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甘肃省10000名招考“追求卓越”培训班冲刺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及甘肃省10000名考试哲学试题(追求卓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预测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C)。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C)。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4.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B)。
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7.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是(C)。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B)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人民的利益 B.最大多数人的利益C.党的利益 D.国家的利益9.《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2013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答案解析(精选).docx

2014年甘肃一万名考试时间预计在7月份,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查字典公务员教育特此搜集整理了2013年甘肃一万名考试真题,希望能给大家备考提供参考。
查字典公务员教育祝您成公!2013年甘肃省选拔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答案】C。
【解析】2012年12月4日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内容如下:(1)要改进调查研究;(2)要精简会议活动;(3)要精简文件简报;(4)要规范出访活动;(5)要改进警卫工作;(6)要改进新闻报道;(7)要严格文稿发表;(8)要厉行勤俭节约。
2.【答案】C。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答案】A。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答案】D。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5.【答案】C。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答案】B。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7.【答案】A。
【解析】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
甘肃肃10000名考试马哲资料

甘肃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系列资料(一)Ⅰ:《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精讲一、哲学总论(1)含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注:马哲特有】;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注:马哲特有】。
2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直观性。
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
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5义一元论;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两个独立的本原。
马哲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6(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是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生产的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3)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它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4)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7: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二、唯物论8(1)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原子和原子的属性;(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物质的唯一物性是客观实在性。
2013 年甘肃省 10000 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

让梦想在这里起航,既然选择了远方,也便只有远方……2013 年甘肃省10000 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满分150 分限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题由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判断正误三部分构成。
总分为150 分,考试时限为150 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准考证号对应的位置填涂,未按要求填涂的答题卡无效!3.请用2B 铅笔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以开始作答。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该答案的字母符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每题1 分,共计80 分。
)1.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B.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实践性B.阶级性C.科学性D.革命性3.认识过程中,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C.从感觉、知觉到表象D.从实践到理论4. “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吧他们当成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区理解。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B.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中国社会现实问题C.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发展马克思主义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6.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类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
[权威]2013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卷
![[权威]2013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1138682bdd36a32d73758197.png)
2013年甘肃省一万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卷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D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2、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C)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勤俭节约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C)。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就是(C)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始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C.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D.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两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C )A.原则领导B.间接领导C.政治领导D.思想领导10、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每一矛盾都有它特定的性质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遗嘱继承人不包括(B)注意:记住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样的。
2013年甘肃10000名考试

2013年甘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系列冲2013年甘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系列冲刺卷(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考点提示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0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基本路线;三个有利富裕;发展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0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早是2000年22001年7月1日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0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0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08、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08、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09、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追求卓越公共基础知识答案整理

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P22010年真题A,A,错。
2011年真题C,C,错。
2012年真题A,C,(AC),错。
P52010年真题D 。
2011年真题D ,(ABCD),2012年真题C,错。
P102010年真题B,B,对,(ABCD)。
2011年真题(AD),对,对,错,错。
2012年真题B,D,B。
P132010年真题(ABCD),对。
2011年真题B,A,D,D,错。
2012年真题B,(AD),对。
P182010年真题B,(ABCD),对,(AB)。
2011年真题A,C,B,(BCD),对。
2012年真题A,C,(AD),(AD),(AC),对,错,错。
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答案)P37专项1-5 ABC A B A B 模拟1-20 BDBCA ACBAA CBDAB DDADC 21-33 CABBA ADADA CCB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仅供参考!!P 53(真题回顾) 1—5 BBCBAP53 一、1—5BBCDD 6—10DCDAC 11—15CADDC 16—19ABBA二、多选题1、ABCD 2、ABCD 3、ACDP55 一、1—5CACDC 6—10BDBBA 11—15DDADB 16—18CDB二、多选题1、BCD 2、ABCD 3、BCDP56 一、1—5BCACA 6—10BDDBC 11—15AACBB 16—21BCAAAB二、多选题1、CD 2、ABCD 3、ABCDP58 一、1—5ACACC 6—10DDDDB 11—15CDBCA 16—19DDCB二、多选题1、ACD 2、ACD 3、ABDP60 一、1—5DDCBB 6—10CDABC 11—15DDDCA 16—18DDC二、多选题1、ABCD 2、ABCD 3、ABDP61 一、1—5BCABD 6—10CDDAB 11—15AACDA 16—20ACDCD二、多选题1、ABC 2、ABCD 3、ABDP63 一、1—5BCCAA 6—10CBABD 11—15ACADD 16—20B(CD)AAC二、多选题1、ABCD 2、ABC 3、ABCDP64 一、1—5ABACC 6—10BABDB 11—15BCBBB 16—20DAACC二、多选题1、ABC 2、ABC 3、ACP66 一、1—5DAAAB 6—10CCDDB 11—15BDACB 16—19ABBC二、多选题1、ABCD 2、ABC 3、ACP67 一、1—5ABBAD 6—10ACAAC 11—15ABADA 16—18BAA二、1、ABCD 2、ABD 3、ABCP69 一、1—5DCDBA 6—10BCDAA 11—15BDBAB 16—19ADBB二、1、ACD 2、ABCD 3、ABCD 4、ABCP71 一、1—5ADCCA 6—10DCBAC 11—17CACCACA二、1、AB 2、BCD 3、ABD 4、ABCDP72 一、1—5CDDBD 6—10ABAAA 11—19ADBCCABCA二、1、ABCD 2、ABC 3、ABCD 4、ABCDP73 一、1—5 DACBB 6—10ADCDA 11—18BADABCBB二、1、ABCD 2、ABCD 3、ABD 4、ABCP75 一、1—5AACCC 6—10ADABD 11—18DAACAACC二、1、ABC 2、ACD 3、BCD 4、ABCD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答案)P79《法理学》1—5ABBCB 6—10CCADB 11—15CCDAA 16—20DBABC 21—25CBDABP84《宪法学》单选题1—5CBBDA 6—10ABCDA 11—15DADCC 16—20CADBC 21—25CDCCA 26—30DACDB 31—35CCBBB 36—41DBACDC多选题1—5AD ABD ABC BCD BCD 6—14ABD ACD ABC ABCD AC ABCD AC BCD ADP93《民法》单选题1—5ADBDC 6—10CDCAA 11—15BAACD 16—20CACCC 21—25DDCBA 26—29BDCB多选题1—5AD BC AD BC AC 6—10BC AB BCD ACD BD 11—15AB AB BCD AB ABD 16—20ACD ABCD ABCD ACD ABCDP101《刑法》1—5CDBCC 6—10ADBBB 11—15DDDCC 16—20CBBAD 21—25DCBAA 26—30ACBAD 31—35BDACD 36—38CCB多选题1—5ABC CD ACD ABCD ABD 6—10BC BC ACD ABCD BC 11—14AD ABD ABC BDP10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选题1—5DDCAD 6—10CABBA 11—15BDACA 16—20ACBDA 21—23ADA多选题1—5BCD CD AD ABC ACD 6—12AD ABC ACD CD ABC ACD CDP113《诉讼法》选择1—5ACADC 6—10ADACAP116《经济法》选择1—5CBCCB 6—10DCCAC 11—15CDDBA 16—20CDBAAP119《商法》1—5CBADB 6—10CCC(AB)A 11—15BAACB 16—18BACP121《合伙企业法》1—5BACCD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思修答案)P1271—5BDDBD 6—10CCDAA 11—15BCDBA 16—20CBCCD 21—25DBADB 26—30CDBDC 31—35BBDDB 36—40DBCBD 41—45DAACA 46—50CAACA多选题1—5ABCDE ABDE ABCDE BCD ABCD 6—10ACE ABCDE ABDE AE ABCDE 11—15ABC ABCD ABD AD BCD 16—20 ABD ABCD ABCBCD ABCD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近现代史纲要答案)P1451—5DABAA 6—10CBCCB 11—15BBDCA 16—20DBABC 21—25CCCCD 26—30CCDBA 31—35DBACD 36—40DBACB 41—44DADD2013年天水师院“追求卓越”培训班甘肃10000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参考答案)P153单选题1—5 CCCDC 6—10 BBCDB 11—15 BABBB 16—20 CBAAB 21—25 CDDDB26—30 ADBDDP155 填空题1.星型、环型、总线型。
「追求卓越」甘肃省2013[公共基础知识]基础班检测试题A及答案
![「追求卓越」甘肃省2013[公共基础知识]基础班检测试题A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1c29c705087632311212b1.png)
2013年甘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特别资料《公共基础知识》基础班检测试题A(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1.在建筑行业,先有工程设计图纸,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了( )。
A.意识可以产生物质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意识创造物质D.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物质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是(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然有其果3.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特性的是( )。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4.“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5.从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6.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新政,以缓解开发商和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呼声,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经济基础左右社会发展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具有局限性C.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检验实践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8.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观花,不深入,还需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甘肃省社会招考“追求卓越”培训班冲刺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B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5.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
是区分 (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C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现代西方哲学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一切物质形态 B.绝对精神 C.原子 D.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10.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 B )A.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不可知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点是( D )A. 历史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1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C )A.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1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1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1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C )A.对立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18.世界观就是( 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19.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C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20.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C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21.时间和空间是( B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22.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23.相对静止是( D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24.客观实在性是( B )A.运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 C.存在的唯一特性 D.意识的唯一特性2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2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C )A.属性 B.形式 C.主体 D.源泉29.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A )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30.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 A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3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 C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32.庸俗唯物主义认为( C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或“特殊物质” D.一切事物都有意识33.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D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34.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D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35.一元论就是认为( D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3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37.我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讲( B )A.空间的三维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物理世界的四维性 D.时间的绝对性38.人脑是意识的( B )A.物质外壳 B.物质器官 C.源泉 D.内容39.在意识的作用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将物质和意识看作是平行并列的 D.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40.在下列说法中,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原理的有( D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1.发展的实质是( C )A.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不断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等同于变化42.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B )A.因果联系 B.非因果联系 C.偶然联系 D.间接联系43.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在当前条件下的不能实现的可能性是( B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不可能性 D.消极可能性4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45.久旱缺雨时,下雨时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 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46.“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句话是一种( D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47.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C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4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C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49.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50.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C )A.由质变到量变 B.向任何方向转化 C.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D.否定之否定51.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5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5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B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C.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的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54.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D )A.矛盾存在于量变和质变过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运动着的事物中C.矛盾存在于一切现象的一定阶段中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始终5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C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56.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C )A.每一事物的矛盾都不包含其共性 B.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C.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D.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5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B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5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C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59.矛盾是反映( A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C.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关系的范畴 D.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范畴60.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C )A.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C.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6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D )A.外力的推动 B.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 C.矛盾的同一性 D.事物的内部矛盾6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C )A.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63.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析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