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简介

合集下载

调味品基础知识

调味品基础知识

调味品基础知识分类一咸味调料:咸味自古就被列为五味之一。

烹饪应用中咸味是主味,是绝大多数复合味的基础味,有百味之主之说,不仅一般菜品离不开咸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适量的咸味才能使其滋味浓郁适口。

人类认识并利用咸味的历史以相当悠久,文献记载中国最早利用食盐约在5千年前的黄帝时期。

咸味调料包括:酱油、食盐、酱甜味调料。

二甜味调料:甜味古称甘,为五味之一。

甜味在烹饪中可单独用于调制甜味食品;也可以参与调剂多种复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还可用于矫味,去苦去腥等,并有一定的解腻作用。

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

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为人类所食用。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

至东汉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

甜味调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三酸味调料:酸味为五味之一,在烹饪中应用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酸有收敛固涩的效用,可助肠胃消化;还能去鱼腥、解油腻,提味增鲜,生香发色,开胃爽口,增强食欲,尤宜春季食用。

酸味调料包括:醋、番茄酱。

四辣味调料:辣味实际上是触觉痛感而非味觉。

不过由于习惯,所以也把它当作一味。

辣味调料包括:花椒、辣椒、姜、葱、蒜。

五鲜味调料:鲜味是人们饮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味,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舒服愉快的感觉。

鲜味主要来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大多存在于肉畜、鱼鲜、禽蛋等主料中。

味精、虾籽、鱼露、蚝油、鲜笋等食物也可以提鲜。

鲜味不能单独存在,只有同其他味配用,方可烘云托月交相生辉,故有“无咸不鲜、无甜不鲜”的说法。

鲜味调料包括:鱼露、味精、蚝油。

作用调味品不仅在饮食中被用来调味,以提高食欲,而且其本身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调味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如食盐是人体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味精含有谷氨酸钠成分;醋可软化植物纤维,促进糖、磷、钙的吸收,有保护维生素C 的作用;糖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还能起到保肝的作用;葱、姜、蒜都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

了解各种不同的烹饪调味品及其特点

了解各种不同的烹饪调味品及其特点

了解各种不同的烹饪调味品及其特点烹饪调味品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让菜肴更加美味。

不同的烹饪调味品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各种不同的烹饪调味品及其特点。

一、味精味精,也称味素,是一种晶体状的白色粉末。

它是一种常见的增味剂,可以增强菜肴的鲜味和香味。

味精的特点是味浓,耗量较少,只需加适量即可。

但是,味精不可过量使用,否则会产生味精中毒的现象。

二、酱油酱油是一种由豆类或小麦等原料制成的调味品。

它的特点是色泽深红,味道鲜咸。

酱油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谷氨酸钠,因此能增强食物的鲜味。

不同种类的酱油有着不同的特点,如生抽味咸重、色泽淡,适合调味汤菜;老抽味重咸、色泽黑,适合调味菜肴,还有一些特制的酱油,如鲍鱼酱油、蚝油、虾油等,能让菜肴更加美味。

三、盐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

它的特点是咸味纯正、适量使用不会影响食物的原味。

盐还有着调节血压、促进身体健康等作用。

不过,盐过量使用会引起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因此在烹调时要注意用量。

四、老抽老抽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是酱油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色泽深黑、味咸重。

老抽与酱油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色泽和味道更加浓郁,适合用来调味红烧肉、红烧鱼等菜肴。

五、辣椒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的特点是辛辣,带有麻感。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等物质,能够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还能够防止感冒等。

不同地区的辣椒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四川的剁椒、湖南的辣椒酱等,都是各具特色,能够让菜肴更加美味。

六、姜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的特点是味辣,带有清香。

姜中含有姜油等物质,具有开胃、促进消化、祛寒等作用。

不同时期的生姜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嫩姜爽脆、老姜味浓,适合用来烹饪不同口味的菜肴。

七、八角八角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的特点是味辛甘、具有清香味。

八角具有祛湿、理气等作用,是烹调中常用的香料之一。

它可用来烧烤、红烧肉等菜肴,能够让菜肴更加美味。

总之,烹饪调味品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增加菜肴的口感和香味。

调料名称大全 调味品有哪些

调料名称大全 调味品有哪些

调料名称大全调味品有哪些
调料在烹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提升食物的口感、味道和香气。

不同的调料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料名称及其功用:

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之一,能够增强食物的味道,平衡其他调料的香气。

适量的盐能够使食物更加美味,但使用过量会使食物变得太咸。

酱油
酱油是烹饪中常用的调味料,能够增加食物的鲜味和颜色。

不同种类的酱油有着不同的口感和用途,如生抽适合调味、老抽适合上色等。

味精
味精是一种提味的调味品,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但使用味精需要适量,过量使用会影响健康。

孜然
孜然是一种独特的香料,有着明显的中东风味。

在烹饪肉类和烤肉时常用来提升风味。

花椒
花椒是一种具有麻辣味的香料,广泛应用于川菜和火锅中。

适量的花椒能够提升菜品的口感。


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有着独特的辛辣味和香气。

在烹饪肉类和海鲜时,姜能够去腥增香。

大蒜
大蒜是一种常用的香料,有着独特的辛辣味和香气。

炒菜、炖肉时常用大蒜增加味道。

香菜
香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有着清香的味道。

常用来装饰菜肴,提升整体食物的口感。

桂皮
桂皮是一种中药材和调味品,有着独特的香气。

在炖肉和煮粥时常用来增加风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调料名称及其功用,熟练地搭配使用这些调料,可以让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在烹饪过程中,根据个人口味和菜肴风格选择合适的调料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调味品的基本知识
(1)调味品的分类。

调味品是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按终端产品分类共有17大类,包括: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芝麻油、酱类(面酱、豆酱、辣椒酱、芝麻酱)、豆豉、腐乳、鱼露、蛀油、虾油(虾酱)、橄榄油、调味料酒、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复合调味料、火锅调料(蘸料、底料)。

(2)购买调味品时的注意事项。

消费者要到正规超市或网上旗舰店,尽量选择大厂家的产品,看标签上的食品名称、净含量、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保质期或保存期、食用方法等内容。

(3)调味品的存放方法。

产品买回家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购买袋装液体产品:酱油、食醋、料酒、鱼露等,要倒入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可延长产品保质期。

每次用完注意盖好盖子,开盖后尽快食用,最好在冰箱内冷藏。

成品严禁浸入生水,以免变质。

购买流体、半固体产品,如面酱、豆酱、辣椒酱、芝麻酱、豆豉、腐乳、虾酱等,要尽量挑选玻璃瓶或铝箔袋包装的产品,塑料袋透气易氧化,使产品变黑、变苦。

产品打开后需封严实,防止空气氧化,高温下颜色会加深,最好在冰箱内冷藏。

出现产气或涨袋现象,不可继续食用。

购买固体产品、食用盐、食用糖等,存放应选择带盖的玻璃、陶瓷等不透明容器,避免使用金属、塑料等容器,放置在干燥处。

(干货),认识史上最全46种厨房常用调料,教你玩转调料不迷路

(干货),认识史上最全46种厨房常用调料,教你玩转调料不迷路

(干货),认识史上最全46种厨房常用调料,教你玩转调料不迷路美食:是指美味的食物,是吃前有种期待,吃后有回味的感觉,美食不止让享用者有味觉感受,更有精神的享受,美食不分贵贱,它可以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街边小吃。

喜欢做饭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做饭是多么享受的一种过程,每当看见所做饭菜被一扫而光,那种心情和满满的成就感是多么的喜悦。

但是了,做饭是看着容易,操作起来很难的。

厨房可以说是一个完整车间也不为而过,制作一道道美味的饭菜是需要流程化的,不是把多种材料、调料一锅丢进去乱炖。

菜品的设计、选料的新鲜、处理的技巧等那可是一门门学问。

稍微某一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菜品成色味道受影响。

那么这些学问中就光调料就会让大家头疼,只要没学过厨师的小伙伴,去超市采购时,面对一排排调料是不是“脑瓜疼”无从下手不知道选那些调料吧,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编的视角来一起认识“46种厨房常用调料”的作用及用法,让你知道自己厨房该买哪种调料。

我们常用的调料有食盐、酱油、生抽、耗油、麻油(香油)、白醋、香醋、料酒、甜面酱、豆瓣酱、味极鲜、豆豉、番茄酱、十三香、芝麻酱、沙拉酱、桂皮、XO酱、白糖、八角、香叶、黑胡椒、孜然、小茴香、豆腐乳、老抽、淀粉、味精、陈醋、鸡精、发粉、生粉等、下面开始介绍常见调料的作用及用法,让初学做饭者知道该备那些调料,玩转这些瓶瓶罐罐,让炒菜一点都不难!食盐:食盐,又称餐桌盐,即是对我们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我们烹饪中最必须的调味料,俗称“百味子首”,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在食盐中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目前超市购买的都是碘盐。

作用:1.菜品中的咸味,提升菜品鲜味、增加本味的作用,让菜有灵魂,不会出现无法下咽。

2.食用盐有防腐和杀菌的功效,在调节原料质感的同时还能增加原料脆嫩度。

注意事项:1.烹调时需要注意投放时间,做汤时不宜早放盐、否则会使菜品中肌肉蛋白凝固,不宜溶于汤中,使汤不鲜浓,炒菜时,可在菜品下锅翻炒数秒后放置,这样会使菜品中水分溢出,成菜迅速、减少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损失。

调味品酱油简介演示

调味品酱油简介演示

使用酱油的注意事项
控制用量
虽然酱油具有一定的营养 价值,但过量食用可能增 加盐分摄入,不利于健康 。
选择优质酱油
尽量选择酿造工艺、无添 加的优质酱油,以保证品 质和安全。
注意搭配
在烹饪过程中,应根据菜 肴的特点和口味选择合适 的酱油,避免过咸或过淡 。
04
调味品酱油在烹饪中的应用
中式烹饪:炒、炖、煮、蒸等
等。
甜醋
是一种醋,味道甜酸, 适合用于烹调鱼、肉等

制作过程:原料、发酵、熬制、包装
01
02
03
04
原料
大豆、小麦、麸皮等。
发酵
将原料经过蒸煮、冷却、接种 曲霉后进行发酵。
熬制
将发酵后的物料进行熬制,使 酱油中的成分更加浓郁。
包装
将熬制好的酱油进行灌装,以 供销售。
酱油的品质鉴别
看颜色
优质酱油颜色较深,呈红褐色 或棕褐色。
腌制
在腌制肉类或鱼类时,加入酱油 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色泽。
烤制
在烤制肉类或蔬菜时,可以使用 酱油来增加食物的风味和色泽。
煮制
在煮制意大利面或蔬菜时,可以 使用酱油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
味。
日式料理:生鱼片、寿司等
生鱼片
在享用生鱼片时,可以使用酱油作为 调料,增加生鱼片的口感和风味。
寿司
在食用寿司时,可以使用酱油来增加 寿司的口感和风味,特别是在品尝生 鱼片寿司时更为常见。
06
调味品酱油的选购与储存
如何选购一瓶好酱油
查看配料表
选择配料简单的酱油,避免添 加过多防腐剂、色素和味精的 产品。
闻气味
好的酱油应有浓郁的酱香味, 无异味或怪味。

十二种厨房基本调味料

十二种厨房基本调味料

十二种厨房基本调味料醋1.醋味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与各种味道交融组合。

2.煮藕等容易变色的蔬菜时放点儿醋,就可以避免出现“锈色”的发生。

3.在炖肉时加点醋,可以使肉类食品更易熟。

陈醋: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

香醋: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

米醋:以优质大米为原料。

白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食醋,分为酿造白醋和化学合成白醋,合成白醋有醋的酸味儿,但没有醋的香味儿。

酱油1.是用黄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

2.酱油分类。

酿造酱油。

配制酱油。

化学酱油。

生抽: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

老抽: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

糖糖在烹饪中不光可以增味,且有去腥、解腻、提鲜之功效。

白砂糖:是通过甘蔗或者甜菜压榨后经过处理得到的。

绵白糖:在生产过程中喷入了2.5%的转化糖浆,绵白糖的纯度不如白砂糖高。

红糖:红糖几乎保留了甘蔗汁中的全部成分,保留了甘蔗汁的原汁原味儿,比白砂糖多一倍的铁元素。

冰糖1.用白砂糖溶化成的液体,经过处理,结晶而成。

2.冰糖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

盐1.“百味之王”2.有增鲜味、解腻的功效,杀菌防腐的作用。

精盐:经过加工而成的细小颗粒。

粗盐:天然的大粒海盐,海盐一般用来腌制咸菜、肉类等食品。

料酒1.料酒,以黄酒为原料,再加入花椒、大料等多种香料酿制而成。

2.料酒可以增加食物里的香味,去腥解腻。

香油香油是以芝麻为原料。

花椒1.花椒最好用玻璃瓶或者瓷瓶密封保存。

2.花椒具有去腥味,去异味,增香味儿的作用。

胡椒胡椒是具有强烈芳香和刺激性辣味儿的香辛料,具有一定的药性,可以起到食疗的作用。

黑胡椒:黑胡椒味道比白胡椒更为浓郁。

白胡椒:是将成熟的胡椒拨皮后干制而成,味道比黑胡椒更为辛辣。

豆腐乳豆腐乳是一种黄豆腌制品,上等的豆腐乳是用数十种香料,精心制作而成。

月桂叶月桂叶在烹饪中以脱臭为主,增香为辅。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可以去腥增香。

鸡精鸡精是一种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通过处理而成的调味料。

调味品简介介绍

调味品简介介绍
促进消化吸收
合适的调味品能够刺激食欲,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
物的消化吸收。
调味品在不同菜系中的应用实例
中餐
中餐调味丰富多样,常用的调味品有酱油、盐、 醋、糖、姜、蒜等。例如,在川菜中,花椒是不 可或缺的调味品,为川菜赋予了独特的麻辣风味 。
日餐
日餐注重食材的原味,调味品相对较少。常见的 调味品有酱油、味噌、甜料酒等。在寿司、刺身 等料理中,芥末和酱油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能 够凸显食材的鲜美。
调味品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调味品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调味品的特点和用途 •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 调味品在烹饪中的应用
01
调味品的定义和分类
调味品的定义
• 调味品是指用于增加、提升或改善食物口味的食品添加物。它 们可以增强食物的风味,使其更加美味可口,并满足人们的口 感需求。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食材的 味道更鲜美,丰富菜品的层次感。
用途
醋在烹饪中具有多种用途,如炒菜时加醋能提升菜肴的鲜味和口感;腌制食品 时加醋能起到防腐作用;此外,醋还可用于制作凉拌菜、蘸料等。
03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
• 调味品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能够增加菜肴的风味和口感,使菜品更加美味可口。常用的调味品包括盐、糖 、酱油、醋、料酒、姜、蒜、辣椒等。对于烹饪爱好者来说,了解调味品的选择和储存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调味油类:由植物油脂 和香料配制而成,用于 增加食物的香味和光滑 度。常见的调味油类有 香油、花椒油、芥末油 等。
以上只是调味品的一部 分分类,实际上调味品 的种类繁多,因地域、 文化和口味的不同,各 地使用的调味品也会有 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贴] 调味品鉴别调味品, 鉴别1、调味品的感官鉴别要点调味品的感官鉴别指标主要包括色泽,气味、滋味和外观形态等。

其中气味和滋味在鉴别时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只要某种调味品在品质上稍有变化,就可以通过其气味和滋味微妙地表现出来,故在实施感官鉴别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两项指标的应用。

其次,对于液态调味料还应目测其色泽是否正常,更要注意酱、酱油、食醋等表面是否有白醭或已经生蛆,对于固态调味品还应目测其外形或晶粒是否完整,所有调味品均应在感官指标上掌握到不霉、不臭、不酸败、不板结、无异物、无杂质、无寄生虫的程度。

2、鉴别食盐的质量食盐系指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海盐、矿盐、井盐或湖盐等粗盐加工而成的晶体状调味品。

(1)颜色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颜色时,应将样品在白纸上撒一薄层,仔细观察其颜色。

良质食盐——颜色洁白。

次质食盐——呈灰白色或淡黄色。

劣质食盐——呈暗灰色或黄褐色。

(2)外形鉴别食盐外形的感官鉴别手法同于其颜色鉴别。

观察其外形的同时,应注意有无肉眼可见的杂质。

良质食盐——结晶整齐一致,坚硬光滑,呈透明或半透明。

不结块,无反卤吸潮现象,无杂质。

次质食盐——晶粒大小不匀,光泽暗淡,有易碎的结块。

劣质食盐——有结块和反卤吸潮现象,有外来杂质。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气味时,约取样20克于研钵中研碎后,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食盐——无气味。

次质食盐——无气味或夹杂轻微的异味。

劣质食盐——有异臭或其他外来异味。

(4)滋味鉴别感官鉴别食盐的滋味时,可取少量样品溶于15~20℃蒸馏水中制成5%的盐溶液,用玻璃棒沾取少许尝试。

良质食盐——具有纯正的咸味。

次质食盐——有轻微的苦味。

劣质食盐——有苦味、涩味或其他异味。

3、细盐与粗盐品质区别我国食盐按加工法分,有粗盐与细盐(精盐)两种,它们的品质区别如下:(1)粒形:粗盐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形态系颗粒状,形态大,细盐是大粒盐经过加工的盐,形态系片状,形态小。

(2)咸味:粗盐杂质中含有酸性盐类化合物(硫酸镁与氧化镁),这些酸性盐分子水解后,会刺激味觉神经,因而会感到粗盐比细盐的咸味大。

(3)香味:粗盐中的氯化镁再受到热量时,会分解出盐酸气,盐酸气能帮助食物中蛋白质水解成味鲜的氨基酸,刺激嗅觉神经后,会使人感到粗盐比细盐的香味浓。

(4)氯化钠: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

氯化钠能帮助人体起到渗透作用,如食物经过消化变为可溶体后,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经过各种细胞渗透到血液中,使其中的养分送到人体各部组织,所以,氯化钠的作用很大。

通常粗盐中含氯化钠85%~90%,细盐在96%以上。

(5)可溶物: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除氯化钠以外,还含有水、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硫酸钙、碘等微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在粗盐中存在有一定的数量,但是在细盐加工中被清除掉了。

从以上两者比较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粗盐,比专食细盐,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

4、亚硝酸钠与食盐区别亚硝酸钠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在医药行业,作为化学试剂来标定配制溶液,测定磺胺类药物,在建筑行业,多是在寒冷的天气把它作为防冻剂拌人灰浆中使用。

由于亚硝酸钠是一种氧化剂,一旦误食进入人体后,能将血液中具有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从而影响正常带氧的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氧的能力,出现一系列的毒性反应。

为此,对有疑虑的食盐,可用以下方法去鉴别:(1)看透明:亚硝酸钠与食盐都是白色结晶体粉末,无挥发性气味。

亚硝酸钠一般是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体,而食盐是不透明的。

(2)水试验:取5克左右的样品放入瓷碗内,加入250克冷水,同时用手搅拌,水温急剧下降的,是亚硝酸钠,因为亚硝酸钠比食盐溶解时吸热快,放热多。

(3)试色变:取1蚕豆粒大小的样品,用大约20倍的水使其溶解,然后在溶液内加1小米粒大小的高锰酸钾(又名灰锰氧),如果高锰酸钾的颜色由紫变浅,则说明该样品是亚硝酸钠,如果不改变颜色,就是食盐。

5、鉴别酱油的质量(1)色泽鉴别观察评价酱油的色泽时,应将酱油置于有塞且无色透明的容器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

良质酱油——呈棕褐色或红褐色(白色酱油除外),色泽鲜艳,有光泽。

次质酱油——劣质酱油——酱油色泽黑暗而无光泽。

酱油色泽发乌、浑浊,灰暗而无光泽。

(2)体态鉴别观察酱油的体态时,可将酱油置于无色玻璃瓶中,在白色背景下对光观察其清浊度,同时振摇,检查其中有无悬浮物,然后将样品放一昼夜,再看瓶底有无沉淀以及沉淀物的性状。

良质酱油——澄清,无霉花浮膜,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无沉淀,浓度适中。

次质酱油——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劣质酱油——严重混浊,有较多的沉淀和霉花浮膜,有蛆虫。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酱油的气味时,应将酱油置于容器内加塞振摇,去塞后立即嗅其气味。

良质酱油——具有酱香或酯香等特有的芳香味,无其他不良气味。

次质酱油——酱香味和酯香味平淡。

劣质酱油——无酱油的芳香或香气平淡,并且有焦糊、酸败、霉变和其他令人厌恶的气味。

(4)滋味鉴别品尝酱油的滋味时,先用水漱口,然后取少量酱油滴于舌头上进行品味。

良质酱油——味道鲜美适口而醇厚,柔和味长,咸甜适度,无异味。

次质酱油——鲜美味淡,无酱香,醇味薄,略有苦、涩等异味和霉味。

6、鉴别瓶装酱油的质量(1)摇晃瓶子,看酱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优质酱油浓度很高,粘性较大,流动慢,劣质酱油浓度低,像水一样流动较快。

(2)看瓶底有无沉淀物或杂物,如没有则为优质酱油。

(3)看瓶中酱油的颜色,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而不发乌。

(4)打开瓶盖,未触及瓶口,优质酱油就可闻到一股浓厚的香味和酯香味,劣质酱油香气少或有异味。

(5)滴几滴酱油于口中品尝,优质酱油味道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味长。

7、鉴别食醋的质量(1)色泽鉴别感官鉴别醋的色泽时,可取样品置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用肉眼直接观察。

良质食醋——呈琥珀色,棕红色或白色。

次质食醋——色泽无明显变化。

劣质食醋——色泽不正常,发乌无光泽。

(2)体态鉴别感官鉴别醋的体态时,可取样品醋于试管中,在白色背景下对光观察其混浊程度,然后将试管加塞颠倒以检查其中有无混悬物质,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有无沉淀及沉淀物的性状。

必要时还可取静置15分钟后的上清液少许,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有无醋鳗、醋虱,醋蝇。

良质食醋——液态澄清,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无醋鳗、醋虱或醋蝇。

次质食醋——液态微混浊或有少量沉淀,或生有少量醋鳗。

劣质食醋——液态混浊,有大量沉淀,有片状白膜悬浮,有醋鳗、醋虱和醋蝇等。

(3)气味鉴别进行食醋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将样品置容器内振荡,去塞后,立即嗅闻。

良质食醋——具有食醋固有的气味和醋酸气味,无其他异味。

次质食醣——食醋香气正常不变或量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食醋——失去了固有的香气,具有酸臭味、霉味或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食醋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许食醋于口中用舌头品尝。

良质食醋——酸味柔和,稍有甜口,无其他不良异味。

次质食醋——滋味不纯正或酸味欠柔和。

劣质食醋——具有刺激性的酸味,有涩味、霉味或其他不良异味。

8、鉴别酱类食品的质量酱类是以黄豆及面粉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红褐色稠糊状含盐调味。

常见的有豆瓣酱、干黄酱、稀黄酱、甜面酱、豆瓣辣酱等。

酱类各种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黄豆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而成的叫豆瓣酱;经磨碎的叫干黄酱;加水磨碎的叫稀黄酱;豆瓣酱加入辣椒水的叫豆瓣辣酱;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而成的叫甜面酱。

(1)色泽鉴别良质酱类——呈红褐色或棕红色,油润发亮,鲜艳而有光泽。

次质酱类——色泽较深或较浅。

劣质酱类一—色泽灰暗,无光泽。

(2)体态鉴别感官鉴别酱类食品体态时,可在光线明亮处观察其粘稠度,有无霉花、杂质和异物等。

良质酱类——粘稠适度,不干不懈,无霉花,无杂质。

次质酱类——过于或过稀。

劣质酱类——有霉花、杂质和蛆虫等。

(3)气味鉴别进行酱类食品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量样品直接嗅其气味,或稍加热后再行嗅闻。

良质酱类——具有酱香和酯香气味,无其他异味。

次质酱类——酱的固有香气不浓,平淡。

劣质酱类——有酸败味或霉味等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酱类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量样品于口中用舌头细细品尝。

良质酱类——滋味鲜美,入口酥软,咸淡适口,有豆酱或面酱独特的滋味,豆瓣辣酱可有锈味,无其他不良滋味。

次质酱类——有苦味、涩味、焦糊味、酸味及其他异味。

9、鉴别味精的质量味精是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

(1)色泽鉴别感官鉴别味精的色泽时,可将样品分别在白纸与黑纸上各撒—薄层,作对比观察。

良质味精——洁白光亮。

次质味精——色泽灰白。

劣质味精——色泽灰暗或呈黄铁锈色,无光泽。

(2)外形鉴别味精外形的感官鉴别方式同于其色泽的感官鉴别,主要观察其晶粒形态以及有无肉眼可见的杂质和霉迹。

良质味精——含谷氨酸钠90%以上的味精呈柱状晶粒,含谷氨酸钠80%~90%的味精呈粉末状。

无杂质及霉迹。

次质味精——晶粒大小不均匀,粉末状者居多数。

劣质味精——结块,有肉眼可见的杂质及霉迹。

(3)气味鉴别感官鉴别味精的气味时,可打开包装直接嗅闻,或取部分样品置研钵中研磨后嗅其气味。

良质味精——无任何气味。

次质味精——微有异味。

劣质味精——有异臭味,化学药品气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4)滋味鉴别进行味精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取少许晶粒用舌头尝试。

良质味精——味道极鲜,具有鲜咸肉的美味,略有咸味(含氧化钠的),无其他异味。

次质味精——滋味正常或微有异味。

劣质味精——有苦味、涩味、霉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10、鉴别辛辣料的质量辛辣料是采用植物果实和种子粉碎而配制成的天然植物香料,如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咖喱粉、芥末粉等。

辛辣料的主要原料有八角、花椒、胡椒、桂皮、小茴香、大茴香、辣椒、孜然等。

(1)色、香、味的感官鉴别进行辛辣料色、香、味的感官鉴别时,可以直接观察其颜色,嗅其气味和品尝其滋味良质辛辣料——具有该种香料植物所特有的色、香、味。

次质辛辣料——色泽稍深或变浅,香气和特异滋味不浓。

劣质辛辣料——具有不纯正的气味和味道,有发霉味或其他异味。

(2)组织状态的感官鉴别辛辣料主要的感官鉴别方式是靠眼看和手摸以感知其组织状态。

良质辛辣料——呈干燥的粉末状。

次质辛辣料——有轻微的潮解,结块现象。

劣质辛辣料——潮解、结块、发霉、生虫或有杂质。

11、影响调味品质量的因素影响调味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微生物污染、昆虫污染,空气潮湿对调味品的影响几方面。

12、鉴别掺假的酱油酱油中常见的掺伪物有水、盐水及酱色。

也有用盐水、酱色、柠檬酸和味精等伪造酱油的,更有甚者用盐水与酱色直接配制假酱油。

(1)感官检查一般情况下,若酱油的密度低于1.10克/厘米3,颜色浅,不浓稠、鲜味及香气很淡或根本没有,即可判断为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