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研究及其在玉米改良中的利用

合集下载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李云霞(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 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 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 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 3. 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 (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 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2.1杂交试验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3.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2.1杂交试验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

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玉米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除了在饮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在工业和能源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农学界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玉米栽培中,促进了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1. 遗传改良技术遗传改良技术是受欢迎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种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有利的遗传特征并在品种间进行杂交,可以提高产量和耐受逆境的能力。

现代遗传改良技术包括基因编辑等创新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目标基因,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改进。

2. 气象预测气象预测技术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一种技术。

气象预测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指导种植季节和防灾减损,从而减少损失和提高产量。

气象预测技术可以利用统计学算法、深度学习等方法来提高预测准确性,促进玉米的高产、质优。

3. 农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是一种搭载农作物识别和操作系统的机器人。

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农业机器人也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种植中。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自动化完成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等过程,从而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劳动力浪费和农药威胁。

随着农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对玉米生产产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全景图像技术全景图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用于获取农场内植被高度和生长状态,帮助农民评估植物的健康、病虫害发生与否,并根据植物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

全景图像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并提供了帮助农民向可持续农业的方向迈进的工具。

5. 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配置肥料和水,调节土壤水分和肥料的有效利用率的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帮助降低浪费,减少资源的损失,同时提高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和控制。

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农民提供更有效、更可靠和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总之,玉米的栽培是农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文献综述)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张世煌,2001)。

因此系统研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划分杂种优势群、构建杂种优势模式,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研究的热点。

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克服组配杂交组合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同时对于拓宽种质资源和克服种质的遗传脆弱性也十分重要。

在全面了解种质间遗传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为自交系选育 (尤其是二环选系 )、群体合成与改良、杂交种选配及育种研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谢俊贤,2001)。

1 国内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1.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群(Heterosis group)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性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

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

从中可不断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杂种优势模式(Heterosis pattern)是指两个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优势的模式。

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良自交系之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是玉米种质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玉米育种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杂种优势理论应用于玉米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早根据远缘优势的原理划分出两个杂种优势群,并据此构建出第一对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Reid,这已成为经典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刘纪麟,1991)。

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的种质基础清晰地分为依阿华坚杆综合种(BSSS)、Reid黄马牙(Reid-YD)和Lancaster(LCS)三个种质系统(Melchinger et al,1991)。

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一)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杂种优势群。

一、改良ReidReid Y.D.是19世纪末,由美国Robert Reid和James Reid父子通过对Gordon Hopkins与Little Yellow天然杂交群体精心选择培育成功的品种群体,经过各地育种家选育后,出现Funk、Osterland、Troyer、Iodent、BSSS等衍生群体。

国内育种工作者对BSSS 选系及美国杂交种选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创新,形成了国内的改良Reid群(也有称PA 群)。

该类群遗传基础丰富,也是玉米自交系改良的重要基础材料。

引入我国较早并广泛应用的是美国BSSS不同轮回选育出的B14、B37、B73、B84及衍生系A632、A634、A635A、NC250、B68、B14A等自交系,并以部分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选育出许多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初步形成了国内系×国外系这一优良杂交组配模式,但由于这些材料大多感小斑病严重,限制了其应用。

随着美国杂交种的引入,以其为基础选育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成效显著。

如沈阳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147中选育出了5003,铁岭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382中选育出了7922,莱州市农科所从U8(未知名杂交种)中选育出U8112,从XL80中选育了掖107等,在此基础上,莱州市农科所用5003×8112成功地选育出了掖478。

此后全国利用掖478组配并通过审定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超过40多个,如掖单13号、掖单12、掖单17、掖单19、豫玉18等优良杂交种,掖478也成为公认的改良Reid代表系和测验种。

此外,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也纷纷以改良Reid系群为材料,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如登海种业选育的3189、4866、832、8681、8723、DH08、DH13、DH15等,河南省农科院从478变异株选育出了郑58,以及郑30(郑20×掖478)、郑32(杂交种3382)、郑653(5003/综31//5003)等,铁岭市农科院、丹东农科院、辽宁农科院等利用5003×7922选育出C8605-2、丹9046、辽2345、辽5114等,丹东农科院育成了丹446(478×9046)、丹703(9046×丹340)等,此外还有陕西省农科院的K22、武109,河北农科院的冀815、冀15-22,北京市农科院的B尖8、9585,山东省农科院的鲁原92,新乡所的独321等。

玉米五大血缘类型特点

玉米五大血缘类型特点

玉米五大血缘类型特点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遗传学的研究,玉米可以分为五大血缘类型,分别为精细造种(Inbred)、复交群体(Population)、改良种(Hybrid)、自交系(Open-pollinated)和畸变(Mutant)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以下是对每种类型特点的详细介绍。

1.精细造种(Inbred):精细造种也被称为纯系育种或纯系选育。

它是通过连续多世代的自交实现了基因的纯合。

在培育过程中,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自交,去除不良基因,使得后代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精细造种的特点是杂交优势的实现、稳定、遗传性强。

这种类型的玉米种子适合于大规模商业种植和高品质种子生产。

2.复交群体(Population):复交群体是指将多个不同的精细造种杂交而成的群体。

由于复交群体中杂交的亲本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以复交群体的后代在遗传性上比精细造种更加丰富。

复交群体还可以增加基因的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这种类型的玉米种子广泛应用于地方适应性育种和优质玉米的选育。

3.改良种(Hybrid):改良种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或纯系杂交得到的种子。

这种种子具有杂种优势、丰产性好、抗性强的特点,通常比纯系种子更有生长力。

改良种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改良种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需求。

4.自交系(Open-pollinated):自交系是通过连续多年的自花授粉或近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种子。

自交系的特点是遗传稳定,种子保存性好,可以自由保存和再利用。

自交系适用于对玉米品质和性状有特殊要求的小规模栽培和种子保存。

5.畸变(Mutant):畸变类型是指在玉米的育种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变异特征的个体。

这些变异个体可以是由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导产生的。

畸变类型玉米种子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性状,可以用于特定的实验室研究或特殊用途。

现代玉米育种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

现代玉米育种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

现代玉米育种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现代玉米育种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栽培和重视。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全基因组选择与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玉米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玉米育种中。

通过对玉米全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育种者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实现精准育种。

借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的遗传变异和基因组结构,有针对性地选育出具有良好性状的优良品种。

在玉米抗病性改良方面,全基因组选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玉米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作物,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通过分析玉米的全基因组,育种者可以筛选出具有抗病性基因的种质资源,进而利用这些基因改良现有的玉米品种,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通过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者还可以预测和评估玉米对特定病原菌的抗性,为疾病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在提高玉米产量和适应性方面,全基因组选择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适应性直接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玉米全基因组的深入分析,育种者可以挖掘出潜在的优良基因,改良传统的玉米品种,提高其产量和适应性。

全基因组选择还可以帮助育种者加快育种过程,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尽管全基因组选择在现代玉米育种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全基因组选择需要大量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的支持,对研究人员和育种者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全基因组选择需要考虑到玉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遗传背景,避免因过度选择而导致品种的遗传狭窄和抗逆性下降。

此外,全基因组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遗传效应,实现多性状复合改良,提高玉米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

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
comen大学usadars的buckler实验室用ssr技术对玉米地方品种自交系和大刍草进行分析揭示了玉米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对目标性状的人为选择和整个基因组水平的瓶颈效应而导致遗传飘移丧失了许多遗传多样性现代玉米仅包含大刍草88的遗传多样性和76的等位基因
维普资讯
研 究与 利 用 ,是 拓 宽 玉米 种 质 遗 传 基 础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
【 关键词】玉 野生 缘 大 草; 质 米; 近 种; 刍 种 改良
中图分 类号 :s 1 53 文 献标识 码 :A
无论 在 表 型水 平 还 是 在 分 子 水 平 的研 究 ,玉
其中大刍草属、小麦属 的许多种都 已与玉米 杂交
年生大刍草有 四倍体和二倍体 2 个变种。它们在
自然界 的竞 争 和 自然 选 择 条 件 下 形成 了许 多 优 良 特 征特 性 ,特 别 表 现 在 抗 逆性 、抗病 虫 害 、品 质 等方 面 。将 其 有 益 基 因 导入 到栽 培 玉 米 ,获 得 丰
毒病。此外还抗大斑病、小斑病 、茎腐病 和抗 虫 害等。 113 籽粒蛋 白质 含量高。P RN 等 的研 究指 .. E II 出, 二倍体大刍草 的籽粒蛋 白质含量是栽 培玉米

5 ・ 2 0 4月 1 08年
农 业 与 技 术
开 花结 实 ,难 以繁殖 后 代 。可 通 过 远缘 杂 交 等方 式 ,将 其优 良基 因导 入栽 培玉 米 中。
酰肼 ( MH)及 相应 的混合 液处 理未 受 精 果穗 ,均 能诱导 孤 雌 生殖 结 实 ,产 生 纯 合 二倍 体 纯 系 ,其
第 2卷 8
20 0 8年
第2 期
4月
农 业 与 技 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 F,减数分裂构型平均为 5.121+5.o n十4.661,这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单价 体来源于玉米,三价体构型染色体来源于玉米和四倍 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染色体配对 ,二价体的染色体仅
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从而进一步支持 了玉蜀 黍属 A、B和 C染色体组组成的观点。 3.3 玉米和类玉米的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摩
16.0%。
二倍 体 多 年生类玉米与玉米的杂种 F,有很强的 杂种优势,植株生长势及鲜重均超过双亲。值得注意的 是,多年生性状在杂种中表现为显性,地下根茎能够不 断产生分孽,可进行无性繁殖。由于 F:具有多年生性 状,故而它的杂种优势能够得到保持,利用二倍体多年 生类玉米的 F:有可能成为发展多年生高产饲料玉米
擦禾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种质资源,它是改良玉米 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来源,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研究 , 对于了解玉米及其近缘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指导玉米 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内斯(Dennis)等和布莱克
(Blake)等认为摩擦禾异染色质纽的卫星 DNA和玉蜀
黍属不同种之间异染色质纽的成分高度 同源。韩永华 等用摩擦禾基因组 DNA分别对玉米 自交系 30和二
置。核型分析表明,这些异染色质纽分别位于 自交系 330第 2、3、5、6和第 7染色体长臂的近末端区。另 外,在第 6染色体短臂末端的随体上也检测到较强的
杂交信号。 用 摩 擦 禾基 因组 DNA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染
色体进行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 ,在二倍体多年生类玉
米的 8对染色体上检测到很强的纽状杂交信号。这些
样 。这为栽培玉米改 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栽培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 F】减数分裂
构型分析 玉蜀黍属 中的 四倍体 多年生类玉米是研 究玉蜀黍属染色体组 的重要材料 。四倍体 多年生类玉
米与二倍体种(Zn二20)种间杂交 F:(Zn二30)减数分裂 染色体构型不是 巧 个二价体的构型,而是 sul+sn+ 51,这种不正常的减数分裂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 趣。唐祈林等研究表明,玉米x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杂
根据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研究,在分类上应属于玉米属
的多年生种 中的一个变种,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种。
生 物 学 通报
2007年 第 42卷 第 5期
二 倍 体 多年生类玉米作为一种新 的玉米 野生种
质资源,在玉米遗传改良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它能在霉 菌大量滋生的潮湿地生长,能够抵抗 6种霉菌病,至少 对 4种病毒引起的病害有免疫能力,是 3种病毒病的 唯一免疫源。地下部分能经受零下 5℃的低温,它的籽 粒中蛋白质含量是普通玉米的 3倍以上。派瑞内(L H.Perini)等将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基因导人栽培 玉米,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达到 12.5%,最高达到
四 川 农 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利用玉米与 四倍体多
类 键 词 玉米 近缘植物 遗传资源 玉米改 良
玉米 是 一 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为人类 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以及畜牧业 、加工业的迅速发展 ,玉米育种和 生产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 ,其主要原因是玉米育种的 种质资源匾乏 ,遗传基础狭窄,主要是利用玉米栽培品
农艺性状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4.2 类玉米的利用 类玉米是玉蜀黍属中与玉米亲 缘关系最近的物种 ,是对玉米进行遗传改 良的重要种
质资源。它们具有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特别是抗病虫 害和具有多年生的习性 ,把这些优 良种质引人玉米的
基 因组 中一直是遗传 育种学家感兴趣 的问题 。 四 川 农 业大学 以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为父本 与
在 玉 蜀 黍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 以外其余各分类 单位均可称为类玉米,又名大当草。墨西哥玉米亚种和
小颖玉米亚种是一年生大当草,繁茂玉米种也是一年
生大色草 ,多年生类玉米种和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种
是多年生大 当草 。 2 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资源
2.1 摩擦禾属(孔勿sacumL) 在玉蜀黍族中,摩擦禾
强的杂交信号都位于染色体末端 ,而且信号比自交系
30染色体上的纽状杂交信号稍小些 。这些杂交信号 很强的位置也是 DAPI 深染的异染色质纽的位置。核
型分析显示,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除第 4、10 染色体 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异染色质纽。其中第 1染色体 在短臂末端 ,第 2染色体在长臂和短臂 2末端 ,第 3、 5、6、7、8、9染色体长臂末端都有异染色质纽。另外 , 与自交系 30相同,在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第 6染
伏 、产量高、品质好 、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保绿性能
好。 中国 农 业 科学院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栽培玉
米自交系阿西 10 与类玉米杂交,经 1 代自交,获得了自 交系中 rol,该自交系具有抗病性强和丰产的特点。据赵
晓俊 报 道 利 用 已导 人 一 年 生类 玉米 的玉 米 自交 系
GT38、GT42等,组配的青饲玉米杂交种的产量达 8175- 9915kg/hmZ,L匕对照增产 23.7%一54.6%。
种内的基因资源,限制了玉米产量和抗逆性的进一步
提高 ,品质的进一步改善 。挖掘利用玉米近缘野生植
物,将其有益基因导人栽培玉米品种,拓宽玉米的遗传 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玉米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
玉米 , 在 分类学上属于禾本科(Grannineae),玉蜀 黍族(Maydeae),玉蜀黍属(ZeaL)中的一个种。玉蜀黍 族由7个属组成,其中2个属— 玉蜀黍属和摩擦禾 属(TripsacumL.)起源于西半球。另5个属— 惹芭属 (CoixL.)、流苏果属(以J’onac五neR.Br.)、硬皮果属(5- c力lerac五neR.Br.)、三裂果(孔刃砧ac五neHenr.)和多裔黍 属仍〕厅,ocaR.Br.)起源于东半球。玉蜀黍属内的分类
属与玉蜀黍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在摩擦禾属中已鉴别 了 13一巧 个种,全是多年生的。摩擦禾属的染色体基数 x=18,其属内的一些种形成 Zn=36,54,72,90,ros的一
个整倍性的序列。摩擦禾在特殊的人工环境下能和玉 米杂交 ,后代一般雄性不育 ,自然条件下摩擦禾与玉 米很难杂交成功 ,但摩擦禾与类玉米杂交 比与玉米杂
2.2 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pernnis,Zn=40) 1910 年,A.5.Hitchock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附近发
现一种多年生的类玉米 ,形态上与一年生的墨西哥类 玉米十分相似,株高 lm左右。具有发达的根系,分靡 力很强,单株分孽 ro 个,有的多达数百个。该种为四倍
体,染色体数 Zn=40,与玉米和墨西哥类玉米有相同的 核型 ,与玉米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都倾 向于 该野生亲本,而且保持多年生特性。
所肯定 。
2.3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师 1叩eren爪sZn二20) 1978年,古之曼(R.Guzman)在墨西哥南部山区发现一
种耐寒 、耐湿的野生玉米,这种类玉米具有玉米相同的 染色体数(Zn二20),且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在植物 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十分相近,但二倍体株型稍大。
一些植物学家认为它是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祖先。
色体短臂末端的随体上也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 4 玉米近缘植物对玉米改良的贡献 4.1 摩擦禾的利用 摩擦禾属 比玉蜀黍属有更大的
遗传变异库 ,某些特性能用于玉米的改 良,但是它与
玉米染色体的低 同源程度限制 了它的利用。它的潜在 利用价值是有可能成为生理基 因和抗病虫基 因的来
源。已发现指状摩擦禾抗玉米根螟幼虫,弗罗里达摩擦 禾抗玉米溢管蚜;指状摩擦禾的一个抗锈病基因已传 递给玉米 ;而玉米与摩擦禾的杂种后代 中抗玉米大斑 病的基因也已传递给玉米,并被命名为 Ht3。因此,摩擦 禾作为玉米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对于改良玉米重要
的新途径 。 3 玉米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研究 3.1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染色体带型分析 经吉姆
萨(Giemsa)C一带分析研究,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染 色体上全部异染色质和染色粒都位于末端,在 ro 对染 色体中有 8对具有末端异染色质结,只是第 5和第 10 对染色体上没有异染色结。这与栽培玉米不同,栽培 玉米除第 9染色体末端显带外,其余染色体都是近末 端区显带,且显示带纹比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稍大。但 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能与栽培玉米很好的杂交,杂种 F,育性正常。通过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 为观察 ,栽培玉米 的染色体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 染色体能很好配对 ,象玉米与玉米的染色体配对一
四倍 体 多年生类 玉米是玉米 的一个野生 近缘材
料,具有耐寒 、耐旱 、高抗多种病害等优良特性,通过四
倍 体 多年生类 玉米与玉米 杂 交转 移这 些特 异基 因到
玉米中,对拓展和创新玉米种质遗传基础具有重要的 意义,对于增加栽培玉米的遗传变异 、提高产量 、改善 品质和增强抗逆性发挥积极作用 ,这已为许多育种者
2007年 第 42卷 第 5期
生物学通报

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研究及其在玉米改 良中的利用
王 林 生 1.2
(I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河南洛阳 47103 2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 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遗传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95)
摘 要 玉 米近缘植物作为玉米的重要遗传资源,对玉米品种的改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介绍了玉 米近缘植物的分类及其主要遗传资源,分析了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学特征,阐述了玉米近缘植物在玉 米改良中的主要作用,为玉米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指导玉米品种改良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倍体多年生类玉米进行 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得到了 与德 内斯和布莱克相似的结果 。
韩 永 华 等用摩擦 禾基 因组 DNA与玉米 自交系
30的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在玉米 自交系 30的 5对染色体上 ,检测到了很强的纽状杂交信号 ,
杂交信号强 的位置都是 DAPI 深染的异染色质纽 的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