照研究表明,肝移植后放置t管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0%)远高于未放置t管组(8%)[1]。
目前,多数移植中心肝移植后不常规放置t管。
对于特殊情况下放置t管的病例,拔管时间应术后8周以上,拔管时应避免粗暴操作。
当t管拔出时出现明显腹痛,应沿窦道置入直径相适的导尿管,暂时引流,如无腹膜炎表现,1周后可拔除导尿管。
2 非外科技术所致的胆道并发症
非外科技术性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主要包括缺血型胆道病变(ischemia type biliary lesion,itbl)和肝内胆汁淤积。
itbl临床上表现为胆管上皮坏死、脱落、胆管铸型形成和胆管纤维化、胆管狭窄等广泛胆管树损伤。
其后果是移植肝胆道感染、狭窄、梗阻、胆汁淤滞和移植肝功能障碍。
胆管上皮细胞内谷胱苷肽水平低,自由基等有害因素对胆管上皮的毒性作用比对肝细胞的作用要强的多,其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此外,胆管上皮细胞容易受到杀伤细胞的攻击,也容易在损伤、缺氧、炎症等因素作用下增殖并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因此,胆管上皮的损伤是itbl的中心环节。
目前对肝脏冷保存 再灌注后胆管上皮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甚少,但一些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了不少研究线索,其中,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和微循环功能损害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组织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研究表明,vec一方面由于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和生理特点,其本身即成为iri的直接靶细胞,导致脏器微循环障碍,继而加重脏器的损伤;另一方面,vec可被激活,释放或表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影响微循环和损伤脏器[10]。
另外,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介导白细胞牢固黏附于内皮细胞上,结果导致血液流变异常,活化的白细胞产生毒性氧化代谢物导致细胞栓塞,并使微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收缩,从而成为微循环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氧化氮能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
此外,它尚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体内p 选择蛋白和icam 1这两种黏附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白细胞黏附反应,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同时也起到了维持血流通畅的作用。
因此,移植肝复流的同时,给予一氧化氮,可能对移植肝胆管微循环障碍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